鱼跃龙门处金榜题名时
2024-06-26周延
周延
科举是我国古代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是古代读书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中国科举博物馆,了解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开创至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历时1300余年。古代读书人通常经过官员举荐或参加科举初步考试选拔后,才有资格参加乡试、省(会)试、殿试三级考试。乡试第一名为“解(jie)元”,省(会)试第一名为“省(会)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明清时期,中国有两大科举考场,分别是北京顺天贡院和江南贡院。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以江南贡院历史遗迹为基础修缮(shan)建成的,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夫子庙学官东侧,包含主馆、江南贡院南苑和明远楼遗址区三大区域。
挑灯夜读
我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和使用灯具,流传下来数以万计的古代灯具。它们造型各异,千姿百态。这盏青花盘柱瓷油灯由灯盘、灯柱、灯座组成,灯盘口沿处有三个支钉,用来安插灯烛。这盏青花烛台式瓷灯形制简单,尺寸小巧,非常适合放于案头,实用又方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读书,从来都不是轻松的事。这两盏来自清代的灯,就曾在漫漫长夜中陪伴学子苦读,见证他们的付出与成长,照亮他们的前路。
蟾宫折桂
这枚青花折桂图瓷残片上绘着一男子手持桂枝,正志得意满地跨上石阶,寓意“蟾官折桂”。“蟾宫折桂”本义是攀折月宫中的桂花,因为古时乡试通常在农历八月举行,此时正值中秋,桂树飘香,所以“蟾官折桂”引申为考试成功,取得功名。青花折桂图瓷残片上所绘的男子周围环绕着树丛,树枝上的果实圆圆的,寓意“连中三元”。清代,桂圆、荔枝、核桃因外形圆,在民间被誉为“三元”,象征着科举三级考试都取得第一名,是科举士子们喜欢的“吉祥果”。
跨马游街
跨马游街瓷雕的造型为一男子跨坐马上。他头戴双耳帽,面带微笑,一手轻握马鞭,另一只手举至胸前,应是向围观的百姓致意。
古代,能够通过在皇宫举行,由皇帝督考的殿试考试的人,被称为“进士”,他们能享受到跨马游街、雁塔题名的殊荣。通常殿试成绩公布后,进士们会帽插官花,骑着高头大马,在宽阔的皇城御街上走过,接受万民祝贺。唐代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就曾吟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不过,天下读书人千千万万,考中进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唐代初期,全国每年只有3~5人考中进士,唐代中期,每年有20人左右考中进士。因此,年仅29岁的白居易考中进士后,曾非常自豪地说:“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虽然科举制度已经离我们远去,但走进中国科举博物馆,一个个展品犹如翻开的一页页史书,让我们在了解历史时,也学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治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