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介叙事赋能科学家精神传播
2024-06-26郭海威王晓红
郭海威?王晓红
摘 要:[研究目的]媒介形态的多元化为科学家精神传播提供了丰富载体,探讨以跨媒介叙事为策略实现科学家精神传播的创新突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立足跨媒介语境,循着“传播实践—价值呈现—赋能机制”的逻辑理路展开研究,阐释了协同叙事、议题细分、多元情境及传播定位明确的科学家精神传播策略,指出科学家精神的传播价值表现为满足个体需求、提升群体科学素养、营造科学传播氛围,通过降维传播、丰富叙事、善用算法,促成认知、态度、行为的转变、达成。[研究结论]基于此,跨媒介语境下,要做到内外兼顾、由浅至深、缓急相济,以深耕垂直领域、创新生产系统、多要素协同共创,推动科学家精神传播效能提升。
关键词:跨媒介叙事;科学家精神;协同叙事;裂变传播;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N99;D63;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4.05.02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1]。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2]。在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中,科学家精神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是衡量科技创新氛围的重要指标。
全媒体时代,科学家精神得以借助新的媒介方式获得广泛传播和关注,科学知识的普惠、科学难题的解答、科学思想的辩论交锋及科学的探秘,都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传播与引领[3]。媒介形态的多元化为科学家精神的多样化传播叙事提供了丰富的载体支撑,聚焦科学家精神的议题提出、讨论与传播,在跨层次、跨领域、跨平台等多向度实现创新突破,对凝聚形成以跨媒介叙事为重要方法与策略的科学家精神传播新动能有重要意义。
一、跨媒介语境下科学家精神的传播实践
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媒体智能化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进而推动媒介功能发生变革,跨媒介语境下的传播叙事呈现出新的特征[4]。聚焦跨媒介语境下科学家精神的传播实践,描绘科学家精神传播的现实图景,有助于从全局视角认识、理解科学家精神传播过程中的新现象、新问题,为科学家精神高效传播提供切入点与着力点。
(一)多方协同叙事,立体阐释科学家精神
全媒体时代,传播形式和传播主体的多样化为科学家精神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立体的展现方式。跨媒介传播视域下,各类传播主体基于个性化视角,共同为科学家精神的立体阐释贡献力量。从传播实践来看,近年来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所发起的科学家精神话题,既有来自官方的组织,亦有来自民间的自组织,形成了多主体跨媒介的联合共构,聚焦科学探索、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科学家故事等或宏大或细微的话题,织就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叙事体系[5]。在对相关话题的参与热潮中,人们接续传播科学家精神的创新热情不断受到激发,从人际到大众,由个体及机构,兼顾图文与视听,形成一幅内外联动、纵横交织的科学家精神传播画像[6]。从人们对于科学家精神相关议题的关注与积极参与中可以看出,全媒体传播体系有效赋能科学家精神议题的跨媒介联动叙事,加之当前我国崇尚创新、热爱科学的氛围浓厚,科学家精神传播方兴未艾,体现出强劲的“流量收割力”。
(二)议题垂直细分,带动全民参与共创
跨媒介语境下,聚焦科学家精神,各类传播主体或讲述科学家成长故事,或展现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社会风貌,形成多样化的细分领域,带动了全媒体联动、全员参与、全效呈现的科学家精神传播热潮。如主流媒体和一些科研机构或科学家个人在社交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分享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与成就,介绍科学家的科研经历、科学发现及社会贡献,这些内容以或图文或视频的形式生动展演了科学家们的才华、毅力和创新精神,激励社会大众学习科学家,追随其脚步[7]。也有科研机构或科学爱好者通过短视频或直播展示各种科学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如化学反应、物理现象等,基于对相关内容的直观展示与生动解说,引起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探索与创新兴趣,激发其对科学研究的探索欲望[8]。另有一些科学普及机构或科普博主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分享科学知识和科普趣闻,如宇宙奥秘、生物进化、地球科学等相关内容,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让用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有趣的科学知识,激发起对科学探索与科技创新的兴趣与热情,相关议题由于具有现实贴近性和有用性,往往会引发接续创新传播。
(三)情境丰富多元,打造输出流量爆款
全媒体传播生态下,短视频、直播等各类传播形态具有丰富的视听及交互要素,同时借助AR、VR等技术手段,营造出多元化的传播情境、体验场景,将科学家精神鲜活地呈现出来[9]。跨媒介情境下,各类传播主体通过采用差异化形式和方式,如动画、纪录片、访谈等实现科学家精神传播,增加了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有效提升了内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在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科普网站等不同媒介平台上,对科学家精神的叙事传播会基于不同平台上的受众特征及传播规律,制定差异化传播策略,量身定制精品内容,以满足不同受众的审美偏好和接受习惯,吸引目标受众关注,打造流量爆款。另外,依托全媒体应用,科学家精神的传播叙事往往体现出较强的跨界合作特征,如科学领域的内容创作者、科学机构、公益组织、媒体机构等联动打造科学家精神的叙事体系,借助各方资源禀赋与影响力,拓展传播渠道与受众群体,实现科学家精神的入脑入心。
(四)明确传播定位,精准助力价值引领
为了提高人们对于科学家精神和科学探索的了解程度,各类媒介平台联合相关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科技讲座、科普宣传等活动,基于跨媒介联合叙事,有针对性地做好科学家精神传播,不仅增进了人们对科学家精神的认识与理解,而且精准助力了全社会的知识传播、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添柴加薪。如抖音平台近年来陆续推出“DOU知计划”“星河知识计划”“萌知计划”,旨在增加对抖音用户尤其是青少年用户知识输出、科普的力度,同时吸引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入内容创作队伍,构筑优质短视频内容生态。跨媒介视野下,围绕科学家精神的细分议题展开差异化、精准化叙事,不仅有效增强了科学家精神传播的专业性与严肃性,也为用户带来了普惠性的优质知识内容,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强化了科学家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
二、科学家精神跨媒介叙事的价值呈现
全媒体时代,各类新媒体应用的普及与传播形态的拓展使得科学家精神传播的范围无远弗届,囊括了个体的科学探索需求、群体的科学素养提升以及全社会的科学传播氛围等方面,由微而窥大、由寡而聚众,有利于跨媒介视域下建构形成科学家精神传播叙事的全新价值图谱。
(一)多维解读,满足个体科学传播需求
当前社会的差异化、个性化风潮要求对个体的差异化知识诉求、精神需求给予更多观照。个体层面对科学传播的需求,往往旨在实现个体科学素养的提升、对于他者科学传播的理性评判,以及对于日常科学现象的准确理解[10]。科学家精神的跨媒介联动叙事所拥有的高链接性、强交互性、易理解性等特征,为个体的科学传播需求满足提供了有力加持,助力了个体有关科学传播的诉求表达、观点交互与知识获取。跨媒介叙事背景下,对于科学家精神由内至外的全方位、立体化解读能够满足个体差异化的内容需求,增进人们对科学家群体的认识与理解,无形中拉近普通人日常活动与科学的距离,进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舆论环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科学家精神的跨媒介叙事,各类媒介平台的用户既是内容消费者,同时也是内容生产者与传播者,多元化的传播主体在复杂交织的跨媒介叙事实践中相互交织碰撞,能够进一步丰富科学家精神的阐释角度,并将从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求知欲、创新欲,从而有效凸显和强化科学家精神跨媒介叙事的重要价值。
(二)开阔视野,培育提升群体科学素养
群体心理对内寻求对于社群的归属与认同,对外诉求群际间的和谐与对话。跨媒介传播场景下,在仪式化的符号互动与专业化的群体情境实践中,科学家精神在各类媒介平台上的联动叙事为用户提供了共享性的情感体验与高效化的协同生产,从而在提升群体整体科学素养水平的同时,强化了每个群体内部的协调力与凝聚力,群体成员也得以在有关内容的互动共创中获得群体归属感与认同感,并就特定科学议题收获新知与精神勉励。另外,较之传统大众媒介,全媒体时代的跨媒介叙事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立体精准的“象征性现实”的作用,其对科学家精神精细入微的全景式临摹呈现,使人们能够拨开关于科学的抽象迷思,突破固有的认知思维,代之以不同群体之间围绕科学议题展开讨论与接续创新的能力。针对科学家精神的各类细分议题,跨媒介叙事在答疑解惑、普及新知的过程中,让不同的科学兴趣群体能够围绕科学家精神实现理性探讨,不同群体之间的科学认知鸿沟于一定程度上得以弥合,由此,群体科学素养的提升具备了良好的媒介环境。
(三)裂变传播,营造社会科学传播氛围
在全媒体时代,依托跨媒介叙事的科学家精神传播旨在普惠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认知水平,并从全社会层面营造科学传播的良好氛围。作为新形势下科学家精神传播的重要策略,跨媒介叙事在日常记录、展现科学家成长与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向大众展示科学家的成长路径、环境及心理变化,而且能够立体呈现科学探索与发展的完整历程,吸引广泛的社会关注,从而有效激发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探索未知、探究真理、投身科研的无限热情,使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11]。同时,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与传播的策略,跨媒介叙事呼唤大众的创新潜能,不仅要求科学知识能随着源源不断的内容产品推陈出新,科学家精神也要在接续传播、裂变传播中不断催生出新的文化样态,在议题交融、观点交织中,让全社会的科学素养得以提升、科学普及氛围更加浓厚[12]。此外,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样态,科学家精神的跨媒介叙事能够全方位整合社会资源,这种裂变式传播模式将社会关系网络中更多主体吸引进来,从而使社会各界人士聚拢于科学家精神传播、科普传播、科学探索、科技创新等科学事业的周围[13]。
三、跨媒介叙事赋能科学家精神传播的实施机制
跨媒介叙事在科学家精神传播领域的赋能实践,所行进的理路是在遵循认知、态度与行为转变基础上的突破与重构,体现为从单向的宣讲到多元的互动、从信息流的输送到关系网的构建、从工具性的利益体到价值性的共同体的转变,进而形成科学家精神高效传播的实施机制。
(一)降维知识传递弥合鸿沟,拓展科学认知维度
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以及观念的形成,往往是基于直观的感官感受与深层次的态度转型。跨媒介叙事不拘泥于某种特定传播形态,而是囊括了能刺激人们各个身体感官的传播样态,尤其是近年来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传播形态以其轻松活泼、可交互等特性,通过对于各类动静、虚实元素的调配、糅合、均衡等,营造出体验感不错的视听传播环境,为科学家精神传播的入脑入心奠定了良好的外部基础[14]。全媒体时代,当跨媒介叙事与以往被大众认为艰深的、抽象的、难以接近的科学理论相遇时,场景化的内容表达与开放性的情感叙事相碰撞,有效激发受众的感官刺激与情绪释放,自主性的内容选择软化了生硬的观点传达,进而召唤和凝聚共同情感、实现价值共创[15]。如此,在广泛参与和深层交互中,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鸿沟得以消弭,并对以往闭塞的话语结构形成一种“降维”,从而使得以往人们认为高大而遥远的科学理论、科学知识及科学家人物故事能够无声且自然地嵌入到日常对话的语境中,为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与疑问提供解释和回应,拓宽大众的科学认知维度。而且,在跨媒介叙事所建构的开放性对话场域中,对话各方能够获得较为平等的主体地位,这使得人人都成为科学家精神的受益者与传递者。
(二)丰富多元科学叙事,强化认知态度改变
跨媒介传播语境下,人们有关科学家精神的认知态度转变是基于多元化的科学叙事实践实现的,尤其依托多样化的新媒体应用,科学家精神传播正愈发成为全媒体时代较为典型和宽泛的媒介化实践。较之于既往传播语境中单一媒介的窄化叙事,跨媒介叙事因其更强的接近性与互动性,能有效兼顾感性与理性、现实与虚拟,既能够传递人们对于科学家精神的推敲思索,也能展现科学探索的神秘玄妙;而这一叙事过程,也是内容生产者编码与用户解码的过程。围绕科学家精神阐释,从内容创作者的加工制作和传播,再到其他传播主体对科学家精神相关议题内容的内化和再生产,多元科学叙事在内容生产与消费、观看与凝视、共情与移情、理解与认同中促成人们对科学家精神的认识深化。以跨媒介叙事为路径,丰富多样的传播符号相互交织碰撞,使得人们对于科学家精神、科学探索、科技创新等的态度在认知深化的基础上得以转变、形成和强化,与此同时,伴随多元科学叙事的创新共构,科学家精神的内涵愈发丰富、外延不断拓展,从而更好地对全社会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三)打破算法约束,助力有效行为形成
锚定科学家精神的高效传播,其目标实现的重要衡量指标是有效行为的达成,这也是跨媒介叙事赋能科学家精神传播实施机制最为关键的一环,即无论科学家精神相关议题的宣传与普及覆盖何种范围、触达何等层次,终归应将其运用到科学知识学习、科研创新等具体实践中去。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作为跨媒介叙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流媒体及各类新媒体应用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容易让人形成一定的刻板印象,技术介入和主导下的信息茧房、算法囚徒等负面效应导致用户对当下的媒介叙事心存偏见。科学家精神的传播叙事不仅关乎全社会对科学知识与探索的理解与认可程度,同时影响和塑造着社会创新氛围。跨媒介叙事语境下,以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线上传播与线下实践活动相结合,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科学家精神传播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有助于推动科学家精神传播突破算法藩篱,摆脱单调乏味的固化传播模式,实现多元丰富的价值共创,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传播科学家精神的跨媒介叙事活动的热潮,从而将科学理论认知与科学探索、科普传播等行为实践相结合,为新形势下科学家精神传播共同体的建构形成奠定扎实基础。
四、跨媒介语境下科学家精神传播效能提升路径
基于对传播实践、价值呈现及实施机制的剖析阐释,跨媒介叙事赋能科学家精神传播的整体概念可见一斑:无论个体或机构、群体或社会、专业性深耕或娱乐性涉猎,都在较大程度上表现出对科学家精神传播的探究旨趣,围绕科学家精神这一主题的跨媒介叙事体系愈加完善,可以预见,全媒体时代的科学家精神传播仍将呈现出持续向上生长的蓬勃姿态。
(一)内外兼顾,引领垂直领域纵深发展
就目前传播实践来看,跨媒介叙事视野下科学家精神传播领域的垂直类创作者众多,传播主体类型多元,相关衍生议题覆盖范围广博,但是部分内容体现出浅尝辄止、泛娱乐化等倾向,与科学家精神传播的本质目标相偏离或背离。为此,需要结合对于科学家精神更为深入透彻的认知制定可行性传播策略。深化科学家精神传播,应兼顾其内部的精神谱系及外部的价值关联。就内涵挖掘及深化传播来看,应充分运用跨媒介叙事的分众化、多样性等特征,聚焦不同受众群体和传播目标,持续性进行科学家精神的内涵阐释与创新解读活动,积极打造有问题意识、富有人情味、贴合用户心理且极具用户黏性的个性化IP,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和解读好科学家精神,唤起共鸣,引发接续传播,拓展传播维度[16]。就科学家精神的关联价值挖掘及外延传播来看,应进一步探寻科学家精神与其他领域的关联点,围绕共通性放大科学家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跨媒介叙事拥有与面对面口语对话较为接近的生动化的视听语言,在即时交互、全景呈现的媒介符号运用及创作过程中,不同领域和不同立场的人们通过跨媒介的融合传播方式建立连接,基于多元解读与观点的交锋交融,科学家精神的外延得到进一步丰富,进而反哺其后续传播效能的优化与提升。
(二)由浅至深,创新生产系统融合发展
从当前科学家精神的传播实践来看,虽然借助全媒体应用开展跨媒介叙事,使得以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传播内容丰富多样、无所不包,但是多数内容产品始终流于表面,且在有关科学家精神及相关衍生议题的内容传播中,浅层化的说教与生硬的观念灌输容易导致反感情绪滋生。为此,要利用好跨媒介叙事的生动性、贴近性、交互性等优势,对科学家精神所包含的丰富层次进行具体阐释。科学家精神传播过程中,既有浅显生动的人物故事和科学现象,亦有对新事物与未来世界的努力追索,不同层次的传播内容在理解难易程度、目标受众群体上存在差异,要提升科学家精神的传播效能,就应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由浅及深,兼顾不同人群对科学家精神议题的接受偏好[17]。面向未来,推进科学家精神高效传播,需要各类传播主体结合不同传播渠道和平台,从人们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知识需求、交互需求等维度出发,推陈出新,在提升内容品质的基础上促进内容生产系统的融合发展,从而由少至多、由浅至深地满足人们对于科学家精神内容的理解与消费需求,推动科学家精神的传播与消费提质、增效、扩容。
(三)缓急相济,塑造和谐共生传播环境
由于个体的经验及认知有所差异,人们的信息接收习惯、偏好各不相同,跨媒介语境下,要推动提升科学家精神传播效能,不应仅停留在对相关内容的惯性输出,而要结合具体传播情境,借助与科学家精神议题相关的事件、时间节点、政策举措等,适时制定和调整精细化传播策略,缓急相济,实现科学家精神议题内容的精准传播。首先,各类传播主体应在充分搭建和依托全媒体传播矩阵的基础上,发挥好技术支撑优势,同时要有效规避和消除技术主导可能带来的负面问题,合理设置传播议题,将其与热点事件、用户接受习惯等紧密结合,引入更多的人性化元素,将智能化与人情味相融合,为用户提供优质、个性化的内容选择。其次,就新型传播网络建构而言,推进科学家精神的跨媒介传播叙事,要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的社交关系网络,强化传播矩阵中各平台及主体的协同联动,在全面释放各主体创新传播价值的同时,提升全社会的科学素养。最后,聚焦科学家精神传播,跨媒介叙事应注重引导各传播主体将科学家精神及相关议题做好落地阐释,构筑和谐共生的良好传播环境,使科学家精神从互联网的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更好地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助力新时代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EB/OL].(2019-06-11)[2023-12-20].https://www.safea.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fgzc/gfxwj/gfxwj2019/201906/t20190612_147045.html.
[2] 习近平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0-09-11)[2023-12-22].https://www.gov.cn/xinwen/2020-09/11/content_5542851.htm.
[3] 顾青青,姚旖.科学家精神:内涵意蕴、历史图景与时代价值[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7(1):68-74,78.
[4] 尚必武.跨媒介的故事讲述及其相关叙事学命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52(6):1-11.
[5] 张新俏,王婷瑜,杜智涛.讲好中国科学文化故事:科技传播的对外话语与叙事逻辑[J].科技智囊,2023(12):69-76.
[6] 李舒沁,林腾,严佳君.科学家精神的分层传播策略[J].科技智囊,2024(2): 10-17.
[7] 汤书昆.科学家价值传播的再认知与讲好故事的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22(2):3-5.
[8] 辛美玉,郭海威.内容生产视野下短视频传播效果优化路径研究[J].新闻论坛,2022,36(3):44-46.
[9] 倪天昌,朱远晴,陈熙媛.数字出版赋能中华文化高质量对外传播[J].科技智囊,2023(8):71-76.
[10] 郭清.论科学家精神的中国特色与时代价值[J].中国高校科技,2024(3):100-106.
[11] 董慧,王若汀.科学家精神的生成脉络、时代内涵及弘扬路径[J].红色文化学刊,2024(1):33-40,110.
[12] 刘萱,张旸.科学家精神传播促进科学文化建设的机理与策略[J].中国科技论坛,2022(2):5-8.
[13] 刘煜.走向物质性:以媒介为中心的跨媒介叙事论[J].编辑之友,2023(11):83-89.
[14] 邓祯.跨媒介叙事: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升维[J].中国编辑,2023(10):79-84.
[15] 张毓强.国际传播视野下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科普研究,2022,17(6):75-79,98,112.
[16] 崔亚娟.融媒体视域下科普视频的跨媒介叙事研究[J].科普研究,2023,18(6):14-23,94-95.
[17] 崔新阳.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J].学会,2023(7):48-51.
Cross-media Narrative Empowers the Spread of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Guo Haiwei1 Wang Xiaohong2
(1.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Institut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Beijing,100021;2.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024)
Abstract:[Research purpos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edia forms provides a rich carrier for the spread of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use of cross-media narrative as a strategy to achieve innovative breakthroughs in spreading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Research method] Based on the cross-media context,following the logical path of “communication practice-value presentation-empowerment mechanism”,this article unfolds the research,and explains the spread strategy of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of collaborative narrative,issue segmentation,multiple situations and clear communication positioning.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ommunication value of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is to meet individual needs,enhance collective scientific literacy,and create a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atmosphere. It facilitates change and achievement in cognition,attitude,and behavior through dimensional reduction communication,enriching narratives,and making good use of algorithms. [Research conclusion] Based on this,in a cross-media context,it is necessary to take into account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aspects,proceed from shallow to deep,and balance priorities with urgency. We should deepen the vertical field,innovate the production system,and create collaboratively with multiple element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pread of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Key words:cross-media narrative;the spirit of scientists;collaborative narrative;fission propagation;scientific literacy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专题性研究项目“科学家精神传播的分层策略”(CTIETC-FWZB-23080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中国传媒大学项目“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下的视听传播学科建设研究”(CUC230D022)。
作者简介:郭海威,男,1992年生,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互联网与社会治理。王晓红(通信作者),女,1968年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视听传播、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