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正大气象
2024-06-26冉令江
冉令江
4月29日,备受人们关注的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山西展区)行书、草书作品展在山西省展览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是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三大展区的压轴之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山西省书法家协会承办,山西省展览馆协办。
举办此次展览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10周年,更好地传承传统书法艺术、赓续书法文脉,推动山西乃至全国书法事业繁荣发展。展览集中、全面地呈现了近五年来全国行书、草书的发展状态与创作成果,作品中既有对传统帖学一脉的守正出新,又有对碑帖融合的创新探索。可以说,从技法形式、文本内容、思想审美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深入传统,立足时代,稳步前行。
与以往的全国书法篆刻展(简称“国展”)不同,第十三届国展按照“全国书协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和“上下联动、协同运行、赋能基层、服务书家”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地方和行业团体等39个书协(选区)的组织优势。山西省书协由于发动充分、专家指导得力、作者参赛踊跃,在全国39个选区中山西省投稿数量(3543件)排名第一,初评入围作品数量(349件)排名第六,终评入展40件(比第11届、第12届国展入展数量之和多4件)排名第九,实现历史性新突破。
此外,本届国展更注重古与今、传统与现代、学术与艺术的总结与展望、对话与交流,展览经过备方面的筹备后,呈现出当代书法创作和地域书法资源及学术讨论相互辉映的展览特色。山西展区在展出行书230余件、草书180余件及全国名家邀请展58件作品的同时,推出了“真山正源——傅山书法艺术展”“魏碑溯源——平城时期魏碑书法艺术展”“盟书墨源——侯马盟书文字艺术展”三项学术专题特展,挖掘三晋书法特色优势,激活用好山西“原生态”书法资源。这不仅为我们呈现了当代行书、草书创作的整体风貌,而且为当代书法溯源探脉、鉴古开今、汲古出新,推动书法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源泉。
回归传统,取法多元
中国文化绵延五千年而不断,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传统和传承的重视。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样注重对传统的传承不辍。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书协为扭转“时风”之弊,大力倡导“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书法创作、评审理念,在评审机制上不断探索、改革,有力地扭转了长期以来“学评委”“学获奖者”等取法今人的风气和“书风趋同”现象。纵览本届国展入展的行书、草书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当下的行书、草书创作呈现出鲜明的回归传统和多元取法。
首先,作者对经典行书、草书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继承,不仅对传统的行草书技法有深入的继承和开拓,而且能在纵向上取法融合,把传统帖学精神和时代审美相结合,呈现出鲜明的古典传统和时代特征。如本届国展入展的小字行书、草书作品以帖为宗,主要以二王、孙过庭、怀素、米芾、苏轼等经典的面貌呈现,它们皆用笔率意娴熟,点画精到,笔墨流丽,在洒脱畅达之中不失法度之精严,表现出对传统二王帖学一脉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大字行书、草书主要取法于张旭、怀素、颜真卿、黄庭坚、倪元璐、张瑞图、王铎、何绍基、赵之谦、于右任、康有为等,它们主要以碑入帖,多用笔沉实朴厚,笔墨酣畅淋漓,不拘泥于一点一画之精巧,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于轻重缓急、纵横争让之中尽显摇曳跌宕,于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中尽显狂放不羁,雄浑苍茫而不失帖之文雅,表现出对行草书精神与当代审美的深刻参悟和大力拓展。
其次,作者对行书、草书传统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他们的取法不再局限于二王、孙过庭、张旭、怀素、苏轼、米芾、黄庭坚、赵孟頫、王铎等一家一帖,取法二王、孙过庭、黄庭坚、赵之谦虽然仍层出不穷,但总量上与往届展览相比的确少了许多,而呈现出从行书、草书发展史的角度进行纵向、多元的取法。本届国展中的行书、草书,除取法二王、孙过庭、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何绍基、赵之谦等经典外,取法杨凝式、董其昌、张瑞图、倪元璐、徐渭、傅山、康有为、于右任、王遽常等作品也不胜枚举。此外,欧阳询、杨维桢、沈曾植及汉晋简牍、残纸、砖瓦等草体也成为当下行书、草书的取法对象,并吸取篆隶、北碑元素,融碑铸帖呈现出多元的行书、草书取法和创作风貌。本届国展入展的行书、草书作品,如杨洪伟、徐乐敏等取法欧阳询,孙超取法徐渭,赵永红、敖启权等取法于右任,谢兴华、陈阳静、文达、唐绍禄、王墉等取法简牍砖瓦草体的行书、草书作品,取法除囊括晋唐、宋元明清名家外,还包括了汉魏简牍草体、近代碑帖融合名家等诸多领域,呈现出多元取法的时代特征。
回归书写,作书式微
书法艺术以追求自然与本真为最高境界。随着日常书写的消解,书法已然成为追求形式表现的“纯艺术”。展厅时代对视角效果的要求,使书法的形式追求不断被强化,甚至被扭曲。以设计、制作来追求的书法形式美,无疑是自然书写的最大障碍。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形式美的追求固然是当代创作不可缺少的,但要在自然书写中表现书法内在的韵律节奏和外在的形式美。
在当代展览的推动下,为了适应展厅对视觉效果的需求,当代书坛曾一度刮起了持久的“尚色”“做旧”“拼接”“涨墨”“炫技”等形式至上之风。行书、草书作为创作自由度较大和较具视觉冲击力的书体,自然首当制作之“先锋”。书家通过大肆夸张用笔轻重、结构欹正、布白疏密、用墨浓淡干枯和染色做旧、拼接等设计制作,追求笔墨的变化对比和形式花样的新颖,制造其视觉上的冲击,使行草书创作脱离了一气呵成的自然书写,沦为设计制作的书法元素组合“拼盘”。近年,虽然这股脱离书法创作本体(自然书写)的“制作”之风余兴未尽,但在中国书协“倡导关注艺术本体、强化自然书写,提升创作质量。反对过度拼贴、包装、设计、做旧等形式制作”的明确要求下,作者对过分形式化的问题已然有了理性的认识,将形式设计隐蔽在作品的背后,普遍重视在自然书写中表现形式美。本届国展中行书、草书作品,形制上以八尺中堂和八尺条幅为主,六尺中堂居其次,册页、对联、手卷占一定比例,拼接、做旧、“穿衣戴帽”的设计制作的行书作品111件、草书作品64件,分别占两种书体入展比例的47%和35%,与往届国展中行书、、草书相比明显减少;而整纸一次性书写的大字行书作品125件、草书作品117件,分别占两种书体入展比例的53%和65%,与往届国展中行书、草书相比明显增多。由此可见,在以往全国书法展览中设计制作之风最为泛滥的行书、草书,在本届国展中取得了明显的改观,行书、草书的创作拼贴制作之风得到有力遏制,越来越回归一次性的自然书写状态。
此外,本届国展行书、草书的书写材料大多为蜡染纸、仿古纸和个人定制的微喷纸为主,白宣纸较少,这也是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未来还要在展览征稿和评审中积极引导,力求将书法创作中的用纸问题扭转到利于彰显书法艺术本体的方向上来。
回归雅正,气象正大
古之书法乃文人士大夫之余事,文与艺、心与艺无不相辅相生。行书、草书源于“藁书”,乃书者之情、之文、之心,最直接的真实流露。我们遍览历代名家法帖,无不处处洋溢着儒雅洒脱的书卷之气。然而,进入展厅时代曾一度受展览追求视觉效果的影响,多数书家在自身文化修养、文字文学知识欠缺的情况下,不顾文与艺、心与艺之间的关联,偏重从形式技巧的夸张变化中达到外在视觉上的“震撼”,不但不讲究文字内容与创作风格的选取,而且还任意夸张改变字形结构,致使因不合法度而错误频出,特别是在草书中这种问题尤为明显。
中国书协为提升当代书法的文化内涵,兼顾艺和文,从培训、展览等方面不断强化对书家综合文化修养的提升和考察。不仅在展览评审中加强了对作品文本内容和文字用字、字法的审读,以及作者文化素养的考核,而且通过主题学术论坛、工坊、培训,直面并扭转当代书法存在的形式化、同质化等重艺轻文、重技轻道的问题。特别是,连续十年举办了九届“国学修养与书法”和一期“传统文化修养与当代书法创作”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对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进行传统文化、哲学美学、诗词写作、文字、艺术理论等方面的培训,提升青年书法家的综合文化修养和艺术素养。加上全国书法展览的大力引导,不仅书法创作中的错字、文本内容抄录有误和文意与书艺不合的常识性问题逐渐减少,而且更注重对传统经典的深入挖掘,使当代书法创作重回艺文兼备,回归以书抒情、以书写心、以书咏志的艺术“本途”,彰显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和正大气象。
本届国展中的行书、草书,小字作品主要取法二王帖学一脉,流丽畅达,俊雅洒脱尽显雅正之风;大字作品多取法明清以降诸家,以碑铸帖,碑帖融合,狂放中彰显浑厚朴拙之正大气象。如侯海蓉的小字章草《自作文(芸草居日记)数则》,以宋克章草风格创作自己有关习字、饮茶、弹琴、读书、参展、交友等生活的日常记录,将自己的生活和心灵状态诉诸笔端,其文简淡,其书古雅,书文辉映,读其文观其书,作者从容淡雅的人文情愫跃然纸上。谭国坚的小字行书《赵孟頫(松雪斋题跋)数则》取法黄庭坚、苏轼等,用笔果断洒脱,线条率意,虽字字独立然大小错落,气息流畅,俊丽疏朗与赵孟頫书画题跋相呼应。宗明义的小草《苏轼(东坡词选抄)》取法孙过庭《书谱》,用笔精熟畅达,简练明快,轻重缓急节奏明显,与东坡词的豪放洒脱相得益彰。常鼎煜大字行书作品《王文治(赵承旨手札真迹四则)节选》,在取法晋唐基础上参以米芾,用笔沉着不失洒脱,提按顿挫不失畅达,并借鉴明清书法之体态行势,欹正跌宕,气势恢弘,尽显雄浑道劲之正大气象。徐寅大草作品《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昊松作)》,以二王为基熔铸碑之朴拙生涩,其用笔狂放生辣,不计点画工拙,任笔为体随势赋形,任情恣性,“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如疾风骤雨般酣畅淋漓,以笔墨充分表现出诗文所寄托的飘然若仙和沧桑之感,体面宏大、气韵通达、气象浑厚。
在“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创作、评审理念引导下,本届国展集中展示的行书、草书作品深植传统,并于传统的多方化取中守正创新,彰显雅正书风和正大气象,将为中国书法创作的发展带来新意识,提供新思想,激发新活力,走出一条赓续传统、开拓创新的新路,谱写出中国书法新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