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促进融合教育开展的实践策略

2024-06-26陈维娅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情绪幼儿园融合

陈维娅

近年来,融合教育逐渐走入一线幼教人的研究视野与教育实践中。普通班级中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不仅仅是“随班而坐”,而是与其他幼儿共同发展。正如吴淑美教授所说:“融合教育不是简单地让普通孩子和特殊的孩子共处一室,也不只是为特殊生而办,融合教育希望找到的是每个学生的个别优势,从而鼓励与强化孩子们的优势,让他们首先学会合作而不是竞争,让自己未来的心灵少一些焦虑与不安。”2022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也指出:“重视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帮助幼儿获得专业的康复指导与治疗。”这从政策层面要求幼儿园要重视有特殊需要幼儿的发展需求,开展融合教育,促进全体幼儿的成长。我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策略,现整理如下,供大家讨论。

一、打造友好、开放、包容的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不仅要满足普通幼儿的需要,也应满足特殊幼儿的需要。我园在实践中坚持“全纳教育”理念,积极创设能促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与周边人、事、物积极互动的环境,促进每一名幼儿的成长。

1.打破“融合教育资源室”的壁垒,延展整合灵动的活动空间

在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立之初,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融合教育的道路上懵懵懂懂地前行。在慢慢摸索中,我们发现,虽然有特殊需要幼儿的占比不大,但所需耗费的资源(师资、场域、课程等)却很多。于是,我们决定打破原有单一的融合教育资源室的壁垒,采用“1+N”模式建立全新的资源中心。

我们整合并共享幼儿园原有功能室等教室资源,根据融合教育需求,合理划分场地,创设互动性更强的环境,使有特殊需要的幼儿能够在其中自如游戏,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一方面,我们将资源教室划分为四个区域:直接教学区域、间接咨询区域、教师办公区域、学习资源区域,并新添了更多医疗康复仪器设备,便于资源教师更好地记录有特殊需要幼儿的发展情况,为“医教结合”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在班级创设“安全屋”,放置玩偶、绘本等,特殊幼儿在需要安静独处或发泄情绪时,可单独进入“安全屋”。此外,我们还在公共区域开辟多个绘画、视听、建构等个性化的区域,支持并满足有特殊需要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和表现。

2.倡导“大自然大课堂”理念,打造自然友好的户外场域

在户外环境的改造中,我们崇尚“大自然大课堂”的理念,开辟出能让幼儿撒欢跑的开阔大场地,以及注重不同感官体验的独立场域,如深深浅浅的沟渠、影影绰绰的树林、青草芳香的蚕园、原生态的泥池、灯芯草种植场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关注细节,为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创设适合他们的游戏空间,减少牵绊其步伐的“障碍”。如在大型运动器具的基础上,添置了小型的滑梯,在硬质地上增设了扶手、厚软垫。在这样的场域中,有特殊需要的幼儿能与普通幼儿一起走进大自然,与天然的花草木石接触,在与环境和同伴的互动中,获得点滴进步。如此一来,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幼儿园成为“边缘人”的现状逐渐得以改善。如在大班灯芯草种植的项目活动中,有孤独症的浩宇喜欢上了光脚踩入烂泥的感觉,与普通幼儿一起沉浸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并在同伴与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灯芯草的种植。在此过程中,浩宇与他人产生了积极的互动,也获得了诸多经验。

二、开辟联席IEP会议模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每一名有特殊需要的幼儿的发展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只有家园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满足有特殊需要幼儿的发展需求。

在融合教育过程中,部分家长表现出教育理念与行为的落后,具体表现为:一是不能及时发现孩子心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行为表现出的异常;二是当发现孩子表现出一些异常状况,会想方设法地隐瞒,不会主动与老师说明孩子的特殊性;三是为了所谓的面子,即使老师发现了孩子的特殊性,也会找出种种理由进行敷衍。面对这样的家长,我们不仅需要“换位思考”共情其处境,更要站在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进行专业的干预与指导。因此,每一批新生入园,我们都要组织由园长、业务园长、融合教师、班主任、家长共同参与的联席IEP(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lan,是为了满足有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特征和实际需要而提供的最为适合其发展、给予最恰当教育服务的书面文件。IEP尊重个体发展,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提供教育服务,保证教育质量;同时为教育者和学校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依据和执行标准;也增强了家校合作,能从不同角度共同解决特殊人士的教育和发展需求)会议。这样不仅可以对每一个特需儿童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更能第一手掌握每一个特需儿童家长所持有的教育态度。

例如,中班上学期转来的新生远远是一名孤独症幼儿,最初的联席IEP会议上,我们能够很直接地感受到家长不肯接受现实的态度。在之后个性化指导与日常的行为观察中,我们也发现远远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弱,经常会无端发脾气,并伴随摔打、啃咬等伤害性行为。我们也多次与家长沟通,但效果都不佳。而且,我们发现每次沟通后,隔天孩子身上便会出现淤青。

有人将远远这一类孩子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这种看似美好的名字却无法替代一个家庭背后的艰辛。事实上,很多家长难以面对孩子患孤独症的现实,长期的康复治疗更是对精神的巨大考验,许多家长在此过程中会产生情绪失控的现象。远远的母亲正是这样的家长,她感叹命运的不公,尽管带着孩子去进行康复治疗,但长年累月的康复训练和收效甚微的结果,经常让她情绪失控,有时候会发泄到无辜的远远身上。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是痛心的,更觉得责任重大。于是,我们第一时间与远远的家长深度交心,应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时帮助家长舒缓情绪,告知家长,对于孤独症幼儿,当他们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愤怒情绪。换句话说,远远发脾气是幼儿受到拒绝时所表现的一种发泄不良情绪的合理行为。在此之后,教师更是利用放学间隙,与家长共同商量帮助远远控制情绪的方法。家长也认识到:在孩子发脾气之后,要及时与他谈话,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以调整其不良行为。此外,我们还告知家长要利用强化规律来改进远远的行为,一方面对小远的不好行为进行批评,另一方面通过奖励来鼓励孩子对自己的脾气进行控制,例如让远远借助压力球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通过深入的沟通和合作,远远的母亲能和幼儿园在教育理念上保持一致,也掌握了一些教育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远远在情绪控制方面有了明显进步。

三、联动社区优质资源,制订特需儿童个性化方案

学前融合教育还要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社区资源,特别是一些在特殊教育上有专长的人员。我园毗邻苏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我们充分利用这种资源,组建了由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构成的融合教育团队,长期邀请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园指导,对每一个特需儿童入园后的筛查做到更准确、更专业,争取早发现、早干预。

例如,大班刚转来的小希是一个爱画画、爱搭积木的小男孩,但有攻击性行为、情绪控制能力弱、交往能力弱等现象。融合教育团队几位老师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建议家长前往医院进行专业测试。经诊断,孩子患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家长一开始不接受,最终经过教师团队的一次次沟通与疏导,思想才发生了转变,最后配合幼儿园一同开始康复治疗。经过“家—幼儿园—社会资源”三方合力,一整年的指导与训练后,小希的情绪控制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与同伴无障碍沟通交流,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并顺利进入小学。

猜你喜欢

情绪幼儿园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我爱幼儿园
《融合》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