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视域下初中生物实践活动设计策略
2024-06-25龙菲阳张婉玲
龙菲阳 张婉玲
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并举,强调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体系。此后,在各阶段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五育”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2022年,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生物学课标”),要求在义务教育中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从而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2生物学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学习生物学课程要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提倡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实践过程中获取生物学知识,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双减”政策和2022生物学课标要求下,教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五育”,是当前生物学教育急需深入研究的热点问题。
“五育融合”
想要理解“五育融合”这个大概念,我们可以把它拆分成“五育”和“融合”两个概念。“五育”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这五个教育元素,各有侧重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体现不同的学科素养。“融合”是将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渗透、合为一体。“五育融合”是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个元素的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相互连接、彼此融合,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将“五育”分开,忽略了各个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生物实践活动
生物学课程不仅包括生物学基础知识、生物学实验,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物实践活动是指生物学课程所包含并与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相关的实际操作与实践,主要包括观察、调查、栽培、饲养、制作、实验与课题研究等活动。对于生物学教学来说,适时地开展生物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使其掌握相关知识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虽然目前生物实践活动相关的研究较多,但现有的生物实践活动设计大多数只针对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涉及“五育”融合初中生物实践活动的研究有限,开发“五育”融合的初中生物实践活动能在现有教学案例的基础上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物实践活动。
实践要与教学紧密结合,体现生物学的学科特色
生物实践活动是一类以课堂内容为基础、与学科相关、符合教学实际的实践活动,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践活动的设计要做到与教学内容科学结合,使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深化对核心概念、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分析、总结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实际生活
生物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开展生物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使抽象的生物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容易被理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用生物学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体现“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生物实践活动设计中,学校要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融入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或者侧重体现“五育”之一,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其他四育的发展,以此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活动背景
校园是教师和学生交流学习的场所,植物资源丰富。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与植物接触,但是很少有学生真正认识和了解身边的植物。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学习《被子植物的一生》等相关内容之后,希望能够深入探索植物世界。“校园植物知多少”活动以身边的植物为切入点,让学生走出课堂,近距离观察校园植物,并从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校园植物调查实践活动的“五育”融合点如表1所示。
活动实施过程
校园植物调查实践活动实施过程如表2所示。
活动评价
教师发放校园植物调查实践活动成果记录表,详细了解学生的调查结果,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课下完善实践活动成果记录表,并将每个小组的实践成果粘贴在教室里,供班级内学生相互学习。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不是互相割裂的五个元素,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体式教学过程。随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五育”理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在生物学课程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继续挖掘教材和实际活动中的“五育”融合点,从学生角度出发,捕捉活动中出现的“五育”融合资源,将其与学生发展目标相结合,体现生物学学科特色,从而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实现“五育”融合的目标,提升生物学课堂的育人能力。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214223044)
作者简介:龙菲阳,女,贵州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
张婉玲,贵州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