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适策略:幼儿同伴冲突行为解决的支持研究

2024-06-24谢子钗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情绪

【摘要】幼儿冲突在幼儿交往中时常发生,处理得当的冲突具有提升幼儿社会认知发展、处理问题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的价值。文章对幼儿在园日常活动中各种冲突进行分析,探究幼儿冲突类型的特征和差异表现,通过观察实践,研究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差异,提出甄别幼儿的冲突行为,引导其解决问题、促进社会性发展的策略,为教师指导幼儿同伴冲突提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冲突  教师指导策略  情绪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5-0124-03

幼儿同伴间的矛盾冲突很多是因幼儿不符合社会规则的行为引发的,这种行为经常被认为是错误的。其实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维特点、行为方式和成人大有不同,幼儿间的冲突和成人间的冲突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冲突形式、冲突特点和冲突原因都大相径庭。从皮亚杰认为冲突是幼儿最有价值的内化经验这一观点来看,了解幼儿冲突原因,引导幼儿适恰解决矛盾冲突,对其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学、心理学领域中普遍认为冲突是几种动机同时存在并相互斗争的心理状态,包含两个及以上互相矛盾或群体冲突、内部心理需求与外部条件之间以及人际交往中受到心理的支配等。通过日常观察与冲突行为表现和结果来看,幼儿冲突中占比最大的是同伴冲突。因此,教师及时有效地了解幼儿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引导其正面应对冲突、解决同伴冲突,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勘冲突类型,明晰表现形式

同伴冲突主要是幼儿与同伴交往中、是两人或多人之间的社会形式。从方式来看,主要有敌对关系、直接的、公开的、面对面的对抗和行为上的敌意。从表现形式来看,有心理上的对立,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或语气表现出来,如面带不满或提高语调;也有行为上的对立,如以言语攻击、肢体接触到打架行为等表现。不同冲突类型幼儿表现不同、呈现的样态也不一样,这反映了幼儿个性心理特点、道德感水平的差异,教师需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便于有效引导支持。从幼儿对冲突的处理方式分析,我们把它分为三类:

1.积极性行为冲突。这类冲突主要是因社会规则、游戏规则或个人尊严而发生的冲突,是当幼儿在面对与认知不相符合的同伴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相对积极、没有对他人具有直接伤害的行为,主要表现为言语和行为的冲突。比如,保护公共物品或自身物品不受他人侵害;在活动过程中的支配地位等纠纷;其他人违反纪律或行为准则会导致正义性的冲突,指责不遵守的幼儿等。

如大班四位孩子需要用马克笔进行合作绘画,当果果看到桌上只有一盒马克笔,就把它抱在怀里据为己有,依依立刻提醒果果:“老师说我们应该一起用,你把它放在中间。”果果没有说话,但他紧紧地握住盒子。依依又说:“如果你再不把它放桌上,我就告诉老师。”果果面露不悦,只好将笔盒放回去,喃喃地说:“我以后不会和你玩了。”

2.中性类行为冲突。这类冲突主要是由于幼儿同伴间意见相佐或因双方的能力、年龄差异较大,处于劣势,冲突并没有明显的言语及行为上的冲撞,遇到冲突情境时,以一方自我委屈或自我发泄的形式面对冲突。比如,不使用言语或行为表现,便感到不快乐;摧毁自己的作品、咬指头、拍打自身等自我发泄等。虽然这一类冲突从表面上看并不会引发危险行为,但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情绪释放,也容易被教师忽视。

如孩子们在运动场地进行自主活动,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玩游戏,有个男孩跑过来想和另一个男孩一起玩篮球,没得到同意后干脆抢了他的球,被抢男孩只是看了眼抢球男孩,低下头离开了场地,去寻找其他器械。当老师问他:“球被抢走,你不生气吗?”幼儿回答:“老师说要谦让小朋友。”然而被抢男孩明显表现出不开心的样子,但鉴于对老师说的“谦让”的认知理解而作出让步的行为。

3.消极性行为冲突。这类冲突主要是指以破坏和制止他人活动为目的,可能引发争抢或肢体冲撞。比如争夺空间、争抢座位和活动场地;获取他人的物品,抢夺玩具、食物等。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意外情况,对他人身心造成伤害,这类冲突往往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如小班吃点心环节,孩子们陆续坐下享用牛奶饼干。可可来到位置上,看到桌子上只剩一块自己喜欢的小鱼饼干,连忙伸手抓了过来,晚来一步的嘟嘟也看中小鱼饼干,冲上去从可可手里夺了小鱼饼干,说道:“这是我的饼干,我前面就先看到它了。”可可说:“这是我先拿到的。”就想抢回饼干,嘟嘟马上把手里的饼干塞进嘴巴,然后在教室里跑了起来,说:“哼!不给,这是我喜欢的!”可可生气地大哭起来。

二、究冲突原因,对症分析根源

1.一究看环境。幼儿游戏中的同伴冲突大多是因玩具而起,一方面是游戏空间的限制或不合理分布而发生的冲突,如场地狭小不便于活动展开、容易引起冲突的区域安排一起、动静交替不合理等;另一方面是教师提供的玩具或其他材料不合理造成的,如数量过少、材料不符合幼儿年龄、不适合开展活动等。幼儿的快乐需求常靠游戏和玩具来满足,他们的自控能力不足,当看到同伴玩一些有趣的玩具时,易争夺,这就容易产生矛盾,这也是引发消极冲突行为的原因之一。

2.二究看情绪。幼儿期的孩子情绪易冲动、不稳定,还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同时他们精力旺盛,生理机能也在不断变成熟。因此,情绪容易起伏不定,且波动比较大,当幼儿和同伴间遇到问题、困难或不同意见时,会因为控制不住自己情绪而引发冲突,低年龄段幼儿更易发生,且容易引发消极冲突行为。

3.三究看自身。以“自我为中心”是幼儿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幼儿受大脑水平的局限以及自身思维水平的不同影响,在游戏和生活中很难从他人的角度进行思考。这使得很多孩子在与同龄人玩耍中,一旦在意愿上存在差异时,就容易演变成冲突,通过争抢、哭闹、甚至抓咬等简单粗暴的方式达成目的,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4.四究看时机。在解决幼儿同伴冲突的过程中,教师干预的时间和方法非常重要。如果干预过早,会让幼儿得不到自主的练习,产生依赖行为和后续的告状行为;干预过晚,将会使冲突升级,对幼儿身心造成不良影响。而成人负向干预和中性干预的应对态度会影响幼儿,使其偏向于使用负向和中性的冲突应对策略,从而不利于幼儿冲突的顺利解决和社会技能的发展。

三、引“四适”策略,破解同伴冲突

(一)创适合的活动环境,形成良好活动空间

1.创设合理环境,弱化冲突产生。合理规划游戏空间、科学投放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从而弱化冲突产生。首先是要提供丰富而具有层次性的材料和游戏资源,及时增添材料的数量和多样化类型,教师要思辨材料的结构与功能是否符合幼儿年龄、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和平行游戏的需要,减少材料引发的同伴冲突。其次,要提高游戏空间的利用率,充分结合各区域的特点,规划合理的空间布局,如建构区需要开阔的场地,避免其他区域人员流动造成作品的无意破坏,减弱由于空间设置不合理所带来的“负”影响,以免造成空间冲突。另外,还要考虑幼儿人数占比与游戏类型的匹配,充分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避免由于争夺和拥挤造成的人为冲突。

2.合理因性施教,提供表达机会。研究表明,男孩在游戏中更容易发生冲突行为。因此,我们在创设游戏环境时,充分考虑本班男女幼儿在社会性、动作、认知等方面的性别差导,注意游戏区域动静结合、材料上性别差异,有更多适合男孩自主游戏、操作实践的机会,减少冲突行为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创造机会让男孩能够亲身体验解决冲突的过程,帮助其丰富社会交往的经验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二)引适宜的情绪管理,学会正确表达情感

1.重视同理效应,帮助情感链接。与幼儿建立亲密关系,重视与幼儿语言互动,利用自己的肢体接触、眼神交流,及时回应、换位思考。以儿童的视角同理倾听,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变化是被重视的,在安全感形成的基础上建立师幼之间的亲密关系,促进对话的有效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游戏,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儿童视角分析其行为表现的原因,根据其特点以同理心理解幼儿表现,并适时引导,给予要求和建议,帮助幼儿从行为中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想法,调整自己的行为,在游戏中学习体验正确表达情绪,避免消极冲突的产生。

2.利用图画表征,助推情绪管理。图画是幼儿表达情绪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利用图片标识的作用,将抽象的情绪可视化,让幼儿表达并正视自己的情绪过程,辨别情绪的转化方向。教师通过绘画表征及幼儿描述表征情景的过程,从生理、心理两方面分析幼儿的情绪与行为关系,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引导,帮助幼儿获得纾解管理情绪的策略。针对消极冲突行为的幼儿尤其需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帮助其向积极冲突行为转化。

(三)创适当的活动氛围,习得良好交往方式

1.正向引导,以游戏缓解冲突。在游戏中,幼儿表达自我,并以自我为中心是有益的,但也经常发生与角色的冲突。教师首先要分析冲突的原因,并利用游戏角色和情境缓解矛盾,在游戏中获得解决冲突的方式。结合典型冲突案例开展话题讨论、观看视频、绘本阅读等;利用适合的榜样提升幼儿的道德感,如发现幼儿有关心他人的小事件、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时通过拍摄照片、视频留存内容,组织引导幼儿思辨并获得积极的社会性经验和策略,助力幼儿取得良好的人格和人际行为,培养合作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尊重参与,以规则解决冲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并合理执行是保证幼儿正常活动的基础。首先,要满足幼儿自我意识的成长。教师以行动尊重他们的选择权和决定权,从幼儿视角去梳理规则,帮助幼儿自主判断规则的合理性,并让其成为全体共同遵守的规则,不随意更改幼儿的决定。其次,利用可视化的预告让规则由被动执行变主动遵守,如用舒缓的音乐代替生硬的“收玩具”指令、将一段特定的有时长的音乐作为幼儿游戏结束后的收尾,同时也能帮助幼儿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要让幼儿自主讨论,形成规则,用幼儿自主表征的图画方式将规则呈现在区域中,并利用清单化的方式帮助幼儿归纳与小结每阶段对于冲突问题的解决策略,不断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四)引适恰的教育时机,培养自主解决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偶发事件引发冲突的时机,培养幼儿解决冲突的自主意识,激发解决冲突的意愿,引导幼儿获得正面解决冲突的策略。多创造机会让幼儿亲身体验解决冲突的过程,帮助幼儿丰富社会交往的经验。

1.找准介入时机。在活动中,教师应是观察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当冲突行为产生时要看准时机、适时介入。在保证幼儿行为安全的前提下,放手并观察幼儿自主解决同伴间冲突,提高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如有必要,教师再适当地介入引导,支持冲突的积极化解。

2.打破冲突“僵持”。同伴间冲突会有“僵持”状态,这时教师要先深入了解情况,倾听多方想法,组织当事幼儿拆分冲突,通过抛出问题,让幼儿自我反思或提出合理建议,以缓和的语言进行疏导冲突。

3.关注冲突后续。当冲突被解决时,教师还应多关注是否“真正解决”而不是“表面和平”。关注双方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冲突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及时分析原因,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必要的还须和家长进行联系,家园协作解决根源问题。

四、结束语

同伴冲突是幼儿交往活动过程中常见且无法避免的现象,幼儿同伴冲突的发生表明幼儿社会交往在进一步发展,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在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冲突教育融入生活、课程和游戏中,立足幼儿本位,有效将同伴冲突转换成教育契机,通过多项支架让幼儿习得交往方式,从而解决冲突,有效支持幼儿解决冲突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助推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程琳琳.幼儿同伴冲突类型及其教师解决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7:18-38.

[2]张亭亭.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发展特点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1):70-74.

[3]李航.学前幼儿同伴冲突的意义及指导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8):190-191.

[4]刘莲超.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特点及教师介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5]赵美凤.让幼儿间的冲突成为资源[J].山东教育,2005(Z3):61.

作者简介:

谢子钗(1972年6月—),女,汉族,浙江丽水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