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部分危害濒危野生动物犯罪行为
2024-06-24田邦正
田邦正
近年来,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自然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少数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面临着生存的威胁。目前,社会中仍有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也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基于此,本文分析部分危害濒危野生动物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并提出防范这一犯罪行为的相关措施。
一、非法猎捕、杀害濒危野生动物
(一)非法猎捕
非法猎捕是危害濒危野生动物的主要形式之一。一些不法分子采用毒药、陷阱、网捕等非法手段,猎捕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这些行为不仅严重破坏生态平衡,也触犯了相关法律。在某些地区,非法狩猎已经成为一个产业,不法分子通过充分了解濒危野生动物的习性、栖息地等,掌握一定的特殊技能,使用各种手段猎捕濒危野生动物。其中,部分濒危野生动物被加工成食品或工艺品,甚至被用于开展娱乐活动。
违法狩猎行为给濒危野生动物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伤害。许多濒危野生动物失去了生命,而那些幸存下来的动物则因为受伤或受到惊吓而产生应激反应,无法正常生活。多个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禁止非法狩猎和贩卖濒危野生动物,一旦被发现存在非法狩猎行为,当事人将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因此,我们坚决反对非法狩猎行为,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同时,也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让更多的人加入野生动物保护队伍。
(二)非法杀害
除了非法猎捕和非法收购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会直接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人类道德伦理,还严重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非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犯罪行为,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具体来说,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情节,犯罪嫌疑人可能会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甚至死刑等。同时,对于这类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也会随着犯罪情节和危害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外,相关法律法规还规定了禁止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内容。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和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如果发现有人非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则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以便相关部门依法进行调查和处理。对此,应该加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共同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安全。
二、非法收购、运输、出售濒危野生动物
(一)非法收购
非法收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因此,人民群众应该提高警惕,充分了解国家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同时,人民群众也要了解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危害性和后果,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人民群众应该注意防范野生动物交易的陷阱,及时举报陌生人发布的不明来源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收购信息,避免购买或参与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活动。如果发现有人非法收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则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第二,人民群众应该积极参加环保活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干扰。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保护野生动物的认识,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共生的环境。
(二)非法运输
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非法渠道运输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这些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还给濒危野生动物带来了更大的伤害。
第一,非法运输濒危野生动物会导致濒危野生动物遭受更大的压力和危险。在非法运输过程中,濒危活体动物可能会被虐待甚至死亡。此外,非法运输濒危野生动物也会导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破坏生态平衡,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第二,非法运输濒危野生动物制品也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购买和销售濒危野生动物制品,不仅阻碍了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还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一些濒危野生动物制品可能携带病毒或细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我们应该坚决反对非法运输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
(三)非法出售
非法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是一项直接威胁自然生态平衡的不法活动,发生频率也较高。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装身份,进行虚假的交易,使得监管机构很难识别和打击这些违法行为。对此,相关部门需加强市场监管,通过多种途径严厉打击非法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包括活体、死体、皮毛、骨骼、内脏等)的犯罪行为。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非法出售濒危野生动物的另一个途径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犯罪分子利用虚拟身份非法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这导致非法交易更加难以被察觉和追踪。对此,需要提高对网络安全的认知,确保互联网平台建立更加严格的审查机制。另外,市场需求也是推动非法出售现象出现的一大助力,高市场需求极易驱动有关濒危野生动植物制品的非法交易。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教育和宣传,增强公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降低市场对这些制品的需求,杜绝非法交易。
三、防范危害濒危野生动物罪措施
(一)提高法律意识
提高法律意识是防范危害濒危野生动物罪的关键,人民群众应该充分了解国家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明确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严重性和后果,避免触犯法律。同时,人民群众也要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提高环保意识,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共同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二)增强环保意识
增强环保意识是防范危害濒危野生动物罪的重要一环。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环保活动,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同时,人民群众也要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减少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保护好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生存和繁衍提供适宜的环境。
(三)举报违法行为
当发现有人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时,公众应该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
首先,如果发现有人进行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活动,或者发现野生动物被捕获、杀害等情况,人民群众应该保持警惕,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并及时报警或向相关部门举报。其次,相关部门要积极宣传举报途径和方法,使更多的人了解如何举报违法行为,共同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安全。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
最后,需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对于涉及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企业,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督促相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
(四)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
野生动物栖息地是野生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家园,保护好栖息地就是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命安全。
首先,需要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通过划定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域,加强对栖息地的监管和管理,防止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破坏和侵占。
其次,需要推进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恢复和修复工作。对于受到破坏的栖息地,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最后,需要加强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可以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杜绝使用野生动物制品,不参与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活动。
(五)提高犯罪惩罚成本
为了有效防范涉危野生动物犯罪行为的出现,提高犯罪惩罚成本十分重要。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涉危野生动物犯罪的惩罚力度够大,对非法猎捕、贩卖、运输和持有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行为进行明确规定,公示相应的刑事和行政处罚措施。同时,应当逐步提高违法犯罪的惩罚力度,充分反映社会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和对犯罪行为零容忍的态度。加大执法力度,丰富执法手段,确保涉危野生动物犯罪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打击。提高执法机构的专业水平,通过培训和技术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犯罪分子的策略和手段。利用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卫星监测等技术,提高监测和侦查的效率。
另外,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形成联防联控的合力。野生动物犯罪通常涉及多个环节和领域,包括林业、海关、监管等多个部门。因此,建立信息共享、协同作战的机制,实现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更好地发挥整体效能,全方位打击犯罪分子。跨国野生动物犯罪往往涉及多个国家,因此要加强国际协作,加大对犯罪嫌疑人的追逃力度,通过国际协作机制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结语
不法分子看重濒危野生动物的珍贵性和稀有性,采用各种手段进行非法捕猎、收购、运输、出售等,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因此,面对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的现状,需要揭露这些罪行,了解危害濒危野生动物罪的手段和方式,以便更好地防范和打击这些不法行为,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命安全。分析部分危害濒危野生动物犯罪行为,是为了让人们深入地了解这些不法行为的本质和危害。通过增强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等措施,公众可以共同防范和打击危害濒危野生动物罪,为保护野生动物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泰国格乐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