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练就批判性思维
2024-06-24尹华站杨虹
尹华站 杨虹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呈现井喷式发展,在知识爆炸、信息泛滥的时代,具有客观分析问题并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尤为重要。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2022年版)中将科学思维作为四大科学核心素养之一,其中的“推理论证能力”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体现。当批判性思维成为当代青少年必备的核心素养,大家知道如何培养和提升批判性思维吗?
批判性思维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所倡导的“助产术 ”,通过质疑人们习以为常的信念,分辨其缺乏的证据和理性思考的内容,帮助对方澄清自己的观点。我国古代先贤也有与批判性思维相关的认识,比如“吾日三省吾身 ”“三思而后行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等,这些都是批判性思维的集中体现。为了便于理解,同学们可以将它看做个体理性、深入地分析问题,从多角度审视信息和不同观点,最终做出合理判断和决策的思维过程。
批判性思维对认知和分析能力要求较高,是一种高阶思维,但它依然是可习得的。敢批判、想批判 、会批判 ,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三重境界。我们发现,敢于表达、敢于提问、不怕犯错的同学,大多是在互相包容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我们获得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无论是否能满足他人的期待都能获得尊重和理解时,才会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体验。与家长和老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这是批判性思维发生的前提。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是积极向上的,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自由选择,同时,人类具有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这三大心理需要。基于此,人类在做出行为选择时,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更能增加个体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感,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更能激发个体的胜任感。因此,唤醒批判性思维要从激发内部动机开始,当选择权摆在我们面前,要充分拥抱它,在参与决策和主动探索中,感受自我控制感;多接受挑战性的任务,关注完成任务的过程而非结果,如果成功完成任务要及时鼓励自己,肯定自己在克服困难中表现出的积极心理品质。另外,同学们只有相信自己可以完成某项任务,才能在深度思考和分析问题上付出更多努力,克服困难和障碍。因此,大家需要提升“自我效能感”,通过设定目标并努力完成、挖掘自身潜力、面对难题积极调整行为和策略等,建立更强的自我效能感,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提供条件。
怎么实现“批判”?
掌握提问的方法,才能实现有意义的探索。首先,找到“最近发展区 ”。在学习中,找到“现有水平 ”和“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之间的差距,根据引导性材料的启发,促进深度思考和学习迁移的发生。其次,多观察多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经验和结果来获得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将批判性思维强的人当作模仿对象,学习他提问的过程,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提问思路和方法;另外,保持适度的感性和理性,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发现其中的规律,以便我们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培养对问题的敏感度。最后,多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多表达,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积极参与符合自己发展水平的语言活动挑战,在与他人的开放讨论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信息技术时代所需的未来人才,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成为信息的批判性“消费者 ”,多一些科学批判,这是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及担当意识的需要,也是推动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进步的需要,更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