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2024-06-23刘思源贺苗

传播与版权 2024年11期
关键词:舆情引导高校共青团网络文化

刘思源 贺苗

[摘要]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引导已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陕西地区部分高校共青团的调查研究与半结构式访谈,文章实证分析影响高校共青团与网络舆情引导实效之间的变量关系,总结出全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的现存问题,进而从引导机制、引导方法、引导队伍等维度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全媒体;高校共青团;舆情引导;网络文化;实证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关键是要把工作延伸到广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去[1]。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2],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对高校青年学子的思想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党组织领导下的先进青年学生组织,是高校党组织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是高校党组织联系青年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在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重大突发舆情传播呈现多元化、高速化和意识形态化趋向,高校共青团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调查结果的实证分析

为系统获悉全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现状,笔者在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期间,以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的共青团员、团委学生干部、专职教师等为研究样本,通过调查问卷与半结构式访谈的形式,旨在探究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的现存问题,分析当前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特征与规律,并提出合理的舆情引导优化对策。

(一)研究样本的选取与调查问卷的设置

笔者在调查问卷的内容设置上,明确了研究样本的政治面貌与具体职务,针对性地选取两所高校的校团委与各级团组织的专职教师和学生干部群体进行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8份。其中,团委专职教师23人,团委学生干部56人,共青团员139人,无任何团组织职务的教师、学生共80人。调查问卷的题型均为选择题,笔者从高校共青团发展现状、舆情受众行为、高校共青团关注度、网络舆情引导认同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查。获取的数据虽然具有一定局限性和误差性,但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在数据分析中笔者所采用的信度研究方法是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其中量表的α系数为0.75,高于0.7,说明该调查问卷编制的内在信度总体上较为理想。在数据分析的效度考察上笔者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结构效度分析,量表的KMO值为0.829,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显示,显著性水平值均为0.000,小于0.05,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可以进行模型分析。本数据描述性分析共设4个指标,15个测量变量X,分别为:高校共青团发展现状(高校共青团组织管理规模化程度X1、团组织有无专职团干部负责舆情研判X2);舆情受众行为(关注网络舆情的主动性X3、对重大网络舆情的反应X4、对负面舆情的反应X5、对舆情内容真实性的思考X6、是否会与他人讨论网络舆情X7、是否会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X8、对认为错误的舆情言论是否会提出自己的看法X9);高校共青团关注度(是否关注团属媒体发布的信息X10、团属媒体内容能否紧跟当下时事舆情X11);网络舆情引导认同感(网络舆情对高校团组织管理的影响X12、关注高校共青团的相关信息X13、对团属媒体的内容分享程度X14、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X15),具体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于全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笔者从高校共青团发展现状、舆情受众行为、高校共青团关注度、网络舆情引导认同感等方面出发进行考察,对指标下设的变量进行计量测量,并且进行了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分析,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三)数据分析结论

笔者按照标准化路径系数大于0,且路径呈现0.05水平的显著性(P<0.05)判定变量之间是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笔者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程度与网络舆情引导认同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高校共青团组织管理规模化程度越高,越能促使大学生关注共青团所发布的相关信息,同时,调查数据结果显示,高校各级团组织有专职团干部管理网络媒体占比为69.46%,这表明高校共青团对网络媒体的细化管理存在不足,仍需进一步研究改善路径。第二,舆情受众行为与共青团舆情引导认同感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高校共青团应注重提升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认同感,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以及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动态变化,采取大学生可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合理引导。第三,大学生对高校共青团的关注度与共青团舆情引导认同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其中大学生关注团属媒体内容的程度与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行为造成影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并且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选择“微信公众号”获取团属媒体信息的大学生占比78.19%,可见,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共青团信息的主要渠道,高校共青团应建设高校网络舆情的主导媒体,发挥“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二、全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的现存问题

全媒体时代,网络媒体平台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高校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网络舆情受众群体,其强烈的参与意识使高校共青团成为汇聚网络舆情的前沿阵地。笔者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与部分调查对象的半结构式访谈内容,结合网络舆情演化的内在逻辑与规律特征,总结出当前全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的现存问题,以期为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治理提质增效提供范式参考。

(一)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机制须完善,协同保障机制待构建

媒介技术是社会舆论生态不断进行边缘突破的主要推动力[3]。本次调研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校的校团委与各级团组织的网络舆情引导体系呈现具有理性形式、组织固化以及层级制的特征,不可避免地与当前网络舆情演化特征及规律发生解耦冲突,进而导致针对网络舆情开展精细化管理的重视度不高。同时,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治理运行保障措施不完善,尚未形成网络舆情生态建设合力。这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共青团内部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联动,导致在处理网络舆情时出现研判失误、沟通不力、信息孤岛等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与高校其他部门的沟通合作有待加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涉及舆情监测部门、学生组织等多个部门人员的协作,但当前诸多高校共青团缺乏纵合横通的分布式信息反馈保障机制。

(二)高校团属媒体重形式轻内容,精准网络舆情引导水平不足

高校团属媒体作为高校舆情信息收集反馈的主要场域和连接党组织与青年大学生的信息桥梁,应注重所发布的信息内容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拓宽主流理论传播与文化交流的渠道和空间。本次调研访谈结果反映出,高校团属媒体在基于主流意识形态、文化思想进行网络舆情引导的过程中,仍存在宏大叙事的内容定位、单向独白的表达方式、刻板单一的文体特征等问题。全媒体时代,受众的情感共鸣愈发重要,事实的解构致使伦理规范的弱化,并直接影响大学生追求真理的价值准则。高校团属媒体长期善于传达理性的、富有逻辑性的舆情信息,整体缺乏对主流意识形态相关内容加以适应网络形式和大学生偏好的创新性转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内容难以获得大学生的情感认同。

(三)高校共青团缺乏网络舆情引导人才,高效认知共识难达成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在应对突发网络舆情及引发的次生影响时,一些高校共青团的专职教师、团学生干部存在“老办法不活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现象,思想引领力度不够。尤其是团学生干部,未充分发挥舆情演变观察员的独特作用,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中职能定位不明晰,面对负面舆情处置不当,易使高校被网络舆情“牵着鼻子走”,网络舆情引导处于被动状态。概言之,当前高校共青团缺乏网络舆情引导人才,专职团干部缺乏管理网络媒体的能力,在处理舆情问题时难以与学生达成高效认知共识,阻碍了舆情信息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三、全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的优化策略

全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致力提升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是坚持党管媒体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健康安全网络空间的现实需要。针对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的现存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共青团须从引导机制、引导方法、引导队伍等维度进行优化。

(一)优化舆情引导机制,建设网络舆情生态

网络舆情生态指人、舆情、环境三者交互的均衡状态。高校共青团促进网络舆情生态优化是一项系统化的社会工程,离不开各类作用机制的支撑保障。因此,高校共青团一是应加强思想引领机制建设,指引壮大主流舆情。高校共青团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两个巩固”为根本目标,弘扬时代主旋律,充分发挥该科学思想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方面的“定音锤”作用。二是强化责任管理机制,统筹各方优势力量。高校共青团要贯彻落实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责任制,建立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制度,明晰责任链条,使高校各级团组织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纵合横通的网络舆情引导管理有机结构体。三是建立以文化人机制,挖掘网络舆情生态文化。网络空间实质上是人精神价值实现之场所,没有正向网络文化的繁荣兴盛,网络舆情生态建设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具有以文化人的育人目的,高校共青团应客观分析当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丰富大学生的“精神食粮”,让网络空间充满先进文化内容[4]。

(二)优化舆情引导方法,明确舆情引导原则

一方面,高校共青团应将“以生为本”作为网络舆情引导的根本原则,做到尊重大学生的特性本质和正当需求,以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大学生交流互动,解释思想疑惑,增加基本信任,化解主要矛盾,保障大学生的权益。同时,高校共青团学生干部要坚持以守正创新为首要原则,运用好各类数智化技术,辅助专职教师,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做好数据信息的挖掘。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要坚持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为核心原则,在这一原则下探索优化网络舆情引导的方法。具体来看,高校共青团可通过发扬优秀“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爱党爱国的优良传统以引领网络舆情走向,并以先进学生群体为先锋构筑主流网络文化矩阵,创新发展大学生网络文化,完善话语表达,构建集育人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微平台矩阵圈。

(三)优化舆情引导队伍,提升舆情引导水平

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引导无疑是一项在网络价值取向多元、网络关系错综复杂和网络环境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寻找“实践主体”和发挥其“实践力量”的系统工程。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离不开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共青团提升网络舆情引导水平的前提。首先,高校共青团须建立知网懂网的技术队伍、敢管善管的管理队伍、专兼结合的舆情引导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政治意识,坚守初心信仰,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知识应对复杂的网络舆情问题。其次,高校共青团应注重增强团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懂数据、会研判的复合型人才,在舆情监测、引导、疏通等环节,能够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与回归模型,将学生年龄、性别、偏好等自变量与群体性特征进行逻辑关联,分析不同细分群体的典型特征,基于收集的有效舆情数据描绘学生群体的人物画像,为治理措施的精准实施与改进提供重要参照。最后,高校共青团应加强高校网络“意见领袖”队伍建设力度,使高校网络“意见领袖”队伍成员具备掌握网络规律、管好网络阵地、践行网上群众路线、主动引领网络舆情走向、有的放矢地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 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 让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N].人民日报,2018-07-03.

[2]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N].人民日报,2019-03-16.

[3]喻国明,李彪.当前社会舆情场的结构性特点及演进趋势:基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5)》的分析结论[J].新闻与写作,2015(10):37-40.

[4]贺苗.“管理变革”视角下中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机理阐析:评休·佩曼《中国巨变:地球上最伟大的变革》[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95-102.

[基金项目]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背景与现实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3ZDA082);西北工业大学2023年度学校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全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研究”(项目编号:2023GQT02)。

[作者简介]刘思源(1998—),男,陕西西安人,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陕西省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通信作者)贺苗(1976—),女,山西临汾人,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舆情引导高校共青团网络文化
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2011至2015突发事件中的政务微博研究综述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