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五岁后就不该再怪原生家庭

2024-06-22连岳

北方人(B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缺憾错误家庭

我曾说过,二十五岁以后就不要再怪原生家庭了。

这是一个原则性的说法。二十五岁,一个人基本完成了大学教育,有了工作,能自食其力。自我发展了,命运更多掌握在自己手里。你早一点,十八岁就不怪,或者迟一点,三十岁才想通,也都可以。当然,早一点更好。

原生家庭的问题,有真的,有假的。

有些孩子的成长环境确实很糟糕,父母不负责任,忽视,甚至虐待孩子,这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大困扰。但是,诅咒这样的父母解决不了问题,你就是如愿得到他们的道歉与忏悔,人生还是要靠自己。更有可能的是,这样的父母完全不在乎、不反省,你就永远陷于对他们的怨恨之中,希望现在的问题在过去得到解决:如果我的原生家庭是好的,我现在就会更好。这在策略上是错的,你因为过去浪费了现在,没了未来。

至于假的原生家庭问题,那是父母难免犯的错误。多数人当父母时二三十岁,不过是大一点的孩子,许多事情还在学习,犯点错是难免的。再爱孩子的父母,由于知识、观念与能力的限制,都有可能做出一些伤害孩子的事,这是成长的成本,避免不了的。没有完美的父母,用完美做标准,那所有人的原生家庭都有问题。有句笑话说得好:所有的孩子都觉得父母犯了虐待儿童罪。如果一个人要追责这种父母难免的失误,以为小时候被揍的那几次毁掉了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生也太脆弱了。

所以,解决原生家庭问题,无论真假,最好的策略就是不反刍,往前看。你的人生发展得好,则一切过去的问题都会消失。发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就像下面这位朋友做的:

我出生在偏远的乡村,原生家庭环境恶劣,父母都属于那种只要有人举报便会进劳教所的人,我从小就以“要成为和他们相反的人”为动力,一门心思扑在读书学习上,连大年初一都排满学习计划。有一年没有上学的板凳,我用一块板支撑,半蹲着“坐”后排,也没有自卑。虽高考失利没如老师所愿上北大,但也考上了本省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毕业后回母校县城高中教书,结婚生女,生活安稳下来。和别人比较,有时难免自伤身世,常有失落、悲伤、寂寞之感。有一年带完高三,假长,人闲,和老公说:“咱生个二胎让自己忙起来吧,越闲状态越不好。”结果,我们两个人在一个学校上班,带俩孩子,没人帮忙,经常在办公室交接孩子。所有的时间都扣得紧紧的,哪有时间想不是眼前的事?几年前找了一个空,散了一回步,体会到“寂寞是多么美好的情感”啊。

我的体会:找个目标,找件事,忙起来是对抗一切负面情绪的良药。

一个人的人生是由多种因素驱动的。原生家庭不好,当然是个消极因素,但是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善于自我激励,这些积极因素都能够起关键作用,甚至能把消极因素转化成人生的燃料与资源。当你没有退路,不抱虚假的希望时,可能会更努力、更顽强。

认为决定人生的只有一个原因是错误的因果观,会诱使人不停反刍过去某个错误。你不反刍原生家庭,也会反刍其他的。你总要找到自己的失败与不幸是他人的原因。人总是在缺憾中成长的,不仅小时候如此,一生都是如此。所谓成长,就是这些缺憾无法彻底决定你,你的发展会让这个缺憾变得无足轻重。现在似乎无法忍受的烦恼、压力与痛苦,长个三五年后,你会发现它们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消失了。

最好的自愈力、最有力量的思维方式与行动准则就是往前看,用无限的未来战胜有限的过去。

(摘自译林出版社《我和连岳一起成长3》)

猜你喜欢

缺憾错误家庭
缺憾之美
在错误中成长
缺憾之美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缺憾也是一种美
不犯同样错误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