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诗里酒多,而宋词里茶多
2024-06-22关禾
关禾
大唐盛世,诗酒风流
唐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诗歌艺术最为辉煌鼎盛的一个朝代,流传至今的《全唐诗》900卷中,诗歌达4.3万余首,而与酒有关的诗歌就有6000余首,这在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唐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繁荣发达,社会文化开放自由,这一时期既是中国酒文化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诗文学最流光溢彩的时期。这样的时代背景,造就了唐人旷达乐观、潇洒恢宏的气质,唐代饮酒之风的盛行更加证实了这一点。唐代诗人借鉴前人的诗酒风韵,以其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气魄,极力讴歌盛唐气象。
唐代酿酒技术比前代更加先进,酿造业官私兼营,酒政松弛,官府设置了专业的酒类生产部门——良酝署,许多唐代皇帝也亲自参与酿酒。唐太宗曾引进高昌国(今属新疆吐鲁番)的马奶子葡萄酒酿造工艺在宫中酿酒,做成的酒呈绿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绿酒”在唐诗中曾多次被提及,较为知名的有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唐代不仅民间有饮酒的习俗,统治者也支持并参与游宴、赐酺,特许臣民聚会欢饮。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写唐玄宗天宝年间,长安仕女们在曲江边的踏青宴。
可以说,这条曲江就是唐代文人饮宴、游赏、赋诗的乐园。科考每出一批新进士,曲江边就会举行一次盛大的游宴。每到此时,长安上到皇室贵族,下到文人雅士、普通百姓,倾城出动,而喝酒吟诗正是曲江游宴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唐代真正做到了诗酒交融,形成了无酒就无诗、有诗必有酒的独特文化,赞美酒的诗歌更是不计其数。似乎只有饮醉后,诗人的所思所虑才可进入“醉乡”。在“醉乡”之中,大唐盛世色彩斑斓。
茶香入词,余味隽永
饮茶的普及从中唐时期开始。到了宋代,整体生活富足,城市的商品经济、货币流通、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宋代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生活内涵都得到全面提升。这样繁荣的社会经济,自然也刺激了茶叶商品的生产和贸易,宋代饮茶之风比唐代更为兴盛,饮茶之习开始在全国盛行。
宋代是理学家引领思想潮流的时期,理学强调士人自身的思想修养和内省。要提升自身修养,时刻保持清醒,茶是再好不过的伴侣。因此,不同于唐代诗人以饮酒为乐,宋代文人儒者间兴起了一种新的高雅之事——以茶入词。茶词,是宋代文人饮茶、斗茶、咏茶之习的产物,表现出宋人的闲逸之趣。著名的词人黄庭坚、苏轼、陈师道、秦观等都有茶词问世。宋代既有奢华的宫廷茶文化,又有朴素的市井茶文化,品茗的逍遥贯穿于各阶层日常生活和礼仪之中。
如果说唐代文人用浪漫豪情来书写情怀,那么宋代文人则鲜明地表现出高雅精致、心性内敛的时代审美品格。茶词在宋词中独树一帜,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和情怀的展现,体现了宋代文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浪漫的情怀。
宋代与茶文化、茶学、茶道相关的诗词、书法、绘画不胜枚举。例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斗茶歌》,对宋人的斗茶之习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他说,宋人有了茶,“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喝茶能让“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所谓斗茶,就是茶人将茶饼碾成细末,置于盏中,注入少量沸水,用茶筅击拂茶汤,产生泡沫后饮用。茶汤泡沫凝结得越久,则分茶技艺越高,这便是宋词中的“一水试云痕”。斗茶风靡于民间,士大夫们亦热衷于此,斗茶已然成为宋代人雅致的消遣方式。宋徽宗曾亲自注汤击拂,斗茶试茶,并分赐群臣,还写下《大观茶论》,记述宋代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可见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发达。
在文人雅士眼中,琼浆和香茗如同气若幽兰、绝世独立之美人,锦簇娇艳、姹紫嫣红之繁花,苍翠欲滴、静谧深远之竹林,能够与眼前幽幽清辉之残月、耳畔呼呼劲吹之疾风、船底涓涓流淌之江水等诗词意象相互唱和。于是,他们把高雅的情趣依附于杯盏中,把美好的精神寄托在饮品里,反复吟咏。酒与茶,已深深融入唐诗宋词的灵魂,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摘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