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误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探究
2024-06-21赵璐
赵璐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之一,以高效、安全、绿色、大运量等优势,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运输能力不足等发挥了极大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青睐。然而,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逐渐扩大,列车延误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企业的正常运营秩序和市民的正常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进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文章在分析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延误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设备因素、人为因素、客观因素等方面探究了减缓列车延误的有效应对策略。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为延误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计划的优化及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延误;影响因素;应对策略;运行计划
中图分类号:F282;U491文献标志码: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0.024
Abstrac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public transportation modes in modern cities, urban rail transit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in alleviating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and insufficient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with its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efficiency, safety, greenness and large capacity, and is favored by more and more urban residents. However, with the gradual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the problem of train dela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which brings many inconveniences to the normal operation order of enterprises and the normal travel of citizens, and then causes adverse social impact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 rail transit train dela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ive coping strategies for slowing down train delay from the aspects of equipment factors, human factors and objective factor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decision-making support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train operation pla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elay.
Key words: urban rail transit;train delay;influencing factors;coping strategies; operation plan
0 引 言
由于各大城市交通压力增加,政府不断地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同时,其运营可靠性也受到居民的高度重视。在城市轨道交通日常运营中,列车会受到线路、设备、人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列车延误时而发生。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行车密度大、客流量大、站间距短等特点,列车一旦发生延误,将无法按照原始列车运行图运行,可能造成整条线路甚至整个系统的运行紊乱,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而,迫切需要分析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延误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应对策略。
相关学者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延误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刘峰博等[1]以尽快疏散客流为目的,提出协同调整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延误的方法。崔素萍[2]针对城轨列车运行延误,提出基于离散系统线性最优控制理论的多站协同客流控制模型,可有效减小高峰期的客流压力。徐瑞华等[3]在分析城轨列车延误发生的随机性的基础上,基于延误的特点以及传播形式,建立基于运行图的列车运行延误仿真模型。刘泓茗等[4]针对列车延误引起滞留旅客较多和短期运力不足的情况,提出同时采用车站限流措施和灵活跳停策略的列车延误调整方法。余轩[5]考虑动态客流的影响,建立以总延误时间和延误调整时段内运行能耗最小为目标的列车运行调整模型。
以上文献对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多数集中于客流控制、延误传播形式的分析、列车运行方案的调整等方面,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延误的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及相应应对策略制定的探究相对较少。
1 问题描述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线路条件简单、运行密度大、客流量大、站间距短等特点,列车延误一旦发生,其传播影响范围广,造成的损失严重,甚至可能通过客流的传递引起换乘线路上的列车也发生延误,因而导致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的正常运营秩序被打乱。为了减缓列车延误产生的影响,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延误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等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在分析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延误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设备故障、人为因素、客观因素等方面探究了减缓列车延误的应对策略。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延误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计划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可为延误事件下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有效思路。
2 列车延误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延误是指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因受到一些随机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列车在各个车站的实际到达与出发时间滞后于原始列车运行计划中制定的时间。城市轨道交通发生延误的原因有很多,通常,导致列车延误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如图1所示。
2.1 设备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是保障列车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因而导致列车延误的影响因素中设备故障占有一定比例。由设备因素导致列车延误的主要原因包括车辆、轨道、供电、信号等基础设备设施,这些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导致列车延误。对于设备故障而言,可分为直接设备故障和间接设备故障,直接设备故障是指故障直接发生在设备上,这类故障一般是由设备损坏造成的,如钢轨断裂、信号中断、接触网断电等;间接设备故障是指由于此类设备发生故障间接导致直接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发生此类设备故障的多数为软件系统。
2.2 人为因素
在城市轨道交通日常运营中,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列车发生延误的情况较为常见和频发。根据延误的原因,将人为因素分为两类,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由内部因素导致列车延误主要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经验水平、现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等密切相关。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较快,岗位需求巨大,重要岗位培训周期长,且流动性较大,因此会出现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佳,操作不熟练,岗位与岗位间的配合程度较低,心理素质不达标等问题。如司机现场操作不当,或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排除故障,导致列车在途时间延长;维修人员设备维修质量不过关,故障处置时间过长;站务人员发现故障反馈不及时,或故障排除不准确;调度指挥人员不熟悉现场工作,发布命令不规范,与现场工作人员沟通不畅通,延长了事件处理时长。
外部因素引发列车延误的情况主要有乘客不文明行为、大客流、轨行区异物、在车乘客突发疾病以及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情况,最常见的情况如乘客的不文明行为,当车门即将关闭时,会出现乘客抢上抢下,扒车门的现象,导致车门不能及时关闭,或二次开启关闭,直接造成列车的停站时间延长,从而导致列车无法按照既定时间到达目的地;在客流高峰时段,因乘客过多导致列车不能按时关闭车门、乘客掉下站台、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等。但相对来讲,后三种情况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由乘客不文明行为和大客流导致列车延误的概率相对较高,客流拥堵的主要原因表现为系统的输送能力与客流需求达不到平衡,因而给城市轨道交通造成了极大的运营压力。
2.3 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一方面包括管理措施、政策规定,这类因素一般不会随意变动;另一方面包括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该类因素具有较大的不可控性和随机性,属于偶然事件,无规律可循。
为了统计以上各类因素所占比例,对某城市地铁公司2017—2022年全线网的延误事件数量进行了统计,如图2所示。
从上图分析可知,设备故障和人为因素引发的延误事件数量占比较大,达到总量的86.71%,由此可见,此两类因素导致的列车延误事件相对较为常见,且这类延误事件造成的影响范围较广。客观因素导致的列车延误属于不可控范围,且发生的频率较低。因此,下文中列车延误应对策略主要针对设备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类型进行探究。
3 列车延误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输行业迅猛发展,乘客在日常出行中,对公共交通的舒适度、便利性和准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同样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在保证乘客安全性的基础上,如何及时处理延误事件,避免产生运输延时、乘客体验度差、社会影响恶劣等情况,成了运营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
3.1 设备故障应对策略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80.06%的延误事件是由设备因素引起的,因此提高设备设施的可靠性是减少列车发生延误的重要途径。
3.1.1 强化组织意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轨道交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有很多设备故障问题暴露出来。基于此,要不断强化领导组织意识,不断完善和更新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指南中的具体内容,对保证其能实际应用到故障处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落实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期间,始终要坚持“集中管理、统一指挥、逐层负责”的应急管理原则。在控制中心对设备故障处理方式统一部署的基础上,技术管理人员应与故障应急处理工程师协作研讨,编制出各项突发设备故障问题的处理指南。上级管理部门与下级处理部门间应协同工作,将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一层级的工作人员身上,形成多方配合工作应急处理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故障应急处理体系。
3.1.2 完善应急处理体系
当发生设备故障时,没有及时处理,就会扰乱乘客乘车秩序,甚至会对乘客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为了能够全面提升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效率,要为故障技术处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积极构建并完善故障应急处理体系,细化故障处理流程,明确划分故障应急处理的各项工作职责,为技术人员及时处理故障问题提供依据。
3.2 人为因素应对策略
针对人为因素,有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即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导致列车延误事件及乘客因素导致列车延误事件。
针对内部因素,提高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如司机、维修、站务、调度等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操作技能,可有效减少列车延误的发生或波及的范围。
对此,运营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规章体系,规范作业流程,用于指导一线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的生产实际情况,对其不断进行修订更新,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提炼成规章制度;加强培训管理,落实分公司、部门、班组的三级教育培训制度。对于培训内容,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一些发生率较高的延误事件应该进行针对性实操培训,对于培训方式而言,应在保证培训效果的同时,通过合理的方式提高参训人员的积极性和认可度;梳理专业接口,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设置的岗位众多,涉及了各类专业,如运营管理、车辆工程、机电设备、通信工程、供电技术等,因此各个岗位需要明确所需对接的专业及岗位,以便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责任意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市民出行利用率极高的公共交通工具,运营安全是各项工作的首要宗旨,因此,应要求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把安全责任分解到每个岗位,每个具体的工作人员,每个环节,避免出现推诿现象,将明确的责任意识贯穿于工作中的所有细节。
对于外部因素来讲,可通过出台相关规定、宣传片、公众号发文、现场工作人员引导等方式,积极向乘客普及安全常识,提高公民责任意识,使乘客规避不文明行为,做到提前候车、有序排队、不抢上抢下、不追逐打闹,做一位文明的市民。
对于大客流而言,要加强客流组织工作,掌握客流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采取一定的客流管理措施有利于减缓客流变化对列车延误的影响。一旦某条线路发生延误后,不同车站客流的集聚规律是不一样的,通过对不同车站的客流规律的统计与分析,对不同延误时间条件下的客流进行科学的管理,采用一些管理措施(如加强临时疏导措施、暂停进站、加强设备维修及工作人员保障等)有利于减少列车延误对本条线路或整个路网的影响。
4 结 语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列车延误事件的发生不足为奇,尤其对于呈网络化运营的特大城市而言,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延误事件,对于列车延误的产生原因以及应对策略的研究一直是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运营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延误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设备因素、人为因素、客观因素等方面探究了减缓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延误的应对策略,为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水平以及增强其在公共交通中的竞争力提供有效思路。
参考文献:
[1] 刘峰博,徐瑞华,江志彬.满足客流需求的地铁列车延误协同调整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2):215-221.
[2] 崔素萍.运行延误下城市交通轨道多站协同客流控制模型研究[J].科技通报,2019,35(2):201-204.
[3] 徐瑞华,江志彬,邵伟中,等.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延误及其传播特点的仿真研究[J].铁道学报,2006(2):7-10.
[4] 刘泓茗,刘皓玮,郑泽熙.基于时空协同优化的多目标城市轨道交通延误恢复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3,45(1):109-114.
[5] 余轩.考虑延误条件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优化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