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译著《光学》改译初探

2024-06-21孙浩南姜红军

新楚文化 2024年12期
关键词:翻译光学

孙浩南 姜红军

【摘要】《光学》作为晚清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波动光学知识的书籍,对于传播西方近代光学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比《光学》与底本Notes of a Course of Nine Lectures on Light(1870),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于书中结构有一定的调整,并在光学知识内容上有增补与删减现象,这些翻译现象为理解译者翻译思想提供实证依据。

【关键词】《光学》;翻译;译著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2-0065-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2.020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 S20231075Z);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晚清物理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JZD039)。

《光学》是由美国金楷理(Carl Traugott Kreyer,1939-1914)口译,赵元益(1840-1902)笔述而成,于1876年在江南制造局翻译局出版。《光学》全文共502节,分为上下二卷,包括原跋在内共有60个标题。该书的上卷介绍几何光学;下卷介绍波动光学。《光学》的出版,使得光电理论统一之前的西方近代光学知识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系统的传入,给当时晚清带来了新的光学知识[1]。

学界对于《光学》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田锋指出《光学》在晚清西方光学知识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地位[2]。王锦光认为传入我国的西方光学知识直至清末也基本没有超过《光学》[3]。从前人研究来看,对于《光学》传播的知识内容以及传播路径已有相当深入的认识,但目前对于《光学》的翻译研究还比较匮乏。本文在对比《光学》[4]与其英文底本[5]时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Light文本结构有一定的调整,同时对部分知识内容有改译现象。这些翻译现象的梳理和分析对理解译者的翻译思想和科学传播具有重要价值。

一、底本Light与《光学》

(一)丁铎尔与Light

约翰·丁铎尔(John Tyndall,1820-1893),是19世纪爱尔兰著名物理学家,1820年出生于爱尔兰卡洛郡的莱林桥。1839年,他在爱尔兰地质局工作,后转入英国地质局。丁铎尔在地质局(1844-1847)工作期间,同时攻读了昆悟德学院的硕士学位。1848年搬到德国,并在本生(Robert Bunsen,1811-1899)门下学习了两年[6],于185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丁铎尔积极参与科学普及工作,出版了一些科普性质的书籍。

《光学》的底本全称为Notes of a Course of Nine Lectures on Light(简称Light),原是丁铎尔为其圣诞讲座而准备的演讲材料。后来在阅读丁铎尔演讲稿的老师和学生的要求下,丁铎尔意识到有必要将这些光学演讲稿整理出版。在朋友的帮助下,将这些稿件以Light为标题,于1870年在伦敦朗文出版社出版。

Light全书共61个标题,分为502个小节,从知识表述方式和内容上看,Light是一部光学科普著作。其内容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知识,既包括光的平方反比定律、光速和光的反射与折射的几何光学知识;以及波动光学知识,如光的衍射、光的干涉原理和极光等内容。

(二)《光学》的译者

译者是著作翻译的主体,是翻译活动实践者,对译者的考察是研究翻译活动和评价译著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之一。《光学》是由金楷理和赵元益以口译笔述的方式合作翻译而成。

金楷理是《光学》的口译者,生于德国萨克森州,后随家人移居至美国。他于1866年受美国浸礼会委派来中国传教,经过4年的传教后,金楷理于1870年辞去教会职务,接受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教习一职,开始其译书工作。在江南制造局担任教习期间,直接或间接参与译书29本[7],其翻译著作包括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军事类等。金楷理在翻译西方近代科技书籍、介绍和传播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中国外交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8]。

赵元益(字静涵,号高斋)是《光学》的笔述者,江苏新阳人,1859年考中秀才,1869年受华蘅芳邀请,进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工作,开始跟随傅兰雅等西方译者参与合作翻译西书,其笔述、校对的科学著作达20余种[9],包括医学、军工、土木以及其他著作等。他所翻译的译著,以医学著作翻译成就最显著,影响最为深远。赵元益在翻译中并不只是简单采取直译的方式,而是进行诸多本土化的探索,对传入的西方医学名词进行考究和分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中国译名方法与原则[10]。赵元益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翻译工作,对于近代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和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光学》的结构调整

对译者的翻译实践结果《光学》的研究,是考察译者翻译思想,理解译者翻译活动,构建译者翻译策略的有效资源,也是进一步考察传统语言、知识结构以及对科学传播影响的必要基础。

(一)卷结构的调整

从整体结构来看,《光学》与Light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变化。在《光学》的翻译中,译者以第二百零二节为分界,将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区分后的《光学》在上卷讲解几何光学,下卷讲解波动光学知识,而在Light中并无此区分。在丁铎尔Light的叙述中,光学发展历程是连续的,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发展有其内在逻辑与历史行程,几何光学在光学早期发展中起到一种解释的主导作用。同时,丁铎尔指出几何光学对于光现象解释的局限性,而光的波动说对光现象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但丁铎尔基于光学发展的历史逻辑,在Light中并没有刻意将光学的几何光学与波动光学在卷的层次进行拆分。而译者根据《光学》内容将整部书分为上卷几何光学和下卷波动光学,与原著相比更加强化了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的差异性。

从读者角度看,这种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差异性的强化,有利于读者对光的本质属性认识。在中国传统知识体系中,是以“气”解释光的本质,而经传入的光学知识带给国人关于光本质的新认识,这种新认识不同于传统国人的光本质认识,因而会使国人对光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有质的变化。

(二)标题的调整

在目录层面上,《光学》翻译中有节标题合并现象。翻译时,将原著Light目录中“Lenses”“Converging Lenses”和“Diverging Lenses”三节,在译著中合并为一节“论透光镜”。

目录是著作内容的集中概要性展示,是读者了解著作内容的必要工具。原著Light的目录共有61项,翻译中只合并了其中的3项。从目录标题来看,原著Light共有61项,可归纳为6类。节标题各类分布为,涉及概念定义的14项、定律3项、光学现象的18项、应用的17项、仪器的5项和其他类(导言、结论等)4项。

Light节标题中与“仪器”相关的有5项,其中节标题“Convex Mirrors”和“Prisms”的前后相继标题与仪器无关,不属于同类知识标题;而编号155至157三节“Lenses”“Converging Lenses”和“Diverging Lenses”都与仪器内容相关,且内容具有相关性,内容先后具有总分和并列关系;内容篇幅不大,三节内容合在一起不足一页篇幅。从上述分析来看,三节标题被合并为一节,可能是由篇幅较小且内容相关性强等原因所致。

译者合并原著3节为译著的1节,事实上简化了节目录,也弱化了仪器细节知识的地位。节标题合并,使目录简单明了,且没有改变原本内容的呈现,故不会影响读者阅读体验;但在目录层面上,突出了“透光镜”的整体性,而弱化了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亚种透镜的独特性。

三、《光学》内容的调整

《光学》不仅在结构上有调整,而且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读者意识,在内容上也进行了适度调整。具体表现在文本、插图的增补和内容的删译方面。

(一)内容的增补

通过对比译本《光学》与Light可以发现,译者对底本内容采取直译的翻译策略。但在翻译内容上《光学》也有移植,除Light以外,其他书籍内容的现象。《光学》共出现三个移植内容,分别是“傅珂测算光行速率器之图说”“论球形镜之燃面”“定透光质折光指之法”。三个移植的章节出现在《光学》第四十六节、第一百零三节和第二百三十五节后。

经对比发现,上述三处增补内容与原本有较强的逻辑衔接性。而在Light中,作者只是说明傅珂用实验来测定光速,丁铎尔并没有进一步展开说明傅珂是用什么方法测算光速的。而在翻译后的《光学》,译者不仅保留了原本上的内容,还引用傅珂测算光行速率器之图说的内容,介绍了用旋转镜来测算光速,并用图片和计算公式来详细说明其方法。

底本Light是丁铎尔整理其科普讲座的笔记材料,重在讲述光学知识体系,以及介绍光学的基础概念及规律。而译者通过对译本内容上的增补,完善了丁铎尔原本中的科普功能,对其中的一些光学知识概念的来源及应用细节进行补充说明,使《光线》在应用内容上更加深入。

(二)图片的增补

《光学》不仅有文字上的增补,译者还增补了插图,使用底本原先并没有的图片来辅助说明光的折射现象。

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情况,即“如图甲为水中发光点,其射光线透出水面而入空气中,即更远于垂线”,讨论水中光源点发射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读者通过此图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光的传播现象,且了解到光从不同的角度射入,会有不同的角度射出。而底本在第124节仅仅只是阐述了“when the ray passes from water to air it is bent from the perpendicular”这一光学折射现象。

Light著作插图极少,全书只有三幅插图,这一特点可能与Light成书目的相关,即Light是丁铎尔用来当作讲座的资料,不便配备过多的插图。这一特点导致Light对于一些光学现象只有说明,缺少光学知识的更直观展示功能。但译者通过增加插图以及附属的概念说明,强化了光学知识表述形式,用图片辅助读者去理解光学概念,增强文本的可读性。

(三)光学实验的删减

经对比发现,翻译过程中译者对于实验工具、过程以及结果说明进行删减,如第九节实验工具表述的变化。

在Light的上卷第九节“formation of Images through small Apertures”:Experimental Illustration.Place a lighted candle in a small camera with a small orifice in one of its sides, or a large one covered by tinfoil. Prick the tinfoil with a needle; the inverted image of the flame will immediately appear upon a screen, or the screen to receive it. By approaching the camera to the screen, or the screen to the camera, the size of the image is diminished ;  by augmen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m, the size of the image is increased.

该部分文本阐述了烛火成像的实验装置、操作和结果,即实验装置为烛火、箱子和接收屏;实验操作和结果为通过控制暗箱与屏两个自变量,来控制接收屏的图像大小。

而《光学》所对应的译文“论光线透过小孔之形”为:

“第九节 设于箱中置一烛火,箱之旁有一小孔,而箱外置一白屏,此烛火之形在屏上有颠倒之形,若箱与屏相离愈远,则所见之形愈大、愈近则所见之形愈小。”

第九节主要讲述了烛火成像与距离的规律,也就是图像的大小随着烛火与屏距离的增加而变大的关系。

但是根据上文对比发现,译文中删除了“tinfoil”(锡纸)和“needle”(针)等实验工具表述,并且删除实验中的移动箱子等实验操作,如“approaching the camera to the screen or the screen to the camera”,只保留了箱与屏的距离与屏上图形大小之间关系的结论。

译者通过删除实验仪器、实验过程,改译实验结果说明的翻译手段,弱化了实验过程和操作,这一处理可能增加读者对光学实验重复的难度,表明译者更加注重讲解光学结论性知识。

由此可见,译者对于光学实验的删减调整,重在讲述西方光学知识,而不是关心实验的可重复性,但这种简化实验的翻译方式并不利于对于光学知识的理解,可能会助长轻视科学实验论证的心理。

四、结语

从上述《光学》与Light的文本对比来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了很大改动。译者不仅将底本的整本结构改为上下二卷和调整了标题,而且还通过从其他书籍移植内容、新增插图等手段补充了Light的内容。经译者翻译后,《光学》相对于底本Light来讲,知识内容更丰厚,增强了可读性。但《光学》也存在一些当时早期西方书籍传入的共有不足之处,如讲解图片较少,采取直译和音译的翻译方法,使得部分内容晦涩难懂。

对《光学》内容和翻译的研究,有助于探寻晚清国人对西方光学知识的传入及本土化进程中所做出的努力。这为了解当时西方科学知识翻译引入,从科学知识跨文化传播角度,考察接收方原有知识体系是如何包容外来异质知识,进而为中国近代知识转型提供一个实证案例。

参考文献:

[1]戴念祖.张旭敏.中国物理学史大系光学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451.

[2]田锋.西方光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1853-1902)[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6.

[3]王锦光,徐华焜.丁铎尔及其物理学著作传入中国[J].物理,1989(04):242-245.

[4]田大里原.光学[M].金楷理,口译.赵元益,笔述.上海:江南制造局,1879.

[5]John Tyndall.Notes of a Course of Nine Lectures on Light[M].London:Longmans,1870.

[6]John Tyndall.New fragments[M].New York:D.Appleton and company,1896.

[7]王扬宗.江南制造局翻译书目新考[J].中国科技史料,1995(02):3-18.

[8]薄芳珍.晚清译著《测候丛谈》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9]裘陈江,杨奕望.“输入泰西医学之一大关键”——赵元益及其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译书事业[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0(03):7-23.

[10]齐君.赵元益与近代中西医学交流[J].史学月刊,2016(02):

132-134.

作者简介:

孙浩南(1997.12-),男,汉族,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晚清物理学史。

姜红军(1976-),通讯作者,男,满族,内蒙古赤峰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物理与技术史。

猜你喜欢

翻译光学
滑轮组的装配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四大不可不知的LED照明光学软件
新型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
光学遥感压缩成像技术
Endress+Hauser 光学分析仪WA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