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体育运动习惯养成途径探究

2024-06-21林永暖

师道·教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锻炼习惯

林永暖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建立“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指导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初中生正处于身体素养的养成的特殊时间段,而体育运动作为新时代的一种社交手段,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倡导学生、家长参与体育运动,借助学校课堂和课后作业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功在学校,利在学生。

一、体育锻炼习惯相关概念

体育锻炼是主要以增进健康和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运动持续时间的身体活动行为。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因此,体育运动习惯可以理解为人们在不断的体育运动或健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的一种运动习惯,是一种“主体需要”的经常性、规律性的身体锻炼行为。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对促进身体健康是有益的一种行为,但需要锻炼者有一定的自律和长时间的坚持才能慢慢养成。

二、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据统计,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越高,参与运动时候的情感满足感觉就越好,参与运动的自觉性和频率也越高,因此也就更容易养成体育习惯。相对而言,运动技能水平低的学生自愿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也是较少的,因为他们获得满足感比较低。但运动能力的技能水平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不断练习提高的,因此个人的参与运动意愿和主观意识往往会影响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

2.家庭因素。家庭是每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父母则是小孩的第一任教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会受父母和家庭成员的影响。因此,父母的体育运动习惯和价值观往往也会影响着学生。他们会从父母那里学习到体育运动技能,在跟随父母参与锻炼的过程也就会慢慢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但如果家庭父母不爱运动也不重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培养,那么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行为就会大打折扣。

3.学校因素。学校肩负着塑造学生完美身心素养的职责,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是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主要阵营。乔玉成认为教学体制是直接影响学生锻炼体验的关键因素,体育学科在大学教学学科中是常常被忽视的学科,导致学生在自己的学习锻炼时间分配中,没有给自己的锻炼留时间。姜晓珍通过对六所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现状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分析后发现:体育场地器材、教师的综合素养、教材选取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等因素是影响整个学校体育锻炼习惯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

4.社会因素。有调查发现,学生群体如果同一个小区的同伴或朋友拥有体育锻炼习惯,那么他大概率会参与同伴的的体育锻炼活动,也就是社会圈子将会影响他的体育锻炼习惯,因为同伴之间活动离不开共同开展相关的活动,体育活动也是他们离开学校后在社会上交往和活动一个内容。而且在他们锻炼的过程,可能慢慢地发展在一个小区的小伙伴扩展到小区附近的小伙伴,活动的圈子也越来越大。因此,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

三、体育运动习惯养成的途径

1.优化校内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营造良好校园体育运动氛围。通过优化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开设体育大课间、体育社团和体育兴趣选修活动课程等途径,以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体育锻炼的身心需求,可通过开展校际班级联赛,班级联赛等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

2.加强课后体育作业,加强学生课后锻炼时间。家庭体育作业是促进学生课后体育锻炼的一种途径。家庭体育作业课可采用体能锻炼方式,也可以布置亲子体育锻炼项目,但最重要的是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可通过家访,开展家长运动会等途径,争取家长加入学校体育课后作业的监督。

3.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让学生自觉参与。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因此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就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因此,学校和家长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校内和家庭多开展类似跳绳、踢毽子、健美操等有趣有简单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在运动中真正感受到快乐。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积分打卡、利用体育运动APP打卡等形式促进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

责任编辑 徐国坚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锻炼习惯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上课好习惯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运动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体育运动小常识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