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少教多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4-06-21高建国
高建国
摘 要:高中体育“少教多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升,使之拥有更浓厚的体育学习与训练参与意识,带动其身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据此,现基于当前高中体育课堂教多练少的情况,以深化理解、主体参与、有效交互为目标,提出达到“少教多练”课堂教学模式理想构建效果的几条建议,建议中的内容确认、任务引导、教师辅助、范围拓展等方面,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显著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中体育;“少教多练”;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所谓“少教多练”,是指教师精讲动作要领,使学生在明了其中关键点的前提下多加练习,换言之,“少教”并非不教,而是需要教师精细化与高质量地教,而“多练”也并非没有目标地长时间胡练,而是需要学,即指某项运动技能有计划、有条理地练。为了达到理想的“少教多练”效果,高中体育教师与学生均应付出较之前更多的努力,更深的思考与实践。为此,高中体育教师应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进行“少教多练”方面的深入探索,应结合教学问题,以深化理解、主体参与、有效交互为目标,分别在内容确认、任务引导、教师辅助、范围拓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教学指导与练习支持。
一、高中体育学习问题
既往高中生体育学习首先存在过于看重理论知识记忆的问题,因为长久养成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其他学科学习思维在体育学科中的迁移,使得一些学生有着唯成绩论的根深蒂固想法,他们可以掌握一些体育知识,但却缺少运动,难以在实际训练和比赛中有理想发挥[1]。而另有一些学生具有多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但却得不到科学的引导,缺少周密的体育训练计划与充足的体育训练机会,同样难在课堂内外有长足的进步。
二、高中体育“少教多练”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导向
上面所提及的高中生体育训练意识不足及训练效果不理想问题,应由“少教多练”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来扭转,解决上述问题时,教师应注意新教育模式的运用导向。
(一)加强学生理解能力
所谓加强学生理解能力,即高中体育教师在运用“少教多练”课堂教学模式时,应同步关注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训练引导两个方面,通过二者的彼此协调,引导学生足够深入地理解所学习内容,并将理解成果应用于后期的独立训练过程中去[2]。
(二)关注学生主体作用
“少教多练”课堂上,教学基本流程为教师精讲加学生多练,至于具体教学顺序,则可能是先讲后练,可能是讲练结合,关键在于教师应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能够认真高效听讲、主动深入训练。也就是在课堂上,教师应保证学生拥有充分参与机会、独立思考和应用时间及空间。
(三)展现课堂交互功能
人们在学习与生活中可通过交互性取得进步,这一特点在体育课堂上同样适用,换言之,“少教多练”课堂上,教师应保证课堂无论是讲还是练,均可有师与生、生与生、生与体育内容间交互的可能性[3]。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充分互动表达想法,解决问题,进入到活跃的学习与训练氛围中去。
三、高中体育“少教多练”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一)使精准确认的教学内容成为练习载体
按照新的学科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要求,高中体育课的45分钟时间内,需要有基本运动技能、结构化运动技能,针对性组织对抗性比赛等多项内容,这实际上已经体现出了教会、勤练直至常比赛的要求。在此要求之下,教师进行“少教多练”的教学是有章可循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此要求之下,使学生的训练有载体、不空泛。笔者认为,为解决此问题,首先应做教学内容的精准化与结构化安排,使教学内容成为学生练习的有效载体。
举例而言,当教学到排球的移动传接球和实战运用知识时,教师可找准教学内容,自垫传球复习起,至正面双手自传、抛传、对传和移动中传,再至男女生6VS6的轮换比赛,使学生循序渐进式完成各项内容的训练,最终产生学以致用的效果。对于执教教师而言,应基于当前学情确认恰当的教学内容,安排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学习与训练目标,让学生得以在恰当的时间节点完成旧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的学练[4]。在本例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先通过口头传授与身体示范,使学生了解各项知识与技术要点,让学生建立起移动传接球动作的印象,接下来则分段完成各部分教学目标,尤其是应使学生在精准确认的教学内容载体支持下,利用多样化的运动形式完成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的巩固。
(二)布置利于主动思考的练习任务
当有精准确认的教学内容支持后,教师还应布置利于主动思考的练习任务,以便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积极参与及自主探究意识。具体言之,高中体育教师在运用“少教多练”教学模式时,应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本着上面所述及的关注学生主体作用导向功能,在明确学生身体素质和发展需求前提下,设计恰当的任务鼓励学生踊跃表达并参与实际训练。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针对重点与难点内容展开深度的、有层次的探究。教师设置任务应注意两点。
其一,教师所设置的学习任务应和课程重点相衔接,以便在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的同时,使之将更多时间应用到关键项目上,最好是可通过直接问题引导形式展示任务[5]。例如:当开展羽毛球运动教学时,教师应先使学生了解关于羽毛球运动的一些基本常识,明确如何握拍,如何发高远球等项技能。为了让练习效果更加理想,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与到颠球接力游戏活动中来,一面在游戏中充分互动,一面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精准接到他人传球的方法是什么?应当采取何种更有效的接力方式?等,启迪学生不断操作,并在实践操作中总结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了解到:正手发球有较好效果,并将通过多次练习找到正手发球动作要领,带动自身羽毛球运动技能进步。
其二,教师所设置的任务应尊重学生差异性。高中生年龄相近,然而因认知情况不同,会在体育课程学习期间表现出明显差异性,教师给出任务时应意识到此差异性并做出相应的安排,以此推动不同层次学生均能迅速进入到练习状态。如在网球运动教学期间,教师可提出基础任务:知道如何正确握拍,掌握原地正手底线击球方法;可提出富于挑战性任务:进行下手发球技术的学习,留意击球点和击球部位,做到主动迎球时的协调用力等。任务提出以后,学生可基于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训练。
(三)“少教多练”模式使用时应注意学与练的结合
在高中体育教师使用“少教多练”教学模式时,应当把握住学生学与练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好可用学与练有机结合的形式,切实突出体育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说“练”是“少教多练”教学模式下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对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及体育运动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据此,教师应站在学练结合的视角,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辅助,使学生能够在训练状态下完成知识巩固、技术发展、学习成果检验等多项要求,切实确保体育教学和学生训练的有效性。学与练的结合可有不同方式,现以实心球投掷部分的教学为例,对不同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高中体育教师可按照常规的先教后练做法,使学生及早进入到学习状态。具体言之,教师可以借助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指导等形式,展示预期体育课程内容,启发学生完成本次教学内容中的理论知识部分学习,接下来再安排相应的不同强度体能训练。这种做法将使学生拥有基础训练意识与训练能力,从而做到上肢力量的发展,同时这也使其顺利接受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以防止出现腰部关节意外损伤等问题。在此期间,教师应留意学和练时间占比的把握,尽最大可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例如:教师可针对不同专项技术训练分别给出教学指导,让学生得以有效认知实心球持握、投掷、转体以及发力等诸多细节,并一一完成标准化训练。再如:教师应利用正确示范,使学生依次进行有关动作的模仿,防止由于技术动作误差带来的运动效果不足乃至运动事故问题等。
其次,高中体育教师可使教与练置于运动情境之内,即以情境设计为依托,先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接下来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与指导内容直接相关的训练活动。具体言之,教师可支持学生完成不同训练挑战任务,如在本例中,学生可面对不同距离投掷目标,将自己想象为专业运动员参与各层次活动。这种置于训练情境的做法将让学生在投掷实心球期间一面完成标准化的投掷动作,一面形成持续不断的训练动力。对于教师而言,则需要在创设有价值训练情境方面付出努力,例如可使学生通过自主制作的形式得到体育锻炼器材,可在器材使用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共同参与、彼此协作等。
最后,高中体育教师可使“少教多练”教学模式以边练边教的形式,体现出更为优越的效果。如在实心球投掷教学时,教师可先展现自身引导作用,启发学生如何正确站立,如何稳定重心,如何脚蹬地发力,并完成实心球的持握与投掷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依次进行实际练习,教师则可针对学生不够规范的动作,给予悉心的指导,并在指导同时,自觉完成基础知识的回顾,完成学生个体体能水平的分析,使其自觉发现训练难点并一一加以突破。
(四)进行课堂训练空间的不断拓展
在高中体育课堂上,为了产生预期教学效果,教师引入“少教多练”模式有其必要性,但实际引入效果则会受多种因素所影响,前述内容确认、任务提供,以及多种学练结合策略的使用外,教师还应注意进行课堂训练空间的不断拓展,以便让学生更有效吸收教师精讲内容,更顺利完成多练任务。
首先,教师可发现体育游戏的运用价值,借此引发学生多练的兴趣,使学生由此体会到体育的魅力,形成积极的体育情感。实际教学时,教师当以体育游戏作为教与练的渠道,使学生置于平等、和谐与自由拓展环境之中。举例言之,当开展名为“巨龙翻滚”的拓展游戏时,教师可让班级内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活动:各组学生分别排成一列长队,并按照顺序分别牵手。在学生准备完成之后,教师吹响口哨,队首学生依次以S形穿过后面学生手臂。在队尾与队首会面时两人牵手,由此产生首尾相接的缠绕效果。这种游戏化的拓展训练做法,将让学生更为积极地投入训练状态中。
其次,教师可通过有效途径增强学生的运动体验感。受教学内容、学习时间等诸多因素所影响,一些高中生的体育训练兴趣不足。为鼓励学生多练,教师可在进行课堂训练空间的拓展时,从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为其提供更为良好的体验空间环境,使之在此空间环境内熟悉教师所教,拥有更强的运动动机,掌握更扎实的运动技能。如篮球项目的对抗性很强,对于参与者彼此间的协作性要求很高,教师可在进行篮球拓展训练期间,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让学生欣赏专业体育比赛视频,体验运动的乐趣与精髓。接下来教师可带领大家模仿视频内容完成拓展训练,让其更顺利掌握有关技巧,养成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团队间通力协作的能力等。
最后,教师应让学生在团队训练状态下完成拓展训练,这可让学生在彼此交流、彼此竞争、彼此分享状态下突破原有训练局限,进入到更宽广的体育学习境界。如在体操技巧组合动作教学后期,教师可在复习一系列单个技术动作基础上,要求学生借助辅助器材完成单肩后滚翻和小组合作创编体操等任务。在此期间,教师应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化,并着力给学生提供优良的自主合作与共同探究学练环境。
结束语
教育体制改革给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这使高中体育教学在多年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较为实用的教学套路。然而因为时代变革,传统套路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导致了教学效率偏低及学生学习积极性弱化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中体育教师应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进行“少教多练”方面的深入探索,如本文所述,结合教学问题,以深化理解、主体参与、有效交互为目标,分别在内容确认、任务引导、教师辅助、范围拓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教学指导与练习支持。为此,构建高中体育“少教多练”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高中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升,使之拥有更浓厚的体育学习与训练参与意识,带动其身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龙,刘强,陈立鹏.示范性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评价的实践研究:以新兴定向运动为例[J].新课程,2021(41):44-45.
[2]潘万军.浅析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库车市第三中学高中部为例[J].魅力中国,2020(26):183.
[3]王满意,何鲁伟.基于深度教学理念下的高中体育课堂“五化”教学:以“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组合运用”教学为例[J].体育教学,2023,43(3):13-15.
[4]梁艳锋,周荣国,周晓宇.体育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足球课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以“小群体”教学模式为例[J].体育师友,2022,45(2):9-12.
[5]郝亮.深化体验,强化能力: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教育,2022(23):43-44.
本文系福建省寿宁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高中体育‘少教多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SNXJKY22-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