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高职老护专业公共英语课程重构与设计探索
2024-06-20季瑞婕
作者简介:季瑞婕,讲师。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4.10.049
摘 要 近年来,OBE理念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中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在此理念指导下,以岗位能力和毕业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结合企业需求和“1+X”证书,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设计重构老年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各模块的单元主题及对应的学习项目,旨在提高毕业生的英语应用技能,提升就业能力,拓展国际化视野,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OBE理念;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老年护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10-0049-03
0 引言
2021年底,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教育部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技能贵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促进贵州省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借此契机,贵州省各院校也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协同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能工巧匠。
1 课程背景
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的大学英语,既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环节,也是培养各学科领域人才的基础学科。《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到:“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英语教学应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1]因此,英语课程须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在铸牢英语语言基础之上与学校的专业课程紧密结合以全面提升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英语教学应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技能、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主要沿袭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过于注重英语学科知识的系统与完整,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课程中有关职场英语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较少,与学校专业课知识的衔接不够紧密,学生难有机会将课堂上的英语知识转移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因此,亟须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围绕学校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老年护理(以下简称老护)专业属于学校特色专业之一,该专业伴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而相关人才紧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应运而生,旨在培养能在各养老或医疗机构从事老年人高级生活护理照料、康复保健指导等技术服务工作的高质量毕业生。因此,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设计时,需结合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英语语言能力,并对接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找准大学英语课程与老护专业课程的结合点,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有的放矢地设计和重构能全面提升学生职场英语应用技能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为他们的求职与今后从事的工作奠定良好的语言应用基础。
2 课程设计与重构
2.1 OBE设计理念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成果或能力导向教育,是以学习者预达到的学习成果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中以“输入”为主的理念不同,OBE理念强调的是学习者的输出[2]。文秋芳教授[2]认为:“以输出驱动,既能够促进产出能力的提高,又能够改进吸收输入的效率,既是目标又是手段。”这里的输出即是在特定学习之后的产出过程,或是学习者通过学习后取得的成果。该设计理念将以往基于课程内容的教学转变成为基于对学习成果输出需求的培养,强调以学生学习的成果和预取得的能力为重点来进行教学。因此,应用OBE理念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首先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情况等各方面因素明确教学输出成果和教学目标,再据此反向去设计教学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实施时间等,最后正向实施整个教学过程。其间对学生采用多元化的评价考核机制以检测教学和学习效果。
2.2 职业定位与教学目标
作为通识性教育课程,大学英语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在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护专业的学生多数善于创新、善于利用网络,对知识的渴求和继续学习意愿较强,有志于毕业后赴各医院和中外养老机构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参考《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到的“大学英语课程主要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了解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英语表达和应用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并对照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关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群和基本工作任务,笔者进行了课程设计,特拟定课程的职业定位为涉外养老护理员,工作任务是为英语国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基础照料、康复服务以及健康指导等。
因此,聚焦老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生的
毕业要求及该专业学生的特点、就业意愿和本专业的职业面向,结合工学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和“1+X”证书的考试要求等,笔者特拟定本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素质目标为树立学生爱老敬老助老的中华民
族传统美德;知识目标为学习同英语国家老年人进
行简单交流的日常表达和看懂老年人常用临床医疗
设备英文使用说明,学习老年人常用英文药品和保
健品服用指导及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nter-
national Standards for Professional Nurses,简称ISPN)中涉及的少部分医药术语表达等;能力目标为简单进行一般事务相关的对话,正确操作上述仪器设备等。该课程的三维目标分别支撑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不同指标点。通过学习,学生将开阔国际化视野,具备涉外老年护理中良好的语言沟通应用与阅读技能,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为今后从事涉外老护工作以及未来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同时为部分有意考取国际护士资格证,赴国外养老机构实习就业的学生奠定语言知识基础。
2.3 OBE理念下高职院校老护专业的英语课程重构
本课程以OBE理念作为指导进行重构,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老护专业学生毕业后将从事的工作过程、工作内容以及岗位需求、岗位证书等拟定该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的岗位能力,结合高职阶段英语课程和教材的特点,重构和设计课程内容,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2.3.1 课程基础模块
张远帆等[3]提到,英语课程须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本课程据此构造三个基础模块,前两个模块涵盖英语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技能以达到提升学生在工作中的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第三个模块为文化认知模块,旨在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在这三个模块下共设计8个单元主题,并细化每个单元具体的学习项目以提升本课程的实用性。表1简要描述了课程重构后各基础模块的内容和单元学习项目。
如表1所示,根据第一个需要掌握的岗位能力,本课程设计“听说”模块,主要训练学生在涉外老护工作中如何与英语国家的老年人进行沟通交流。在此模块下设计“英语日常交流”和“老年关怀英语术语”两个单元学习项目,具体学习内容主要为如何与英语国家的老人进行有效沟通,包括语言表达上要准确和温柔,态度上要敬老尊老,同时要注意文化差异,学会如何避免或解决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解。一些英语国家老年人因为年纪比较大加之身体上的疾病,听力、理解力和活动力都较弱,需要看护人员创设良好的沟通环境,学会运用一些常见的老年英文关怀术语,耐心倾听他们诉求并及时提供帮助,必要时与特殊群体老人的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以了解老人的具体情况。
此模块的教学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强化他们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可结合涉外老年护理的日常工作内容和本专业的特点,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问题导入法、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先创设工作情景并在课前向学生抛出任务让他们带着任务或问题去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数段涉外老年护理工作中的交流与对话。通过在课堂上创设工作场景,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现场模拟或表演的方式呈现学习效果、完成课前任务。其间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来测评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后也可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进行练习以巩固学习效果。通过上述这种创设情景场景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将语言技能的训练融入专业工作,具备“语言+职业能力”的素养,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如爱老敬老、文化自信、工匠精神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隐性地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主要显性于模块一,因本模块主要训练学生和老年人的沟通表达与交际用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言行示范、以身示教等方式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礼貌用语,耐心亲切地同老年人交流沟通,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尊老爱老的优良品德。
根据需掌握的第二项岗位能力,课程设计了“读写译”模块和对应的单元学习项目,学习内容包括部分常用老年护理医学术语以及涉外老护工作中一些常见的应用文。具体而言,在老年护理常用医学术语部分,会学到常见老年疾病的英文表达,如高血压(High Blood Pressure)、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等;还有照护老年人时常用到的英文表达,如康复(rehabilitation)、老年保健(health care in elderly);以及老年人常用的药品和保健品的英文表达,如降压药(hypotensive drugs)、降脂药(lipid-lowering)等。本模块涉及的应用文包括看懂英语国家老年人常用医疗设备(如血压计、血糖仪、电动轮椅)英文操作指南、老人常用英文药品和保健品的服用说明书以及医生为英语国家老年人开具的英文处方单等。
在第二个模块中,教师会通过讲授法、翻译法、讨论法等方法来完成教学内容,达到的教学目标包括使学生能表达出老人常见疾病英文名,看懂药品服用说明,按照医生开的英文处方单为老年人做服药准备并用英语礼貌提醒老年人服药注意事项,在英文说明书的指导下使用国外的医疗设备和仪器为老年人测血压、测血糖等。当然,为方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得心应手,本部分还加入部分护理学与药理学的英文词汇,教师在课下会为学生提供有关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和深入学习的书籍与资料以便学生能继续学习,为今后参加该项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技能外,还注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开阔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跨文化知识以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课程在第一、第二模块的基础上还设置了第三个模块,即最后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文化小贴士。该模块主要包括了解外国老年人的养老理念、国外的养老模式和养老机构,并能简要对比中外养老的异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强化学习内容,并进行适当引申和阐述,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方便他们今后更好地融入涉外养老护理工作,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误解。
2.3.2 课程拓展与实践模块
完成上述阶段的课程目标后,接下来一学期便可打破传统课堂学习的局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方式对上阶段的英语课程进行专项知识点的补充和强化,也可以讲授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的相关内容,方便有意向的学生早日备考。通过讲授学习方法,提供学习资源,强化他们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意愿。同时可设置实践课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外资养老机构参观和学习,了解涉外养老员工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意识到自己工作经验方面的不足,强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模块,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赴涉外养老机构参与实践和锻炼,亲身体验工作流程、熟悉工作内容,体会养老机构工作中应具备的工匠精神,并耳濡目染机构中所传达的孝文化,更进一步强化学生敬老爱老的思想品德。
3 结束语
英语并非一门独立的课程,作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通识性学科,它与各院校专业课程的发展息息相关。高职公共英语基础课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是一个从课程标准到教学设计再到实施的系统性工程,不仅要求职业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地设立人才培养目标,还要据此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涉外老年护理人才。
4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
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7(2):3-12.
[3] 张远帆,陆国君.“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重构研
究[J].外文研究,2022,10(1):1-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