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4-06-19马晶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高级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马晶新

摘 要: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大量的西方文化元素。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明辨性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课程思政”在英语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及内涵,分析了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英语专业课程“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在英语专业课程“高级英语”中,对英语专业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实施路径、评价方式等进行了完整具体的设计,能够有效解决“高级英语”课程在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促使课程思政在英语专业课中落地生根,为英语专业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以为其他外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专业课;教学模式;高级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1;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4)05-0057-0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英语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熟练应用英语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大量的西方文化元素。在这种情况下,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西方文化和价值观,防止西方不良思潮的逐渐渗透,培养学生的明辨性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如何在英语专业课程中融合“课程思政”元素,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才兼备的英语专业人才,成为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1 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1.1 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1)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通过在外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英语课程中包含着大量的西方文化元素,而将课程思政融入外语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有助于防止学生过度追捧西方文化,造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

(3)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课程本身就具有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任务。通过学习英语,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社会制度等,从而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而将课程思政融入外语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防止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西方不良思潮和价值观逐渐渗透到我国。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西方文化和价值观,防止盲目追随西方思潮,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1.2 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内涵

想要做好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首先要明确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内涵是什么。对此,专家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如孙有中明确了课程思政的适用范围应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各类非思政课程[1]。张敬源、王娜认为英语课程思政的核心是“育人”。教学内容是育人的养料,能力培养是育人的目标,新型的教学方法是育人的方法[2]。王雪梅则给出了其结合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与多元教学方法相融合的课程思政观点,认为英语课程思政,即在教学过程中践行立德树人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启智润心,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人文素养、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化人才[3]。

具体来说,英语课程思政的执行者是英语教师,他们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价值观的塑造上起到引领作用。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充分挖掘育人元素,理解不同层次的育人目标,理解教材,做好教学设计,围绕语言核心能力培养文化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要选择合理评价手段进行课程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水平,还应将思想道德、情感、价值观等纳入评价体系当中。

1.3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英语教育界对如何在英语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和研究。研究呈现以下三大特点:(1)研究重点集中在“课程思政”基本内涵、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路径等方面。(2)大部分研究集中在英语公共课。(3)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系统研究相对匮乏。

在实际教学中,高校英语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已经有广泛的共识。在实证研究中,很多教师尝试将混合式教学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英语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但因为缺少对背后的思维原理、内涵和模式的阐释,可学性较差,操作性不强。对于如何结合教学内容,找准育人角度,如何把语言技能训练、专业知识传授、思想价值引领、情怀立场铸就融入有文化差异的课堂教学中去,如何于潜移默化中高质量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等问题,还需要明确的教学内容设置和具体的“施工图”为依据。

为此,有些专家也提出了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英语教学模型,如刘建达提出的“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外语课程改革BIPA(课程背景、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模型”,从目标、教材、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来规划和建设[4]。但想要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该模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该模型主要针对的是大学英语教学,英语专业课程对其适应性还需磨合。更重要的是,该模型对教学体系建设及教师的政治素养要求较高,不适合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对于普通本科院校来说,如何有效促进“课程思政”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落地生根,促进课程育人和专业教学有机结合,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英语专业课程“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经过长期的研究、实践和优化,笔者提出了英语专业课程“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该模式的“一条主线”“双向并进”“三位一体”“四种平台”“五维评价”的教学体系,从理论上来讲,从认知理论和行为主义范畴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促进外语教学理论发展。从实践来讲,该教学改革模式能够为英语专业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提供有力抓手,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可推广性强,能够很好地实现课程育人和专业学习的双向并进,促进育人目标落地课堂。

“一条主线,双向并进”是指以课程教材为基础,以单元为单位,确立每个单元的一个主题,该主题同时也是主线,它既是课程育人的思想主线,也是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的主线,串联各个教学活动,使它们不再割裂,而是形成整体,形成合力,将课程的三大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融为一体,相互促进。该主线为隐性存在,教师以问题为导向,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内涵,逐步推进主线,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三位一体”,即“知识传输、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通过讨论、体验等形式完成课程中思政元素和价值蕴含的认同和内化,实现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通过自主学习及演、练、测等形式完成学科知识的理解和习得,实现知识传输功能;通过探究、项目合作、成果展示等形式实现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实现能力培养功能。依据三者的内在逻辑和交互关系,贯通渠道,显隐结合,实现“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四种平台”,即“网络+课堂+实践+实习”的教学途径及手段。依据现有教学资源条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以及实习实训四种渠道,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的学生主体功能。通过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慕课等教学资源,采用翻转课堂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利用学习任务单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反思并生成问题,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教学主要进行答疑解惑、能力训练、效果检测、思想升华,即实现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和能力的培养。课后,设置更高层次的实践型学习任务,形成个人或小组成果,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专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此外,利用专业实习、见习和研习,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反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

“五维评价”,即基于课程思政的“五维”课程评价模式改革。围绕“价值观引领”“明辨性思维”“创新思维”“语言运用”“任务完成情况”五个维度,通过“平时成绩+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每个学习步骤都有考核评价,充分、综合地测量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同时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监督学生自主学习。评价覆盖“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与以“树立正确价值观、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形成呼应。

3 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进行英语专业“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3.1 “高级英语”课程中“课程思政”实施的难点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高级能力,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及人文素养。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存在一系列的困难。(1)文化差异的挑战。高级英语教材内容均选自英文原版书籍、报刊等,涉及的题材广泛,包括文学、文化、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课程中往往涉及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内容,这可能会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产生冲突。(2)教学模式的挑战。从教学层面上说,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偏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从学习层面上说,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尤其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的目标性、主动性不强,缺乏主动思考及探究的精神,思维能力不强。而能够积极思考、明辨性地对该相信什么和该做什么做出理智的反思恰恰是思政目标能够实现的重要能力[5]。(3)教学容量的挑战。“高级英语”课文难度大,篇幅长,生词量多,涉及很多背景知识,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同时,近年来很多学校的“高级英语”课程课时都有缩减的情况。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只能勉强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很难有时间,尤其是大量的时间留给课程思政。

3.2 “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下的“高级英语”课程改革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更好地在“高级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并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笔者按照“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高级英语”课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

(1)首先进行了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体系重构。从学科育人的根本任务和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内容精选出教材中的十个单元作为重点,精讲、细讲,其他单元内容作为拓展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同学自学。围绕这十个单元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炼其中的思政元素和价值内涵,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语言技能有机组合,重构课程内容体系。

(2)根据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和提炼出的思政元素,确定该单元的主题。这是“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该主题是课程思政的主题,同时也是主线,它贯穿整个单元的课前、课中、课后各个教学过程,也串联各个教学活动,使得所有的学习过程都由这一条线隐形牵引,使得“课程思政”有处着力。具体单元内容及主题设定如表1所示。

(3)在每一个单元内部,重塑“知识传输、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和“网络+课堂+实践+实习”的教学途径及手段,并形成“五维评价”。具体实施方法,现以其中一个单元的教学案例进行说明。

3.3 教学案例

《高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How American Lives(美国人是怎样生活的),主要论述了美国人生活方式的一些弊端和问题。根据该单元的文章内容,将该课的“课程思政”主题定为“中美生活方式对比”,通过分析美国生活方式的弊端,对比中、西生活方式的差异,进而探究其优缺点和形成原因,使学生的思维得以纵深伸展,发展至文化的比较,从而提高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提高文化自信。

(1)本单元知识层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对作者生平及作品特点的了解;对文章内容、文章结构的掌握和分析;对文中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进行小组讨论、自我探究;用流畅的语言向公众展示。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意识和明辨性思维,能够比较中西方在生活方面的文化差异。

(2)教学的实施过程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课前,要求学生通过对慕课的学习和对教材内容的预习,初步了解作者生平,掌握课文的大致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并基本掌握课文中的语言要点。即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通过慕课,将本单元知识层面的学习在课前基本完成。并通过学习任务单对学习情况进行梳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觉进行探究性思考和深层次学习。

课堂上,首先对知识内容进行检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因为已经提前收集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单,根据学生的反馈提前调整课堂教学,在课堂上重点解决学生反映的难点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补足和拓展,有效实现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大大提高课堂的利用效率,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通过观察图片,讨论美国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以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跨文化意识。进而思考:“美国生活方式和中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通过小组讨论及展示,锻炼学生文化比较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概括能力、书面及口语表达能力。而后发问:“你喜欢哪种生活方式?”“它完美吗?”“它是否存在问题?”等,以培养学生逻辑辩证思维。通过视频,直观体现美国生活方式产生的问题。从而引出下一环节的课程内容:课文是如何评述美国生活方式的问题的。课堂中以思政主题为隐性引线,以问题做引导,引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课文理解、文化探讨、思想引领层层深入,使知识传输和能力培养不是分散的个体,而是紧密结合在价值引领这条思想主线上,除了显性地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锻炼,还隐性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

课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式学习,对比中西方在生活方面的差异,并探究其优缺点及形成原因。教师对各组进行针对性辅导,并给出一些推荐文章和资料搜索的建议。探究学习过后,学生还需展示小组活动成果。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进一步深化思想、强化课程思政的效果。

教学评价围绕“价值观引领”“明辨性思维”“创新思维”“语言运用”“任务完成情况”五个维度形成量表,课前部分通过学生慕课和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进行监测,课中通过课堂积分卡记录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这些成绩综合评定构成平时成绩。过程性评价则主要考评每个单元的任务式学习。终结性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主要涵盖本学期的重点知识及语言应用。通过这样的综合性评价方式,使学生的每个学习步骤都有考核评价,不仅能够有效督促、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检验“课程思政”的效果、监督“课程思政”的实施。

3.4 教学反思

本课充分体现了以课程思政为主题和主线的“12345”教学改革思路。“中西文化比较”既是本课的思政主题,也是本课的教学活动主线。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有了一个“主心骨”,各个环节、活动都在这条主线上被有机串联起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条主线是暗线而不是明线,这有利于整个教学组织得更加流畅、自然,有利于“课程思政”进行得润物无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课后的反馈可以看出,本课能够较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目标——中西文化对比,并通过“对比”这一切入点,延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虽然在教学中并未提及中国文化自信,但在后续的学生展示和课下沟通中,发现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本课的“课程思政”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以问题为导向,首先引导学生的思维横向延伸,思考中美之间的差异。进而引导学生的思维纵向延伸,进行从现象到本质的探寻。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有图片、视频,也有小组合作的讨论、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课堂情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语言的应用训练。课程不仅在“课程思政”上取得了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程的高层次性、创新性和挑战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英语专业课程“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一条主线”“双向并进”“三位一体”“四种平台”“五维评价”的教学体系,完整地将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实施路径、评价方式进行了具体设计,并阐释了其思维原理和模式,即以一条主线进行双向引领,通过问题导向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活动进行隐形牵引。该模型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课程思政”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落地生根,还能够有效解决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时长不足、教学效率低、能力培养不足、课堂教学碎片化、教学环节脱节等问题,以及评价方式单一,学习过程及育人效果无法评价等问题。在英语专业课程中采用该模式进行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该模式为英语专业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以为其他文本阅读类外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孙有中.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外语教材设计[J].外语电化教学,2020,42(06):46-51.

〔2〕张敬源,王娜.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探析[J].中国外语,2020,17(05):15-20+29.

〔3〕王雪梅,霍炜.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研究综述(2018—2021)[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43(04):309-314.

〔4〕刘建达.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外语课程改革[J].外语电化教学,2020,42(06):38-42.

〔5〕李碧慧,邓雅倩,王劼.基于思辨技巧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念与路径[J].品位·经典,2023,24(18):145-148.

猜你喜欢

高级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四维一体化”《高级英语》课程多元考核模式的构建研究
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高级英语”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相关策略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