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处理对毛叶茶扦插育苗的影响

2024-06-19王元荣丁诗琦金基强

中国茶叶 2024年6期

王元荣 丁诗琦 金基强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D1200203)

作者简介:王元荣,男,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研究。*通信作者,E-mail:xyjjq@tricaas.com

摘要:毛叶茶采用常规扦插技术生根困难,成苗率很低。为解决毛叶茶的扦插难题,以1份保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嵊州基地的毛叶茶资源为材料,在扦插前对插穗采取了两种不同配方的生根粉试剂浸泡1 h,并以清水为对照,同时还增加“叶片修剪+覆盖薄膜”处理。研究发现,使用配方B处理和覆盖薄膜处理均能明显提高扦插生根率、成苗率,同时采用“叶片修剪+覆盖薄膜”处理还大大降低了扦插的管理难度和时间成本。这些方法也可为其他野生茶树的扦插育苗提供借鉴。

关键词:毛叶茶;短穗扦插;生根粉;薄膜覆盖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50(2024)06-58-5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Cutting of Camellia ptilophylla

WANG Yuanrong, DING Shiqi, JIN Jiqiang*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Biology,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Special Economic Animals and Plant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Hangzhou 310008, China

Abstract: It is difficult for Camellia ptilophylla to take root by traditional cutting techniques and the seedling rate is very low. To solve the cutting problem of Camellia ptilophylla, one resource planted in Shengzhou Base of 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as used as the material. Before cutting, the cuttings were soaked for one hour with two different rooting powder reagents and water (the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leaf pruning and film covering were also add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formula B treatment and mulching film treat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ooting rate and seedling rate. Meanwhile, mulching film treatment could greatly reduce the difficulty and time cost of cutting management. These methods provided a good reference for the cutting of other wild tea plants.

Keywords: Camellia ptilophylla, cutting, rooting agent, film mulching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 Kuntze]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而野生茶树作为茶树的一种重要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抗逆性,对茶树遗传研究和种质创新具有重要意义[1-2]。近几年消费者对野生茶叶的追捧导致大量野生茶树树体和生境遭受严重破坏,又由于野生茶树自然繁殖效率低,其恢复速度难以跟上[3],使其有濒临灭绝的风险,因此急需加快建立和更新野生茶树的扩繁技术,以促进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为了保持母本的特异性状,通常采用人工嫁接与扦插等无性繁殖方式扩繁茶树,而由于野生茶树与栽培茶树的遗传背景差异大,导致接穗与砧木的亲和力不高,这制约了嫁接的成功率,所以实践上更常用的繁殖方式是扦插。但是野生茶树品种,如毛叶茶(Camellia ptilophylla Hung T.Chang),其扦插还会面临生根难、生长慢的问题。

毛叶茶主要分布于广东省龙门县及其周边数县,因其叶片遍布白色绒毛而被命名为“毛叶茶”[4],同时因其富含可可碱,又被命名为“可可茶”,是一种天然无咖啡碱或低咖啡碱的特异野生茶树种质资源[5-6]。为了解决毛叶茶扦插生根难的问题,广东德高信种植有限公司[7]曾开发了一种适合毛叶茶的扦插育苗方法,但笔者团队应用该方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研究。本文将以毛叶茶为例探索不同生根剂处理和“叶片修剪+覆盖薄膜”处理对野生茶树扦插育苗的影响,旨在为野生茶树的繁殖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研究使用的试验材料是来源于广东省龙门县的野生毛叶茶品系,穗条采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嵊州基地。生根粉配方A为100 mg/L吲哚丁酸和100 mg/L萘乙酸;配方B为300 mg/L吲哚乙酸、800 mg/L吲哚丁酸和6 mg/L邻苯二酚。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扦插试验于2023年6月1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嵊州基地进行。分别用生根粉配方A和B浸泡插穗下端1 h,以清水为对照比较不同生根粉对插穗生根的处理效果;在不同生根粉处理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叶片修剪(留1/3至1/2叶)+覆盖薄膜”处理,以露地扦插管理为对照。不同处理以小区的方式间隔排列,每个处理设计6个生物学重复、每个重复60个插穗。所有处理同时覆盖75%遮光率的遮阳网。

1.2.2  扦插方法

选取当年生未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带有腋芽的健壮枝条,剪成3~4 cm长、带有1片叶子且下端倾斜的短穗,每20~25个插穗用像皮筋捆成1捆,将插穗下端放入生根剂中浸泡1 h(生根粉先用少量无水乙醇溶解,再加水配成生根剂),然后扦插在育苗床上。

1.2.3  调查方法

在扦插111 d时(2023年9月20日),每个处理随机挖出8个插穗观察生根情况,拍照后分别将插穗种回原处;在扦插154 d时(2023年11月2日),将每个处理的全部插穗用铲子挖出,统计插穗成活数、生根数、成苗数(根与茎都生长)和主根长。

1.2.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经Excel 2019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SPSS 2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最后采用Graphpad prism 8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根剂处理对毛叶茶扦插育苗的影响

2023年9月20日,即在扦插111 d时,每个处理随机挖出8个插穗观察生根情况(图1),发现无论是否覆盖薄膜,插穗生根数都是配方B处理>配方A处理>清水处理,结果初步表明配方B的生根效果要好于配方A。

11月2日,统计每个处理的全部插穗成活数、生根数、成苗数(根与茎都生长)和主根长,在正常扦插条件下(即未覆盖薄膜),清水、配方A和配方B处理之间的存活率和成苗率差异不大(图2-a、图2-b);配方B处理的生根率显著高于清水和配方A处理(图2-c);主根长则是配方B处理略长于配方A处理,但显著长于清水处理(图2-d)。在未使用生根剂处理的情况下,毛叶茶插穗的生根率只有21.3%,成苗率为0;使用配方A能提高插穗的生根率和成苗率,但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使用配方B能显著提高插穗的生根率和主根长,对成苗率也有一定的提高(图2)。以上结果表明配方A对于毛叶茶扦插育苗生根率的促进效果一般,而使用配方B能有效提高毛叶茶扦插的生根率,这有利于插穗后续的生长和成苗。

2.2 “叶片修剪+覆盖薄膜”处理对毛叶茶扦插育苗的影响

试验发现,在不同生根剂处理下,增加“叶片修剪+覆盖薄膜”处理能显著促进插穗生根(图2)。在增加“叶片修剪+覆盖薄膜”后,插穗存活率从高到低的排序是清水处理、配方A处理、配方B处理(图2-a),说明在覆盖薄膜条件下生根剂的使用会对插穗存活率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然而,插穗成苗率和生根率从高到低的排序都是配方B处理、配方A处理、清水处理,且都远超相应的未覆盖薄膜的处理(图2-b、图2-c)。清水处理增加“叶片修剪+覆盖薄膜”,能使生根率提高28.7个百分点、成苗率提高36.7个百分点;配方A增加“叶片修剪+覆盖薄膜”能使生根率提高40.9个百分点、成苗率提高45.7个百分点;配方B增加“叶片修剪+覆盖薄膜”处理,生根率和成苗率分别达到87.8%、61.4%;另外,增加“叶片修剪+覆盖薄膜”处理后,各处理插穗主根长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图2-d)。总体而言,以上结果表明增加“叶片修剪+覆盖薄膜”处理能大幅提高毛叶茶扦插的成功率。

另外,“叶片修剪+覆盖薄膜”还影响了毛叶茶插穗的发育阶段。由于“叶片修剪+覆盖薄膜”有利于插穗生根和成苗,使插穗可以正常营养生长;而叶片未修剪和未覆盖薄膜时,插穗的根系和地上部生长缓慢,营养生长未能正常进行,导致插穗逐步转向了生殖生长,在未覆盖薄膜时观察到部分插穗长出了花苞(图3)。

3  小结与讨论

影响茶树扦插的因素主要包括品种、取材部位、内源激素水平、环境温度和湿度等[8],其中内源激素水平与插穗的不定根形成关系密切,插穗吲哚乙酸和脱落酸的比值与生根率成正相关[9]。有些茶树品种难扦插是由于内源性生长素水平不足,对此可以通过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促进插穗生根。对于常规栽培茶树品种,不必使用生根粉或使用通用生根粉就能达到很好的扦插效果,但对于难扦插的多数野生茶树品种就需要进行扦插方法的调整改良。广东德高信种植有限公司[7]开发的生根粉理论上能将毛叶茶的生根率提高至79%,然而笔者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这可能与调查统计时间不同有关,另外,上述研究还发现高浓度的生长素会降低插穗的成活率。因此本研究在兼顾插穗生根与成活的同时对生根粉配方作了调整,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配方B处理在扦插5个月时能显著促进毛叶茶生根,特别是在夏季增加“叶片修剪+覆盖薄膜”处理下,配方B处理的生根率达到87.8%。

植物在受到一定程度的胁迫时会通过提前开花来尽快完成繁殖,以应对不利条件。未覆盖薄膜的毛叶茶插穗长出花苞的原因可能是因根系不够发达,插穗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养分,同时地上部生长缓慢又使插穗的光合作用不足,导致插穗营养不良,最终通过牺牲地上部的生长将能量和养分优先分配到花芽的发育上,以完成生命的延续。

李秋玲等[10]在秋季应用小拱棚技术初步实现了六巷野生大叶茶树的扦插育苗,但是秋季扦插的插穗在越冬期间生长速度慢,使育苗周期变长,夏季扦插则能加快插穗生根和成苗[11-12]。由于夏季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插穗易失水干枯导致成活率低[13],所以特别需要注意水分管理。本研究提出和证实插穗经“叶片修剪+覆盖薄膜”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插穗的生殖生长,同时大大提高插穗的生根率和成苗率,减少管理时间,降低管理难度。

综上所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毛叶茶扦插的繁殖技术进行了适当改进,包括调整生根剂配方和夏季应用“叶片修剪+覆盖薄膜”处理等,取得了加快插穗生根和成苗、降低管理难度等较好效果。在毛叶茶原产地惠州市龙门县,于2023年11月将相应技术进行了推广应用,2024年4月调查时发现90%以上插穗存活,且多数已生根。同时,本研究也为其他茶树野生近缘种的繁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ZHANG W Y, ZHANG Y J, QIU H J, et al. Genome assembly of wild tea tree DASZ reveals pedigree and selection history of tea varieties[J/O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3719.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7498-6.

[2] 王小萍, 唐晓波, 彭海, 等. 古蔺野生大茶树资源叶表型多样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8): 1-6.

[3] 罗静. 我国野生茶树的现状、特征及保护[J]. 吉林农业, 2012(4): 9-10.

[4] 叶创兴, 郑新强, 袁长春, 等. 无咖啡因茶树新资源可可茶研究综述[J]. 广东农业科学, 2001(2): 12-15.

[5] 张宏达, 叶创兴, 张润梅, 等. 中国发现新的茶叶资源——可可茶[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3): 131-133.

[6] 闫振, 王登良. 低咖啡碱可可茶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49(9): 1-4.

[7]广东德高信种植有限公司. 可可茶扦插育苗方法: CN107047184B[P]. 2020-12-11.

[8] 周颖怡, 韦康, 郝心愿, 等. 茶树扦插繁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22(1): 276-285.

[9] 姚永宏, 吴全, 李忠林, 等. 茶树插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动态变化[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6): 795-798.

[10] 李秋玲, 梁干君, 钟春城. 金秀六巷野生大叶茶树小拱棚扦插育苗技术初探[J]. 广西农学报, 2020, 35(3): 38-40.

[11] 谢前途. 扦插时间对茶树夏季育苗效果的影响[J]. 中国茶叶, 2009, 31(8): 24-25.

[12] 李家兴, 舒明涛, 沐贤志, 等. 茶树夏季短穗扦插快速成苗技术研究[J]. 茶叶学报, 2023, 64(5): 1-9.

[13] 余根梅. 茶苗短穗扦插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10): 71,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