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婧妤:画一尾天马行空的鱼,治愈当下都市人的心
2024-06-19雨田
雨田
创新的DNA在动
2010年本科毕业后,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涂婧妤来到了景德镇,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余仰贤、程永安学习传统瓷器彩绘。刚开始那会,平面设计专业出身的她对于这门古老艺术可谓一窍不通。不过,凭借过人的灵性与勤勉,她很快投入其中,从最基础的勾线、造型,再到彩绘、上釉,一步步累积。山水、人物,再到花鸟,各种题材广泛学习,触类旁通,在研习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前行,涂婧妤渐渐迷上了陶瓷艺术。
两年后她考上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师从陆军、杨冰教授。陶瓷学院系统的学习与训练,让涂婧妤历练成一名“学院派”陶瓷艺术家,扎实的传统彩绘功底与当代陶瓷艺术的创新意识,两者兼备,让她的起点就高于一般人。研究生毕业后,涂婧妤选择扎根于这座陶瓷艺术创新氛围浓郁的小城,专注做一名陶瓷艺术家。
很快,随着艺术功底的不断提升,涂婧妤发现单纯地跟随前人的脚步,已经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内心那股自我创新的DNA在蠢蠢欲动,“我不希望自己的画面和前人一样,我要有自己的绘画语言”。于是,她开始积极求变。
一尾天马行空的鱼,治愈生活的不易
陶瓷艺术的创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涂婧妤也记不清从何时起,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
她尝试另辟蹊径,在工笔笔法的基础上,结合了水彩点彩的技法。一开始的时候以一条鱼为画面主体,通过夸张、变形、层层叠叠的鱼鳞让笔下的鱼儿变得浑圆可爱。涂婧妤认为鱼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寓意和谐、祥瑞、美好,自古以来就深受国人喜爱,她决心画出让当代人也喜闻乐见的鱼儿。
除了造型上的夸张变形,在细节刻画上,涂婧妤从鱼鳞的反光里取得灵感,以巧思注入不同颜色点缀,但又保持画面主色调和谐统一,传统的釉下五彩变得有当代新意。涂婧妤画的鱼既符合传统文化中“圆满”的寓意,浑圆可爱的形象又很符合当下年轻人对治愈系萌物的偏好。
在画面元素的搭配上,涂婧妤又喜欢打破常规。传统构图中鱼与水草是经典搭配,但她喜欢尝试将各种物象与之结合,比如荷花甚至祥云。涂婧妤笔下的鱼,是游走天地的七彩精灵,似花团锦簇,又如祥云灵芝。
“鱼是一种很空灵的动物,不仅仅在水中游动,我们古代就有鲲鹏的传说,所以,在我心目中,鱼可以‘天马行空,游走于天地之间,艺术的想象力可以很广阔,不一定完全基于客观现实。”涂婧妤这样解释。
观涂婧妤的瓷画,画面线条柔和动人、釉色鲜明亮丽,让人联想到春的旖旎嫣红、夏的热烈欢腾、秋的溢彩流金、冬的温暖和融,五彩斑斓又带着满满治愈力,仿佛倾情叩开童话世界的大门。
涂婧妤是个简单、率真的人,没有刻意营造治愈风格艺术家的人设,却始终试图让艺术的温暖,治愈生活的不易。“现当下很多人都面临着各种压力,甚至会因为各种遭遇而变得有情绪,我希望在作品中传递给当下年轻人一些积极、阳光的正能量”。涂婧妤相信,纵使生活给予我们甜涩参半的滋味,但艺术的治愈总能让它们很好地调和。
对于下一步创新的重点,涂婧妤坦言仍旧放在釉彩配色、画面元素的重构上,不断求变。在创作的器型上,涂婧妤近年也在不断寻求突破。她偏向于生活美器的彩绘,从传统的陈设瓷器型,到日用的盖碗、镇纸、茶盘等小物件,她都乐于尝试。手绘瓷器,是一直延续下来的生活艺术,只不过表达的思想和烧制技艺一直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手绘装饰器皿,可清新淡雅、可俏皮有趣,也可搭配玻璃、亚克力等新材质,融合出新的形式,带给生活一点浪漫的点缀。
在涂婧妤看来,陶瓷艺术并非如象牙塔一般,而应贴近生活,她觉得小器型反而更容易激发自己的创意。尤其是跟当下创新型器物的结合。在陈设瓷上,涂婧妤大胆与设计师合作,将彩绘画面结合在创新型的插花花器上;瓷板画的创作,她摒弃传统的装裱工艺,大胆结合现代装裱,工艺上还将青花与泥浆进行创新性的结合;彩绘茶盘则结合亚克力的材质装裱,更具现代感……这些创意,也让涂婧妤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
生活少点纷扰,艺术多点外鉴
涂婧妤喜欢景德镇浓郁的艺术氛围,小城安逸的环境、相对简单的人际交往圈子让彼此感到轻松自在。不忙的时候,涂婧妤会约上三五好友“侃大山”,她觉得单纯喝茶闲聊是很放松、很解压的方式,聊聊生活、聊聊最近发生的事,心境闲下来,创意的灵感就自然会在生活的烟火气中迸发。
虽然平时涂婧妤会花大量时间在工作室潜心创作,但她认为,有时候过于沉浸地专注自己的事情反而容易陷入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适当地抽离反能为下一步创作更好地“充电”。
在小城市待久了,涂婧妤也会外出其他城市短暂旅行。在她看来,艺术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还离不开外鉴。因此,她喜欢逛博物馆、看展览,或者翻看其他书籍、与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交流、相互借鉴,反而更容易激发自己的灵感。
有时候灵感来了,涂婧妤很快尝试在新的作品上进行结合。在涂婧妤看来,景德镇千年瓷都沉淀的万千工艺,是创新的巨大宝库,都可以为我所用。
“烧制陶瓷很多时候也需要‘看天吃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很多工艺需要反复实验,烧制成果未如理想是常态,器物变形、发色不正更是家常便饭。比如最近我也在尝试釉下五彩与颜色釉的结合,两者都经高温烧制,最后还要看成品如何,视乎效果再决定是否搭配釉上彩的装饰。任何创新都需要经过反复的试验,才能取得成功。”涂婧妤一直坚信,陶瓷的烧制光有天马行空的创意还不够,还需要结合工艺方能成就一件好物。
谈话间的功夫,涂婧妤已经在为下一窑的作品构思新的创意。或许,倾注真实生活体验与匠心的作品,才成就了那份治愈人心的穿透力。与其说涂婧妤画瓷,不如说她在描绘心中那个纯真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