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价值链:建设绿色企业的行动指南
2024-06-19程兆谦方诗婕王诗语张诗雯
程兆谦 方诗婕 王诗语 张诗雯
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趋势之下,如何建设绿色企业成为所有企业面临的挑战。一些先行者探索前行,积累了很多创新、有效的做法,可为其他企业带来良好示范,但总体上这些做法零散破碎,缺乏一个统合性框架。其实,即使是先行企业也苦于缺乏理论的指引,无法更好地把握绿色创新和转型的方向感与系统性。本文探讨了绿色转型的战略价值,并在众多领先企业的实践基础上,构建了绿色价值链(Green Value Chain)模型,期望能为企业寻求绿色转型提供指引。
何为绿色价值链
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愈发凸显,应对环境挑战、转向低碳发展已刻不容缓。“全球碳计划”(Global Carbon Project)数据显示,2011—2020年全球年均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389亿吨,按照这一排放速度,如果各国再不采取任何减排措施,到2030年和2050年全球大气温度将分别上升1.5℃和2℃,对自然界与人类生存会造成严重威胁。2020年,中国政府提出“双碳”目标——努力争取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在这一目标指引下,中国企业作为能源消耗最重要的主体,必然要加快绿色发展步伐,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转型升级。
不过,经济性毕竟是企业的第一属性,企业需要在企业经营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形成恰当的平衡,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又不能因此损害企业经营的根本。竞争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和马克·克雷默(Mark R. Kramer)于2006年提出一个新概念——“战略性社会责任”(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建议企业通过两种方式让企业经营与社会责任有机融合:一是转变企业价值活动,使其更有利于社会,并同时加强企业竞争力;二是通过战略性捐赠改善社会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而支持企业发展,最终目标都是创造企业和社会的“共享价值”(Shared Value)。
我们非常赞成这一理念,并认为企业追求绿色发展与转型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在搜集阅读了大量企业绿色制造、绿色创新案例,并参考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基础上,我们构建了适用于制造企业的绿色价值链模型。(参见副栏“绿色价值链模型”)与原价值链模型一样,它同样包括直接活动和间接活动,但所有价值活动都“绿色化”了。另一方面,新的模型也做了扩展,将投资者、消费者、媒体、政府、公众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包含进来,因为他们是绿色企业的重要影响者——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与支持。另外,这个价值链模型还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产业链的上下游,即供应商和客户的价值链。总之,与原来的价值链模型相比,这既是一个“绿色化”版本的价值链,也是一个扩展的价值链。
表面看起来,绿色价值链只是增加了前缀或形容词,实则不然,在实践中意味着重大转型,包含理念的改变、习惯做法的调整、新路径的探索、新工具与方法的引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制造企业,分别针对绿色价值链的三个构成部分——直接活动、间接活动和延伸活动——进行剖析,并引入相关的成功实践案例,探讨它们面临的核心难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直接活动:创造与传递绿色价值
一般认为,制造企业的直接活动是将原材料、零部件等经过采购、加工、组装等环节而形成产品的过程。不过,在这里我们将研发设计也加进来,因为在今天它愈发地成为了非常核心的直接创造价值的环节。如果想要成为绿色企业,这往往是最先着手的部分,也是决定企业绿色程度的最重要部分之一。
绿色研发
传统产品研发只需考虑在技术上如何满足顾客需求以及投入产出比,绿色研发则除了这些考量之外,还特别重视产品相关活动的环境影响。具体来说,绿色研发是从产品入手,以对环境影响为重要考量标准,对产品的原材料、技术、结构、性能进行优化和创新设计,让产品具有从原材料获取、产品制造、客户使用到回收利用的全流程的环境友好性。可以说,绿色研发是企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源头,几乎影响企业所有的直接价值活动,促成它们的“绿色化”,并且还会扩展到两端的供应商和客户的价值链。
开发利用环保型原材料 开发和利用更环保的原材料往往是绿色研发的第一步,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的同时,还要保障甚或提高产品的性能。大连达伦特公司是全球香氛头部企业,2007年曾遭遇反倾销危机。当时,公司研究发现反倾销立案针对的是石油蜡烛,于是尝试研发更环保的蜡烛原料,成功地用大豆蜡、菜籽油等植物蜡基代替石蜡,2020年更是首创乳油木果实制成蜡烛,这一原材料不用砍伐树木,更加环保。类似地,国内领先的油漆企业三棵树利用植物油等生物基原材料,研制出环氧系列工业涂料,将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降低至国标的20%以下,同时具备固化高、粘度低、速干等特点,有效减少10%以上的单位耗材。
另一个趋势是使用回收材料制造产品。宜家认为产品是未来的材料银行,一旦不能使用,就应通过回收利用成为新产品的二次原材料。它使用工业废料制作座椅外壳,而不是不可回收的玻璃纤维;使用回收棉生产纺织品,相比原棉成本低30%左右,对气候影响低80%。
技术创新 化工巨头巴斯夫携手德国汉莎技术公司,以鲨鱼皮为灵感,共同研发出一种创新的飞机表面贴膜材料,可帮助大型长途飞机减少超过1%的摩擦阻力,每年可节省约370吨燃油,减少1,000多吨二氧化碳排放。这是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能源效率的典型案例。
层出不穷的新能源、新材料、数字化、智能化(AI)创新,为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表现最突出的行业莫过于电动汽车。以特斯拉、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为代表的电动汽车产业链,通过持续不断的电池技术创新(磷酸铁锂、三元电池、刀片电池等)和智能驾驶技术突破(从1.0到4.0)等,短短十年大幅提升了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为全球节能减排做出突出贡献。最近,美国和欧洲传出放缓电动化进度的消息,但这很可能是当前政治、经济和财政压力下的妥协,碳减排、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依然是确定的。
设计创新 设计创新是指设计新产品时充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使产品更节能,也更容易回收利用。位于北京的国家速滑馆的屋顶采用双曲面马鞍形单层索网结构设计,在承载力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减少了屋面结构的用钢量,在建筑设计层面大大降低能耗。宜家与瑞典创新公司Altered合作开发的水喷嘴采用了后者的专利技术以及更加紧凑的设计,在雾化模式下可节省95%的水,喷淋模式下也可节省66%的水。海康威视在2022年推出的冷屏Pro系列LED屏幕,采用先进的低功耗电路设计,选用高透光率的倒装灯珠,并搭载智能分析图像算法,有效减少了损耗节点和发热量,相比传统屏幕功耗可降低50%以上,每100平方米的新型屏幕一年能省10万多元,实现了视觉体验与节能降耗的双赢。
除产品外,商业模式也可以创新设计,从而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规模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循环经济产业园就是一种典型形式。东方希望集团以新疆准东为基地,建立了一个近20平方公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煤谷-电谷-铝谷-硅谷-化工谷-生物谷”超级产业循环生态:利用准东丰富的煤炭资源发电,然后用电生产铝合金、粉煤灰、环保砖(煤炭产业的中间品)、工业硅、多晶硅等,打通铝业和硅业;利用煤生产乙烯、丙烯塑料,进入化工行业;利用新疆的玉米资源和产业链上其他有机原料开发绿色有机饲料,发展生态有机养殖业;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经过生物发酵处理后形成生物肥料,改良戈壁滩土壤,让沙漠变成良田。
绿色制造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的能源消耗占到全社会的50%以上,碳排放比例占30%以上,这使得绿色制造成了全社会追求节能减排的重要“阵地”。绿色制造要求企业作为资源使用者,通过优化生产流程、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循环利用等措施,实现可持续制造模式,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达到协调。
能源绿色化 近几年,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能源绿色化趋势明显在加速,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消耗比例在显著提升,预计中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到2035年达到约三分之一,2060年超过二分之一。彭博社发布的2023年中国企业绿电交易买方排行榜中,仅次于阿里巴巴的宝钢股份购买了900吉瓦(1吉瓦=1千兆瓦=1百万千瓦)的绿色能源,紧随其后的是立讯精密、宝马中国。宜家将100%可再生能源列为重要运营目标,充分利用各种面积安装太阳能板,比如天津宜家安装了超2万平方米的太阳能板,包括停车场大型遮阳篷,为自身提供100%可再生电力的同时,还将多余电力输回城市电网。
工艺改善 2019年,特斯拉引入一体化压铸技术,此后不断优化这项技术。根据马斯克的判断,使用该技术能使原来由70多个零件“冲焊”形成的Model Y后车架,在不到2分钟的时间里“一蹴而就”,从而降低40%成本,节省30%的空间,自然也大幅降低碳排放等。
另外,引入数智化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采集的过程数据,通过分析和优化技术寻求更佳的工艺路线和方式,从而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海尔卡奥斯COSMOPlat可支持300多种常见的能源设备模型,实现180余种通信协议快速接入,可以很方便地将制造企业的能源设备连接起来,随后采用设备升级、机器取代人工、方案优化等方式,显著降低制造过程的能量消耗。日本住友建机通过智能化改造将智能软件、设备等引入生产流程,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例如,在钢板处理过程中通过智能算法对切割套料环节进行计算,使钢材利用率从人工画图时的60%提高至80%以上;通过实时监测分析生产设备和流程的运营状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相关资源调配,提高了生产效率。
控制环保固废排放 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或消除对环境有害的排放,最高目标是实现零污染、零排放。三棵树引进先进的废气处理系统,将废气处理效率提高至90%以上,通过升级废水处理系统、增加检测仪器、优化处理工艺等措施,将污泥含水率降低至65%,减少污泥产生量。中国天楹自主研发等离子飞灰熔融处理技术,通过高温熔融改变有毒有害的二噁英、重金属等的分子结构,破解了垃圾焚烧“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飞灰完全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同时,它还将自身技术与所并购的欧洲Urbaser公司的垃圾填埋和机械生物处理技术进行融合,降低垃圾处理的碳排放。
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绿色回收实现了资源循环的闭环,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人们不由得担心未来几千万、上亿块电池退役后该如何处理。所幸的是,一些创业者在退役电池与储能行业之间找到结合点,利用退役电池来满足储能需求。杭州煦达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解决了退役电池的一致性、系统稳定性和容量衰减问题,通过梯次利用方式成功地将退役电池应用于储能系统。采用类似模式的还有美国的Smartville和芬兰的Cactos。相对于新电池,使用退役电池成本低,而且交付快,也为大量退役电池找到了有价值的“出路”。
绿色采购
传统上供应商选择主要基于价格和质量,绿色采购则将绿色目标和标准通过采购交易传递给上游供应商,优选环境友好型供应商,带动供应链“绿色化”。为了确保采购的大豆100%来源于获得有机认证的供应商,伊利建立了以IP(知识产权)认证为主、可追溯到生产源头的大豆溯源体系;对于棕榈油供应商,则要求通过RSPO(可持续棕榈油圆桌倡议组织)的可持续种植认证。
采购过程实现数字化,可以显著减少采购周期、资源消耗,是实现绿色采购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解决采购供应链系统低效率、供应商管理薄弱等问题,九阳公司通过搭建一站式企业内部采购商城,实现采购商城电商化、供应商实时在线协同、开放式电商平台寻源三大功能,使采购员人数从原本的20多人减少至5人,采购周期从30多天降到3~5天,为采购业务的降本增效提供了更多可能。
绿色仓储和物流
在制造业,仓储物流的能源消耗在整个价值链的占比非常可观,约在20%以上。在这方面有很多节点可以优化,包括采用绿色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辆和机器人、运用智能技术和算法进行路径规划和管理等。京东物流于2017年发起“青流计划”,在行业内率先构建“绿色供应链”,覆盖仓储、物流和配送等环节,比如投入2万多辆新能源电车及氢能源卡车,结合路径规划技术降低运输过程碳排放等。除此之外,它还发挥平台优势,在2023年4月发布业内第一个供应链碳管理平台SCEMP,为平台企业提供精细的碳足迹管理工具。
运输方式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一环,很多企业开始从这一角度出发优化运输方式,比如相比海运和陆运,航空运输碳排放最多。2015年开始,惠普将中国至亚洲其他国家、欧洲和美国的笔记本电脑运输由空运改为海运或铁路货运,将产品发送至距离客户最近的分销中心。联想则针对空运开发了全新轻型托盘,同时也在推动中国到欧洲的货运采用铁路运输,降低能源消耗。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包装市场,使用量惊人,优化潜力可观。京东在2022年实施“绿色包装产品行动”,推动包装供应商进行绿色产品认证。它还使用甘蔗残渣和回收的海洋塑料瓶制作月饼礼盒,加快包装材料的降解速度,减少塑料垃圾对海洋的污染及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绿色营销
在当前环境下,企业通过在营销环节嵌入自然环保等概念,从视觉和心理层面对品牌形象产生积极影响,促进销售增长,这就是绿色营销。营销历来是最有创意的领域,依托线上社交媒体、公司官网、微信公众号等,以及线下各种活动,如举办或参加环保活动、公益活动等,以此宣传品牌和产品。
绿色广告和公关 将企业的绿色策略和环保信息结合在广告宣传中,使用环保主题相关的视觉设计和语言,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产生共鸣。在2021年世界地球日(每年4月22日),苹果发布了“自然之母”概念短片,CEO库克亲自出镜,巧妙而生动地表达了苹果产品在节能效率、减少污染、循环利用等方面的优越性。通过这种创意营销方式,苹果成功地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提升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品牌形象。
这样的或者与慈善相关的公关活动在欧美企业界比较流行,在中国也开始出现一些优秀案例。2023年世界地球日之际,伊利金典携手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菜鸟,共同发起长线环保公益活动“空瓶回流行动”,回收超过10万个空奶瓶,制成55个人工巢箱,用于保护珍稀濒危的草原湿地鸟类——中华秋沙鸭。此外,伊利还推出倡导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草原碳中和限定装”产品,向消费者传达绿色低碳消费理念。三顿半自2019年起开展“返航计划”,用户可以在指定开放日带着三顿半咖啡空罐到分布在城市角落的返航点,兑换周边产品等“返航物资”。到目前,三顿半在全国78座城市的496个返航点,累计接待了超24万名返航旅行者,回收空罐约3,220万个。
搭建绿色产品在线平台 创建一个专注于绿色生活的在线社区或论坛,让消费者可以分享他们的绿色生活方式,也可以学习更多关于绿色生活和产品的信息。eBay的“地球市场”是一个网络购物平台,专注于环保、公平贸易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产品。在这个网站,消费者可以找到大量环保商品,从有机食品、社区贸易产品到太阳能产品等,应有尽有。
与公众人物相关联 与涉及环保的公众人物、团体或事件进行联动,比如邀请环保主题的明星代言、赞助或参与环保活动等。比亚迪曾聘请好莱坞巨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作为中国市场新能源车代言人。莱昂纳多以重视环保而闻名,通过自己的基金会投资和支持各种环境保护项目,并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会议。这样的合作自然有利于提高比亚迪在公众中的绿色环保形象和影响力。
绿色促销策略 企业也可以推出一些鼓励消费者选择环保产品的策略,比如购买环保产品享受折扣等。在星巴克,消费者如果自带咖啡杯或购买星巴克可重复使用的杯子,在购买咖啡时可以享受4元折扣。从2014年开始,星巴克在世界地球日当天都会举办“自带杯,领咖啡”的活动,给消费者赠送咖啡福利的同时倡导节约能源、低碳环保的理念,这已经成为星巴克的标志性活动。
绿色服务
制造业可提供的服务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设计、物流、配送、售后服务、代运营、金融服务等。通过将环境影响作为为客户提供服务的重要考量,对服务方式与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有助于实现服务的绿色转型。比如,数字化、在线化就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和客户节省能源与资源消耗,减少碳足迹。
绿色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着巨大的创新空间。针对电动汽车的续航问题,从2012年起,特斯拉着手建立超级充电服务网络,目前全球已有超过5.5万个超级充电桩,极大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特斯拉充电服务在2022年就实现了100%绿色电力目标。蔚来汽车则另辟蹊径,采用换电策略,目前已建立2,200多个换电站。根据2022年公告数据,这些换电站40%的电力为绿色电力。蔚来还尝试与地方政府、电力企业、储能企业、高速公路等合作,建设包含发电、储能、补能等不同功能的新能源闭环。另外,它还为用户的节能提供认证,帮助他们获得碳排放权的收益。
间接活动:为绿色价值创造“保驾护航”
绿色转型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需要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管理、战略管理/综合管理和公司治理等多个方面的支持,可大致区分为三个层面——绿色财务、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和绿色数字化管理属于职能层,绿色战略管理和综合管理属于战略层,绿色公司治理则属于治理层。它们共同推动企业的绿色转型,评价转型绩效,调控绿色转型的方向和节奏。
绿色财务管理
绿色财务管理的主要功能,一是充分利用绿色融资优惠条件,优化融资结构,为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并降低财务成本,二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流程与标准,评估各种碳排放项目,核算其成本与收益,提高绿色转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过去二十年,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围绕碳减排、碳中和形成了较为明晰的政策体系,从目标到路线图、监管体系、投融资战略等,其中绿色融资的支持性政策格外重要。中国也初步形成了涵盖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根据央行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远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中国境内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约3.62万亿元。
企业要充分利用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政策优惠,支持公司的绿色发展。中节能财务公司作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下属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专业咨询机构合作,创建了绿色金融量化评价模型,并制定了《绿色信贷管理制度》《绿色风险评价制度》等制度,针对企业和项目进行绿色评级,决定支持额度与优惠利率。鞍钢财务公司作为鞍钢集团的金融子公司,2023年联合各金融机构组建绿色金融联盟,当年上半年就累计为成员单位引入外部金融资源71.95亿元,平均降低利率50个基点,节约财务费用3,591万元。2023年初,鞍钢财务公司执行绿色信贷优惠利率,为集团下属公司承包某环保项目提供流动资金贷款,该环保项目带来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明显降低,环境效益显著。
随着绿色标准愈发重要和严格,企业内部的绿色审计功能也要发育形成,通过审查企业环保行为,了解其绿色转型行为的效率、效果和规范性。为了确保电池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客户要求,宁德时代每年都要开展内部审计,覆盖所有电池生产基地,保证100%的审核范围。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环境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交叉课题,重点是利用创造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支持企业各项绿色转型工作的开展,涉及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与福利管理等,目标是以绿色理念为指导,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形成新的管理模式。
绿色招聘包括吸引具有较高绿色素质的人才,设立环保相关岗位,招聘方式绿色化等。为了评估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西班牙葡萄酒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绩效的影响,有学者对包含196个西班牙酒厂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绿色雇佣可以降低酒厂与污染相关的风险,提高生产率和节约成本,还会提升企业的绿色形象。远景科技是一家积极推行绿色招聘的企业,它鼓励应聘者以电子邮件方式提交简历,并且注重考察应聘者的环保意识,优先聘用具有环保意识的人才。美的集团设立双碳岗位,招聘EHS(环境、健康、安全)、绿色能源管理和碳排放方向的产品经理,展现了企业对环境的关心与承诺。
从招聘人才到发挥人才价值,培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装饰材料企业千年舟在员工入职后,会对他们进行环保知识普及、技能培养,在内部营造绿色环保的环境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绿色管理项目。贵州茅台围绕企业日常相关环保工作展开培训,涵盖环境保护合规构架和企业适用法律法规的讲解,以及运行期环境保护管理重点、企业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及环保基础知识等关键内容,不断强化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绩效管理是管理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绩效考核、沟通、考核结果的应用等,目的是通过经济杠杆引导员工对绿色环保的关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千年舟从员工个体和企业整体入手,挖掘关键绩效指标,提炼出绿色人力资源“两观三态六绿”绩效管理模型。其中,“两观”是指生态观、和谐观,“三态”是指生态、心态与人态和谐,“六绿”是指绿色人才的标准、供给、任用、培养、绩效及发展。
绿色数字化管理
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绿色财务管理一样,绿色数字化管理也是一种赋能性管理活动。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它也是一种新型管理活动,强调使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优化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足迹,促进环境友好型业务实践,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前文提及的所有绿色价值链活动,无论是直接活动还是间接活动,都离不开数字化管理的支持,比如评估某一价值活动绿色转型所带来的绩效,或者发现其中最有潜力实现绿色优化的机会。
绿色数字化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绿色数字化能力。和其他数字化能力一样,绿色数字化能力也由三个层次构成——感知层(传感器等)、网络层(数据的传输与储存等)、应用层(分析模型、优化模型等),当然其中获取、传输和加工的数据是绿色相关数据。二是管理过程。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概括,我们认为绿色数字化管理包含计量、监测、分析和优化四个阶段。(参见副栏“绿色数字化管理过程”)
计量 绿色管理的前提是精准计量,即对企业价值链各环节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计量,实现碳排放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为此,企业应构建完善的碳排放数据管理制度,遵循国际和国家标准,采用科学计量方法,以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目前,国际权威组织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英国标准协会(BSI)等,均已发布相关的碳排放核算标准。2013年至今,国家发改委已推出涵盖24个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除自主计量外,企业还可委托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来计量、核查,相信这样的第三产业肯定会快速发展。近些年,围绕碳排放计量的相关仪器设备也陆续被开发出来,为使用者带来方便。比如,正泰集团研发出内嵌各类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的碳计量智能箱;国家电网的创新产品“电碳表”已在昆山天洋新材料有限公司率先展开试点应用。
监测 通过综合观测、结合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手段,获取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环境浓度等信息,为后续的分析和优化提供数据基础。目前,碳监测有物料核算法,即根据化石燃料消耗量等推测碳排放,以及现场检测法,即通过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对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进行浓度和排放总量的连续监测和实时传输,主要监测对象为《京都议定书》和《多哈修正案》中规定控制的7种人为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化碳、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和三氟化氮。企业要不断研究监测方法,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可靠性,逐步降低监测成本。
分析 监测流程生成的大量数据一般进入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MIS)等平台集中管理。接下来的分析流程将运用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基准对比、预测建模和数据可视化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针对能耗费用、碳排放量、碳排强度及增长比例等关键指标,与设定的目标持续对比,并参照行业优秀标杆,精准识别主要的排放源及潜在减排空间,发现改善的机会和问题区域,从而为企业减排明确方向。
宝马集团致力于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制定了脱碳路线图,从生产、供应链、产品使用、物流、经销商、非生产场所等环节入手推进减排。在宝马中国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公布了其直接排放(范围一)、外购电力和热力(范围二)、上游产业链、物流、产品使用(范围三)等方面的碳排放数据和碳足迹分布图,其中范围三中的产品使用碳排放占比超过75%,为此,宝马通过布局充电网络、开展绿色充电服务来减少这一阶段的碳排放。
优化 优化流程的核心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绿色转型的薄弱点、机会点,并予以改进。可采用的方法是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调整)。首先是计划,基于分析流程获得的洞察与见解制定优化计划,确定目标和绩效指标,设计技术和管理的改善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责任分配。然后是执行,通常包括引入新的数字化技术,如智能传感器、自动化系统等,改善工作流程,并为员工提供必要培训,以确保相关人员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并有能力完成任务。在检查环节,评估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如有差距,就诊断原因,并制定修正计划。最后是调整环节,采取修正措施,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并对成功流程和实践进行标准化,沉淀下来。之后,在计量、监测、分析之后启动新一轮PDCA,以此循环往复。
需说明的是,这样的绿色数字化管理不仅可以在部门、企业层次上展开,还可以扩展到上下游,形成供应链、生态级别的绿色数字化管理体系。这样的未来形态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绿色战略管理/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的价值在于将上述所有的绿色价值活动进行统筹管理,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不过在它之上要承接绿色战略管理,将绿色战略管理的目标与内容转化为年度和日常管理与运营活动。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在特定情境下为企业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而绿色战略管理的关键是如何让绿色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换言之,除了产品、技术等类型的竞争优势,企业还需要发展绿色竞争优势,或称为可续发展竞争优势。参考波特和克雷默提出的原则,我们认为企业有可能同时追求绿色竞争优势与传统竞争优势,通过绿色研发、制造、服务等价值活动,既可实现减少碳排放等绿色目标,又能提升企业的成本优势或差异化优势,一举两得。
以东方希望集团为例,2022年公司营收接近2,000亿元,其中重化工业务占比超过90%,位居中国民企500强第35位。众所周知,重化工业的周期性很强,但在刘永行带领下,东方希望创造了连续35年赢利的可观纪录。这要归功于刘永行持之以恒的精益管理,通过“小数据”消除一切形式的浪费,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从2011年开始投资构建的新疆准东循环经济模式让它更上一层楼,为其带来突出的成本优势,比如通过在“煤谷”与“电谷”之间修建28公里的传送带直接将煤炭运到自建发电厂,使发电成本仅为同业的几分之一。正是这样的优势,让东方希望在电解铝和氧化铝等举世公认最难赚钱的行业也能赢利。2011—2016年行业内95%的企业亏损,而东方希望获利数十亿元,人均劳动效率达到650吨,成为世界第一。
至于差异化优势,则是在消费者和社会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的情况下,通过各种绿色价值活动来呈现不同的绿色价值,塑造绿色品牌形象。全棉时代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它只用棉生产各种产品,成本比木浆、合成纤维等原料高得多,但棉花在生长周期内的碳吸收量远超碳排放量。以一件T恤为例,化纤面料T恤碳排放量高达47千克,而普通棉T恤的碳排放量仅7千克。也就是说,全棉时代从一出生就带有“绿色基因”,尽管在2009年初创后前四年连续亏损,但在非常有韧性的李建全的带领下,全棉时代最终发展成为拥有4,000多万忠诚用户,年销售额40亿元的著名品牌。
除此之外,绿色战略管理还可以单独在制度合法性维度上为企业带来优势,特别体现在企业的品牌形象、公众形象上。欧洲历来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上走在世界前列。2022年5月,华为与全球电子可持续倡议组织(GeS)合作举办欧盟绿色周伙伴活动,探讨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加速绿色转型,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促进循环经济。活动期间,华为发布首部欧洲绿色白皮书,展示了华为对欧洲绿色发展的贡献。
绿色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解决的问题是公司是谁的,公司为谁的利益服务。如前文所说,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要的改变,除了经济发展之外,全球政府愈发重视地球的可持续发展。1987年联合国下属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发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利益相关者企业理论的发展,使得公司治理的内涵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股东中心向利益相关者治理转变,绿色治理成为其中的核心内容。绿色治理的基本逻辑是在治理的框架下将绿色融入进来,包括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SD),将绿色关注纳入核心议题和公司发展战略,构建围绕绿色目标的管理体系。华为是国内最早、最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公司之一,在新浪网评选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最佳公司时名列第一。华为在十多年前就设立了CSD,由人力资源、制造、后勤服务、采购、研发等多个关键部门的10余名公司高层领导构成,并在各产业和区域设立CSD分委会,组织制定具体的CSD战略和目标,并监督执行。
就目前来说,绿色公司治理的难题在于:它是一种对外的姿态、不得不满足的制度要求,还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愿望与切实的行动?恐怕企业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有一点毫无疑问: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不可违背,而越早投入其中,并找到它与企业的竞争优势、运营效率等目标的创造性结合,就越能够在新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构建绿色供应链与客户价值链
除了关注企业自身的各项活动,两端的供应链和客户价值链同样很重要。绿色供应链是确保企业获得可持续商品物资的一系列价值活动,是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基础保障。为了推动供应商的绿色转型,企业首先需要明确绿色价值链的具体目标,秉持协同共赢的理念,通过设立标准、管理与沟通、培训与支持等,推动供应链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转型。
在与联想集团达成合作之前,联想供应商需要通过环境审核,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ESG标准、环境影响等相关规定,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未来的环境表现。作为责任商业联盟的成员,联想还要求供应商遵守《RBA行为准则》(一套社会、环境和道德行业标准),希望其95%(按采购金额计)的供应商每隔两年接受一次关于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审核,确保符合标准。伊利在供应商绩效管理体系中明确规定,“如在环保、消防管理等方面有被政府考核的情况发生,将被扣除绩效分值”,进而影响供货份额。
当然,一个负责任的领导企业还应该提供培训与支持,帮助供应商达到更高的要求。海尔每年都会对供应商进行可持续发展绩效的评估,对于评价结果较差的供应商,会派出专业的供应商质量工程师进行帮扶改善。该项措施颇有成效,2021年共有120家供应商提交包装整改方案,节约包材约4,000万元,相当于每年节约28,000棵树木,减少二氧化碳500吨。伊利则组织内部专家为供应商传授打造零碳工厂的方法和路径,邀请具备双碳管理经验的供应商如利乐、罗盖特等为其他供应商分享成功经验。此外,伊利还邀请普华永道、BSI、必维、SGS等外部专家为重点品类供应商提供培训,内容涵盖供应链的碳风险和碳机遇管理、碳管理体系等重要主题。
最后,对于表现优秀的供应商必须及时给予正向的激励。如果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估结果为优秀,海尔就会增加该供应商的订单份额。伊利也优先选择具备碳盘查核证的供应商,对实施减碳项目成果显著的供应商,给予合作份额增加、新品参与优先、颁发奖项、绩效加分等激励政策,引导供应商实现低碳转型。
对于企业来说,客户价值链的“绿色化”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意味着客户可能提出关于环保的新要求,企业需要去适应它,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个为客户创造价值、提供差异化优势的机会。假定一家供应商能够在帮助客户实现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提供更环保的材料和零部件,降低其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等,必然有助于在未来获得客户更大的购买份额以及吸引更多客户。宜家通过在商场增加电动汽车充电器数量,积极支持消费者使用电动汽车出行。美妆品牌丝芙兰在研发可持续产品的同时,坚持产品原料符合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在全球范围内推出“Good For”可持续标签,通过扩大绿色商品选择、提供绿色服务、推行绿色包装创新等举措,携手消费者参与绿色消费,为地球减负。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绿色发展
到这里就必须说到利益相关者了,因为离开他们的努力和支持,企业不可能实现绿色转型、绿色发展。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的动力首先来自政府,来自政府基于双碳政策而施加的压力与激励政策,其次是一些领先企业的标杆示范作用,包括苹果、宜家、特斯拉、宝马等跨国企业,以及伊利、海尔、三棵树、千年舟等国内企业,总之是自上而下地施加影响,形成氛围。
而在另一方面,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度、准备度还明显不足。就拿“禁塑令”来说,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是初代“限塑令”。2020年1月16日,政府又出台《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开始全面“禁塑”。不过从现实生活来看,塑料的使用依然非常普遍,可降解的塑料很难推广开来。类似情况还有垃圾分类,轰轰烈烈地开展很多次,但都无疾而终,改进非常有限。这些都说明改变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模式非常困难,并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大范围实现。
如果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困难的核心依然是经济性——人们会优先评估采用哪一种方式能够为自己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而不是遥远的生态价值。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我们对于本文所提出的绿色价值链抱有乐观的期望,因为它遵循的正是双赢的原则,既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或者竞争优势的好处,又能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在这个大原则之下,我们相信股东、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客户都会积极投入其中,真正让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的微观层面运转起来。
当然,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样重大的战略转型离不开优秀的领导者,马斯克、王传福等人对于绿色、可持续发展就有着强烈的使命感。马斯克在2023年一次演讲中提到,“地球当前是一个肮脏的、长满铁锈的星球,但未来将成为一颗依靠可再生能源驱动的行星,大家在有生之年就能看到这个转变”。他曾提出三个版本的“宏图篇章”(Master Plan),指引着他的业务布局从新能源(Solar City),到电动汽车,再到储能业务。至于SpaceX,则服务于一个更大的计划——从地球向火星移民,其实也与可持续发展有关。
王传福创办的比亚迪既是特斯拉的“劲敌”,也是它的“同路人”,因为它们都指向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王传福早在2007年就明确指出电动汽车、混动汽车才是汽车的未来,而比亚迪的使命就是要造电动汽车,成为世界第一。2020年,王传福入列彭博社发布的全球30位环保先锋榜,理由就是“王传福希望将比亚迪打造成全球电动车革命浪潮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尤其是在中国”。中国企业的绿色发展,显然需要更多的王传福。
※※※
在未来二三十年乃至五十年,绿色转型将是国内外所有企业面临的头等任务之一。正如前文指出,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双碳”目标,欧盟也已设定明确的时间表,碳关税壁垒会一步步树立起来。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中国制造的产品可能将承担平均26%的关税,对国际竞争力和利润造成很大影响。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必须转向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而另一方面,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中国企业对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在明显转变,也探索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经济有效的做法。本文提出的绿色价值链模型,既是对经典的价值链模型的升级与扩展,也是对已有成功案例的概括综合,希望能够为有志于实施绿色转型的企业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苹果、宜家、伊利、京东物流、海尔、宝马、联想、华为、惠普、巴斯夫、丝芙兰、特斯拉、蔚来、星巴克、三顿半、三棵树、正泰中自、美的、海康威视、中国天楹、中国节能环保等公司的官网及以“碳中和”“ESG”“可持续发展”“CSR”为主题的报告.
【2】浅绿到深绿:达伦特的绿色发展之路(商华、管温馨);全棉时代:绿色品牌是怎样炼成的(周志民等);删繁就简三秋树:九阳的采购数字化转型之路(易开刚、宋海波);煦达储能绿色创新的拓荒与破局之路(朱亚丽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3】2023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国人民银行.
【4】Johnny Vicente Montalvo-Falcón, Eduardo SánchezGarcía, Bartolomé Marco-Lajara, Javier Martínez-Falcó. Gree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he Spanish wine industry.Heliyon,202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