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6-19严彪

消防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

作者简介:

严彪(1988- ),男,汉族,贵州正安人,本科,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研究方向:消防监督管理。

摘要:

在现代城市中,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揭示了设计缺陷、设备维护不善、人员管理疏漏等问题,并深入探讨了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设计标准、加强设备维护、健全管理制度和优化应急预案等对策,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数量急剧增加,建筑类型日益复杂,导致建筑消防安全问题逐渐凸显。近年来,各类火灾事故频发,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作为消防工作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设计和施工方面

在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方面,设计和施工两个环节尤为重要,但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1.设计环节常常因成本压力和效率而忽视消防安全。一些设计公司为了节约成本,简化设计流程,导致逃生通道规划不合理、消防设备布局不到位、防火分区划分不科学。例如,有的高层建筑仅设置了单一的疏散通道,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将极其困难。此外,设计图纸缺乏科学论证和多重审核,导致许多潜在隐患未能在早期阶段被发现和修正。

2.在施工过程中,实际操作往往背离设计初衷。施工单位为追求进度和利润,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例如,使用未达标的防火材料、随意更改防火隔离设施、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施工等,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整体防火性能。此外,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也普遍不足,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屡见不鲜,使隐患被进一步放大。

(二)设备和设施方面

在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管理中,设备和设施的维护保养至关重要。然而,当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部分建筑物未能按规定对消防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导致设备老化、功能失效。一些单位对消防设备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计划。例如,灭火器长期未进行年检,导致过期失效;火灾报警系统存在故障,未及时修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中积水生锈,影响正常水流。这些问题在关键时刻可能导致消防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直接影响灭火和疏散效果,增加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风险[1]。

2.一些建筑物的消防设施配置不合理。根据建筑设计规范,建筑物内应配置相应的消防栓、灭火器、火灾报警器以及应急照明设备等。然而,一些建筑为节约成本,消防设施配置数量不足或布置不合理。例如,有的建筑物内灭火器数量严重不足或者灭火器被遮挡、挪位;逃生通道内缺乏应急照明和标识,火灾发生时容易导致人员慌乱和踩踏事故发生。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火灾发生时的救援和疏散效率。

3.设备操作和使用培训不到位。许多单位对消防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培训重视不足,员工缺乏基本的消防常识和设备使用技能。一旦火灾发生,人员无法正确使用消防设备进行灭火和自救,导致火情迅速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三)组织和管理方面

建筑物的消防安全不仅依赖于设备和设施的完备性,更离不开组织和管理方面的有力保障。然而,当前在这一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

1.部分单位的消防安全组织架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有些企业和机构对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设立专门的消防安全管理部门,更没有指定专人负责相关工作。即使有员工负责,也多为兼职,缺乏系统的培训和专业知识,难以有效履行职责。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火灾发生,很难做到迅速、有效的指挥和协调,影响灭火和疏散效率。

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尽管许多单位制定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例如,消防安全检查流于形式,仅仅是走过场,问题发现了也不及时整改;消防演习没有实战意义,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在这种环境下,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面对突发火灾时无法做出正确反应。

3.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不足。许多单位未能充分认识到消防培训的重要性,对员工的培训次数和质量把控不严。一些单位虽然组织了培训,但内容空泛、缺乏实际操作演练,员工对于消防设备的使用和应急措施的掌握不够深入。一旦遇到火灾,许多员工茫然无措,不能有效配合消防救援工作[2]。

(四)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方面

在建筑物消防安全管理中,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建立与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消防安全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足。虽然很多地方制定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是不少单位的制度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施起来效果不佳。例如,有的单位没有建立有效的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改机制,对于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和处理。此外,消防安全责任体系不健全,层层推诿,最终导致消防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

2.监督力度和处罚措施不足。消防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有时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执法力度不够,处罚力度偏弱,不能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个别单位宁愿缴纳少量罚款,也不愿投入时间和资金进行消防整改[3]。

二、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一)完善设计和施工管理

提升建筑物的消防安全,必须从设计和施工管理环节入手,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以完善。

1.强化消防安全设计意识。设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消防安全设计规范和标准,在项目设计初期,要充分考虑消防安全因素,确保紧急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设备布局等方面都能达到相关要求。同时,要加强设计方案的审核和论证,确保每个细节都经过严格把关。

2.严格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过关。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要求,精细化管理每一个施工环节,确保防火分隔、消防设施等施工质量。同时,加大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力度,规范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和储存,杜绝任何火灾隐患。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对于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行为,严格依法处置。

3.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设计和施工管理的持续改进。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对建筑设计和施工环节的消防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定期组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升设计和施工单位的专业素养;鼓励使用先进的消防安全技术和材料,提高整体消防安全水平。

(二)强化设备和设施维护

1.应建立科学的维护管理制度。各单位应制定明确的维护计划和时间表,确保消防设备能够定期得到专业检测和维护。例如,灭火器需每半年检查一次,喷淋系统和报警器需每季度测试一次,这些工作要有详细记录和存档,以便监管和追溯。

2.提高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感。相关单位应加强对维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定期组织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对维护工作疏漏和不达标的情况予以严厉处罚,以确保维护工作不流于形式。

3.加强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高效的消防设备不断涌现,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淘汰老旧设备,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设备。例如,智能化的消防报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变化,极大提升了火灾预警能力。

4.强化监督检查力度。消防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各单位设备维护情况的检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确保各项维护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对于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责令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杜绝疏漏[4]。

(三)加强组织和人员管理

在建筑物消防安全中,加强组织和人员管理是保障安全的基础环节之一。有效的组织结构和高素质的消防人员队伍能够确保在遇到火灾等突发事件时快速响应、妥善处理,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架构。每个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包括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等,确保责任到人,任务明确。例如,消防安全责任人应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消防工作;消防管理人负责日常的消防管理事务;具体操作人员承担日常消防检查和设备维护等实际工作。通过明确责任分工,避免出现消防事务无人负责或多人负责不清的问题。

2.强化消防安全制度建设。要制定和完善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消防安全检查制度、消防设备维护制度、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例如,定期开展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自救和逃生能力;每季度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定期对新入职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确保每个人都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和熟悉疏散路线。

3.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是提高员工消防意识和应急能力的重要手段。单位可邀请专业的消防培训机构或消防部门进行指导,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例如,除了普及基本的消防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进行现场模拟火灾场景的演练,使员工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逃生和灭火技巧。同时,应建立持续学习机制,定期更新消防知识,紧跟消防法规和技术发展。

4.加强对消防人员的考核和激励。在消防管理工作中,考核和激励机制尤为重要。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对消防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对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激励他们继续做好消防工作。例如,可设置“年度消防安全先进个人”等奖项,树立榜样,推动整体消防水平提升。对未履行责任、导致安全隐患的人员,应进行严肃处理。

5.注重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消防安全不仅是消防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关注。单位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消防知识,如在办公室张贴消防标语、定期发送消防安全提示、举办消防知识竞赛等,营造浓厚的消防安全氛围,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5]

(四)优化应急预案和演练

在保障建筑物消防安全过程中,优化应急预案和演练是一项关键措施。通过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和定期开展实际演练,可以确保在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项应对措施能够迅速、高效落实,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每个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建筑特点、人员构成和周边环境,量身定制详细的消防应急预案。在制定预案时,需考虑火灾的多种可能性,如电气火灾、厨房火灾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火灾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同时,应明确火灾发生后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做到责任到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各环节能够协调有序展开工作。例如,在发生火灾时,值班人员应立即报警并启动内部消防设备,疏散引导员应迅速组织人员疏散,确保每个人都能有序撤离。[6]

2.优化应急预案。随着建筑物使用情况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应急预案也需不断更新和完善。例如,新增使用区域或设备后,应重新评估风险并调整预案内容;引进新的消防技术或设备后,应将其操作方法和使用步骤纳入应急预案中。此外,应急预案不仅要涵盖火灾,还应包括其他可能的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水等,增强预案的综合性和实用性。[7]

3.演练是检验和优化应急预案的重要手段。定期开展消防演练能够使员工熟悉应急流程,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演练时应模拟真实的火灾场景,包括火灾报警、人员疏散、灭火行动等环节。通过演练,可以发现预案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例如,在演练中发现某出口过于狭窄,导致疏散受阻,应考虑增加疏散通道或改造现有出口,确保在实际火灾中能够顺利撤离。

4.演练要注重实战化。除了常规的疏散演练,还应进行突发状况的模拟演练,如夜间火灾、烟雾弥漫等特殊情况。这有助于提高员工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自救互救能力。例如,可以模拟某个楼层突然停电并产生浓烟的场景,训练员工在视线不良的情况下如何冷静应对、迅速逃生[8]。

5.加强演练后的总结和反馈。每次演练结束后,应召开总结会,详细记录演练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并及时更新预案内容。员工还应进行反馈,表达对预案理解的困惑及演练中的感受,通过集体讨论找出更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此外,还应保存演练记录,以便在进行下一步优化时有据可循。

结语

综上所述,完善设计和施工管理、强化设备和设施维护、加强组织和人员管理、优化应急预案和演练是提升建筑物消防安全的重要举措,能够确保在突发火灾时,各项应对措施迅速有效落实,最大限度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通过这些措施,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水平将大大提升,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秸.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7(23):29-30.

[2]赵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州建设,2023(03):71-72.

[3]李洪涛.高层住宅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现状策略研究[J].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2023,5(07):114-116.

[4]张忠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今日消防,2023,8(01):82-84.

[5]代君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及管理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3,8(10):123-125.

[6]赵丽芳.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现状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21(13):131-132.

[7]朱俊刚.现代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探讨[J].安防科技,2010(10):3.

[8]宋华麟.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J].建筑发展,2020,4(08):43-44.

猜你喜欢

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
医院建筑消防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探析建筑电气消防设计常见问题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探究消防审核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试谈建筑消防给排水施工中的问题及防治策略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