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陶派出所:解群众“堵心事”,建警民“联心桥”
2024-06-19张帆
张帆
“辖区大型企业多,路面车多极易拥堵,群众出行不方便。希望咱们公安机关能加大社会管控力度,解决路面拥堵情况。”2024年伊始,山西省沁源县公安局王陶派出所邀请辖区14个村的村委会主任参加警务助理第一季度培训会,会上,各村委会主任代表村民将群众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治安问题集中商讨、统一意见,对派出所提出需求。
“坚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沁源公安永续不止的红色基因。”王陶派出所所长史晓剑说,王陶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始终把让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群众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千家万户。
多方调解纠纷,“一揽子”解决问题
“您来评评理,他来工地阻挠施工撞我车,不讲理还打人,我的头现在还疼。”
“占我的地,几次上门都找不到人,我找谁说理去?”
2023年6月,王陶派出所民警接到110指令称,在任家庄村污水处理站有人打架。接警后,民警赶到现场看到,一辆电动三轮车撞到一辆面包车的前保险杠,远处一位老人坐在路边低头抽着闷烟。经询问得知,老人裴某系任家庄村村民,去年修建污水处理站占了裴某的地,而裴某却不知情。后来他几次找村委会沟通解决,均没有得到满意答复,不得已才在当日驾驶电动三轮车来到污水处理站工地,想讨个说法。没承想却与马某发生了争执。气不过的裴某驾驶电动三轮车直接撞上了马某的面包车,双方进而发生肢体冲突。
“小矛盾如果不提前介入,很容易引发大问题。”第二天,史晓剑便急匆匆地前往裴某家对其进行开导。同时,采取“庭所衔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的方法,联合王陶司法所、王陶人民法庭对此次矛盾进行调解。经过民警和调解员两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后,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调解协议书,握手言和。
“公调对接,警调联动,有效化解民事纠纷,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也有利于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筑牢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史晓剑介绍道。
2024年3月11日上午,王陶派出所民警在矛盾纠纷摸排工作中发现,某铝矿有工人家属来讨要说法。民警本着矛盾纠纷隐患提早预防、主动化解,防患于未然的宗旨,立即赶赴现场。经深入了解,工人唐某在2023年12月1日因病(脑出血)晕倒在员工宿舍内,经医院治疗,情况好转后出院回了老家。但回老家后突然病情恶化,于2024年2月14日去世。其家属遂来到企业讨要说法。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民警找到该企业负责人,并当场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调解期间,民警耐心听取了双方的意见,从法律、人情、道德等多方面对双方进行了劝解,随后又联合司法所调解员、法庭工作人员对当事人再次耐心劝说,了解双方诉求,协调双方分歧。双方达成初步补偿协议。
2024年3月12日上午,王陶派出所启用“庭所衔接”矛盾调解机制,邀请王陶法庭、司法所工作人员就双方协议合法性进行审核,并向双方再次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讲解。最终在三方的不懈努力下,唐某的家属与矿方签署了补偿协议,一场因涉企非工伤引起的劳务赔偿纠纷就此成功化解。
王陶镇辖区工矿企业多、流动人口多,治安管理压力较大。多年来,王陶派出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在实行“庭所衔接”“警调联动”“律师入所”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矛盾纠纷排查、研判、分类、调解、跟踪“五步工作法”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了多部门协同、法理情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进一家门办万家事”。“五步工作法”创立以来,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0余起,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
巧用“流动调解室”,灵活化解矛盾
矛盾产生在哪里,调解室就搬到哪里,调解员就出现在哪里。王陶派出所积极探索“流动调解室”这种新形式的调解模式,前置基层调解窗口,搭建为民解忧平台,实行随有随调,进一步延伸了为民办事触角,拓展了为民服务功能。
近日,民警在工作中发现,辖区王陶村某饭店老板刘某与王陶村某火锅店老板王某存在矛盾。民警走访调查后了解到,二人饭店紧邻,因某天晚上刘某的顾客将车停到了王某饭店门口,导致王某的顾客无处停车,二人发生争执。自此次争吵之后,二人的关系一直很僵,时不时斗嘴吵架,矛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知晓二人矛盾后,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制定严密的调解计划。2024年3月5日,所领导带领流动调解员,充分发挥“流动调解室”优势,前往现场开展调解。
到达现场后,民警依法依规对二人进行调解。调解员首先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的倾诉,随后对二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双方换位思考问题,鼓励双方互相理解,加强沟通,针对此次具体矛盾,合力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调解员的耐心劝导下,双方当事人渐渐打开心结,态度均有所缓和。最终双方提出给彼此一段时间考虑解决办法,并保证这段时间不会发生打架斗殴等恶劣事件。
看到努力没有白费,民警和调解员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此次流动调解虽未彻底解决二人长久以来的矛盾,但是民警看到调解起了效果,也更加确定了“流动调解室”的重要作用。
创新警务模式,“全时空”守护平安
“如果不是人民警察,我可能就再也见不到我的家人了。”2023年12月30日上午,派出所收到大峪村村民岳某送来的一面写着“人民警察为人民,危急时刻伸援手”的锦旗。
原来在两天前,值班民警接岳某求助称,其家人孙某出门后迟迟未归。而且孙某患有疾病无法正常与人交流,希望民警可以帮助寻找。民警立即通过辖区警务助理群、各村便民服务群、警企联系群等发布孙某的照片以及信息,发动群众共同提供线索,同时联系辖区各企业,迅速组建了一支上百人的搜寻队伍,从孙某的住处开始仔细搜寻,重点关注沿途的废弃房屋、厂房以及工矿企业等。最终于12月29日中午在一条土路上发现了孙某。
针对警力不足、治安防范薄弱的实际,王陶派出所突破固有思维,注重挖掘人民群众中蕴含的无穷力量,在充分发挥基层社会防控组织作用的基础上,创新性聘请辖区14个村村委会主任为派出所的警务助理,统一颁发聘书,实现了“一村一警务助理”。为了让警务助理确实发挥作用,王陶派出所还定期开展了专题培训,丰富充实派出所巡逻防控工作的“毛细血管”,真正把公安机关管理、防范、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社会最末端。
为切实提高平安创建的能力,王陶派出所牵头,联合镇政府、国土、司法等部门成立了王陶镇联防联治巡逻队,创新“矛盾联调、隐患联查、问题联治、事件联处、治安联防”警务模式,实行“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变公安机关“单打独斗”为社会力量“多方共治”。
主动“变装”,确保群众安全出行
2024年2月29日,王陶辖区持续降雪,道路被大雪覆盖,积雪结冰导致路面湿滑,给群众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加大了交通事故隐患。为确保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确保人民群众出行方便,王陶派出所主动“变装”,发挥一警多用优势,及时前往辖区主要路段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疏导工作。
其间,王陶派出所组织警力采取现场指挥、口头提示、巡逻警示等多种方式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疏导工作。民警辅警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不畏寒冷、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提醒广大驾乘人员文明驾驶、减速慢行,在拐弯窄路通行时仔细观察,缓行慢过;也提醒广大行人小心慢行,谨防摔倒。
红色沁源,星火传承。在这片历史厚重的红色热土上,王陶派出所决心赓续红色血脉,创新基层治理,通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走出了一条基层善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