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之美

2024-06-18袁晓红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古诗词中华传统

袁晓红

微课程以时间短、内容精的特点,在聚焦特定的知识点上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品格的培养也至关重要。所以,将微课程教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同时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学习体验,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需要掌握微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方法,同时还要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以确保它们能够有效融入教学实践中。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微课程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坚持原则,挖掘文化内涵

在融合微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秉承校本理念,突出学校的独特性。其次,教师应以文化为轴心,深入探讨课程内容的文化内涵及精神实质,并将其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再次,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后,教师要强调文化教育的辅助功能,力求通过文化教育来补充和完善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例如,在《将相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秉承校本理念,坚持以德育建设与智慧教学为核心。微课程的设计将侧重把“尊重”“谦虚”和“知错能改”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教学中。首先,微课程设计时长为十分钟,在课前,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廉颇与蔺相如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在读完故事之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概述课文内容,讨论时间为三分钟。随后,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蔺相如或者廉颇,你会做什么?说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将自己代入文本的情境中,深刻理解故事内容。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和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在此期间,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讨论时间,并充分尊重学生在探讨过程中的主观表达,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对微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在人际交往中不嫉妒他人,保持谦虚和尊重的传统美德,并且能在犯错时能够有勇气承担后果,积极改正错误。

二、制定目标,创新内容

微课程可以在短时间内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由于其教学时间有限,微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特别关注课程目标的明确性和针对性。在设计这类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这不仅有助于文化的传承,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对《红楼梦》等复杂的文学作品的节选时,学生常常会感到难以阅读和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微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融入其中。例如,教师可以设定这样一个目标:探索《红楼梦》中的古诗词。在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搜集和解读《红楼梦》中的古诗词,领略这部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还要向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从《红楼梦》中搜集的古诗词,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教师则在一旁提供指导和帮助。这样的教学设计以微课程为依托,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简化和调整,使之更加契合教学需求。

在微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从而达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教材中的文化资源可分为知识性和精神性两类,教师在使用这些资源时,应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组,同时,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免产生反效果。

三、因材施教,开展特色教学

在设计微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灵活安排教学时间,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同时还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互动性,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创新,使微课程教学更加生动多样,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守株待兔》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寓言背后的含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写作作为教学目标,如,让学生根据寓言的内容创作续集,或将原本的文言文故事改写成现代文等。在进行特色教学时,教师应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来丰富课程内容。如,在学习文言文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资料。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分配不同的任务,运用比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四、科学评价,激发学生兴趣

评价对于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至关重要。评价的目的不应局限于结果,而是应通过“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的方法来实现,使用适当的语言和适量的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作品展示评价、成果汇报评价、情境表演评价、研究过程评价和知识竞赛评价等。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语言评价为主,书面评价为辅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延展性,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古诗词,并将古诗词、作者和内容联系起来。这种趣味性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也可以成为教师的评价依据。此外,教师还应设置反馈渠道,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此来了解学生的感受,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进行反思和优化。微课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师还应从科学的评价和不断反思中发现并解决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不断优化课程设计的方案,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总而言之,将微课程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微课程的积极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古诗词中华传统
踏青古诗词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和古诗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