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康养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4-06-18张金瑞
张金瑞
一、研究背景
(一)康养产业发展背景
1.人口老龄化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是康养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新时期,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背景下,我国康养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业态。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800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9.8%;全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2.097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9%;山西省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4.48%。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时,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所以,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包括山西省,均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社会对养老服务、康养服务的需求逐渐提高,刺激着养老、康养产业快速发展。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健康理念的普及,健康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年轻人对健康养生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康养产业的客群逐渐扩展至中青年群体。
2.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康养产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和养老事业,系统谋划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19年国家林草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到2021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工信部、民政部、卫健委联合印发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国家以坚实的政策基础支持康养产业发展。
山西省委、省政府紧跟国家战略,高度重视康养产业发展,将文旅康养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2021年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山西省康养产业促进条例》,同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山西省“十四五”文化旅游会展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2年山西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同年,山西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出台了《激励文旅康养市场主体倍增的若干措施》等,山西省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康养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市级层面,就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所涉及的太原市和忻州市而言,太原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太原市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2022年行动计划》《太原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支持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忻州市制定了《忻州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支持康养产业做大做强。
(二)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背景
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布局,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重大举措,对于优化区域协调发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具体实施范围包括以太原省会城市为核心,以中北高新区、阳曲产业园区、忻州经济开发区、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建设重点,依托雄忻高铁、108国道两条主轴,牵引带动周边地区联动发展,涉及太原市尖草坪区、杏花岭区、迎泽区、万柏林区、古交市、阳曲县6县(市、区),忻州市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繁峙县、代县、五台县6县(市、区),共12县(市、区),总面积1.6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10.7%。
2021年山西省印发了《关于推进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是融入京津冀和服务雄安新区重要走廊、中部城市群发展隆起地、全省先进制造业集聚地、世界级旅游康养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五大战略定位。2022年山西省出台了《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旅游康养重大行动方案》,提出依托区域文旅康养资源,实施品牌塑造、产品线路创新、产业集群建设、重大活动促进、康养休闲带动、服务功能提升“六大行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景观生态走廊和世界级旅游康养目的地。
二、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一)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康养产业发展优势
1.资源优势
一是气候宜人宜居。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昼夜温差大,适宜夏季避暑康养。二是自然资源丰富多样,蕴含类型多样、数量丰富的自然生态要素、自然(地质)遗迹以及自然景观,共有五台山草甸自然保护区等5个自然保护区,雁门关省级草原自然公园等22个自然公园。三是温泉资源独特,奇村、顿村、合索、大营、汤头等温泉资源分布其中,特别是奇村温泉富含硫酸钙、硫化氢、硅酸等多种矿物质,康养保健价值较高。四是人文底蕴深厚,有五台山、长城2处世界文化遗产,太原、代县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5处中国传统村落和111处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佛教文化、晋阳文化、府城文化、边塞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地域文化在此交汇。
2.交通与市场优势
一是对内可承接山西省内康养需求。随着疫后经济复苏性增长,山西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在2022年居民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21.4%。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带动康养服务和产品需求不断上升。同时,“太忻号”城际动车开行,五台陆港铁路专用线接轨联通,太忻大道、忻原大道建成通车,太原铁路枢纽东环阳曲西—太原南段高速铁路、太原至五台轻轨以及古交至娄烦至方山、繁峙至五台、太原西北二环、青银二广高速公路太原联络线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推动提高了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内部以及与省内各市县的交通便捷程度,有助于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康养产业向全省辐射。
二是对外承接京津冀以及周边各省康养需求。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处于北京辐射西安、成都、重庆等西部地区的交通主轴上,同时也是山西省融入京津冀、服务雄安新区的核心区域。依托雄忻高铁、集大原高铁的建设,强化太原同乌大张、京津冀及雄安新区的联系,能够进一步有效承接京津冀以及周边各省老年人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康养旅居。
(二)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
太原市以“清凉”生态宜居气候为特色,着力打造“夏养太原”康养品牌。近年来,太原市不断巩固拓展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设成果,发展城市融合型生态康养目的地,构建“1小时交通康养都市圈”。重点推动构建旅游康养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旅游康养经营主体,推动重大旅游康养项目建设。其中,森栖小镇以农业休闲和康养为主题,将自然风光、田园生活和休闲游乐有机融合,打造微度假模式的生态观光特色小镇,特别是将康养理念与度假民宿相结合,通过优化民宿空间布局,配备先进的医疗健康设备,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康养需求,打造高品质康养度假区。阳曲县万向万亩特色康养小镇以大健康产业为核心,形成了多元化的“全季、全时、全客群”模式,涵盖休闲康养、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家庭农场、山水游乐、山村度假、户外活动等多种服务功能。
忻州市把发展康养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2021年重点推进文旅建设项目25个,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投资额居全省第三;谋划实施康养项目57个,1个康养园区、3个康养小镇列入山西省重点支持的康养社区小镇建设范围,康养产业初具规模。同时,忻州市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市域内省、市、县、乡、村五级养老服务框架基本形成。旅居康养方面,忻府区围绕奇村、顿村、合索等地区丰富的温泉资源,结合银山森林公园、双乳山、双乳湖等自然景观以及区域内人文景观,打造具有健康养生价值、生态价值的温泉康养聚集区;山西文旅集团在忻府区正在推进建设清凉湾温泉康养小镇,助力打造生态文旅康养产业集群高地。
(三)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康养产业发展的不足
1.政策有待完善
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康养产业发展主要依托山西省康养政策,专项支持政策较少,且政策多侧重宏观指导与鼓励支持,具体的细化措施不足,落地见效能力还有待提升。
2.资源挖掘不深
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康养产业发展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资源利用度较低,未能实现康养资源与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加强。虽然区域内奇村、顿村、合索温泉康养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但与傅山、貂蝉等名人文化资源融合不足,与忻州古城等旅游资源联系不紧密,项目较为单一,缺乏融合性产品、多元化服务、创意式体验,对长期经济效益重视程度不够,不足以支撑经济区的长远发展。
3.品牌效应不强
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拥有五台山、雁门关等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资源,但尚未带动形成知名度高、独特性强的康养产品和服务,在品牌培育方面创新不足,缺乏有代表性的地域特色品牌和行业公共品牌。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内的消费者来源主要是周边市县,对省外消费者吸引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同时,宣传手段较为单一,缺乏与康养产业相关的影响力较大的博览会、论坛、消费节等活动拉动。
4.专业人才不足
当前,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面临康养产业从业人员供给数量不足、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且城乡、区域之间的人员供给结构不均衡,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专业化、高水准的康养服务需求。同时,具备医疗、护理、康复、旅游、文化等相关领域知识以及综合能力强的专业化人员不足,专业化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康养人才队伍尚未建成,将制约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康养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统筹协调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康养产业是复合型产业,与卫生健康、旅游、民政、发改、财政等部门密切相关,各部门要提高对康养产业的重视程度,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联合制定出台促进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细化在康养产业发展中涉及土地供应、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的保障激励措施,增强企业投资信心。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制定康养产业相关行业标准、技术标准,引导康养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二是做好整体规划。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康养产业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要切实发挥好政府在顶层规划设计、产业空间布局上的主导作用,引导康养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精准做好区域内各地区康养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建立健全统筹管理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等,结合各地区现实基础打造差异化康养产品,形成区域内康养产业优势互补、组团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布局建设康养产业集群,通过上下游产业的分工合作、互补互动、协调运行,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推动康养产业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联动发展。
(二)推动“康养+”融合发展
一是推动康养+旅游融合发展。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要重点把文旅康养资源优势、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大力推动大健康、大生态、大文旅深度融合,切实推进数实融合、数智赋能,重点依托五台山、雁门关、云中河、青龙古镇等知名景区及森林、温泉、中医药等特色康养资源,推出全生命周期的场景体验产品,将具有太忻特色的边塞文化、黄河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康养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多样文化的需求,助力太忻经济区建设世界级旅游康养目的地,树立我国北方健康养生、休闲养老旅居度假的新标杆。
二是推动康养+温泉融合发展。依托太原和忻州现有资源,实现温泉与生态、森林、中医药等资源组合开发,建成一批集休闲度假、特色医疗、旅居养生于一体的温泉康养小镇、温泉乡村养生基地。以奇顿合温泉、汤头温泉、大营温泉为基础,以云中河旅游度假区为核心,提升温泉开发水平,加快温泉康养产品、业态、技术研发及服务创新,学习先进地区温泉运营管理理念,实现太忻经济区温泉康养产品提质升级,打造国家级温泉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
三是推动康养+森林融合发展。依托太原西山、忻州五台山等森林康养资源,打造森林康养旅游、森林生态旅游、森林运动康复、森林文化体验、森林科普研学等森林康养产品,培育特色优势明显、游客吸引力强的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着力推进森林康养与养老、医疗、体育、教育和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三)加快完善康养体系
一是旅居康养方面。依托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机场、铁路公路客运站,形成运作规范、管理严格、服务细致的综合旅游集散咨询服务平台。提升太原市中心城区和忻州市中心城区两大综合旅游集散中心功能以及代县和五台山两大旅游集散地服务能力。同时,建立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体系,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开设重点旅游城市观光、专线公交、客运班车等形式多样的旅游直通车,提升康养旅游目的地交通便利程度。
二是社区康养方面。有序推动经济区内社区道路、活动场地等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注重社区老年服务站、无障碍公共设施建设,优化康养公共服务供给。积极推进社区康养与本地社区的深度融合,学习借鉴日本社区休闲养老模式,通过与其他年龄层共享休闲健身等公共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指导服务等,增加老年人休闲机会和空间,调动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动性。积极与医疗机构对接合作,试点探索医养结合的社区康养发展模式,提升社区康养服务质量。
三是康养机构方面。优化提升康养机构服务水平,积极学习借鉴其他省份康养领域先进服务模式,如泰康之家涵盖活力生活、专业护理、记忆照护、康复医院、生命关怀5个方面的“1+N”全方位康养服务模式,真正用优质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让老人舒适安心。重视休闲活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科学评估老年人身心需求,通过分级护理制度,从各个细节丰富老年人的休闲活动。
(四)探索发展智慧康养
一是智慧化康养服务。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探索开展智能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以社区为基本单元,试点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联动家政便民、社区物业等相关服务产业,形成“医院+社区医疗站+远端服务站+入户照护服务”的四级服务层级,推动完善智慧康养服务体系。加强生物医药、医疗技术等领域成果在康养领域的应用,推动文化、金融、保险等产业与智慧康养产业合作,延伸智慧康养产业链。
二是智能化康养设施。持续推进5G、大数据、云网融合等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创新开发康养设施及相关应用软件,重塑传统康养服务模式,提供智能化健康管理服务。将传统康养设施、康复器材升级改造为智能化设施,实时采集用户康养数据并进行分析,实现设备的自动监测、远程控制和数据交互,进一步将康养设施、房间设施连接起来,提供智慧化居住环境和服务,切实提升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康养服务智慧化水平。
(五)打造知名康养品牌
一是培育特色康养品牌。立足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清凉气候、温泉资源等独特优势,擦亮“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以五台山为龙头,塑造禅修及古建艺术康养旅游品牌;以奇顿合温泉、中华傅山园、神堂沟为依托,塑造休闲康养旅游品牌;以汾河沿线、太原东西两山为引领,塑造自然山水生态康养旅游品牌。同时重视品牌形象的建设和宣传,根据康养资源特色对康养产业及产品进行精准用户画像,逐步建立起辨识度高、吸引力强、影响范围广的太忻康养品牌体系。
二是拓宽品牌宣传渠道。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康养产品、康养项目、康养品牌为重点,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进行宣传营销,同时注重与微信、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互补发展,重视短视频宣传效应,进一步提升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康养产品知名度。积极举办、承办康养相关论坛、会议、学术交流活动,以高水平学术活动提升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康养产业品牌形象。加强对外形象推介,通过组织品牌形象推介会,在京津冀城市群等目标市场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进行康养产业的宣传推介,拓宽客源渠道。
(六)夯实康养人才支撑
一是系统化培育康养人才。加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内高等院校以及职业院校的康养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医学、护理、康复等康养课程体系,培育具有跨学科知识、综合能力强的康养专业人才,并建立专门的人才输送通道,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康养人才队伍。积极构建集“医、康、养、护、教、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通过实践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注重人文关怀理念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支持社会资本创立康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推动康养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发展。设立专项人才培养基金,建立区域间、省内外人才交流机制,加强康养产业人才交流合作。
二是提升康养人才队伍综合素质。鼓励高校毕业生、具有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技能型人才、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等发挥其自身优势,投身康养产业发展。加强对现有康养从业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根据专业技术、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岗位特点进行制定培训计划,提升康养从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重点加强康养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在专业护理技能、营养搭配、心理学知识、老年人沟通技巧等领域开展理论知识和各项实操培训,提升康养服务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
基金项目:山西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山西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研究”(项目编号:ZB20241802)。
(作者单位:山西文旅产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