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研究综述
2024-06-18丛立丽
[摘 要] 高职学前教育近年来备受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在幼有所育、幼有善育上持续发力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课程建设是高职学前教育提升教育适用性及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专家、学者对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相关内容展开大量研究,通过对知网文献的统计梳理,发现其主要集中在课程建设的模式、课程建设的设置及组织实施、课程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课程建设的依据等方面,在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上总体存在研究视角单一、论述不深、研究相似度较高等问题,进而提出“学习领域”课程建设展望。
[关 键 词] 高职;学前教育;研究综述;学习领域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4-0005-04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和条件有了重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对高职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2021年,全国首届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强调,要加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1]。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持续用力[2]。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其改革发展迫在眉睫。课程建设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载体,学前教育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研究现状
新时代,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是构建高质量学前教育标准体系的要求,也是培养学前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学前教育学生综合能力的有力支撑。随着“幼有所育”的深入实施,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学者也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给予更多关注,研究成果呈现更加系统性与专业性。
本文在中国知网以“学前教育课程建设”为检索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到2003—2022年间相关研究文献431篇,详见图1。
对知网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知,首先,发文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现象。从2003年2篇到2018年45篇,再到2022年64篇。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已经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且其已经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其次,文献的研究类型与研究机构更加专业。从对统计文献的分析中看出,文献的研究类型近5年都是学术类研究论文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研究主体基本上是长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师范类院校的专家,在学术上更专业、严谨。
最后,文献研究的内容更加系统性。在统计的文献中关于学前教育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从宏观的建设依据分析到中观课程内涵、课程的设置及组织实施分析再到微观的课程模式研究、教学模式研究等,研究内容全面而具体,层次清晰,逻辑鲜明。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实践及理论依据分析
通过分析以往文献资料可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依据可以从国家宏观政策、行业市场需求、学生自身特点及基于能力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几个方面深入考虑。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要符合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文件,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在课程与教学、育人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发展、地方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个性化、特色化的建设思路[3]。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要适应行业市场的需求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因此,职业院校在设立专业之初,就要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综合考虑专业课程设置,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设置为首要目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要充分调研当下幼教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技能,课程体系要凸显其应用性,课程内容要与岗位责任相匹配,做好精准服务于本行业的准备[4]。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除了要考虑国家宏观政策、市场需求等要素外,还要做好充分的学情分析,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意识,探讨自主性学习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交互式学习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情境启发式教学模式等,并加入现代信息技术,探索一些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微课、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模式[5],并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及特长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宗旨。此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还要考虑地域、民族等的差异性,强化特色专业建设,避免同质化倾向培养人才,为学前教育专业输送更多优质专业型人才[6]。
(四)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建设要符合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
据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总结,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应该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而革新的,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演进,国外职业教育课程出现了MES课程、CBE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等[7],而我国主要探索了“三段式”课程、“宽基础,活模块”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基于岗位分析的“实践导向”课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等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课程[8]。当下,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应以“学习领域”课程论为指导,开发出适应幼教产业发展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问题分析
在已有的研究与文献中,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及组织实施方面
1.课程设置创新不足
第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趋同,教育大众化发展越来越显著,缺乏特色课程的开发,没有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也有同质化倾向[6]。第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设计逻辑还没有真正实现以工作知识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所特有的课程内容体系逻辑,目前机械地套用“工作过程”式的框架性设计逻辑[7]。第三,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广大一线教师虽然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或理念,但是缺乏“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具体指导,难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9]。
2.课程组织实施较为传统
从对文献的分析中看出,目前,对课程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职业教育课程来说更是如此。课程的组织形式在课程建设中地位尤其重要。目前主要有两种课程组织形式,一种是按学科方式组织,即按知识自身的逻辑组织课程;另一种是按职业方式组织,即知识是按职业的逻辑组织课程[10]。对于高职学前教育,其课程的实施目前大多数是按照传统的学科方式在组织,显然已经和职业及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不相适应了,这也是目前培养的学生不能完全适应职业岗位工作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实践教学方面
目前,实践教学已经得到各高职学校的重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实践教学还不成体系。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育形式主要采用见习、实习,忽视了平时重要的教学环节,没有注重理实一体;内容上更是没有统筹,欠连贯[6]。其次,实践教学资源有限。由于受条件限制,校内实训室不足,或实训室利用率不高,难以满足师生实践技能训练的要求[7]。最后,实践教学管理还不完善,缺乏科学细致的管理与指导。由于对实践教学不同阶段目标缺少精细化分解,学生与基地指导教师缺乏实践与指导动力,使实习环节浮于表面,很难扎根[11]。
(三)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高职高专类院校普遍存在师资队伍相对薄弱、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尤其是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考核、激励等还在摸索阶段,这将大大影响专业建设的实质性推进[11]。此外,教师培养体系还不完善,教师的再教育提升投入不足,大部分教师只能通过自学提升自己,学到的知识碎片化、不成体系,即便有培训也不够深入、全面和具体,可见师资队伍的建设亟须提高。
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重塑课程建设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重塑课程建设理念,找准市场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凸显专业特色,彰显育人价值,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11]。首先,以OBE理念为引领,创新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目标。OBE理念强调产出导向,是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以OBE理念为引领,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创新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的培养目标,用职业岗位的高素质人才定位来决定学前教育课程培养的方向和内容,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先决保障[12,13]。其次,以本土课程为抓手,打造学前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特色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是增强学校办学实力、扩大学校影响力、促进专业生存与发展的要务。可以利用本土特产、地理优势、人文情怀等开发特色服务内容,充实特色专业课程建设[12,14]。
(二)健全科学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
科学的课程体系,健全的课程结构是实现其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近几年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种思路:
1.以岗位能力或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高职学前教育的目的是满足学习者就业需求和幼教机构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所以其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与对应的岗位及工作过程能力需求相适应[15]。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健全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并建设与其配套的实施条件,是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16]。
2.以专业标准或课程标准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了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及专业能力,该标准的颁布为学前教育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学前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以此为导向,推动课程模式改革,实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17]。
以上两种思路的课程改革核心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探索,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且对课程内涵的把握、教学模式的创新还有待完善。当前,以学习领域课程论为指导,按照职业的方式,设置模块化课程结构,聚焦学生的核心学习领域[18],实现“观—学—模—训—思”的“全链式”融合开发,是推进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优质建设必然路径[19]。
(三)完善课程评价机制,改进质量管理
课程评价主要是检验课程体系是否合理,课程目标是否达成的价值判断,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首先,明确课程评价指导思想是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等文件都有提及,要将“持续改进”作为课程评价的核心任务。可见,持续改进是当下课程评价的指导思想[14]。其次,完善课程评价机制是核心。课程评价机制主要涵盖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多个方面,构建多元开放的课程评价机制,使课程评价真正成为课程优化的助推器[20]。
(四)整合实训资源配置,改善实习环境
打造多样化的校内实训平台,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的必备条件[14]。校内要整合多样化的优势资源,打造多样化的“实训场地”,注重其实用性,保证专业发展及各类技能学习的完成。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重视与所在区域幼儿园、幼教机构及政府事业单位的合作,实现学生研习、见习、演习、实习一体的实践教学系统性。此外,资源库及校园文化建设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共同打造综合资源专业条件[11]。
(五)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优化师资结构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团队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21],同时也是加快课程建设的有力保障。目前,从已有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与幼儿园建立稳定的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双方的互通互助;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有经验的幼教骨干到校任教,充实“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11]。此外,也要注重提升教学评价、职称晋升、薪酬体系的激励幅度,多方面、多角度打造“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22]。
五、研究述评
当前对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具体,研究内容涉及面较广,研究方法多样,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及借鉴,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在就业优先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社会、行业、企业的参与度明显不足。职业教育的建设不应该教育部门“唱主角”,应该是全社会形成合力,最终达成利益各方的共赢。其次,研究的视角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高校长期从事学前教育研究的学者知识体系视角中,缺乏企业的实战经验,缺乏创新视角的跨学科融合。最后,研究的整体层次水平不高。国家级基金支持的比例较低,受高质量期刊关注度不高,缺乏深入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应该聚焦“就业优先战略”,遵照职业特点,按照职业逻辑开发系列课程。把“学习领域课程论”相关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从改革诉求、市场需求、行业要求“倒逼”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建设改革创新,再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开发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模块式活页式教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1(6):2-5.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创造,2022,30(11):6-29.
[3]居蕾,孙生民.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文献综述:基于2010—2019年CNKI的文献分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2):6-10.
[4]周婷.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路径探索:以九江职业大学为例[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43-45.
[5]黄雅鑫.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不同教育阶段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可视化分析[D].郑州:河南大学,2022.
[6]李晓军.高职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J].作家天地,2020(15):105,136.
[7]徐国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与逻辑[J].机械职业教育,2017(10):1-7,18.
[8]鄢彩玲.关于工业4.0时代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J].职教论坛,2020,36(6):58-62.
[9]张勇斌,蔡吉飞.高校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 28(8):107-110,117.
[10]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3.
[11]王娜,顾永安.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应对[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22,36(6):97-104.
[12]张娟.基于OBE理念的省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以H大学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1-6.
[13]杨恩慧,邱学青.幼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基于对6所幼师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J].教育导刊,2021(3):5-13.
[14]张晗.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2(19):138-139.
[15]霍巧莲.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构建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8):103-105.
[16]高闰青.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7):122-127.
[17]陈冬梅,刘桂玲.走向集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向与路径[J].职教论坛,2021,37(9):66-72.
[18]赵志群.对学习领域课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8(8):1.
[19]刘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9):84-89.
[20]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2019-08-30.
[21]齐新.基于产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08-109.
[22]刘曲.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5):62-67,92.
◎编辑 马花萍
①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就业优先战略下云南高职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3J2058)。
作者简介:丛立丽(1982—),女,满族,辽宁抚顺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