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建兴趣小组提高教学质量

2024-06-17王艳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兴趣小组教学质量

摘 要:兴趣小组是初中生物学课堂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学课程的浓厚兴趣和综合学习能力,是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与传统“我讲你听”的授课模式相比,兴趣小组的组建更有利于彰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他们通过自己的独立分析、与同伴的合作探究对新的知识和信息展开建构,不仅可以提高其课堂参与度,还能锻炼其综合学习能力。文章在搜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探讨了兴趣小组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兴趣小组;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12-0070-03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部分指出,学生的学习必须是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应密切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体验,根据学情设计学习任务,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加深其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探究生物知识的兴趣。《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兴趣小组的组建,结合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总体特点,让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交流、互动与探究来内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兴趣小组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一)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兴趣小组的应用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为学生提供开放、轻松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提高他们对生物学学习的积极性。在兴趣小组中,学生可以围绕某个生物现象或知识展开自由大胆的交流,在此过程中那些思维活跃的组员可以带动其他组员,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的意义,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1]。

(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这样“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逐渐削减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而将兴趣小组应用到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有利于转变以往“教”和“学”的方式,使学生从过去“被动接受”的角色向“主动建构者”的角色进行转变,从而让他们成为生物学教学的主体。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激发,从而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三)增加生物实践的机会

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必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过去,大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过于注重对教材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逐渐沦为“知识的巨人,能力的矮子”,不利于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组建生物兴趣小组有利于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体验、探究、实践的空间和机会,使他们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和实际操作来获取新的知识,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掌握要点知识的同时促进其生物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2]。

(四)延伸与拓展课堂教学

生物学兴趣小组的组建不仅可以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外探究的任务,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任务展开探究,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增长见识,使他们接触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拓展其生物学学习的空间。可以说,兴趣小组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拓展,让学生冲破课堂的局限性,从生活中发现生物学知识,真正地拉近生物学课程和实际生活的距离,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二、兴趣小组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依据学情,组建兴趣小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通常是根据以往的认知经验对新的知识和信息进行主动建构的。所以在组建兴趣小组之前,教师必须对学情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学生所处的认知阶段以及其所具备的知识经验,明确他们目前的认知水平以及可能达到的理想水平。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组建兴趣小组,尽可能地给每个小组分配几名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通过这些学生的带动作用,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使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探究活动当中[3]。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教材中的知识时,教师先对七年级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从心理角度看,该阶段学生的个体意识普遍较强,他们对身边各种新奇的事物或现象具有较强的探究欲,但是情绪不够稳定,学习的专注力有待提高;从学习能力角度看,该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分析和探究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也显著提升,可以围绕某个问题与同伴进行大胆交流、讨论,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后,教师依据学情组建了兴趣小组。在小组人数上,按照每组5名学生的标准对总人数进行拆分。在小组形式上,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每名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能力和成绩进行综合考察,保证每组都分配不同层次的学生。此外还要考虑以下几点:(1)每个兴趣小组都必须包括男生、女生;(2)每个兴趣小组都必须包括外向型、内向型的学生;(3)每个兴趣小组成员的爱好要广泛,各小组至少包括三个角色,分别是“小组长”“观察员”和“记录员”。

(二)合理分工,明确组员职责

为了保障兴趣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学生的生物学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师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时,需要对组内每名成员的职责进行划分,确定每名组员需要负责的内容是什么,保证每名学生都“有事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分工,让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从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增强他们小组学习的体验感,进而提高生物学课堂学习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部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植物的根与叶是如何传输水分的,教师开展了兴趣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个实验活动。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包括芹菜、烧杯、玻璃杯、剪刀、红墨水等。

然后,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合理分工:小组长对兴趣小组成员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在实验探究结束后进行总结性发言;操作员把一段带叶子的芹菜茎放入烧杯中,然后滴入几滴红墨水,把它放在阳光下进行照射;观察员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即芹菜被太阳照射3个小时后发生的变化;记录员跟踪实验过程,并进行仔细记录,如每个人的活动、实验的现象、得出的数据以及结果等;搜集员负责搜集与“植物运输水分”相关的资料,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视频,同时对资料进行整理,在组内分享、传阅,实现信息共享。

通过实验,学生结合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了解了植物是如何运输自己吸收的水分的,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锻炼了其分工合作的能力。

(三)设置情境,促进小组合作

《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将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情境中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真实且丰富的情境中建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深化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提高他们对生物学课程的兴趣。因此,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时,教师为学生设置合理、丰富的情境更容易提高他们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围绕某个知识点或生物现象与组员展开激烈讨论,并在小组中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4]。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生物进化的历程”这部分时,教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许多图片,包括爬行动物、鸟类以及孔子鸟复原图等,在情境中让学生直观地进行观察、比较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让他们合理分工,对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进行搜集,并结合资料来分析、讨论,最终得出相应结论。如某个小组对马的前肢、蝙蝠前肢、老鹰翅膀骨骼图片等资料进行了搜集,并在组内提出了问题:“对比这些图片,你们可以发现什么?”其他组员纷纷发言:“它们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但是也存在共同的特征……”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生物进化的知识,并掌握了比较观察的方法,更好地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

(四)问题引导,强化探究兴趣

问题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灵魂”。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学情和教学重点巧妙设置问题,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联系已有的经验对问题展开合作分析与探究。这样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师要以问题为引导,基于相关的问题来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强化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进入活跃的思维状态,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思维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得到充分锻炼[5]。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部分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食品腐败这一现象以及防止腐败的方法,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几张图片,主要包括盒装牛奶、黄桃罐头、葡萄干、密封火腿肠等,在学生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以上图片中一共出现了哪些保存食物的方法?

问题2:请你尝试联系生物学知识说出这些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问题3:除了以上几种方法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方法可以用来防止食物的腐败呢?

在呈现问题后,教师要求学生在兴趣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激发他们对防腐问题的探究兴趣,逐步激活每名组员的思维,让他们在组内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如:

组员A:“盒装牛奶运用了巴氏消毒法,它的原理就是高温灭菌。”

组员B:“我知道水果罐头是运用了罐藏法,原理是防止食物和外界的细菌、真菌接触。”

合作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并发散他们的思维,让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得到锻炼。

(五)展现成果,优化学习效果

兴趣小组学习的成果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展示,成果展现可以让各小组成员对自己学习的情况形成宏观了解。教师可以指出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以便学生继续改进,从而完善他们的学习成果。因此,无论是开展课外探究活动还是课内小组活动,教师都必须给学生提供展现成果的空间和平台。教师可以让每个兴趣小组指派一名代表来进行汇报、展示和交流,通过成果展示进一步了解每个兴趣小组的学习情况,提出客观意见,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种子植物”这部分时,教师给各兴趣小组布置了课外探究的任务——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内的种子植物进行调查,并通过画图、拍摄等多种方式进行记录,最后从组内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到下节课上,教师让每个兴趣小组指派一名代表来进行成果展示,介绍本组优秀的摄影或绘画作品,结合作品给大家讲解种子植物的名称、特点等,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说明本组所拍摄的是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然后,教师对各组的成果进行点评,优化各组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和学生认知水平来组织教学活动,合理组建兴趣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生物学知识进行建构、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现、提出、探究和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可以强化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逐步完成课堂学习的任务,让学生经历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从而掌握探究性学习的关键能力,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由此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沈小琴.组建实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8(21):35.

樊志丹.基于微信的初中生物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设计[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魏鲤娜.素质教育下如何构建初中生物兴趣小组[J].新课程学习,2014(12):128-129.

颜克存.浅谈创建初中生物学习兴趣小组的意义[J].求知导刊,2014(6):58.

刘克蓉.开展初中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12):74.

作者简介:王艳(1985.7-),女,贵州毕节人,任教于毕节十一中,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学兴趣小组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美术兴趣小组的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保障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
妙求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