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
2024-06-17孙文惠
摘 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主要趋势,而议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工具”。教师要在课前设定核心议题、子议题,在课中呈现议题、分析议题、解决议题,在课后升华议题,使学生在与议题互动的过程中,
建构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认知,发展核心素养,增强学习效果。基于此,文章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入手,详细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12-0067-03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丰富学生实践体验,
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同时,《课程标准》提出相应建议:要积极探索议题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议题式教学是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议题、情境、活动、任务为支撑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方法[1]。议题式教学以生为本,以议题为导向,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主,可以使学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踊跃探究、掌握知识、发展核心素养。
一、课前:设定议题
(一)设定核心议题
核心议题来源多元化,既可来源于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部分,又可来源于社会热点,还可来源于现实生活[2]。教师应研读教材,把握关键内容,然后选择适当的来源设定核心议题。
例如,“尊重他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尊重他人的现象举不胜举。大部分学生通过观看短视频、新闻报道等方式,接触过不同的尊重他人的现象,对尊重他人建构了一定的认知。但是,他们尚未清晰地了解“尊重”对他人以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于是,教师可以社会热点为来源,选定相应话题——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引发社会热议。结合教学重点、学情和话题内容,教师设定议题“为什么要尊重他人?”此议题指明了探究方向,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思索尊重的价值和意义。
(二)设定子议题
子议题是核心议题的细化,极具操作性。一般情况下,教师要在核心议题的指引下剖析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点,设计子议题。
例如,“共筑生命家园”这节课的核心议题为“践行垃圾分类,共筑生命家园”。在本节课上,学生要体验垃圾分类情境,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学会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已对垃圾分类建立了一定的认知。于是,教师可把“为什么”“怎么办”作为线索,设定三个子议题,即“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我们可以怎样做得更好?”。在第一个子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第二个子议题的指引下,学生会结合垃圾分类现状,迁移已有认知,探索垃圾分类的依据和方法,从而积累生活经验,践行良好行为。在第三个子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如国家、社会、个人等)探索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方法,积累建设生态文明的经验。通过探究不同的子议题,学生不仅可以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化责任意识,还可以将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到知行合一。
二、课中:探究议题
(一)链接社会热点,呈现议题
《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应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因此,在实施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链接社会热点,引发学生的关注,进而呈现议题,驱动学生探究[3]。
例如,“积极奉献社会”这节课的核心议题为“建设美好社会,需要每个人积极奉献”。大部分学生借助网络渠道,了解了张桂梅、袁隆平等人的动人故事,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于是,教师把与他们有关的热点新闻进行加工,制作成内容动人的微课。在课堂上,教师借助电子白板播放微课。在视频画面的吸引下,学生走进不同的故事中,了解榜样人物的事迹,感受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在微课播放结束后,学生意犹未尽。教师把握时机,利用动人的活语引出议题:“在我国,有很多像张桂梅、袁隆平一样无私奉献的人。虽然他们默默无闻,但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奉献,我们的祖国才一天比一天好。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理应向榜样学习,承担起建设美好社会的责任。因为建设美好社会,需要每个人积极奉献。那么,我们要如何奉献自我呢?”大部分学生积极动脑,联想奉献自我的方法,踊跃作答。如此,教师通过链接社会热点呈现议题,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主动探究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分析议题
有效的议题式教学以问题情境为基础[4]。学生通过体验问题情境,可以不断思考、分析议题,从中习得知识。在呈现议题后,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分析议题。
例如,在“依法行使权利”这节课上,教师先呈现核心议题:“旅游维权”。接着,教师围绕子议题(在维权过程中依法行使权利)创设问题情境。具体而言,教师借助电子白板展示案例:“在国庆假期期间,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坐飞机到甘肃旅行。但是,因为天气原因,红红一家乘坐的航班延误。”在学生了解案例内容后,教师提出问题:“假如你是红红,面对此情况,你会怎么办?”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开放思维,联想生活经历,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改签”“继续等待”等。在学生作答后,教师借助电子白板播放视频“旅客是维权还是违法?”在视频中,学生看到三名旅客因为航班延误怒气冲冲地与工作人员理论,甚至将工作人员推倒在地。结合视频内容,教师向学生提问:“这三名旅客到底是在‘维权还是在‘违法?”学生迁移已有认知,认真分析旅客的行为。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三名旅客的“维权”行为触及了法律底线。于是,教师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这三名旅客应当怎样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大部分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依据三名旅客的行为联想正确做法。与此同时,学生迁移生活认知并阅读教材内容,总结出依法维权的方法。在体验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学生受到多个问题的驱动,不断分析情境内容、解决问题,从而掌握了学习内容,同时也提高了法治意识。
(三)组织恰当活动,解决议题
议题式教学具有活动性。活动性是指将学习问题转化为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迁移认知,学习、理解、掌握学科知识[5]。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子议题认知情况,紧扣核心议题,组织恰当的活动,驱动学生解决议题,强化认知。
例如,“谋求互利共赢”这节课的核心议题为“寻求共同利益,谋求互利共赢”。在课堂上,教师围绕子议题(“应对全球性问题、关心共同命运”)精心创设了不同的问题情境。学生不断地体验问题情境,逐步了解了人类正在面临的全球化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形成了关心共同命运的意识。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核心议题,教师联系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内容,组织议题解决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大部分学生先分析“探究与分享”中的不同做法,接着迁移课堂认知,选择自己认同的做法,并思索认同理由及其他做法。然后,学生主动在小组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在分享过程中,一小组中大部分组员批判“司徒博士”的做法,并表明理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心系祖国,还要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全人类的命运。”在此理由的支撑下,该组成员形成统一认知。之后,该组成员毛遂自荐,表述观点。教师赞赏该小组的良好表现,并鼓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随着不同小组不断提出观点,学生的认知愈加完善。最终,教师综合各组的观点,认真总结:“在世界各国互相交往的过程中,彼此的依存程度不断加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世界各国一致行动,还需要各国人民守望相助。”在体验合作交流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迁移课堂认知,加深了对核心议题的理解,形成了责任意识。
三、课后:升华议题
(一)体验生活,升华议题
议题式教学具有生活性[6]。学生在体验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不断与生活(如社会热点、生活场景等)互动,初步建立了道德与法治认知。在体验议题式教学后,学生需要能在现实生活中迁移应用认知,践行良好行为,从而升华议题。基于此,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议题认知情况,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例如,在“尊重他人”这节课上,学生与生活互动,了解了“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从我做起”。但是,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做出了许多不当行为。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班级生活为出发点,组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依据观察到的学生日常的具体表现,建立异质小组,将懂得尊重他人和有不尊重他人行为的学生集中在一起。之后,教师提出实践任务:“请各组成员互相监督,了解彼此是否真正做到了尊重他人。一旦发现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请立即制止,并提出建议。”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各组成员尽可能地做出良好行为,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在学生体验日常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行为,确定其是否做到了尊重他人,并给予对应的指导。大部分学生在体验中强化了尊重他人的认知,并能将认知转化为行为,从而升华了议题。
(二)教学评价,升华议题
教学评价具有激励、促进作用,是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助力。因此,在课后阶段,教师要设计评价表(见表1),结合学生课堂表现,从不同角度进行议题式教学评价。
教师通过实施教学评价,可以在了解教学情况的同时,汲取教学经验,继而完善开展议题式教学的策略,助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有效实施议题式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探究议题掌握知识,发展核心素养,做到知行合
一。鉴于此,在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可以《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为指导,运用议题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在应用时,教师要把握课前时机,设定核心议题和子议题;把握课中时机,引导学生经历“呈现议题—分析议题—解决议题”这一过程;把握课后时机,升华议题,使学生在议题的助力下获得良好发展,进而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黄小云.基于新课标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策略:以“尊重他人”为例[J].名师在线,2022(36):76-78.
李文.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22(22):42-44.
张雪莲.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议题式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7):173-175.
姚彦奎.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路径分析[J].新课程,2022(23):164-165.
尹娜.真实情境的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7):13.
范园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研究[J].新课程,2021(25):39.
作者简介:孙文惠(1973.11-),女,福建永春人,任教于福建省永春蓬壶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