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黄河与中华文明》分析黄河文化在高校美育课程建设中的融入

2024-06-17赵梦莹

人民黄河 2024年5期
关键词:黄河美育课程

赵梦莹

黄河文化作为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文明成果,在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凝心聚力、践行时代使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校美育工作中融入黄河文化不仅能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筑牢民族发展根基,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而且是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黄河与中华文明》一书逐段梳理、娓娓道来,完整地呈现了黄河的地理全貌,高屋建瓴地讲解了黄河治理的历程和成就。该书逻辑严密、思想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读者深入了解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认真思考黄河文化在高校美育课程中的融入路径,体现黄河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教育价值。

《黄河与中华文明》引言部分介绍了河流与人类社会的互动以及相互关系。第一章依次对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地理特征进行了介绍。第二章讲解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以及中国的来历。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商、周、秦、汉等各个时期的历史故事以及黄河儿女的贡献。第四章主要探寻了黄河的河源。第五章阐述了黄河的历史变迁及发展动态。第六章主要介绍森林的消失、平原飞沙、沟壑的发育、干支流下切和侧蚀、下游悬河、黄河泥沙及其来源等内容。第七章主要介绍了历代治黄故事。第八章以“黄河能长期安流吗?”“悬河会落地吗?”“黄河能变清吗?”等带有疑问性的标题来引发读者的思考,然后展望未来,阐明了中华民族复兴、黄河文明永葆青春的思想主题。

将黄河文化与高校美育工作紧密结合,不仅能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而且对推进资源整合、强化育人内涵、培育当代高校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在二者结合的过程中,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于黄河文化的视角,充分认识到高校的美育工作需要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充分发挥黄河文化的凝聚力和独特育人优势,让学生在两者的紧密结合中,既能掌握专业知识理论,又能增强实践技能,成为真正的时代新人。

加强高校美育课程与黄河文化的协同联动建设。在美育课程建设中,要重视其与黄河文化的互联互通,将美育课程体系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进行深度融合。数千年的黄河治理过程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治黄工程、治理故事、治黄民族精神等诸多内容,在黄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中都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大禹治水”的传说更是家喻户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使学生在吟唱中加深对历史事件的了解,领会其中的民族精神,接受人格品德教化,同时要引导学生用现代化的眼光来学习古人的工匠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黄河文化景观,亲历先民的文化足迹,吟唱黄河号子,在吟唱声中接受美育教育,从而实现美育教育和黄河文化的协同联动,实现美育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

坚持美育的核心地位,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素材。高校实施美育教育应始终坚持美育的核心主体地位,美育本身具有先天的德育教化功能,对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养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 三观”、独立的审美体验与审美能力发挥了重要的影响。推动美育课程建设,要保证美育课程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同时要加强对黄河素材的深度挖掘。在新时代先进思想的指引下,相关工作者有必要理顺黄河文化的框架,梳理其内在发展脉络,提炼出其中的艺术价值和传统文化精髓,从黄河起源、黄河发展历程再到黄河审美,探寻黄河文化发展的红色基因,以此作为高校开展美育工作的不竭动力。

抓住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机遇为黄河文化与美育课程的融合提供平台。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加强黄河文化与美育课程的深度融合,需要借助先进的传播平台为两者的融合创造优良的氛围。高校可以借助海报、宣传栏、学校官网、抖音、微信等形式来强化二者的融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黄河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最大限度发挥文化的潜移默化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化感染,促使高校美育工作深深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高校可以结合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学校网站等,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充分发挥黄河文化的凝聚力和独特育人优势。学校的社团组织可以在线下组织与黄河文化相关的座谈、宣讲等,加大对网络平台的利用,开设黄河故事专栏,定期向学生推送黄河文化的相关内容,使黄河文化能够在美育课程中得到多元化和立体化传播。

猜你喜欢

黄河美育课程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黄河』
黄河知道我爱谁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