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与文学有关的粽子
2024-06-15徐祯霞
徐祯霞
端午节前夕,约了贾平凹,想请他给我题个书名,他告知周日下午5点可见。
那是儿童节刚过的一个周日。午饭后,没敢睡觉,害怕睡过了头,误了和贾平凹见面的时间。收拾了锅碗,就一直在电视机前候时间。本想约个朋友去,但没征得贾平凹的同意,没好约,因为对于贾平凹来说,时间是宝贵的,会客于他来说,一者会影响他的写作,二者会给他带来不得不忍耐的吵闹和喧哗。因此,想来想去,还是自己去把书名题了就行了,当然,那天还帮几个朋友带了欲请贾平凹签名的书。
下午三点,我简单收拾了一下,带了一盒南方的茶叶,去拜见贾平凹。空着手去,总是不礼貌,这盒茶叶是从南京带回来的,因为想请贾平凹题写书名,带回来后一直没让家里人喝,这次,就权且作了与贾平凹老师的见面礼。要说吧,当时的心情,有些激动,也有些期待。虽然贾平凹是我们省作协的主席,但是却不在省作协坐班,能见到他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就算我是一个中国作协会员,就算我跟他同是商洛老乡,也不是常常有机会见到他,除了一些大型的工作会议和重大的文化场合,是难以见到他的。更何况,贾平凹是一个痴迷写作深居简出的人,除了开会、应酬和公务活动,一般很少在外面抛头露面,就包括宴请,他都会婉拒和推却。可能好多朋友都读过他的《辞宴书》,在陕西,乃至在中国作家群中,他都是一个神秘且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全国各地的作家和文友都以能见到他一面而引以为荣,引以为幸。
三点多的中午,日头正猛,我打了一把太阳伞,涂了点防晒霜,顶着日头便出门了,好在,公交可以到达他所住的地方,中转了两次,车就到了他家附近。
记得曾和朋友去过一次他的书房,但这次来,却似乎有点晕头转向了,还是坐的那趟车,还是在那一站下的车,可是下了车,却找不着贾平凹的“秋涛阁”了。一直记得,下车往前走,或者是从立交桥往回走,可是,这一次顺着路往前走,到处都是陌生的房子,或者是被拆迁圈起来的工地,一直走到立交桥了,还是没有见到那个特别的“秋涛阁”。我只好又上了立交桥往回返,返回来,仍旧朝着那个熟悉的方向往前走,可是一直走出了二三站,仍然没有见到那个洋溢着文墨气息的“秋涛阁”。我问了一些周围的人,皆说不知道,我又问了正在干活的清洁工,心想,他们整天在此处,应该会知道,问及,却仍是不知,心里不禁惊惧起来,难道贾平凹所住的“秋涛阁”被拆迁了?在这片土地上已经不存在了!可是,咋没听到他说已经搬迁的话呀?心里生出了十二分的不安和纳闷。
在种种猜测和疑惑中,我问了贾平凹:“贾老师,我咋找不到您住的‘秋涛阁了呀?”贾平凹回我说:“十字路口立交桥西北角‘秋涛阁。”我又只好继续往前走,问路人,西北角在哪里,得路人指引,方一路寻去,哟,原来这儿新建了一座立交桥,让我将原来的立交桥的方位搞混了,至门口,原来,那个曾经横在小区门内的“秋涛阁”拱形的横牌已被去掉,只留下“秋涛阁地下停车场”几个小字,地方还是那个地方,只是因为有了变化,顿时显得有点陌生。我依旧从边门进,保安问及,我说找贾平凹,与他约好了的。沿侧梯进院,上得楼来,敲门,顷刻,门便开了,我唤了声,贾老师!贾平凹说了声,进来。我入得门内。在外面的贾平凹,常常是坐在台上的,被种种光环笼罩,如众星捧月,神一般,总是让人觉得很高大上,而真正走近贾平凹,却感觉到他像是一个邻家大哥,亲切温和质朴,没有架子,也没有高高在上,更没有某些名家的盛气凌人。他问我,又准备出书了?我说,嗯,是的,想出,因此,想请您给题写个书名。他说啥名?我与他说了,他听后,便说,那到楼上写吧,他前面走,我尾随他上楼,在他楼上的写字案前,他为我写下了“梅花语”。贾平凹很有意思,一边给我题一边说,一般给人写2万,给你写了,不要钱,一般都不写的,没时间。地道本土的商州腔。我赶紧说,谢谢贾老师厚爱!其实,在我理解,不是他真的要钱,是因为他时间珍贵,尽管如此,也总有太多的人想要打扰他,而他,又碍于情面不得不作礼仪性接待,至于说收钱吧,也只不过是想抵挡众多的不请自来者的一个理由和借口,让自己的写作和生活归于一种宁静的状态。在外界来说,都风传贾平凹做人小气,其实从内心来说,他是善良的,也是宽厚的,他知道我写作的不易,也理解我人生的艰辛,至于提到钱,也不过是个一语带过的说辞而已。
写罢。他说,我正看一个球赛,还没结束,再看一会儿,正好还有人来。原来,他为了节省时间,将要来的人集中到一个时间段,一起打发。并顺手递给我一瓶矿泉水,先给你喝这个。我好奇地问,贾老师,您还看球赛呀?没想到您还有这方面的爱好。总以为,您一天光写作呢?贾平凹说,别的爱好也没有,就是喜欢看个球赛。我一看,是一场足球赛,电视机就放在众多的佛像和古陶中间,一般不注意,真看不到这个房间里还藏着一个电视机呢。他在电视机前坐下,暗示我在旁边的凳子上坐下,我便坐下,正好与他说几句话,他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听我说话。正说着,有敲门声响起,我说,那我去开门?他说,好!你们都是提前约好了的,我在这个时间就专门等你们的。
我打开门,三人走进屋内,一个年长的男士,后面跟着一个年轻的男孩和一个同样年轻的女孩,贾平凹又走到那张经常会客的桌前,说,你们来了呀,都到这里坐吧!将大家又都让到了那口像锅像瓮一样的桌前了。这会来的三个人,听长者的口气,他们是多年的老交情了,他知道贾平凹喜欢石头珍玩,给贾平凹带来了一尊磐石,灰墨色,光滑凝重,如一尊睡佛,贾老师让在一边放下,尔后众人坐下。
见客人落座,贾平凹说,我去给你们煮点茶呀!我说,贾老师,您陪客人,我来煮吧?贾平凹说,我这儿你找不着向,还是我来!他亲自去给大家煮茶,大伙儿都有点忐忑,当然,这会儿是人多,一般人少的时候,他多会冲泡一杯茶,或者是给一瓶矿泉水。而今天,他给大家煮茶,而且煮的是跟平时喝的不一样的茶。在他来讲,这叫“咸茶”,是用普洱茶煮的,据他说,只有熟茶才能煮成咸茶喝,我想这是他在生活中自己摸索出来的一种喝法吧,或者说,就叫“贾氏喝法”。说句实心话,这茶味道确实不错,像饮料,也像高汤,平时喝的都是淡茶,突然喝到这种咸茶,感觉到还是挺特别挺有滋味的,大家都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一边喝着茶一边聊着茶,我是第一次喝这样的茶,他们几人也一样,是第一次喝。
在喝的时候,贾平凹又给我们拿来了一盒核桃饼,说,来,一人一块,都尝尝!分递给我们,核桃饼很酥很脆,吃起来口感很好,酥香绵软。他说是一个汉中的朋友给带的,茶就着饼,吃一口饼,喝一口茶,核桃饼顿时不油腻了,就着茶,入口即融。我说,贾老师,您这种吃法很好哦,就着这咸茶,核桃的油融入这茶水,有一种咸香清爽的感觉,真好!贾平凹听后说,好就多吃点!大家都吃后,还剩下一块,他让我吃了,我说,我不吃了,再吃,就吃饱了。他说,饱了正好,回家就不用吃晚饭就是了么!
在吃茶中,他又去取来了我给他带来的杏,亲自洗了。来的时候,想着贾平凹自小也在商洛农村长大,现在正是吃杏的最佳季节,所以,就将家乡的杏给他带来了一点。没想到他极喜欢,一边分给大家一边说,这是家乡的杏,小时候吃到的东西,还仍是小时候吃到的味道。听到这话,我又是高兴的,对于他来说,名贵的东西,他见的太多,这种新鲜的节令水果,在森林般的城市水泥中,未必想吃就能吃得到,而我的想法,还正合了他的心意,这又让我感到庆幸和欢喜,自己这么远提来,总算没有白提。
来的几个人,要说也是商洛老乡,当然,我不认识,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家现在省上安家。这两个年轻人,是一对恋人,都是海归,即将结婚,此次前来,是想请贾平凹给写一幅字,祝福他们的新婚,因此,他们特意为贾平凹带来了那尊磐石。在交谈中,他们说了想请贾老师写字的想法,贾老师看了看这一对才貌双全的年轻人,慈祥而憨厚地笑了,说,写,写么,肯定写的。说罢,又想到我坐在旁边,估计因为没有给我写过字,就又玩笑着对我说,你结婚了,也给你写。我一听乐了,这明显是贾平凹老师逗我玩的,我说,哎呀,我都多大年龄了呀,还结婚,为得您这一幅字,还得离一次婚哟,代价太大了!大家皆笑。
在闲谈中,茶已喝罢,贾老师问我,还有啥事没?没啥事了,你先走吧,我上楼给他们写字去,我说,没啥事了,就是还有几个朋友想请您给签几本书!他说,来,我现在就给签,签了好上楼。我拿出所带的几本《山本》,他用粗签字笔很快给签着。当然,对于贾平凹来说,时间是珍贵的,会人,总是要耽误时间的,他照着我递的人名一本本认真地给书签了。这次,我也顺便给我自己签了一本,这么多年来,说是见贾的次数不少吧,也请他给别人签过名,但是总没有一本真正让他给我签名的书。总觉得有机会见面,可见面的时候没书。书在手边的时候,又没能见到他,所以这次也给自己郑重地签了一本,总觉得签了名的书还是要有意义一些,那上面有了作者的笔墨和痕迹,也便有了某种时光的烙印和温度。
签了书,我拿上包准备离开,贾平凹却提了一盒粽子非要让我带上。我说,我不拿,给您带的茶叶您都没有要,还让我从您这带东西走,我不好意思。他说,没事,我让你带你就带么!然后又转向那个中年男士,这是你刚带来的,给我了,就是我的哟!那位中年男士便笑,嗯,是的,由您做主。贾平凹硬将粽子塞到了我的手上,将我送出了门,为我按下了电梯。我说,哎呀,贾老师,真不好意思,我都没给您带粽子来,还从您这拿粽子!贾平凹说,我这粽子多,吃不完,不用带,将这拿回家,端午节和家里人一起吃吃。我说,那我替我家人感谢您啦!电梯门开,我下楼,但心里一直暖暖的,似乎带走的不是一盒粽子,而是老师和领导亲人般的温暖和关怀。
盒子很大,还兼着一个木质的提把,一向节俭的我,没有坐出租车,依然带着硕大的粽子盒子挤上了公交车,见我拿有东西,车上的人纷纷给让开了一条道,并有一个人暗示,让我将东西放在他的脚下。庆幸,出门总能遇见好人,有地方放东西,坐公交,便也不怎么辛苦,不一会儿,那人下车,示意我在他的座位上坐下。总感觉,今天出行是满满的愉快,当然,最高兴的,还是贾平凹的那一盒粽子,平时买的粽子都是市场里的商品,而从贾平凹的家里带出来的粽子,似乎便有了一种书香之气和暖暖的人情味在里面。
到家时,已是傍晚,老公还没回来,我一个人,并不觉得饿,吃了些水果,便坐在沙发看电视,等老公回家。一边等,一边想,外界总说贾平凹怎么怎么的小气,其实,真正的贾平凹是一个很生活化的人,他不似人们说的那么高大上,也并不古怪精灵和小气,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朋友和老师,他是我们省的作协主席乃至中国作协的副主席,但是他并不端着什么架子,拿腔作势,与他相处,总觉得他是温和的,敦厚的,甚至还有一种邻家大哥或者是长者的呵护和温暖。他能会见的,都是拿了当客人和朋友的,迎进门,走时,又亲自按电梯,看着来人进电梯下楼,这是一种礼数和修养,也是一种为人的境界和儒道。他有他的处世原则,严谨而又不失敦厚,看似憨厚却又是有趣可爱的,看似孤绝,却又如山中高士,不盲目承诺,不盲目顺从,但也不绝对拒人于千里之外,在真正需要他支持和关怀的时候,他又有着一个老师和领导的担当和豁达,这让人不由对他敬从心生。
老公回来,我对他说,贾平凹送了我一盒粽子,让我们端午节吃。起初他还不相信,反复地问,真的呀?我说,当然是真的,我还能骗你吗?他仍将信将疑,待打开了盒子,发现里面有一瓶红酒,还有一盒绿豆糕,最下层的绿袋子里装着一袋粽子。仔细看了之后,他才感叹了一句,贾平凹人还不错嘛!我说,是哟,我也没有想到,他还会送我粽子,咱们请人办事,人还送咱东西。给他拿的茶叶,他也没要,说他那儿的好茶多的很,让留着给你喝,我将带去的茶叶也都带回来了,人家只留了一点杏,还被我们一伙人当场吃掉了。在此前,老公是见过贾平凹的,说这人名气大,却不拿啥架子,也算难得。见他合上盖子,我对他说,这盒粽子,咱不送人,自己家人吃哦!他说,好,那就端午节吃。
本来计划端午节在西安过,可端午节家里有事,不得不留在柞水过端午节,老公便觉得我不在家,他们也就没有吃这盒粽子,而将这盒粽子留着等我回西安来了一起吃。端午节过后的周末,又恰逢父亲节,我说,既然那盒粽子没有吃,里面还有红酒和绿豆糕,我们趁父亲节和爸爸姐姐他们一起吃吧。老公说,好!
父亲节是周日,我们早早地来到了父亲的家。几年来,父亲一直在姑姐的家中居住,我们多数情况下是周末了来看望父亲,给父亲做上 一二顿饭一起吃吃。通常情况下,父亲和已经上班的孙子在一起生活,老公闲暇了去照看照看,而我因为在柞水工作,两地奔忙,照顾不便,一般情况下也就周末去看看,帮忙做做家务,尽尽一个儿媳妇的孝心。
周日一早,我们便来到了父亲的家里,父亲才刚刚起床,正在洗漱,见我们来了,诧异地说,过来的早哇! 我们说,今天是父亲节,早点过来,陪您过节!我收拾屋子,老公就出去买菜,姑姐和他的儿子媳妇中午也会过来,一般多数情况下,年节的时候,姑姐都会和我们一起过,姐夫的父母都去世了,因此,姐夫也会同我们一起过节。姐夫是大学里的老师,是一个修养极好的男士,在公公跟前显得极亲极孝顺,不仅周到而且细致,他的面面俱到和周全,有时常常令我们自愧不如。因此,年节的时候,我们多会一起团聚,姑姐多才多艺,姐夫博学而健谈,他们的参与总会给父亲和我们带来很多的开心和快乐。
十一点的时候,人基本上都到齐了,我将菜端上桌,说,今天还有一个特殊的东西上桌。大家都好奇地问,什么?我说粽子。大家都说,端午节都过了,吃什么粽子呀?公公说,小徐的这盒粽子可不一般,是著名作家贾平凹赠的,让小徐带回来给我们吃。说到贾平凹,姑姐和姑夫都知道,他们是大学里的老师,在一般人眼里,也是高知了,见是贾平凹给的粽子,也颇有点好奇,就说,那端上来吧。姑姐还戏说,尝尝,看看大文豪的粽子有什么不一样?
我将温好的粽子拿上桌,又取出了红酒和绿豆糕,说这是粽子里带的,今天是父亲节,我们一起将它们解决了吧。然后将绿豆糕给大家一人分了一块,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说着关于贾平凹的各种话题,姑姐和姐夫没有和贾平凹近距离接触,但是他们都很敬重他,说他是一个低调的作家,除了开会,很少在外面参加社交活动。作家就应该这样,潜心写作,写出好作品了,比什么都强,整天闹闹腾腾的,一点都没用。
当然,姑姐和姐夫的观点我是认同的,一个作家,就应该以作品说话,作品才是作家的名片,作家的招牌,整天在外面搞活动的,不叫作家,叫社会活动家。而文坛也不应该是娱乐场和名利场,它应该是真正实力派作家的文学阵地。
粽子每个人都吃了,有肉馅的,有蛋黄馅的,有蜜枣馅的,甜的咸的荤的素的都有,粽子都是一样的粽子,但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又让它赋予不一样的内涵,或许,一般人的粽子,也就是个吃物,而贾平凹的粽子,就有了书香之味和书香之气。姑姐还对儿媳妇说,来,给咱小米粒也吃一点,让咱米粒长大了也会念书,写文章。姑姐向来是一个风趣的人,闻此言,大家皆乐!
斟上红酒,众人一起举杯,庆祝父亲节日快乐,健康长寿!一杯酒下肚,父亲的脸色便潮红起来,今天要感谢贾平凹,是他让我们全家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节,希望年轻人和小朋友都好好念书,希望小徐好好写作,像贾平凹一样,写出一些好的作品, 以不负作家之名。对于父亲的希望,我唯有应承,却不敢保证自己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对于写作,是真心地喜欢,那么且尽力吧!
因为在我身边有贾平凹这样一座文学的高山,有榜样在那儿,总归是一种感召和动力,让人觉得能用文字抒写人生,也是一件有风雅和意趣无穷的事!
粽子吃完了,但那盒粽子所带给人的愉悦却久久弥散在我和家人之间。因为这盒沾染着文学色彩的粽子,让我和家人一起过了一个别开生面书香满满的父亲节,对于贾平凹,唯有祝愿,祝愿笔健,佳作不断,成长为更大更丰满硕果累累的文学之树!
责任编辑 夏茜(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