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润泗河 美丽绽放

2024-06-15钞金萍

安徽文学 2024年6期
关键词:泗河艾草

钞金萍

淮浍漴潼沱,皖北最美水乡看五河。因五条河穿境而过,皖北这个小县城就被叫作了五河县。五河是皖北的水上江南,青山座座,湖泊相连,湖水清澈,碧玉温润,映照着青山绿树、蓝天白云,日月沉浮,宛若童话世界。在五河,乡村振兴建设风起云涌,散布在五河大地上的美丽村庄星罗棋布,构成了一幅恬静水清村净景美的绚丽画卷,述说着一个个温暖的“五河故事”,城关镇的沟东村、小溪镇的赵庄村、头铺镇的安怀村、城关镇的胜淮村等,早已成了周边城市游客前来体验田园生活的网红打卡点。今天我们先不说这些名声在外的美丽乡村旅游网红景点,我们来说说皖北独有的“水在村里、村在水中”的五河县申集镇泗合村。

泗河村地处五河县城西北30公里处,是五河县的北大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北靠沱河与泗县相邻,西望固镇与古战场垓下相交,四面环水,河汊相连,古老的洨水,今为沱河,吞云吐雾地流经此地,漫不经心地抛出了几根发辫。从此,东汊河、西汊河、南汊河几条小河汊子,把小小的泗河村整个兜在了怀抱中,泗河村从此变成了与陆地相隔的孤岛。弹丸之地,水中看天;打鱼谋生,苦乐流年;耕种乏田,出行靠船;多少年来,频繁地遭受洪水灾患。水流的冲击和浸泡,致使房倒屋塌;大雨如注,庄稼绝收;撑起小船,水里逃生;一步三回头,惜别故土,远走他乡,正如老人们所说的那样:吃的是白的、烧的是黑的、用的是银行的!(吃的是救济粮、烧的是救济煤、用的是救济款。)因水而生,因水而患。水患之痛,刻骨铭心!正因为村子被水而围,故村名由原来四河村,变为了后来的泗河村。泗河、泗河,那可千真万确是四条河泡出来的村子啊!

村子里不光是河湖沟渠交错横生,还有40多口奇形怪状大大小小的水塘,老鳖塘、马蹄塘、月牙塘,塘塘生春草,塘塘蛙声喧,倘若不是水患连年,那也是诗意盎然呢!只可惜村里人都在为温饱挣扎,无心驻足身边的自然景观。田少地洼稼穑难,囤里没粮、腰里没钱!老会计李维芹说:那时,泗河村的老百姓活的真难!出门没有路,肩挑手提,泥一身水一身,划着小划子去干活、赶集,出泗河村,比现在出国还麻烦!那时交公粮到申集,因为人多粮重,途中翻船了,还淹死了几个人。年轻人李维维说,儿时的记忆里就是每天划着小船去打鱼捉蟹,没有囫囵衣服穿,晒得黑黝黝的,村里没有路,泥水连天、沼泽遍地,只要在村头四下里一望:水连地、水接天,满眼白花花的水面望不到边!

“水在村里、村在水中”,村庄像个大水盆,泡在泥水中。水中蛟龙,困顿已久,等待时机、等待苏醒!泗河这个全省独自一家四面环水的行政村,总面积11.6平方公里,村民有456户,人口2288人,如此小村,因水而生、因水而患!一代代挣扎、一代代呼唤!初心不改的等待和期盼就是:泗河村哪一天才能因水而荣呢?

美丽乡村建设风起云涌,乡村振兴的号召如战鼓雷鸣!泗河村迎来了好时代,泗河老百姓迎来了好光景!要想富,先修路!泗河村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修路修桥,改善全村多年来交通梗阻的状况!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村已建成4公里村村通水泥路,有“两纵一横”的交通网络,随着泗河大桥建成通车,泗河村已成为泗县——灵璧——五河的重要交通枢纽、商贸重村及网红打卡地,一改过去外面的东西进不来,村里的东西走不出去的封闭局面。过去求生的鱼鹰捕鱼技艺也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供来往游客观赏。乡村振兴不再是一句空话,那需要干群上下无数人的共同努力,心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因村施策进行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土地利用、乡风文明、长效管护。在五河县委、申集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泗河人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正优势!泗河村因水而生、因水而患,为什么不能借助水经济,因水而富、因水而荣呢?民俗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泗河最大的优势就是丰富的水资源。泗河村湿地的正常水面约1万亩,汛期水面达1.1余万亩,湖泊最深处约3米,水质优良,常年杂草丛生,有大面积的野生芦苇、睡莲、芡实、水浮莲、香蒲、菱角等野生植物,以及青鱼、鲇鱼、鲈鱼、草鱼、鲢鱼、鲫鱼、黑鱼、鳊鱼、嘎鱼、大虾、鳝鱼等近百种野生鱼类,栖息着麻雀、大白鹭、野鸡、野鸭、芦苇莺、灰背八哥、布谷鸟、斑鹭、大鹤、红头长尾山雀等几十种鸟类,以及獾、刺猬、狐、兔、蛇等近二十种野生动物,是目前保存完好的典型湿地生态系统。泗河村过去也有个体户搞养殖的,但是基本都是一家一户、小打小敲的赚几个小钱花花,形不成规模和产业。能否发挥生态良好的先天优势,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重塑乡村新业态,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新目标呢?泗河村急需一个领路高飞的领头雁!

时代的呼唤、乡亲的期盼,终于打动了一个人!2013年,共产党员刘锋放弃了多年在外打拼的优越生活、优裕的收入,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一回到家乡,就担任起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职务,党政一肩挑,压力山大!贫穷的村庄、落后的设施、陈旧的观念、众多的贫困户,都给这个返乡创业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改变村容村貌,提升乡亲们的精气神,从小事做起,从易事开头,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村改厕,乡风文明、生活习惯、行为规范,千头万绪,逐个分解,略见成效,再攻坚克难,先后增设了路灯和水电等生活必需设施。泗河村成了申集镇第一个实现亮化的村子。路通了,灯亮了,老百姓的心里也打开了一扇窗,亮堂通畅了!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尊重、把每一个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乡亲们有了精气神,有了盼头,有了动力和潜力,犹如秧苗返青,所有潜在心底的希望都在萌生。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刘锋书记风雨无阻走村进户,家家摸底、个个谈心,听民声、解民困、办民事,指导路径,协助资金,前期投资,三级联动,让所有的贫困户都有事可做、有钱可赚,村干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老百姓才肯掏心窝子!提起脱贫攻坚,村子里草莓园的女主人李贵芹感慨万千:这个从泗县嫁过来的女人,全家七口人主要靠三亩地为生,四个小孩一个老人,男人外出打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孩子连学也上不起,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脱贫攻坚,双向奔赴,李贵芹想种草莓脱贫,手里没资金,无力启动。刘锋知道后,立即鼓励她想到就做,资金问题村里想办法。结果是村干部筹集了十万元的启动资金,从种植到养护,书记时刻挂在心上,熬红了眼,急白了头,甚至连照明和自来水都给安装好了。草莓长势良好,销售又成了难题,刘锋书记动员了村干部群策群力,把脱贫户的事当作自家事来办,想方设法,甚至连在县城教书的女儿都安排了任务,让县城小学的孩子到草莓园里采摘,开始流转土地的时候遇到了钉子户,几个电线杆子就是不愿拔掉,刘锋书记从村里到县里、从县里又到村里,来来回跑了多少趟,最后才算把问题解决。草莓丰收了,李贵芹收获了脱贫第一桶金,她更加坚定了自己脱贫的信心,她说,有书记支持帮助,咱们有信心和力量对贫穷大声说“拜拜”!

泗河村拥有1500亩水产基地,过去单打独斗,零星经营,散户承包水面,经营规模小,品质低,卖不上价。针对这个延续已久的老问题,刘锋书记召开了村民会议,把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喊了回来,村委会办公室里,挤满了村民,大家毫无顾忌地说想法、提意见、摆困难、找对策,群策群力、统一认识,最后成立了“泗河湾水产旅游开发公司”,定下了全村以集体经营模式,统一经营管理,带动村民就近务工促进集体和村民增收,并提出了下一步增进水产基地规模,做大做强“莲子芡实鱼虾共作的立体模式”,促进村民持续稳定收入。特色产业发展起来了,说干就干,致富不怠慢,村里还特意买来了优质的大白藕品种,三千多亩湿地遍植菱角、芡实、莲等各种水生作物,水上有莲花、荷花盛开;沿水有步道、道边有绿树;岸上有花,花香四溢;有果林、有共享菜园;春夏之交,杂花生树,乱草飞莺,偶有小风旋来,浪花般地溅起一声声快意的鸟鸣。

村民利用3000多亩湿地种植的莲藕长势喜人,莲藕产业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香饽饽”。泗河村不但自己种植莲藕,还把种植技术传到附近的村子,把藕苗卖到其他村,帮助附近的村子一同致富,同时也增加了自己村民的收入。

因水源绿色生态无污染,盛产的龙虾、螃蟹等水产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市场供不应求,大白藕甜脆产量高,卖到脱销,引得订户直接来到村里。这里不仅藕荷飘香、林木苍翠且群鸟翔集,吸引国家二级鸟类白鹄也来到这里栖息生活。因此,2023年5月,泗河村被批准为2023年度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并被评为安徽省省级森林村庄。

曾经是一季小麦一季稻,一所小学一个卫生室的小村庄,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中玩转了“水经济”,终于把“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态资产!收获季节里,泗河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大早村民李彩华就和大家一道乘着小船,穿梭在莲叶和芡实之间,采摘下一个个饱满的果实,感受着丰收的甜美。这个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如今终于脱贫了,在村里的安排下,她有了公益岗位,如今又有了水产基地务工的收入,她美滋滋地说:这日子越来越有滋味了!过去出门不敢说是泗河人,现在可以昂着头大声说,到咱泗河去旅游吧!成熟的季节,水产基地一派忙碌景象,成熟的新鲜莲蓬立于荷叶间,随手剥开一个,莲籽粒大饱满,圆润洁白,品相格外喜人。村民刘善慈划着小船,乐呵呵地在水面上来往穿梭采摘成熟的莲蓬,阳光照在挂满汗珠儿的脸庞,那才真的是“累并快乐着!”到2021年底,全村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部脱贫了,集体经济特色产业每亩可以为村集体增收两千元,还有那水面下养殖的大白鲢鱼等鱼鳖虾蟹呢!泗河村的每个村民都是这场乡村振兴战役的受益者。他们的日子洋溢着幸福和欢乐,他们活得有尊严、有奔头!

凤凰涅槃焕新颜、 美丽经济添活力,炎炎夏日,百花吐艳,绿意盎然。一踏上泗河村南出口新大桥,放眼眺望,满河盛开的荷花娇艳欲滴,芡实铺满水面,河道水草葳蕤,田边地头、湖畔塘埂,艾草鲜嫩、暗香四溢!成群结队的大白鹭、野鸡、野鸭等水鸟,在蓝天下翔集游憩;两岸垂柳依依,展现出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提起艾草,那是泗河村的又一盘大棋一盘活棋!小切口,大思谋。一子落,满盘活。小小一根草,全身都是宝。艾草不仅气味好闻,还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的功效,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整株均可入药。而且,艾草种植的技术含量低,但是附加值却很高。艾草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贫瘠、耐干旱,一次种植,可连续收益十年,无须每年重复种植,每年可收割三四茬。这几年艾草市场需求倍增,看到商机的刘锋书记,带着他的乡亲,利用家乡沟沟汊汊的荒地,带领大家把小艾草变成当地助力乡村振兴、群众增收的致富草。从2021年开始,村里买了20多亩的艾草嫩苗栽种,因艾草自我繁殖能力比较强,到现在已经繁衍生长有200多亩了。

刘锋书记介绍说:“新鲜收割的艾草叶晒干后放置一年可继续加工,艾草可制作香囊、艾棒、艾绒、艾灸泡脚包,艾草梗还可以打碎加工成枕头等产品。不光艾草经济实用价值可观,就是光靠对外卖艾草苗,今年已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20万元,另外每年在艾草收割、打包、加工等时间段,还能为村民们提供很多就业机会。”晒干的艾草、玫瑰、陈皮、丁香、桂皮等香料,是制作香囊的原料。市场销售良好,如今,大小节日、特产交易会,都有泗河的艾产品布展,这些产品还多次被收入了特产名录。

谈到下一步的发展,一向朴实低调、不善言谈的刘锋书记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将依托“公司+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集艾草种植、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打造品牌效应,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水润绿色迎宾客,渔香含情荷飘香。2022年、2023年的9月4日,泗河村连续两年举办了泗河村采摘节,以采菱摘莲、体验采摘乐趣为主题,传承农耕文化、共享丰收喜悦,以节为媒、以节为缘,助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采摘节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展示了水乡泗河的独特风采,游人如织,欢歌笑语,人们感受着泗河村每一个角落的惊喜感动和美好。荷香花香艾草香,水面鹭鸟齐飞翔,游客李林说:平常在城里喧嚣和拥堵,搞的人连气都出得不顺畅,今天在这里看到美好的大自然,真是太开心了!泗河湿地生态美,是个好地方,值得一看再看!那些日子,游客流连忘返,齐赞泗河是皖北的生态名片!勤劳奋进的泗河人正在用心用力擦亮这枚闪亮耀眼的名片!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大地充满活力,跳动绿色,洋溢幸福;让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对于泗河村的老百姓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梦!这里不仅是动植物的天堂,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丰厚积淀的文化沃土。早在1985年,泗河村东800米处的沱河中就采集出红烧土、红陶片、灰陶片、鬲足、豆柄等标本物,后来因涨水,大部分遗址没入水中,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具有古老悠久历史的沱河(古称为洨水),满载着历史上古战场的烽烟,千载流传的垓下大战,奠定了汉族、汉民、汉字、汉文化,这是一个国家最鲜明的胎记,无语的沱河,蕴含着诸多民族精神的密码!沱河边的洨城洨长许慎,在这里著述《说文解字》,晴耕雨读也成了沱河儿女延续下来的精神链条,村子里的泗河小学一度成为沱河两岸(包括对岸的泗县)群众求学的地方,这里走出了无数的大学生,走出了教育局长、林业厅长,至今还有许多家的孩子在各地读研。当下的泗河小学也是村子里闪亮的明珠,绿树掩映的校园,宽阔的塑胶跑道,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不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老师们教得安心、孩子们读得用心。刘锋书记还把团县委的青年活动请到这里、把人大和政协的活动搬到这里,让孩子们从小就见世面、开眼界,让孩子们从小立志,长大成才!泗河的复苏是必然的,既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的意蕴,也有特殊的自然文化的暗脉,青山雨后,天朗气清,踏进泗河村,村舍绿树环绕,道路规划整洁,小溪潺潺,荷叶田田,煦风拂面,水清鱼肥,景色迷人的美丽乡村真的从书中走进了现实。

春天,艾草碧绿翠嫩;夏天,荷塘鸟语花香;秋天,芦苇金黄飘荡;冬天,还有 “粉妆待尽姿犹在”的残荷雪景! 这里早已是网红打卡、拍照摄影的胜地,是休闲娱乐的天然氧吧!

昔日皖北孤岛,今日水上江南!刘锋书记信心满满地透露泗河村正在申办民宿旅游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鼓励农户把闲置的农房改建成茶馆、农家乐、民俗馆、民宿等,把村庄变成周边城市体验田园生活的打卡地。把泗河真正建成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水上江南。

生态兴则文明兴,文明兴则国运兴。水润泗河兴,一眼越千年!愿美丽泗河早日成为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地、绿色发展试验地、自然保护样板地和生态富民先行地!让更多的人前来揭开泗河神秘的面纱,欣赏泗河壮观而又秀美的自然风光!

责任编辑 夏茜(实习)

猜你喜欢

泗河艾草
艾草,爱了
老枣树
小小艾草托起乡村产业扶贫梦
艾草飘香,也需安全使用
艾草
艾草青青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工程规划报告审查会议召开
艾草飘香的村庄
生态护坡在泗河修复治理中的运用
生态护坡在泗河修复治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