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位熵的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特征研究
2024-06-14刘春娟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陕西科技资源统筹金融服务平台(一期)”(项目编号:2021PT-030)
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的参赛及获奖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企业的特征指标,将其分为单一性指标和结构性指标;然后基于区位熵的一般理论,构建获奖企业的特征分析模型,并选取2020-2023年的数据,进行模型测算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属于上市公司控股企业、新三板企业,设有研发机构、获得过科技奖励、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核心团队有留学人员、参与过标准制定和有股权融资经历的企业,具备比较明显的获奖优势,特别是参与过标准制定和有股权融资经历的企业,获奖优势非常突出;最后,针对企业提高自身参赛获奖实力,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2012年起,由科技部牵头举办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共同指导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项全国性创新创业赛事,大赛聚集整合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引导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创新创业,搭建服务创新创业的平台,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掀起创新创业热潮,打造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
研究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及其分赛区的相关文献如下:刘健[1]认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全国科技系统培育和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抓手,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南赛区)为例,给出优化赛事组织、构建企业服务体系、出台政策等对策建议。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为例,陈邦平、李丽娜、陈佳琪[2]研究双创大赛在解决政府与创新创业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方面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当地实践总结成效;徐军、刘立华[3]研究双创大赛对促进科技企业或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推动作用与机制,提出加强资源整合、引入专业机构、注重绩效评价的对策;陈佳琪、陈邦平[4]提出广东赛区在推动科技企业孵化育成、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高端人才集聚培育、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发挥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张晓南、王兆亮、安丙俭[5]分析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发展特点,提出进一步完善规划和设置、对接产业升级需求、加强后续跟踪支持的建议。张晓南、王召锋[6]分析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尽职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尽职调查需要工作规范的建议很有实践意义。刘杨、常进、易宏等[7]对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比赛评价目标、方法进行分析,从最大化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性角度,提出优化打分评分的建议,即综合初赛、复赛、决赛成绩的取分方案,并认为“以赛代评”模式是科技项目选拔方式上的创新之举,对于社会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业精神的提高有促进作用的结论。刘健[8]认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代评”机制,从项目评价标准、专家配置、流程设置、监督机制、扶持机制等方面,较传统的项目评审机构均显现出一定的科学性和优势,提出增设分赛区、引导创投机构承办赛事等建议。闫莹,鲍栎月,王仰东等[9]对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大赛平台的存在有利于解决贷款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曾婧婧,龚启慧[10]研究构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人才选拔标准指标体系,并分析得出大赛对人才的选拔更加侧重创新,而非创业的结论。以上学者对湖南、广东和山东等省级双创大赛特征进行研究,各省企业资源不同、特色产业相异等,展现出不同的特点,丰富了省级双创大赛的相关文献;从融资信息对称性、人才选拔、尽职调查、以赛代评的模式与机制等方面,研究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若干具体特征,为多角度理解大赛提供了文献支撑。
然而,聚焦获奖企业特征分析的文献十分有限,刘立华,武勇,徐军[11]分析得出影响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参赛企业获胜的主要因素为企业拥有的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核心技术,是否属于行业主流项目、员工持股、进行股权融资等,其结论对本研究有一定参考和对比价值。刘杨,罗通,刘勇[12]基于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云南赛区)数据,对参赛和获奖企业进行行业分布、地区分布、上市公司控股和新三板企业、科技成果、企业资质等分析,得出相应的参赛企业行业分布、区域分布不均衡,人员素质呈下降趋势等结论,但并未对获奖企业的优势特征进行分析。而且以上文献均未见对陕西赛区的相关研究。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联合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共陕西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西安市科学技术局、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共同主办,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具体承办。大赛让全社会的目光聚焦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集中展示的舞台、搭建了多元服务的平台、创造了交流共勉的机会,使众多省内参赛企业得到了快速成长。特别是对于参赛获奖企业,不仅可得到政府财政科技资金的支持,而且在企业宣传推广方面会获得更多的便利,同时还会受到众多股权投资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点青睐,总之企业参赛并获奖在助力企业发展方面意义显著。
本研究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的参赛及获奖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往年获奖企业相比于参赛企业所具有的突出特征,为将来的参赛企业提高自身获奖实力指明方向。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区位熵的一般理论,构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以下简称双创大赛(陕西赛区))获奖企业特征分析模型,结合双创大赛(陕西赛区)[13]的实践,研究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特征,就参赛企业提高自身获奖实力,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双创大赛(陕西赛区)参赛企业发展概况
(一)赛事发展历程
双创大赛(陕西赛区)始于2014年,2014-2019年(除2015年增设文化创意行业以外),按照电子信息、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六个行业进行比赛;其中,2014-2016年分团队组和企业组比赛,2017年起企业分初创组和成长组比赛,不再设立团队组。2020年以后,按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七个行业,分初创组和成长组进行比赛。
(二)参赛及获奖企业发展趋势
双创大赛(陕西赛区)自2014年开赛以来,参赛企业数量在总体上表现为稳中有升的态势,2019年双创大赛(陕西赛区)出台以赛代评政策,参赛企业数量出现大幅度增长,2021年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参赛企业数量有所下降,2022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取消参赛企业成立时间十年以内的限制后,参赛企业数量有所回升,次年参赛企业数量略有回落。如图1所示。
双创大赛(陕西赛区)2014年以来,一、二、三等奖获奖企业数量的发展趋势与参赛企业的发展趋势基本类似,总体上也是稳中有升的态势,此十年以来评出的获奖企业共计646家。如图2所示。
双创大赛(陕西赛区)获奖企业特征分析模型构建
(一)获奖区位熵模型的建立
1、区位熵一般理论
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熵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区位熵是指一个地区特定产业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产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其计算公式是:
其中,qij为i地区j产业的区位熵;eij为i地区j产业的产值(增加值或就业人口);ei为i地区工业总产值;Ej为全国或上级区域(背景区域)j产业的总产值;E为全国或上级区域(背景区域)工业总产值。
当qij>1时,也就是i地区j产业的产值在i地区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于全国或上级区域(背景区域)j产业的产值在全国或上级区域(背景区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时,表明j产业在i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相对于全国或上级区域(背景区域)j产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较高,qij值越大,j产业在i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当qij=1时,也就是i地区j产业的产值在i地区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等于全国或上级区域(背景区域)j产业的产值在全国或上级区域(背景区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时,表明j产业在i地区的产业分布结构与全国或上级区域(背景区域)j产业的产业分布结构相同,没有相对集聚优势,也没有相对分散劣势;当qij<1时,也就是i地区j产业的产值在i地区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小于全国或上级区域(背景区域)j产业的产值在全国或上级区域(背景区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时,表明j产业在i地区的产业分布相对于全国或上级区域(背景区域)j产业的产业分布更分散,qij值越小即越接近0,j产业在i地区的产业分布越分散。
2、企业指标分析
从研究企业获奖特性角度出发,双创大赛(陕西赛区)拥有的描述企业特征的指标,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单一性指标,如上市公司控股企业、新三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经历……该类指标直接通过自身单一数值即可反映企业的该项特性;第二类是结构性指标,如行业、组别、地区、创新载体……该类指标本身不能直接用单一数值表示,而是须间接通过内含的结构分布,即若干种表现来体现,以行业特性为例,行业本身无法用单一数值来描述,而是需要用其内含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等七种表现来体现。具体指标如表1、2所示。
3、获奖企业特性分析模型
基于区位熵一般理论,结合前述企业指标分析,将获奖企业作为参赛企业总体中的特定部分,探究获奖企业群体相对于参赛企业总体所具有的优势,即对应于一般的区位熵理论,本研究的背景区域为参赛企业总体,若干区域仅固定为获奖企业群体一类,以区位熵值进行获奖企业特征的分析。
(1)单一性指标的计算公式与内涵解释
基于前述的单一性指标的意义,替换公式(1),得单一性指标的计算公式:
其中,i为企业的特性指标序号,i=1上市公司控股企业,2新三板企业,……,20债权融资需求,即对应着单一性指标;e为获奖企业数值,E为参赛企业数值。如q1即为第1项特性指标——上市公司控股企业获奖区位熵。因为获奖企业群体应该是参赛企业总体中比较优质的部分,所以可以估计的是:计算所得的qi应该都是大于或等于1的数值;从20个单一性指标中寻求与企业获奖最相关的若干突出性指标,即从q1,q2,……,q20中得出的若干极大值指标,就对应着企业获奖实力的重要属性。
(2)结构性指标的计算公式与内涵解释
基于前述的结构性指标的意义,替换公式(1),得结构性指标的计算公式:
其中,i仍为企业的特性指标序号,i=21行业,22组别,……,29三项专利,即对应着结构性指标;每一项结构性指标内含的若干种表现,用j表示;e为获奖企业数值,E为参赛企业数值;如q21,6即为第21项特征指标——行业中内含的第6种表现——新能源汽车行业获奖企业的区位熵。
当qij>1时,表明具有第j种表现的i特性的企业有更明显的获奖优势;当qij=1时,表明具有第j种表现的i特性的企业没有获奖优势、也没有获奖劣势;当qij<1时,表明具有第j种表现的i特性的企业有获奖劣势。与单一性指标不同,研究结构性指标是从第i项结构性指标的若干种表现中,寻求与参赛企业获奖可能性相关的某突出性表现,即从qi1,qi2,……,qij,……中得出大于1的值,大于1的qij所对应的i特性下具有第j种表现的企业,则更具获奖的可能性。
(二)获奖区位熵模型的应用
1、数据的选取
由于2017年以前,参赛企业不分初创组和成长组,而且若干数据未完整统计,且2020年起行业分布从六个行业调整为七个行业,所以为选取最新数据并保持数据在行业及组别等分类上的一致性,本研究选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2020年以来的参赛及获奖企业数据,而且为避免某一年份数据值的偶然性,数据采用2020-2023年的连续合计数据进行测算。
2、企业获奖区位熵测算结果及其分析
(1)单一性指标的获奖区位熵测算结果及其分析
如表3所示,以上20项单一性指标的获奖区位熵均大于或等于1,表明获奖企业确实是参赛企业中的优质群体。
其中,1上市公司控股企业、2新三板企业、5研发机构、6科技奖励、10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11核心团队留学人员、14参与标准制定、17股权融资经历等八项指标的获奖区位熵明显大于1,均在1.5以上,表明这八项指标对应的企业特性与企业获奖实力高度正相关,特别是14参与标准制定和17股权融资经历指标的熵值属20项指标中的两个极大值,即3.29和2.41,表明这两项指标对应的是获奖企业所具有的特别突出的性质。
7企业硕博人员、9直接从事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人员、13研发投入强度、16考虑员工持股企业、18债权融资经历、20债权融资需求等六项指标的获奖区位熵在1.2与1.5之间,表明这六项指标对应的企业特性与企业获奖实力也正相关,但与上述八项指标相比稍逊色一些。
3高新技术企业、12核心团队创业次数、15对管理层及关键人员采取激励措施企业、19股权融资需求等四项指标的获奖区位熵也仍大于1,但其与参赛企业总体的平均水平已十分接近,表明具备以上四项特性的企业在获奖方面虽有优势,但优势几乎不明显;其中的4科技型中小企业和8企业高级职称人员两指标的获奖区位熵等于1,表明获奖企业在这两项指标上的表现几乎与参赛企业总体中的表现相当,也就是这两个指标在反映获奖优势方面没有显著性。
(2)结构性指标的获奖区位熵测算结果及其分析
如表4所示,新能源行业企业的获奖区位熵为2.61,远大于1,表明该行业的参赛企业的获奖优势显著;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行业企业的获奖区位熵均大于1而且依次降低,表明这些行业的参赛企业仍有获奖相对优势,但获奖优势逐步下降;而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企业的获奖区位熵小于1且依次减小,表明这两个行业参赛企业有一定获奖劣势,获奖难度依次增加。
如表5所示,初创组企业的获奖区位熵大于1、成长组的小于1,表明初创组参赛企业有获奖优势、成长组参赛企业有获奖劣势。
如表6所示,西安、铜川和咸阳等三个地区企业的获奖区位熵大于1,其参赛企业有获奖优势;渭南、宝鸡、安康、榆林、延安、汉中和商洛等七个地区的获奖区位熵小于1且依次减小,其参赛企业有获奖劣势,并且其获奖难度依次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21行业、22组别和23地区等三项结构性指标内部的j种表现之间是互斥的,也就是说对于某参赛企业只可能归属于此j种表现中的一种而不是多种,所以计算出的各个熵值会有大于1的,也会有小于1的,且各个熵值会基本均匀地分布在1的左右两侧,一般不会出现集中于1的单侧的现象。
如表7所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高新区企业的获奖区位熵大于1,其参赛企业有获奖优势,而且其中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熵值较高,为2.40,表明其参赛企业获奖优势特别突出;国家级孵化器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企业的获奖区位熵小于1,其参赛企业有获奖劣势。创新载体企业的获奖区位熵为1.18,其参赛企业的获奖优势明显;而不在以上载体企业的获奖区位熵为0.89,说明其参赛企业有一定获奖劣势。
与前三项结构性指标内部j种表现之间的完全互斥有所不同的是,对于某个参赛企业可能归属于此j种表现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如某个参赛企业可以属国家高新区企业,也可以同时为国家级孵化器内企业,所以计算的j种表现得出的熵值虽然也是有大于1和小于1的,但是这些熵值并不一定均匀地分布在1的左右两侧,而是可能会在1的某单侧有所偏向,然而这并不影响对获奖区位熵的解读与使用,本研究的结构性指标的获奖区位熵值体现的是,获奖企业群体相对于参赛企业总体在获奖特质方面的优势,因为无论某结构性指标内部j种表现之间是否有交叉,则都会在获奖企业群体和参赛企业总体中同时纵向存在,所以结构性指标内部j种表现之间是否有横向交叉,不影响本研究对熵值的解读与使用。
如表8所示,抱有获得荣誉、寻求政府政策支持和宣传展示目的参赛的企业的获奖区位熵大于1,这样的参赛企业有一定的获奖优势;抱有寻求股权融资机会、寻求债权融资机会和寻求学习交流机会目的参赛的企业的获奖区位熵等于1,这样的参赛企业没有获奖优势也没有获奖劣势。与上一项结构性指标类似,该结构性指标内部的六种表现,对于某参赛企业可能归属于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从而存在其熵值未均匀地分布在1的左右两侧,而是集中在1的单侧,即右侧的情况,熵值均不小于1,表明获奖企业群体比参赛企业总体在参赛目的上有更明显的目的性;同时,六种表现的熵值都非常接近1,即横向来看抱有不同参赛目的的企业,在获奖优势方面并没有太大区别。
如表9所示,股东是投资机构、上市公司、国有法人和其他的企业的获奖区位熵大于1,其参赛企业有获奖优势,其中股东是投资机构的企业的熵值为2.38,表明其参赛企业的获奖优势特别突出;而自然人股东企业的获奖区位熵小于1,其参赛企业有获奖劣势。类似地,该结构性指标内部的五种表现,也具有非互斥性。
以下三项结构性指标内部的j种表现,也类似地存在非互斥的性质。
如表10所示,以知识产权出资的企业的获奖区位熵大于1,有获奖优势;以实物和土地使用权出资的企业的获奖区位熵小于1,有获奖劣势;而以货币出资的参赛企业在获奖方面既无优势与无劣势,其获奖区位熵等于1,这与所有企业都100%存在以货币形式出资的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如表11所示,以权利转移获得专利技术的企业的获奖区位熵大于1,具有获奖优势;自主研发取得专利技术的企业的获奖区位熵小于1,不具备获奖优势。
企业以权利转移获得专利技术的,权利转移来源为科研院所的,其获奖区位熵为1.84,具有比较明显的获奖优势;权利转移来源为高校的,其获奖区位熵为1.01,仍可认为略有获奖优势;权利转移来源为企业和其他的,其获奖区位熵都小于1,具有获奖劣势。
如表12所示,拥有发明专利的企业的获奖区位熵大于1,具有明显的获奖优势;拥有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企业的获奖区位熵小于1,则具有获奖劣势。
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由前述模型分析得出,属于上市公司控股企业、新三板企业、设有研发机构、获得过科技奖励、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核心团队有留学人员、参与过标准制定和有股权融资经历的参赛企业,具备比较明显的获奖优势,特别是参与过标准制定和有股权融资经历的企业,在获奖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参赛企业在硕博人员、直接从事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人员和研发投入强度方面实力比较突出,以及考虑员工持股、有债权融资经历与需求的,则企业在获奖方面也是有比较优势的;同时,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行业的参赛企业相比于其他两行业的,初创组参赛企业相比于成长组的,西安、铜川和咸阳参赛企业相比于其他七地市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高新区的参赛企业相比于国家级孵化器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和不在以上载体的,股东是投资机构、上市公司、国有法人和其他的参赛企业相比于股东是自然人的,股东以知识产权出资的参赛企业相比于以货币、实物和土地使用权出资的,以权利转移获得专利技术、特别是权利转移来源为科研院所的参赛企业相比于通过自主研发取得专利技术的,以及拥有发明专利的参赛企业相比于拥有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在参赛获奖方面有比较优势;而获奖企业群体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高级职称人员、核心团队创业次数、对管理层及关键人员采取激励措施和股权融资需求等特性方面,相比于参赛企业总体并没有明显的突出表现。
(二)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结论,企业打算参赛并期待获奖,首先,则应着力从以下七个方面打造自身实力:第一,使上市公司成为企业的控股股东、按新三板方向打造企业、组建研发机构、取得科技奖励、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企业并吸纳优秀的留学人员进核心团队、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并积极获取股权融资,从而可极大地提升企业获奖的可能性。第二,吸收更多的硕博人员进入企业,提升直接从事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人员的占比和研发投入强度,考虑员工持股,以及积极谋划债权融资,也会有助于企业获奖。第三,优先考虑将投资机构、上市公司、国有法人作为企业股东,并积极推进股东以知识产权出资。第四,在取得专利技术方面,优先考虑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利转移技术,并给予发明专利更多关注。第五,企业若选址,可以优先考虑西安、铜川和咸阳地区,并入驻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高新区。第六,企业在寻求专利技术时,优先考虑来自科研院所的权利转移,并重点关注发明专利。第七,当企业参赛报名时,如果企业参赛项目属于跨行业项目,则可依次考虑选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行业进行报名,并且建议优先选择初创组参赛。
参考文献
[1]刘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培育模式研究——基于2020年湖南赛区参赛企业信息数据的思考》,载《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2):109-112页。
[2]陈邦平、李丽娜、陈佳琪:《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创新创业大赛作用机制及成效——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为例》,载《科技管理研究》,2022,42(06):236-242页。
[3]徐军、刘立华:《基于双创背景的创新创业大赛功能机制研究——以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为例》,载《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2):49-51页。
[4]陈佳琪、陈邦平:《促进广东省科技创新的思考——基于广东近十年“双创”赛事经验》,载《广东科技》,2022,31(11):64-67页。
[5]张晓南、王兆亮、安丙俭:《打造山东特色赛事助力企业快速成长——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回顾与展望》,载《中国科技产业》,2022(10):26-28页。
[6]张晓南、王召锋:《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尽职调查问题研究》,载《云南科技管理》,2023,36(02):14-16页。
[7]刘杨、常进、易宏等:《创新创业比赛制度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为例》,载《云南科技管理》,2018,31(02):10-14页。
[8]刘健:《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平台创建“以赛代评”的科技项目遴选机制的思考》,载《时代经贸》,2016(19):80-82页。
[9]闫莹、鲍栎月、王仰东等:《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载《技术经济》,2018,37(09):73-79页。
[10]曾婧婧、龚启慧:《双创大赛人才选拔标准研究:创新还是创业?》,载《科学学研究》,2017,35(10):1536-1545页。
[11]刘立华、武勇、徐军:《创新创业大赛获胜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为例》,载《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8):46-49+81页。
[12]刘杨,罗通,刘勇:《基于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数据分析的行业发展趋势研究》,载《云南科技管理》,2020,33(05):1-9页。
[13]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暨第三届陕西秦创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的通知》,2023-05-23,https://kjt.shaanxi.gov.cn/kjzx/tzgg/307780.html,2023-06-19。
作者简介
刘春娟 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创新创业与科技金融部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金融、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