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审计的影响及优化
2024-06-14李晴
李晴
在社会进步和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的作用较为突出,不仅可以保证各项职能正常发挥,还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获得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内部控制的建设效果,事业单位需要转变以往的工作思路,强化对内部审计机制建设的重视程度,优化现有的工作模块,为单位现代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建设中审计管理的重视程度,解决在以往工作中所产生的各项矛盾,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相关概述
1.内部审计概念。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对事业单位的各类业务工作与控制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价,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效率与提高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质量。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有效反馈行政事业单位运营发展的真实状况,对于日常管理工作中与公共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及时查处,营造事业单位内部良好的发展环境。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包括对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各类资源的审计工作,事业单位各项制度与计划的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对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审计工作。
2.内部控制概念。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时,要加强事业单位内各层级管理人员与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沟通关系,通过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合作,形成互相联系与互相制约的完善的管理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工作,是为更好地满足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发展要求,主要由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与基层工作人员共同实施,以此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严格遵循我国各项法律规定,将内部控制工作质量作为判别行政事业单位运营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审计之间的联系
从整体上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审计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审计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工作职能,主要是对单位内部要素的全面控制。在进行内部规范处理过程中,要确保内部控制和审计的规范化配置结合在一起,持续地优化当前的工作方案,提高单位的发展水平,充分体现审计工作的重要优势。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具有一定的社会管理权利,包含了经营政策的实施和资金管理等方方面面,也和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仍然采取以往的工作方案会加剧矛盾的产生,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以及标准,影响事业单位在新时期下的稳定进步。因此,事业单位需要按照新时期下的发展方向,上升内部管理的地位,加大对内部管理模式的优化力度,并且配合完善的审计,保证内部活动的规范以及合理性,切实地发挥出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实际作用,从而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建设和审计之间的关系非常的紧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构成完整的整体,为事业单位各项义务活动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推动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的意义
1.能够降低财务风险。在当前经济市场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经济利益关系。活动信息的不透明和约束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出现了较多不真实的信息数据和一些贪污腐败现象。通过内部审计控制,能够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使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主动规范自身行为,避免不良现象的出现,进而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2.能够有效防止资产流失。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内部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为确保资金运用得当,应进行资金的科学管控。对单位内部审计控制制度进行改善,可以避免财政资金被非法使用,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性,有效避免单位资产流失。
3.能够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可通过改善内部审计控制,对自身相关管理流程进行规范,保证财务管理更为科学、合理。当单位所有工作程序均能够规范运行时,可以有效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获得的数据信息也会更为准确、可靠。因此,做好内部审计控制工作能够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使财政资金的运用更为合理,防止出现资金浪费问题和腐败问题。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意识较为淡薄。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在以往内部控制工作中实施了审计,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还无法达到相关的要求以及标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审计模式优化的重视程度,减少对审计工作实施产生的影响。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实施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部门之间缺乏必要性的沟通以及互动,导致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太过形式化,无法充分地发挥本身的重要价值,影响各项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由于内部控制意识较为淡薄,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出现不完善的情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制度时并没有考虑单位的发展实际,在制度建设时太过传统,没有完成合理性的部门设置。
2.内控环境的不完善。内控环境的不完善也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日常业务运行与财务管理脱节,有些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对本单位业务上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参与较少,并没有了解各个部门的工作重点以及主要的工作流程出现了财务和业务脱节的问题,无法充分优化内部监督管理模式,促进各项工作的科学进行;预算外资金监管不力,把预算外资金视同部门和单位的自有资金,仍然实施传统的工作方案,在资金管理方面无法进行全面的控制,影响资金的科学使用。
3.内部审计师的专业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审计人才的培养趋于单调,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和行业形势。毕业生质量不高,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工作环境历练才能正式上岗承担责任,这就造成了职位的断档。一方面专业人才不够,工作岗位上业务多压力大,而人才的培养又耗时耗力,难以及时产出,这种紧张局面导致在很多情况下审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故而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不高。专业水平中还包括人格道德水准,要有不徇私、不含糊的作风和工作态度,要有为行政审计的发展做一份贡献的认识。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由长期负责会计工作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调任或兼任的。虽然他们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和经验,但仍然缺乏专业内审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职业道德的培养应该从法律上明确规定,特别是涉及重大经济安全问题的审计工作,更应该在大学阶段就给出持续性的职业道德培养和指导。在法律层面获得正当性后加以实施,保证后期审计人员工作道德的水平稳定。在工作单位,阶段性地组织培训营,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和职业风范引导。增强审计人员工作的严谨性,合理应对工作风险。
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的改进措施
1.提高内控意识。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加强内部审计控制的学习,树立起正确的内控意识。管理人员是内部审计控制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应了解内部审计控制的内涵与重要性,提高内控意识,保证内部审计控制工作的全面开展。第二,做好全体人员的培训工作。全体员工应该认识到内部审计控制的重要价值,了解此项工作开展与自身利益间的联系,主动参与到内部审计控制工作中,提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第三,重视财务人员内控技能的培训。财务人员是内部审计控制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应保证内控的规范性,严格开展内部审计控制工作,将内部审计控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单位发展。
2.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风险制度和管理流程进行相互结合,形成全面监督的管理局面,在以往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只加强了对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并没有和业务模式进行相互融合,在资产管理和收入支出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无法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并且在部门内部也很难形成良好的责任机制,对内部控制的管理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具备较强的反思意识,强化对流程的再造,贯穿于不同的业务活动中,实现财务和管理之间的相互融合,为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环境。鉴于内部控制审计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内部控制环境缺乏的问题,有可能影响审计职能的发挥,在实际工作中单位需要结合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序地优化现有的工作职能,保证审计工作的科学进行。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各个审计岗位之间需要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工作体系。同时,要建立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全面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后续工作中,单位还需要以内部管理规范为主要的依据,设置合理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尤其是要做好资金活动的严格监管,明确主要的核查对象,按照操作流程来创新现有的管理模式,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促进业务活动的顺利实施。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审计的职能,做好各项数据的严格审核,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
3.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整体审计任务的完成度。对于审计人员的选任应该采取高素质、清正人格的标准。例如,高强度的工作就需要很高的专业判断能力。但我们选择内部审计人员时,主要是根据经验选择会计师的较多,往往工作对口性不强,在岗位上适应期较久。因此,有必要在新人入职后加强初步培训并在整个人员体系内建立分区分层级选拔机制和考核标准分门化。对接高校,传达我们的职业素养需求,在早期进行必要培养可以为后期节省不少时间和财力物力。及时更新人员资源选拔标准,根据特殊性派遣合适人选到合适的岗位。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完善学习培训体系。由上自下制定多方位培养方案和培训计划,组织有序、有益、有实效的课程进行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举办讲座鼓舞,优秀案例指引等等。其次在个案具体化方面下功夫,各部门负责人首先要清楚本部门内部员工基础概况,适当调节学习方向和目标,统筹安排后达到最大化收益。学习计划应当具体而可行,严防眼高手低的情况出现。再其次,进行分门别类集中统一学习。在经过了前两项筛选后,即建立分流机制和个性化方案,进行分组学习,既能够提供竞争的舞台,又为交流提供广阔的平台。内部审计是一项业务范围广、政策性强、专业性要求高的工作。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甚至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如经济法、财政、税务、统计、工程预决算和计算机等。因此,要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后续教育、实践研究和职业道德教育,吸收有经验、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形成一支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多元化知识结构和规范职业道德的内部审计队伍。
4.充分运用内部审计结果。首先,提升内审的效率和质量。关注审计工作流程,做好内审的业务建设工作,为内审的基础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环境,使内审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根据审计工作准则中的具体要求,对各个审计环节进行改善与优化。制订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激发内审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内审项目的完成,获得更高的内审效率。其次,强化审计发现的问题的整改力度。完成内审工作后,对于其中发现的问题,被审计对象需要及时整改。整改完成后,需要向内部审计机构提供相应的整改结果报告。内部审计机构提出的建议,被审计对象需要及时采纳,真正落实各项审计意见。再其次,关注内审监督成果的转化和利用。获得最终的内审结果后,应予以充分利用,在单位考评工作中引入内审成果,进一步推进单位廉政建设。并且,应深入分析审计中发现的各类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促进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将内审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5.利用审计优化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程中需要重视审计工作的实施,充分发挥审计本身的价值,及时地发现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从而使整体审计效果能够符合预期的要求。在审计工作落实时,要以独立性思路为主要的基础,推进各个工作的科学进行,减少过分依赖审计而产生的各项弊端。例如在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强化廉政机制的建设,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之后,配合着审计管理职能,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矛盾,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加科学的优化措施,才可以保证各项审计工作能够具备较强的规范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内部控制各个环节落实中,要按照审计工作的检查以及分析职能,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及时地纠正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错误以及偏差之后,再明确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主要工作重点,依据组织管理的方式满足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管理要求。
除此之外,在审计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形成完善的外部监督。这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还有助于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从业务层面优化现有的内部控制模式,从而使审计工作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强化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尤其是在财政预算分配和使用方面需要做好财务数据的严格审计,再扩宽对应的监督渠道,促进内部审计能够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得以有效地实施。按照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调整内部控制建设模式,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在新时期下的稳定发展。
六、结语
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对此项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具体应从提高内控意识、构建较为完善的控制制度、明确内审工作重点、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以及充分运用内部审计结果等方面入手,整体上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水平,保证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省精神疾病控制中心、辽宁省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