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时代,视野宏阔

2024-06-14王淦生

求学·理科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特展文脉中华文明

王淦生

近几年,高考作文题所涉话题多与社会现实有关,跟时代主题吻合,所以,在高考作文备考中,“关注时代,视野宏阔”就成为一个必然的要求。只有关注时代,我们才不会隔靴搔痒、闭门造车;只有视野宏阔,我们才能够遍览天下、囊括材料,从而写出优秀的文章!

在“方正之间”赓续中华文脉

周洪双

2023年10月8日,一票难求的“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以下简称“汉字中国”特展)在成都博物馆落下帷幕。自2023年6月10日开幕以来,特展在121天的展览期间共接待游客超140万人次,其中年轻观众占比高达80%,省外观众占比超60%。同时,关于特展的网络话题量超过3000万,网友们一致给出了好评。(作者以“一票难求”“一致好评”等词语和一组数据展现了历时121天的“汉字中国”特展的火爆与成功,为下文分析此次特展对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做了铺垫。从材料的选择和分析上,可以看出作者关注时事,目光敏锐)

这一特展无疑是2023年夏秋最火爆的展览之一,甚至成了不少文博爱好者专程奔赴成都的理由。数以十万计的游客来到成都,与本地观众一起排队打卡,拼手速预约配套讲座,掀起了一场汉字文化的热潮。这是博物馆的又一次华丽“出圈”,充分彰显了厚重的中华文明、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阐述这场“汉字文化热潮”的意义。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汉字中国”特展的火爆看出中华文明及民族精神的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可见作者对时代关注的密切和对时事认识的深度)

“汉字中国”特展吸引观众的第一个理由,就是平时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汇聚一堂,展现出多彩中国的共同文脉。全国20个省市、40个文博机构齐心协力,汇集各种珍品共220件,其中一级文物有70件,珍贵文物占90%以上,托举了这场成都博物馆建馆以来水平最高、珍贵文物占比最重的展览。众多国宝级文物跨南北、越八方,与远道而来的观众相聚成都博物馆,成就了这场追本溯源的一“字”之约,集中呈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多元一体。(深度分析这场特展火爆的原因——文物珍贵、多方参与、观众着迷,更重要的是中华文明的无限魅力)

循着一条外宽内窄的“时空隧道”进入特展大厅,一位无声的“讲解员”就来到了观众身边。这里的一个拐角、一束灯光、一抹色彩,都让游客沉浸到厚重的中华文脉中,完成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传递。横折、竖钩、撇折等笔画走势融入墙体造型,营造出一种均衡和谐又时有变化的观展体验;以天青色表现文明早期的略显青涩,以黑色与红色表现文字的演变与成熟,以橙红色表现汉字文明像霞光一样普照四方……独到的博物馆语言,正是展现汉字魅力的点睛之笔,让观众在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同时,亦能够认知汉字与历史、汉字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体悟“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识”这一核心概念。(陈述展出情况,从特展的布置、内容等方面揭示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当然,此次特展能吸引众多观众,在一笔一画之间掀起一场文化热潮,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汉字本身的力量。世界上曾诞生过上千种古文字,但大都消失在历史尘烟中,唯有汉字沿用至今。从距今8000余年的刻符龟甲,到殷墟甲骨、西周金文、秦诏版等文字载体,再到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风格,汉字仿佛黄河长江,从源头的涓涓细流,一路汇聚成波澜壮阔的大江大河。观众可以从汉字的演变历程中看到,汉字促进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维系着多民族的融合发展。(揭示特展吸引观众的根本原因——汉字本身的力量。作者从汉字与其他古文字生命力的比较、汉字发展的历史、汉字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汉字的价值和意义,视野宏阔,论述富有新意和深度)

我们应该看到,观众喜爱“汉字中国”特展,还在于这个展览满足了他们文化寻根的需求。来自全国各地的珍贵文物穿珠成链,直观呈现出悠久中华文明的“源”与“流”,让观者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有力增强了文化自信。(从观众的角度分析特展火爆的原因——观众的文化寻根需求得到了满足。作者观察问题视野宏阔,分析问题全面深刻)

我们深入品读“汉字中国”特展,是为了面向未来,赓续中华文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我们在博物馆中寻根问祖,就是要厘清中华文明的脉络,搞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承担起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更加自信地奔向未来。(将品读“汉字中国”特展的意义上升到“面向未来,赓续中华文脉”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的高度,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理论高度)

(摘自2023年10月12日《光明日报》)

《在“方正之间”赓续中华文脉》这篇时评从写作技法上看,有三点值得借鉴。

一、要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就必须关注时代

要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就要善于从这个世界上每天发生的能够体现社会本质的事件和现象中发现和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再对这些素材展开分析议论,使文章主题与社会现实密切关联,使文章具有浓烈的时代色彩。

《在“方正之间”赓续中华文脉》这篇时评中,作者在众多事件中发现“汉字中国”特展火爆这一事件,并窥见这一事件中展现出的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以此作为论述的话题,通过分析论证,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恒久魅力,以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强广大读者的文化自信。

由此可见,要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体现时代性,关注时代乃是前提。

二、要使文章做到论据典型,就必须视野宏阔

只有视野宏阔,我们才能选取到更多有支撑力的典型论据。

《在“方正之间”赓续中华文脉》这篇时评通过将汉字与其他古文字的发展进行横向对比以及分析汉字纵贯古今的渊源,向读者展示了汉字强劲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进而揭示“汉字中国”特展火爆的原因。这正是视野宏阔的表现。

视野宏阔,不仅体现在能够发现当今世界发生的重要事件和社会现象,还体现在能够探索这些事件和现象背后的历史渊源,并能够在广阔的社会背景、纵深的历史背景下揭示事件和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三、要使文章做到分析深刻,就必须揭示本质

想要做到分析深刻,就必须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方正之间”赓续中华文脉》这篇时评中,作者看出“汉字中国”特展火爆的原因在于文物的珍贵、文化含量的丰富、举办者的用心、参观者的着迷等,同时也透过“汉字中国”特展的火爆,看出了汉字强劲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看出了华夏儿女对中华文化的无比自信,这便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当然,此次特展能吸引众多观众,在一笔一画之间掀起一场文化热潮,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汉字本身的力量。世界上曾诞生过上千种古文字,但大都消失在历史尘烟中,唯有汉字沿用至今。从距今8000余年的刻符龟甲,到殷墟甲骨、西周金文、秦诏版等文字载体,再到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风格,汉字仿佛黄河长江,从源头的涓涓细流,一路汇聚成波澜壮阔的大江大河。观众可以从汉字的演变历程中看到,汉字促进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维系着多民族的融合发展。

此片段用了两类素材,一是世界上曾诞生过上千种古文字,但大都消失在历史尘烟中;二是汉字经历过刻符龟甲、殷墟甲骨、西周金文、秦诏版等文字载体,也经历过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风格,直到今天成为中华民族的通用文字。两相对照,展现了汉字强劲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

探寻汉字起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火”起来

汉字赓续着厚重的历史文脉,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2023年2月17日至22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举行,全国网络媒体与广大网友共同探寻汉字起源,在互联网上掀起了汉字文化热潮。记载和凝聚着中华民族历史风采的古老文字,跨越历史长河,在网络世界中闪烁着璀璨光芒,等待着人们的品阅。

出土于中国河南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传承着中国基因,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在网络文化语境下,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来传播和普及甲骨文,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正如网友们在活动互动区所说:“古老的汉字萌发新潮魅力!”借助“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我们看到了中国汉字独有的形式之美和厚重的历史沉淀,感受到了中华文化永恒的魅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作为传统文化的根脉,汉字的源头——甲骨文正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特展文脉中华文明
看特展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现代化之路:共和国70年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