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品种优选与技术推广的协同研究

2024-06-13李恩启

种子世界 2024年5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可持续发展

李恩启

摘 要:论文旨在探索小麦品种优选的有效方法及其与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协同关系。本研究通过分析小麦品种的选择标准、优化技术、推广策略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一套协同促进小麦品种优选和技术推广的综合方案。本文着重分析了品种选择的标准、育种技术的应用、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及其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和管理策略有效推广优良小麦品种和农业技术。研究表明,综合考虑品种特性、育种技术和推广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麦品种、品种优选、技术推广、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引言

小麦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种优选和技术推广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小麦育种和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新品种和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成为了农业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小麦品种优选的标准和方法,分析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策略,以及这两者如何协同作用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小麦品种选择的标准

1.1抗病抗虫特性

小麦作为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全球农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病虫害是导致农作物减产和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抗病抗虫特性的评价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品种的抗病性应被广泛关注。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季节条件下,小麦可能面临多种病害,如锈病、叶斑病、白粉病等。抗病性的评价需要考虑多种病害类型。[1]品种对多种病害都具有抗性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环境挑战。(2)抗虫性也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小麦可能受到各种昆虫害虫的侵害,如麦蚜、麦穗蛾等。抗虫性的提高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同时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3)品种的抗性稳定性也需要考虑。这意味着品种在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下都能保持一定程度的抗病抗虫能力。这对于小麦的广泛种植和推广至关重要,因为不同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病虫害问题。

1.2适应性与稳定性

小麦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是另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的小麦种植需要不同类型的品种。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产量并降低风险。适应性指的是品种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生产能力。例如,一些小麦品种可能更适合干旱地区,而另一些可能更适合潮湿地区。评估适应性需要考虑土壤类型、降水情况、温度范围等因素。稳定性则表示品种在不同年份和季节的表现一致性。具有稳定产量的品种可以减轻农民因气候变化和不稳定的生长条件而面临的风险。评估稳定性需要通过多年多地的试验数据来确定。

1.3产量与品质

高产量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满足粮食需求的关键。品质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小麦的品质包括粒质品质、面筋品质等多个方面。粒质品质直接关系到小麦的加工和食用价值,而面筋品质则对面包和其他小麦制品的制作质量有重要影响。[2]在选择小麦品种时,需要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平衡。

2小麦育种技术的应用

2.1遗传改良技术

遗传改良技术在传统育种方法中是通过选择和杂交来改良小麦品种。遗传改良技术的应用方法包括:(1)选择是遗传改良的基础。育种者根据所需的性状,如抗病性、适应性或产量潜力,选择具有这些性状的亲本植株。这个过程需要仔细地观察和评估,以确保所选亲本具有所需的遗传特性。(2)杂交: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亲本植株杂交,可以获得具有更好遗传特性的后代。这种方法可以加速品种改良的进程,使新品种具有多种有益性状的组合。(3)选择改良后代:育种者需要对改良后代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筛选,以确保它们满足所需的性状和标准。[3]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多年的努力和大量的实验。

2.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现代育种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来辅助小麦品种的选择和改良。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包括:(1)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用来鉴定具有特定基因或性状的植株。通过分析植株的DNA,育种者可以确定哪些植株携带了所需的遗传信息,从而更精确地选择亲本植株。(2)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用来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这些遗传图谱可以帮助育种者了解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性状的遗传机制。(3)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用来进行分子育种。这意味着育种者可以选择具有特定基因组合的植株,以获得所需的性状。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加快品种改良的速度。

2.3传统与现代育种技术的结合

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育种技术的结合是小麦育种中的一种趋势。传统育种方法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培育新品种,而现代育种技术可以加速这一过程。结合这两种方法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农业需求。(1)传统育种方法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许多传统品种具有独特的遗传特性,如抗病性或适应性。通过将这些特性引入现代育种中,可以改良新品种。(2)现代育种技术提供了更精确的工具。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育种者更精确地选择和改良品种,从而节省时间和资源。[4](3)结合传统和现代方法可以提高育种的效率和成功率。这种综合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民和消费者的需求,促进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农业技术推广是将新的农业技术、方法和信息传递给农户以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过程。本节将评估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着重关注覆盖范围、农户的接受度和反馈,以及技术推广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

3.1技术推广的范围与效率

农业技术推广的覆盖范围和效率是评估其成功的重要指标。覆盖范围涉及技术推广的广泛程度,而效率则涉及资源使用的效益。以下是关于这两个方面的详细分析:(1)覆盖范围反映了技术推广的影响范围。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可以确定技术推广活动覆盖的农户数量和地理范围。高覆盖范围表明技术推广取得了广泛的成功,对农业生产产生了积极影响。(2)效率方面考察了资源的使用效益。这包括了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例如投入的时间、资金和劳动力与产出的农产品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高效率意味着技术推广能够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从而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益。

3.2农户的接受度与反馈

农户的接受度和反馈涉及农户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以及他们对这些技术的反馈和体验。以下是对这两个方面的深入探讨:(1)农户的接受度是决定技术推广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农户是否愿意采用新技术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技术的易用性、经济效益、风险和文化因素。[5]通过调查和访谈农户,可以了解他们对新技术的态度和看法,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2)农户的反馈可以提供宝贵的信息。农户的经验和意见可以帮助改进技术推广活动,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高技术的适应性。通过建立反馈机制,农户可以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建议,从而促进技术推广的持续改进。

3.3 技术推广与生产效率

技术推广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最终目标之一。以下是对技术推广如何提高小麦生产效率的讨论:(1)技术推广可以提供新的农业技术和方法,帮助农户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例如,新的小麦品种和育种技术可以提高产量潜力,抗病抗虫技术可以减少产量损失,从而提高生产效率。(2)技术推广还可以提供农业管理和生产实践方面的指导。通过培训和信息传递,农户可以学习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其农田、资源和作物,从而提高生产效率。(3)技术推广可以帮助农户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农业环境。气候变化、土壤质量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都可能对小麦生产产生影响。通过提供适应性的技术和信息,技术推广可以帮助农户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保持生产效率。

4推广中的挑战与对策

4.1推广资源的分配

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资源的分配是一个关键问题。资源包括资金、人力、物资和时间等方面的投入。以下是对资源分配问题的讨论以及相应的对策:(1)资源分配不均可能导致一些地区或农户得到更多的支持,而其他地区或农户则得到较少的支持。[6]这可能会加剧农村地区的不平等,并使一些农户错失获得新技术和信息的机会。为应对这一挑战,应该建立更公平的资源分配机制。政府和农业部门可以制定政策,确保资源能够平等地分配到不同地区和农户。通过监测和评估资源分配的效果,可以及时调整资源分配策略,确保最需要支持的地区和农户能够得到充分的帮助。(2)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关键。通过培训和技术支持,可以提高农户和农村工作者的技能,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这可以包括更好地管理农田、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生产效率。

4.2信息传递与沟通障碍

农户可能没有足够的信息来了解新技术和方法,或者他们可能面临语言、文化或数字素养方面的障碍。以下是对信息传递和沟通障碍的讨论以及相应的对策:(1)信息传递可能受限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通信网络的不足。这使得将信息传递给农户变得更加困难,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多种传播渠道,包括广播、短信、社交媒体和农村广告牌等。培训农村工作者和农户,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现有的通信工具和技术,也是提高信息传递效果的重要途径。(2)语言和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信息传递的失败。技术推广人员可能不了解当地的语言和文化,导致信息无法有效传达。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聘请当地的农村工作者或翻译人员,他们了解当地的文化和语言,可以更好地传递信息。技术推广活动可以采用文化敏感的方法,确保信息传递与农户的文化价值观和习惯相符。

4.3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政府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可以鼓励农户采用新技术并参与推广活动。以下是对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的讨论以及相应的对策:(1)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包括提供补贴、贷款和奖励计划,以鼓励农户采用新技术。然而,有时政策可能存在执行不力或者不够吸引人的问题。为改善政策支持,政府可以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政府还可以与农村工作者和农业部门合作,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满足农户的需求,并提供具体的激励措施,以促进农户的积极参与。(2)激励机制可以包括奖励农户采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参与培训和推广活动。这些激励可以提高农户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为提高激励机制的效果,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和农户的需求制定具体的奖励计划。这可以包括提供现金奖励、物质奖励或培训机会,以鼓励农户积极参与技术推广活动。

5协同发展的策略

5.1系统化推广策略

建立系统化的技术推广策略是实现小麦品种优选与技术推广协同的关键一步。这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资源分配、信息传递、培训和监督等:(1)系统化推广策略应该明确定义各个参与方的角色和责任。政府、研究机构和农户在技术推广中都扮演重要角色,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以确保协同合作。(2)策略应该包括详细的时间表和计划。技术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清晰的时间表,以确保活动按计划进行。还应该制定监督和评估机制,以监测进展并及时调整策略。(3)信息传递是系统化推广策略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多渠道的信息传递,可以确保技术和资源能够准确传达给农户。这可以包括广播、短信、互联网和农村广告牌等多种渠道。

5.2多方参与与合作

协同发展的策略强调政府、研究机构和农户之间的多方合作。这种合作有助于整合各方的资源和专业知识,以更好地实现小麦品种优选与技术推广的协同效应:(1)政府在技术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制定政策和提供支持。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合作,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并提供资源和奖励以鼓励农户采用新技术。[7](2)研究机构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与政府和农户的合作可以确保研究机构的工作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户的需求。

5.3 持续创新与适应性

随着技术和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不断改进和适应推广策略。持续的技术创新对于保持推广活动的效果至关重要。研究机构和政府应该不断进行研究和开发,以提供更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对不同地区的适应性研究是必要的。不同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土壤、气候和文化条件,因此推广策略需要根据当地的需求进行调整。这可以通过与农户的紧密合作和定期评估来实现;监测和评估是持续创新和适应性的关键工具。通过收集数据和反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总之,协同发展的策略包括建立系统化推广策略、多方参与与合作,以及持续创新与适应性研究。这些策略有助于确保小麦品种优选与技术推广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小麦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通过政府、研究机构和农户的积极合作,可以实现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性做出贡献。

6结论

本文的研究表明,小麦品种优选和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二者需要紧密协同以发挥最大效益。在小麦品种选择方面,抗病抗虫特性、适应性与稳定性、产量与品质是关键的选择标准。同时,利用遗传改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传统与现代育种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小麦品种的综合性能。

技术推广对于实现这些育种成果的广泛应用至关重要。推广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的优势,还与推广的范围、效率、农户的接受度和反馈密切相关。因此,面对推广过程中的资源分配不均、信息传递障碍和政策支持不足等挑战,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如优化资源分配、改善信息传递机制和加强政策支持与激励。

为了实现小麦品种优选与技术推广的协同发展,必须采取系统化的推广策略,促进政府、研究机构和农户之间的多方合作。同时,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对不同地区的适应性研究也是推动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通过协同推进小麦品种优选和技术推广,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未来,小麦育种和推广策略的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将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性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伦知强,唐永祝.小麦新品种(系)比较优选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4):40+93.

[2]崔安敏.高产小麦良种特征及优选原则[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02):105.

[3]刘晓雯.小麦高产配套种植技术[J].河南农业,2022,(22):25.

[4]齐丹东.小麦良种的概念及选种技术要点[J].乡村科技,2016,(03):12.

[5]胡美君,王义芹,张亮等.不同基因型小麦及其优选杂交后代的光合作用特性[J].作物学报,2007,(11):1879-1883.

[6]于亮,钮力亚,王奉芝等.多抗节水丰产型小麦品种沧麦028的选育[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9):12-13.

[7]吴昌俊.小麦精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9):243-244.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可持续发展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几个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