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优势及应用关键事项论述

2024-06-13夏帆

种子世界 2024年5期
关键词:农作物大豆病虫害

夏帆

摘 要:经济社会发展使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为有效满足农业发展需求,有效保障国内粮食供应,强调行业应积极加强农作物种植技术研究工作,进而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实现增产创收。以大豆以及玉米为例,两种农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广阔。为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行业研究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采用复合种植方式,能够在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有效提升区域粮食综合产能,促进区域粮食供给。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在明确区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优势,对技术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边行优势;土地资源

玉米以及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物,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以提升两种农作物产量、优化区域经济效益为重点,要求行业应切实加强相关种植技术研究工作,通过加强技术控制,优化田间管理工作,有效保障大豆、玉米高产。考虑到传统种植技术存在的不足,行业提出可采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同时种植大豆以及玉米,做好行距控制工作,在促进两种作物同步增产的同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有效优化区域行业发展。

1 区域概述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属于贵州金三角区域,该区域年平均气温13.0℃,夏季气温平均在22℃。为有效增加区域粮食供给,应切实加强大豆玉米种植技术分析工作,进而有效提升粮食增产,促进区域农业发展。大豆、玉米是我国广泛种植的作物,但在传统种植模式下,作物产量较低。因此,强调行业以保障大豆、玉米种植产量作为重点,为有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引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通过实施大豆、玉米轮作,进而有效解决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该技术具有创新性,能够结合大豆、玉米在高度方面的差异,借助边缘优势,实施轮作,并应用机械化技术,可落实高效栽培模式。在应用该技术后,应做好带状套作共生时间控制工作。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前期不会受到影响,并且能够促进空间集约。总体而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优势显著,在贵州地区得到广泛推广。

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概述以及优势

2.1技术概述

我国大豆以及玉米种植年代久远,全国范围内均有种植。传统行业主要应用单一作物种植方式,完成大豆、玉米种植,基本上不会使用间套作方式。而一旦未合理规划田间配置工作,在种植行间距过大的情况下,将会使种植密度下降,进而导致种植产量下降,严重损害种植效益。因此,通过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满足当前大豆、玉米种植需求,确保农业产量。该技术能够以传统间套作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经过持续性创新以及完善而形成。该技术选取部分玉米耕作面,在其中种植大豆,并增加边行玉米数量,可充分发挥边行优势,进而有效增加两种作物产量,并且通过减少植株间距,有利于提升播种密度,进一步促进农作物稳定生长。大豆属于矮秆植物,玉米属于高秆植株,实施套作种植,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促进农作物长效发展。同时,该技术实施后还能够减少氮肥施加量,经济效益良好。总体而言,该技术能够有效活化土壤,有利于促进两种农作物茁壮生长,有利于提升大豆、玉米综合产能。充分发挥边行优势,有利于扩大大豆受光面积,经轮作后,对大豆、玉米均具有良好的收益,在合理布局玉米行距的基础上,在玉米内部种植大豆,能够进一步提升玉米种植密度,提升玉米、大豆产量的稳定性。以贵州省为例,以区域具体情况出发,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区域气候条件相符合,能够有效满足区域农业发展要求。

2.2技术优势

具体对该技术优势展开分析,该技术应用后能够有效提升耕地利用率,并且通过合理设计行距,能够使农作物均匀吸收充足的阳光,满足自身生长需求。不同农作物品种存在互补的关系,该技术在种植模式方面具有镶嵌式的特点,能够有效发挥光合作用,通过促进两种农作物之间的交互,可在区域内形成复合种群,有效提升耕地生产力,保障农作物产量。同时,该技术模式下的农作物空间分布具有合理性,能够减少农作物之间的矛盾,在保障土壤肥力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提升耕作效果,进而保障区域经济效益。大豆在吸取土地中氨氮养分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玉米生长。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分泌酸性物质,可对土壤中不溶性矿物质进行分解,进而为大豆供应养分。这也说明复合种植具有单一种植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在种植玉米后,还能够降低大豆病虫害风险,优化大豆产量。具体包括:(1)有利于提升资源利用率。该技术的实施能够形成良好的镶嵌结构,可充分利用光能,强化两种农作物的生产能力。并且同时种植大豆、玉米,有利于节省土地资源。因此,应用该技术可确保区域各项资源得到有效利用。(2)可促进增产降本。该技术实施后有利于培肥土壤,确保大豆根部充分吸收铵态氮,促进作物生长。并且经过间作后,还能够优化节肥作用,促进增产降本。(3)该技术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相符。正常而言,该技术模式下的宽行距为1.8m左右,能够支持收割机、拖拉机耕作、收获。因此,通过引进机械化手段,能够有效提升耕种效率。(4)提升经济效益。该技术优势明显,应用风险较低,并且能够支持机械化施工。在实际种植期间,通过采取扩行加密方法,在玉米以及大豆种植期间,合理控制行数、间距,能够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而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在提升玉米产量的同时,还能够优化大豆生长,促进作物增产。与传统种植技术进行对比,通过应用该技术,玉米增产幅度可达到8%,并且大豆产量也得到显著提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经济效益良好。当前该技术在我国贵州地区应用较为常见,深受区域农民认可,经过技术处理后,辅之以日常管理工作的强化,能够有效提升大豆和玉米的产量,进而提升区域经济效益。

3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

3.1栽植原则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主要强调以两种农作物特性出发,基于遗传、生物学特性,在合适的条件下完成复合种植,进而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借助两种农作物之间存在的高差,合理调整行距,并加强光照、水肥控制工作,能够在提升大豆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玉米产量,有效提升区域农业经济效益[1]。

3.2玉米、大豆种类

考虑到玉米以及大豆的互补性,为有效保障玉米以及大豆种植产量,应合理选取大豆、玉米品种。玉米种子方面重点推广毕玉4号、毕单17号、盛农3号、毕玉6号、黔兴10号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大豆种植方面,应注意耐密、耐阴等特性,进而有效满足区域种植需求。而在玉米种植方面,则需要考虑种植的耐密性。在选种后,应集中筛查出存在残缺或者携带病虫害的种子,要求所有种子应颗粒饱满,具有良好的光泽度。在种子筛选工作完成后,对种子做进一步晾晒处理。农户在晾晒种子时,应结合自身经验,以区域气候特点出发,加强技术操作控制,进而确保晾晒后的种子与要求相符。在完成晾晒处理后,拌种、包衣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种子病虫害发生风险。

3.3栽培方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株距控制,并通过增加光照,进而有效提升种植密度,优化产量。应注意保持玉米、大豆株数控制工作,进而实现农作物双丰收。在栽培方式方面,本文主要应用4∶2栽植方式,该栽植方式主要指大豆带、玉米带分别为4行以及2行。该部分带宽为290cm,大豆以及玉米的行距分别为40cm、40cm,株距均为10cm,每公顷播种量分别为136000株、68000株。需要注意的是,栽植方式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区域特点,进而有效保障种植效果。而4∶2栽植方式是最适合贵州地区的栽植方式,能够有效满足区域种植需求。

3.4播种以及施肥管理

为有效提升农作物净产量,在播种期间,应适当增加行距,合理缩小株距。本区域玉米种植为2行,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适当施加高氮玉米肥,注意做好施肥量控制工作。同时,还可施加大豆专用肥,并合理控制施肥量。均采取播种机完成播种处理,在播种的同时,可施加肥料。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借助相关辅助工具,确保行距精度,确保播种以及施肥的均匀度[2]。

3.5田间管理

在播种前,如果发现种植地存在大量杂草,可结合区域土壤特点,喷洒草铵膦,及时清除杂草,进而有效降低杂草基数。在种子萌芽前,应进行封闭式除草,应用乙草胺,配合噻吩磺隆,确保除草效果。在此期间,可根据区域土壤含水量情况,合理调节灌溉方式。如果除草效果较差,在大豆以及玉米生长到3~5叶期时,应另外应用除草剂、喷雾剂,对植株根茎进行喷洒。还可以通过应用定向喷雾剂,完成人工喷洒处理。工作人员应充分考虑大豆、玉米特性,合理选择除草剂,并在指定范围内完成除草工作,做好相应的物理隔离工作,以免影响除草剂的应用效果。在整个大豆以及玉米生育期,应用该技术后,种子萌芽时间相对更长,并且还会受到降水量的影响。在温度上升后,杂草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工作人员应密切关注区域杂草生长情况,及时进行清理,以免杂草生长到后期,不仅清除困难,还会影响大豆、玉米正常生长发育[3]。

3.6水肥管理

在完成播种后,应及时应用机械设备完成翻土处理,以免出现积水情况。如果当年区域存在旱情,应做好补水工作。在玉米生长期,如果没有提供缓释肥,需要后续增加尿素,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尿素施加量,并给予深层施肥处理。针对早熟大豆,同样需要施加尿素,并做好剂量控制。进入到结荚期后,可施加磷酸二氢钾,每公顷用量控制在750g,并做好添加推广工作。应高度重视玉米、大豆生长期管理工作。如果发现存在生长过度情况,可分别选取大豆初次开花阶段、玉米抽穗阶段,喷洒氨酸甲苯,进而有效控制农作物生长。在喷洒药剂的过程中,应合理控制喷洒时间段,并注意调节药物浓度,确保药物能够均匀喷洒在叶片顶部位置,禁止反复喷洒同一区域。如果在喷洒后的6小时内出现降水情况,则需要再次进行喷洒处理。但是再次喷洒时需要适当降低喷洒剂量,以免植株在农药过多的情况下被灼伤,从而降低农作物产量。

3.7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会严重影响玉米、大豆正常发育,甚至导致减产。要求行业应高度关注病虫害防治工作,结合当前大豆以及玉米常见病虫害种类,切实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强相关田间管理工作,进而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确保大豆、玉米能够正常生长。在大豆种植期间,灰斑病属于常见病虫害[4]。该病虫害的出现与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并且大豆品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病虫害。灰斑病出现在冬季,在第二年春天开始发病,并且在时间推移的情况下,将会在大豆植株中呈现明显症状。同时,如果区域环境的湿度较高,病斑将会逐渐向整个叶片蔓延,进而使叶片枯萎。在未得到有效治理的情况下,病菌将会严重影响作物茎叶,导致大豆减产。因此,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灰斑病防治工作,应从种子着手,在选种期间,优先选取具有高抗病性的种子,并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切实落实翻整工作。应进一步加强种植技术控制,做好种植环节优化管理,结合大豆生长实际情况,做好施肥灌溉工作,并注意观察大豆生长动态,采取针对性管理方案。在发现病株后,应及时进行处理,以免影响其他植株正常生长。还需要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当在叶片上发现病斑后,应及时喷施药物,药物喷施间隔时间为8~10d。蚜虫属于常见病害。蚜虫将会影响大豆嫩叶、嫩枝,形成不规则病斑,病斑扩大后将严重损害大豆发育,进而使大豆产量下降。可采取蚍虫啉可湿性粉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该防治方式需要间隔7~10d,还可以通过黄板完成诱杀治理。在玉米种植期间,玉米螟虫多为幼虫,幼虫会啃食嫩叶,并侵害茎秆,导致玉米大幅减产。粘虫也是常见病虫害,幼虫啃食玉米叶片,严重时会啃光叶片,大规模暴发虫害时,害虫会将叶片啃光,只剩下叶脉。针对玉米螟虫以及粘虫产生的病虫害,可采取药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手段。应根据病虫害特点,合理选择防治时机以及措施,进而有效提升防治效果[5]。

3.8机械收获

应高度重视大豆、玉米收获工作,可采取机械化收割方式,坚持高效减损原则,完成收割处理。其中,在完熟期可完成大豆收获。在观察到大豆豆荚、籽粒出现固有色泽后,植株呈现明显的黄褐色,经过手摇动,能够听到植株发出响声。在观察到玉米苞叶变成黄色后,籽粒呈现脱水状态,乳线消失后,可给予收获处理。应根据区域实际地块、耕作方式,合理选择机械收获机,并合理调节参数,确保能够顺利完成收获工作,有效降低损失。在玉米成熟后,可选择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收获玉米。而在大豆成熟后,可选取常规收获机进行收获处理。如果两种农作物同时成熟,可经过协同跟进方式来完成收获工作。

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较大。玉米以及大豆均属于我国常见作物,产量较高。行业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切实加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研究工作,通过将该技术有效应用到实际种植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做好选种、播种以及施肥管理,进一步强化田间管理工作,密切关注两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针对性技术控制措施,有利于提升农作物产量,促进区域农业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依依,邓龙飞,陈俊汶,等.汉寿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及保障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3(19):54-57.

[2]范云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及推广措施[J].种子科技,2023,41(18):58-60.

[3]朱海荣.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及推广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9):173-174.

[4]杨武杰,杨久涛,刘科,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与装备运用[J].山东农机化,2023(05):8-10.

[5]陆代平.山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3,41(17):60-62.

猜你喜欢

农作物大豆病虫害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