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合鹏:我和学生一起成长
2024-06-13袁合鹏
名师简介
袁合鹏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州市番禺区香江实验学校副校长,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理事,广州市中学生文联理事,广州市番禺区骨干教师跟岗导师。获“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班主任”“广州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记得我读初一那年,教我语文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姓王,是我的班主任。第一节作文课她就表扬我作文写得好,还有一次我迟到了,她说:“冒着这么大雨,还是来学校了,要表扬。”我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二十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她的表扬。王老师善良、温和,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习不急功近利。无论过去还是当下,教师要做到无功利心、无区别心、有慈悲心、有责任心,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应该成为我心中永远的指引。
做听众
傍晚时候,和几个学生聊天,他们说的有些事情我其实也帮不了。但我想,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关怀。你想,这样的傍晚,静谧安详、和风习习,校园里笼罩着温和的光,然后听着这些孩子说着他们的故事,多像一首青春的歌。记得若干年前,也是一个傍晚,放学后我送一个学生去车站,步行穿过广州大桥的时候,他突然问我:“老师,你的理想是什么?”我笑了笑,然后问他:“你呢?”他若有所思地看着珠江对岸的万家灯火,平静地说:“如果将来江的对岸有一幢大楼是我设计的那该多么令人自豪啊。”我想,也只有学生会和你谈论这么纯粹的话题,无条件地信任着你,就因为你是他的老师。
有个学生曾写过这样一封信给我,“在空空的房子里,很静很静,只有闹钟和弟弟发出微弱的声音。我现在发现,原来自己那么爱哭。可能当一个人寂寞地拥有了多年的东西一拿出来分享就会觉得它稀罕……人也就变得软弱起来。在大家面前我是不敢哭的,因为很丑。在学校的时候我也只会躲在厕所里哭,哭完了也就洗把脸,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他的这封信思维似乎断断续续的,宛若抽啜。我懂他的意思,我也懂他渴望被关怀、被重视。他感谢我可以做他的听众,同时也用文字去宣泄自己的情绪。我知道,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听众、渴望被理解。做老师,我想,先尝试做听众吧。
做朋友
记得我第一次做班主任,是接初三级的班。带这个班,从和学生做朋友开始。有一次,我感慨道:“我没有经验,不能把班级带得更好。”班长云淡风轻地和我说:“没关系,我们就当作为学弟学妹培养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中考后,我收到一个学生的邮件:“袁老师,我就想写一写一班,算是和初中的告别吧……迎宾馆内,三百多张熟悉的脸又碰面了。临别的最后一晚,四十多个一班人依然延续着以前的快乐,依然那么狂放。‘北水又缠在一起,‘熊猫又在和别人谈论篮球,‘八一仍旧捧着游戏机。对呀!这才是一班,看似没心没肺,实际上是将感情通过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罢了,痛哭流涕使人感叹,含笑而别却让人永记。我又何必那么愁苦呢?都市的夜晚给人以华丽的景象。刚才下车的乘客现在又上了新的一辆车,准备着开往新的地方。搭上所选择的线路,我心里默念:‘去吧,朋友,去开拓未知的世界吧。”
再回首,百感交集,我曾经如此深刻地参与过他们的成长,和他们建立起如同亲人般的连接,但又恍然如梦。那一年的经历,感性而莽撞,骄傲又逞强,像极了青春的模样,欢乐、忧伤、感动,无限感慨,又无尽思索。我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幸运的是学生感受到了我的用心。我在青春的尾巴上,和这群即将跨入青年的少年,演绎了一场奔放的青春大戏。拉上帷幕,静坐独思,回味那份青春的激荡,再难复制。但愿烟花过后,你我都依旧怀念。人生的路还很长,跌跌撞撞后,才能活出青春的模样,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在路上!
去反思
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小男孩迟到了,老师用尺子打了他的手掌。小男孩一连三天迟到,老师打了他三次手掌。接下来,老师骑自行车去小男孩家家访,发现小男孩推着一把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个半身瘫痪的人,应该是小男孩的家人。第四天,小男孩又迟到了,他伸出手,准备给老师打手掌,可是这次老师没有打他,而是把尺子放在他手里,合上小男孩的手,蹲下,去亲吻他的手,拥抱小男孩。蹲下、亲吻、拥抱,老师的三个动作是在表达爱、歉意和理解。
我不禁思考,能否成为一名好老师,关键不在于是否会犯错,而是取决于对待错误的态度。视频里的这位老师,可贵之处在于他善于反思。他打了学生手掌后,察觉到了学生眼神中的异样,并亲自去了解真实的情况,当发现学生是因为照顾家人而迟到,他能放下姿态,去向学生道歉并表示关心。人不可能不犯错,可贵的是犯错之后能够反思,并及时纠错。反思,是做老师最为重要的品质。
今年,我中途接了一个毕业班,这是我第十二次教毕业班了,可是依旧紧张,也急于和班级融合,担心学生不接纳。这时,我使出浑身解数,结果是无限疲惫,也总碰壁,常常失落,又无可奈何。我开始反思,痛定思痛。教育就是急不来的,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无论学生如何,我们都需要去接纳这个班级最初的样子,了解学生背后的故事,理解他们、亲近他们。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能怕破坏关系就一味退让,一个没原则的老师是无法站稳脚跟的,更不会被学生认可和接纳。我相信,只要遵循教育的规律,找准契机去引导,耐心地等待,最终会把班级带向自己渴望的境界——和谐美好。
说再见
记得我带的第一届毕业班,在最后一节课时,我讲个没完,几乎把初中所有的古诗词都给学生复习了一遍,还得意地说自己押中了中考题(那是当然,全都复习了一遍,能不中吗?)。到了毕业聚餐那天,我哭得稀里哗啦,好像失恋一般,那时候我才明白,最后一节课的表现,是因为我是不敢面对离别,佯装豁达。
到第二届毕业班的最后一节课,我啰啰嗦嗦地讲考场注意事项,没完没了地一直和学生说:“别紧张、别紧张。”其实,我自己紧张得要命。那是我第一次做班主任,一直到下课,我都没有说再见,到现在我还记得学生的眼神,他们挺希望我说点什么,或许说一句道别的话也好,那些考场注意事项他们怕是早就听腻了,却还是耐着性子不得不听我讲完。
到第三届毕业班,那天恰逢我的生日,又正好是中考结束,2班的学生相约回校给我过生日,我记得自己的脸上被学生抹了蛋糕,还记得学生讲的那些小秘密,也有各种糗事,轻松愉快。曲终人散,他们收拾完物品,陆续离开学校,我在三楼和学生挥手说再见,看着他们的背影慢慢地走出校门。不一会儿竟然大雨倾盆,又一年夏天,又一批少年,在夏天的大雨中渐行渐远。回到办公室,我给他们发最后一次信息,有道别“中学时光有尽头,唯愿情谊天长地久”,有叮嘱“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希望你们惜时、惜缘、惜福”,有祝福“新的生活开始了,奔你们的前程去吧”。不一会儿,有位家长,是位爸爸,打电话给我,哭得稀里哗啦的,一直说:“袁老师,你说的话令我太感动了。”我也很感动,我终于好好地和学生说了再见,给一段时光画上句号。
从此,每一届的最后一节课,我都会和学生说声再见。清晰地开始,明确地结束,旧去新来,时光流转,不留恋过去,不怯步未来,当下这一刻,好好说再见。今年最后一节课,我会说点什么呢?再会吧,少年。奔涌吧,后浪。
从第一天做班主任开始,我就坚持每天撰写教育日志,已经有4万多字。在这些教育日志里,记录着学生的成长历程,也记录着我作为班主任的成长历程。多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我明白了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一句话:“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学生是我们的目的,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应该是培养人,帮助孩子成长,为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和学生一起成长,共享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