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改革背景下小班建构游戏创设与实施
2024-06-13李霞李若昀
李霞 李若昀
导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一致要求。幼儿园建构游戏是幼儿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形式,在其中幼儿不仅能学习均匀、色彩、对称等造型知识,还可以学习用垒高、平铺、延长等基本技能构建造型简单的物体形象,既可以表现现实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形态,又可以将自己想象中的物体具体化,体现了科学与数学乃至科学与工程之间相互联系,对培养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力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幼儿园课程改革背景下,结合儿童绘本开展小班建构游戏的创设和实践,探究多元模式教学,促进师幼共同发展。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跨学科融合正成为一种新趋势。幼儿园的建构游戏在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可以将绘本阅读与建构游戏整合为一种综合性跨学科游戏活动,打破传统学科之间、集体教学与游戏活动之间的界限,体现文学、数学与科学的融合。通过建构游戏,幼儿能够利用各种不同结构的材料搭建和表达绘本和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全面理解和运用绘本知识,激发建构兴趣,提升建构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小班幼儿建构技能水平和经验相对不足,图片中的建筑物比现实生活中的建筑物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符合其直观形象的认知特点。结合绘本故事开展建构游戏,有助于初步培养小班幼儿乐创造、善合作、懂生活、爱艺术的品质。
一、促进学科融合,创设多元、互动性的环境
《纲要》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搭建水平较低,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在不同的建构环境下搭建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环境下的建构活动室对小班幼儿的建构游戏进行多元设计。
(一)室内环境实用性、综合性
区域游戏是基于教育目标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场地相对划分不同的区域,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为主要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区域游戏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占有较大比重,建构区更蕴含着许多学科融合教育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用、互动的环境来帮助幼儿更进一步提升搭建水平。例如,在绘本《蚂蚁建筑师》的学习中,幼儿走进小蚂蚁建筑师的生活,目睹它们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不断地搭建房子。它们用各种图形搭建出各式各样的建筑,圆形、半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绘本中的房子与现实中的房子不同,五彩斑斓、奇形怪状,给幼儿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将绘本中各式各样的房子图片布置在建构区方便幼儿欣赏的地方,有助于解决小班幼儿常见的建构无目的、无计划的问题。
传统方式创设的班级区角,往往受到场地局限、建构材料不够丰富、区域之间相互干扰等诸多因素限制。班级区角的搭建范围有限,幼儿搭建码头、花园等大型区域时往往无法完整呈现原貌。建构专用室空间范围大,材料丰富,更有优秀作品以供参考,可以让幼儿大展身手。教师可以组织不同年龄段幼儿、不同班级分批使用建构专用室,小班幼儿可以参观学习哥哥姐姐们搭建未拆的作品,共同交流,扩展想象力。如果将班级区角比作一棵小树,建构专用室将会是一片森林。基于此,应顺应幼儿园课程改革之势,创设建构建构专用室,充分体现“开放”的特质和无穷的魅力,激发幼儿在建构过程中产生学科融合的意识与行为。
(二)户外环境开放式、情境式
教师要营造开放式、情境式的户外环境,为幼儿构建专属户外建构空间,让其释放天性玩耍,激发游戏兴趣,培养游戏习惯,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户外搭建时,材料的选择性更多,搭建场地更为宽阔。幼儿是自然的精灵,一草一木皆能激发其无限想象力。例如,绘本《蚂蚁建筑师》中的小蚂蚁建筑师们可以将房子搭建在任何地方:树上、山上、小岛上……绘本故事场景不断变化,让幼儿能发挥想象力,与小蚂蚁们一起在任何“舒适的地方”创造出自己的小房子,以此巩固和丰富学习成果,促进想象力与现实创造力的进一步结合。
二、贴近日常生活,投放有效、利探索的材料
(一)关注生活化和丰富性
小班幼儿喜欢形象逼真、色彩丰富、能够接触的积木、插塑,以及许多源于生活、能够激发操碰意识的废旧材料。因此,可以加强家园合作,采购源于生活的建构材料,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大纸箱》是一本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绘本,生活中常见的纸箱在幼儿眼里时而是大房子,时而是雨伞,时而是飞机……有趣的绘本情节可以激发幼儿与大纸箱一起游戏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开展家园合作,让家长留意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如废弃鞋盒、易拉罐等,以此丰富建构区的材料。在幼儿吃完点心后,剩下的蛋挞的外壳材料也可以作为建构游戏的废旧材料。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将外壳进行收集、清洗,投放在建构区,实现材料价值最大化。建构区材料丰富的种类能够帮助幼儿将个别化材料的生活经验迁移到建构游戏中,有利于创造能力的提升。
(二)关注合理化和层次性
各年龄段幼儿个性和建构发展水平不同。在投放材料时,教师要根据幼儿能力基础把活动目标分为不同层次,并配以不同层次的材料,使不同建构水平的幼儿都能有兴趣动手操作、深入探索。由于小班年龄小,肌肉较不发达,应尽量给幼儿提供体积大、类别相似的材料。另外,小班幼儿年龄小,有较强的亲子依恋。绘本《甜蜜的一家人》以小熊满满一家的生活为线索,以家庭中常见的、亲切的、典型的事件为素材,充满爱心和智慧。教师可以依据绘本情节在建构区投放小熊等毛绒玩具、生活用品等辅助材料,贴上小区建筑、房间内部设置等图片,满足小班幼儿对家的依恋情感。
(三)关注低结构和兴趣性
低结构、易操作的建构材料蕴含很多潜在价值。在不断探索、反复操作中,幼儿搭建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学习兴趣是幼儿接受新事物的重要契机,在投放低结构材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物品的趣味性。例如,绘本《大纸箱》中的纸箱在幼儿眼中就是千变万化、妙趣横生的建构材料,兼具低结构和兴趣性。在与纸箱互动的过程中幼儿会萌发兴趣,在尝试搭建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作品形象。长此以往,幼儿便会对一些日常事物形成探索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展现出探索意识。低结构、兴趣性材料的投放,可以有效提高小班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作欲。
三、发挥引导作用,提供正确、强有力的支持
(一)适当演示示范,引导游戏开展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欠缺建构的技能、方法,建构游戏的持续性较差,需要教师适时演示示范、引导。例如,小班幼儿非常喜欢垒高,但是往往在重复垒高、推倒、再垒高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绘本《比高更高》恰恰能激发幼儿垒高的建构游戏动机,增强其有意建构行为。它的竖版排版设计遵循了幼儿喜欢往高处看的视觉习惯,以有趣的视角带幼儿进了一场奇妙的探索“高”之旅。作品以一个1.3米的十岁小孩为开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按照高度排序,逐一列出人类建造史上具有特点和代表性的地面建筑物。教师可以示范用垒高等技能搭建绘本中的建筑物,让幼儿欣赏、借鉴,提升建构的技能,增强建构的目的性。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师的示范行为可以起到有效支架的作用,实现“授之以渔”的教育价值。
(二)适时提问引导,推进游戏深入
在搭建过程中,可以适时给予一些符合小班幼儿思维特点、认知经验和游戏需求的提示。教师适时的提问引导可以成功地将游戏引向深处。例如,绘本《比高更高》通过一页一图的形式将建筑物进行直观比较,包含精美的插图与直观的数字,能让幼儿在比对中学习有关建筑学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适时提问,如“比孩子更高的是什么呢?”“更高的又是什么呢?”等,引导幼儿逐一比较物体,启发幼儿将垒高的建构作品按照高度由矮到高逐一排列,加深幼儿对空间知觉、高矮排序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推进建构游戏的深入。
(三)呵护快乐体验,坚守游戏精神
游戏精神是游戏的核心,是一种自由、积极、愉悦的精神。教师的游戏指导需要坚守游戏的精神,呵护幼儿快乐的游戏体验。小班幼儿以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为主要游戏形式,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完善,与同伴发生冲突往往依赖教师解决,教师的指导行为会直接影响游戏的进程及游戏氛围。例如,合作是幼儿未来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教师可利用绘本《蚂蚁建筑师》给予幼儿积极暗示和引导。绘本中的小蚂蚁在筑巢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团队协作精神,它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巢穴的建设。在建构游戏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幼儿向蚂蚁建筑师们学习,尝试与小伙伴一起协商,共同完成建构任务,从而获得与人交往、合作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四)组织整理玩具,建立游戏规则
幼儿喜欢游戏的过程,却大多在整理的环节非常懒散,经常拖拉,不愿收拾。因此,整理游戏材料的习惯要从小班就开始培养。绘本《玩具要回家》《玩具去哪了》《我会收拾玩具》等,都能对幼儿养成整理玩具的好习惯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收拾游戏材料是每次游戏都要面临的工作,也是幼儿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教师要鼓励幼儿学会材料的整理,将其作为建构游戏的重要规则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倡,教师应该珍视幼儿生活的独特价值。有些幼儿认为整理玩具就是简单地将所有玩具聚集在一处,并未做到分类摆放。这时,教师要以身作则进行介入,和幼儿一起归类、整理,当好榜样。整理收拾材料并非简单归整,整理材料的过程既是分类统计的过程,也是积累经验的过程,更是学习的过程。每次建构游戏活动后,教师都要鼓励幼儿坚持整理,根据玩具材料特点进行简单分类,以此提升归纳能力,克服游戏随意性。
四、组织幼儿讨论,给予积极、多方面的评价
(一)鼓励赞扬,肯定幼儿作品
建构游戏活动中,教师在注重建构能力培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幼儿的情感体验。幼儿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作品质量可能参差不齐,但都值得被称赞、表扬。教师可以请幼儿介绍作品,将其拍摄下来上传到电脑上,供大家欣赏。这种用照片记录作品的方式可以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对建构活动的兴趣,培养保存、珍视和欣赏自己和他人作品的意识。小班幼儿正处于爱模仿的兴趣阶段,欣赏同伴建构作品加速了幼儿之间主动快速的分享行为。幼儿在教师的肯定和同伴的掌声中获得了认同感,建立了游戏自信。鼓励赞扬幼儿作品不仅能让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获得快乐,还可以帮助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二)讨论分享,助推游戏复盘
分享和交流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在游戏活动结束时进行总结性提问,让有经验的幼儿与同伴之间进行分享,共同讨论,借鉴经验。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尚不完善,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尝试对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整理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享成功经验,为下次活动开展提供经验准备。作为建构游戏的引路人,教师在分享环节应注重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帮助幼儿寻找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当然,作为观察者和引导者,教师最需要的就是留给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幼儿在创造的海洋中突破自己,创造丰富有趣的作品。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需要为小班幼儿创设多元化、互动的建构游戏环境,还要投放有效、利探索的材料;注意有效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通过对幼儿的引导、启发以及强有力的支持,让幼儿在搭建作品的游戏过程中热情高涨;通过积极、全方位的评价和分享,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协商与分享,勇于开拓和创新,真正成为建构游戏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