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群实用生存指南

2024-06-13刘燕

好日子 2024年5期
关键词:战队群里家长

刘燕

家长群里,如何才能当一个“恰到好处”的家长,不惹事、不怕事,跟老师“恰到好处”地沟通呢?

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需要让渡一部分权力给老师,老师获取权力之后,有责任教育好孩子,同时也受父母监督。想让这个闭环良性运转,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发力,彼此协助、互相制衡。

私事要私聊

家长群是老师和父母交流信息的地方,虽然不是面对面,但依然是公共场合。父母在群里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孩子在班里的形象。所以若非事关多个孩子的问题,个别孩子的要求最好不要随便发在班级群里,可以跟老师私聊解决。

就彬彬妈咪的问题来说,彬彬的健康是个人问题,完全可以一对一跟老师沟通,更有助于精准地帮助孩子。哪怕是老师照顾不周或布置太多作业,父母也不要在群里发泄情绪,让老师下不来台。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何况老师是与孩子长期相处的人,父母给老师台阶下,就等于是给自己留余地。

不对老师有偏见

在人类历史很长一段时间里,接受教育是一件奢侈的事,所以老师这个职业自古以来自带光环,备受尊重。但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父母知识水平的提升,老师不再代表着绝对权威,父母也不再是完全被动的角色,对老师的质疑也越来越多。如果再加上社会新闻中关于老师的负面报道,人们对老师的印象也就慢慢有了一些偏见。

不对老师产生偏见,并不代表父母不能质疑,而是要用合适的方式沟通,不是动不动就在家长群里打扰全体人员。其实,偏见本身不太会伤害老师,但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言传身教,父母有偏见,孩子也会对老师戴有色眼镜。如果孩子对老师心里没有敬畏,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也不认真做,如此恶性循环,到头来受伤的还是孩子。

要懂得换位思考

根据规定,公立幼儿园的中班满班应该是30个孩子,一般配有两位老师,顶多再加一名生活老师。也就是说,一个大人要负责十几个孩子。所以即使老师再负责,再细心,也达不到父母照顾的标准。我曾经当过家长义工,帮老师组织幼儿园活动,看老师对几十个叽叽喳喳的小娃娃说话,每一句都要提高音量,每一个字都要保持耐心,反复强调、跑前跑后,真是不容易。

彬彬妈咪在群里用一种不容置喙的语气留言,丝毫看不到对老师劳动的尊重,就连群里的其他父母都看不下去了,在群里怼她:“你家孩子病了应该在家养病,不然既麻烦老师,又给其他小孩带来染病风险。”

积极配合但不盲从

孩子在学校接受老师的管理,老师同样也要接受学校的管理。老师在群里发布通知往往不是出自个人意愿,而是学校自上而下的要求。这时老师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配合,配合不是盲从,而是父母明白自己的位置和立场 —— 配合老师,就是在帮助自己。

我一个当老师的朋友说过,孩子父母在群里打卡接龙说“收到”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说得好永远没有做得好重要。如果老师不是在询问意见,只是发通知和公告,即时查看、了解并执行就可以了,不需要什么事都在群里打卡。

父母、孩子和老师,其实是一个三方制衡、需要合作才能共赢的关系。

有个比方也许不够准确,老师、父母和孩子,就好比是一起组队打游戏的队友,他们要共同面对的大目标是考试和升学,有着各自的分工和位置。老师+孩子的组合是进攻,家长+孩子的组合是为了守城,最强的战队应当是三个角色都强。结果自然是一路通关。但这种战队的概率太少,几乎碰不到。

次之就是“两强+一弱”的战队,孩子肯学、父母上心,老师即使不优秀,结果也都差不多;或是好学的孩子遇到优秀的老师,即使父母佛系,结果也不错;再或是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但父母责任心强,老师也给力,对孩子循循善诱,孩子养成习惯之后就会渐入佳境,越来越好。

怕就怕遇到父母干预太多,老师因抵触而不管,孩子渐渐边缘化。父母累死累活不说,孩子被夹在中间,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困在原地,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

现在太“抓马”,以后就得“麻爪”,还不如一开始就跟老师组队,以尊重和自由为原则,保持理智沟通,当一枚聪明有素质的家长,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未来铺好路。

猜你喜欢

战队群里家长
摸鱼战队
通缉令
奶茶群里戏精多
超能磁战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超能磁战队
金主爸爸的炫酷
中国蓝战队
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