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及科学推广策略探讨
2024-06-13耿雪松
耿雪松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小麦种植产业受到了巨大冲击,其生产模式也逐渐产生转变,传统小麦种植流程逐渐无法保证现代社会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要求。所以,各地政府应积极推广宣传小麦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田间管理,提升基层种植人员对新技术的理解,有效推动我国小麦种植生产模式升级,促进科学种植技术推广,切实提升小麦产量及品质,提高种植人员收入,保护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关键词: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宣传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是根据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国策开发的科学种植技术。通过严格选择品种、整治地块、控制水肥,为小麦提供适合生长的环境,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可有效保证我国小麦出产品质和安全性,提升其经济效益,保障基层种植人员收入,拥有较高生产价值及潜力,应予以大力推广。
1绿色小麦种植技术
1.1品种筛选
开展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第一步就是严格选种,小麦产量受选种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为确保所选品种适合当地种植,种植人员应总结当地种植经验,综合考量当地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温度、湿度等,同时需积极考察小麦新品种,选择产量达标、作物质量合格、生长周期合适的品种,保证其适应种植地环境,能够正常生长。由于我国目前小麦种植品种较丰富,种植人员可以综合小麦抗病、抗倒伏等能力,结合种植地小麦常见病虫害情况,进行二次筛选。
1.2种子处理
在开始小麦播种工作前,种植人员需对小麦种子开展筛选及处理工作,筛除种子中质量较差、外表干瘪、体型不均匀的个体,从而切实提高小麦出芽率。在筛选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化学药剂的用量,对成分中含有重金属元素的药剂,需给予更严格的管控,避免种子中残留有害成分,影响种子活性,污染土壤,对小麦产量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种植人员需保证种子纯度高于99.5%,切实保障小麦出产的质量。种植前,烘干种子并对种子进行二次筛选,降低消毒工作不规范对种子质量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将筛选完毕的种子进行充分干燥,然后放入磷酸二氯钾溶液中浸泡11小时后再次烘干,通过处理工作可有效促进种子的萌发及分化[1]。
1.3地块整治
地块整治工作是小麦种植生产重要环节,是后续播种、灌溉等工作能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严格地开展地块整治工作能为小麦生长提供优良土壤环境。整治地块时,种植人员应确保其规整平坦,同时切实提升地块肥力。另外,种植人员还应控制土壤深处保持密实、土壤上部疏松多孔,遵循上松下紧地块种植原则,确保地块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土壤肥力达标,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此外,小麦播种前,种植人员还需对地块实施深耕作业,严格把控深耕深度,多数情况下,需将深度控制在30cm左右。翻耕时,需切实压实土壤,避免小麦在后续生长中产生倒伏现象。完成整地工作后,应对整地成果严格复核,保证土地平整均匀,防止土地疏松度不足,影响小麦出芽率,降低产量。土地深翻工作需两年组织一次,打破土壤犁层,提升土地质量和小麦生产水平,保证小麦增产高产。种植前,种植人员可在土地中施加适当底肥,保证小麦生长过程中营养充足。
1.4科学播种
对比我国其他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生长周期较短。为切实提高小麦生产效率,种植人员需对其种植时间进行科学规划,通过综合分析所选小麦品种特性、种植地自然环境特点等条件,保证在最适合生长的温度播种小麦。因小麦产量易受寒冷温度影响而降低,因此小麦播种工作需避开较寒冷的季节,防止小麦种子受寒,难以健康出芽,降低出芽率。随着科學技术的发展,诸多农业机械的发明有效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种植人员可根据种植地经济条件,酌情使用农业机械开展播种工作,加快播种速度,提高小麦产量。种植人员可使用小麦播种机,有效调节播种幅度,加快播种进度。种植人员可根据小麦实际播种计划和地块条件,实时调节播种机参数,如播种速度、密度、深度、机器步行模式等,通过科学分析小麦物种特性,确保小麦播种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播种时,种植人员应将小麦行间距控制在10cm左右,深度控制在4cm上下。此外,种植人员应严格把控播种流程,防止重播、漏播等现象的产生[2]。
1.5合理施肥
在进行施肥工作时,种植人员应切实把握肥料用量,防止施肥过度产生烧苗现象或施肥量过少导致小麦营养不良从而发生减产。小麦的生物特性使其对营养成分要求较高,种植人员在选择肥料时应考虑肥料营养丰富度浓度是否达标,通过实时观察小麦生长情况,调整肥料配比,酌情添加适量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到肥料中,切实为小麦提供所需营养。同时种植人员还应防止肥料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推行绿色农业。若小麦出现穗花数量不足的现象,应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在气温较低的地区种植小麦,种植人员可适当增加磷肥施用量,加强小麦的耐寒能力,保证小麦产量。当小麦出现生长速度较为缓慢的情况,种植人员可增加钾肥施用频率,有效增加小麦生长速度,避免错过适合的生长季节导致产量降低。同时,种植人员可根据所在地区地理条件进行分析,酌情提高肥料中光合营养元素含量,促进小麦光合作用,加快小麦生长。此外,针对不同肥料,如基肥、冬肥、拔节肥、孕穗肥等,种植人员应采取不同的施肥技术,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不同的施肥计划,保证小麦生长过程中能获取充足养分。
1.6及时灌溉
为保证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落实,种植人员需确保灌溉工作的及时开展,通过实时观察小麦生长情况,调整灌溉水量及频率,保证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的水量适合,为其优产增产打下基础。根据我国小麦种植经验,灌溉工作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分别为蒙头水、越冬水、返青水和灌浆水。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种植工作中,种植人员不能盲目套用这四个步骤,应根据种植地实际情况和所选小麦品种,科学规划灌溉频率和灌溉水量。如,蒙头水作业一般在小麦播种工作结束后10天左右开展,若种植地块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平均水准,且土壤湿度达标,能切实保证小麦种子发芽,则可取消灌溉蒙头水的步骤,有效节约人力和淡水资源。此外,为确保灌溉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小麦对水分需求较大的时期和种植地气候炎热易干旱的季节,种植人员应及时增加灌溉水量,防止水量不足导致小麦发育减缓,最终减产。若适逢雨季,种植地降水量较大,则应适当排水,防止田地含水量过高而导致减产。
1.7实时除草
在小麦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种植人员都应进行实时且严密的管控,及时拔除田地中的杂草,防止其大肆生长繁殖,掠夺田地中的水分及营养,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同时,杂草的泛滥会提升病虫害暴发的概率,严重损害小麦的健康。种植人员应积极学习绿色种植技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灭杀田间杂草。开展除草工作前,种植人员需正确分辨杂草种类,根据不同杂草的物种特性,科学调整除草计划,选择适合的除草方式。使用化学除草剂时,种植人员需对除草剂主要成分进行了解,避免使用毒性过强的药剂,对小麦造成伤害,产生环境污染。其次,对于化学药剂用量也应严格控制,防止影响小麦植株健康或出现药物残留现象。在较小的地块进行种植时,可采用人工除草,提升除草工作完成质量;当种植地块面积较大时,则可采用化学除草,安排种植人员对地块进行二次筛查,通过人工手段去除残余的杂草,为小麦成长提供优良环境[3]。
1.8病虫害防治
1.8.1生物防控技术
对比其他防控技术,生物防控技术有着成本较低、环保无污染等优点。因为小麦在生长期时易暴发蚜虫虫灾,危害小麦健康,影响其产量,可及时采用生物防控技术,科学引入蚜虫天敌如瓢虫,能快速灭杀蚜虫,遏制虫害,切实保护小麦的生长。同时避免了化学药剂的使用,对生态环境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综上,适当使用生物防控技术,可以高效环保地遏制病虫害。
1.8.2化学防控技术
针对病虫害,化学防控技术仍是目前应用最广、效率最高的防控手段,主要通过使用化学农药防控病虫害。如小麦易出现的纹枯病、白粉病,可通过三唑酮喷雾进行防治。三唑酮喷雾配制比例为1∶300。每8天左右喷一次,喷三次左右,可有效防治虫害。但在开展化学防控时要注意避免使用毒性较高且容易残留的毒药。各地有关部门应响应号召,努力推广环保绿色、低毒性农药。在保证产量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化学污染。
2绿色小麦田间管理推广策略
2.1设立农业技术示范基地
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可通过演示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与种植工作中的先进技术,向基层种植人员展示新型种植技术对产量的有效提升。有关部门需加快农业技术示范基地的建设,大力推广先进小麦种植技术。由于我国各小麦种植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参差不齐,且我国不同种植地区自然环境相差较大,政府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先建立小型示范基地、示范田,各村、镇领导干部需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基层小麦种植生产中,积极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在建成正式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后,可组织基层种植人员分批参观学习,了解新技术的实施要点及使用规范。同时聘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为基层种植人员详细讲解种植技术的难点,提升其技术水平。种植示范基地中还需建立技术咨询中心,为种植人员提供技术支撑,实时解答其关于小麦种植的问题,有效促进各地区小麦增产,提升小麦生产经济效益,拉动地方经济增长[4]。
2.2积极开展基层宣传推广
近年来,通过各种植地政府部门的积极宣传,我国基层小麦种植人员已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相关措施有了初步的认知,了解其增产效果和技术优势,同时关注田间管理工作,对应用科学技术加快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小麦出产品质和产量有着较高接受程度。基层宣传人员需提高宣传推广活动的开展频率,切实提升宣传效果。各地宣传部门应在农闲时节积极开展推广讲座,根据当地小麦实际种植现状,推广科学种植技术,阐明现代农业生产中使用机械设备和科学技术的必要性,转变部分思想传统种植人员的观念,便于后续宣传推广工作的开展。此外,在积极开展线下宣传推广工作的同时,宣传人员还可使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新媒体平台、论坛、农业技术交流群等方式,在线开展技术宣传推广工作。例如,宣传人员可在所在地区政府网站或公众号上发表小麦种植技术相关文章,供种植人员参考学习。还可切实利用近年来短视频的流行,创建各视频平台账号,录制并上传科普小麦种植技术的宣传视频,通过此方式与基层种植人员交流种植技术及经验。宣传人员应注意确保文章和视频文本简练,通俗易懂,保证宣传效果。
2.3加大政府资源倾斜程度
在地方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各地相关政府应发挥表率作用,肩负起提升地方农业经济效益的责任,积极整合政府相关资源,大力开展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推广工作。同时,还应实施惠农政策,切实推动当地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为后续宣传部门进行多渠道宣传与推广工作做好准备。惠农政策应基于小麦种植技术品种筛选环节确立,有效提高小麦种植领域高新技术的普及度。此外,政府需保证宣传推广工作经费充足,保证田间管理推广工作能在基层顺利开展,提高当地种植人员的种植技术水平。在保证当地其他经济建设活动的前提下,政府部门可酌情加强对推广工作资金的投入,保证推广效果。
2.4建设专业合格技术团队
专业合格技术团队能有效提升管理推广工作的效率,切实提升团队能力素质可有效提高宣传推广工作的完成质量,为增大宣传范围,加强宣传效果,当地政府需对工作队伍进行严格审查,保证宣传工作团队专业能力及技术水平达标。在开展人才引进相关工作时,应加强审核,积极使用互联网渠道,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招聘。进行面试时,应对面试人员学历和工作经验进行综合考量,同时重点考察面试人员的工作能力,防止所招聘工作人员素质不合格,无法顺利处理工作中产生的困难及问题,保证田间管理和种植技术推广工作的完成质量。此外,有关部门应加强目前在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组织培训、开展讲座、实际演练等方式,加强工作人员对农业技术宣传工作的认知,掌握更科学的推广技术,更好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5]。
2.5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应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频率也逐渐提高。基层种植人员可在小麦种植流程中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加快我国基层农业生产信息化。由于经济总量逐年增长,各地政府应尽快革新田间管理方式,在小麦生产的全流程中推广信息技术使用占比,确保适应新时代的农业生产需要,为我国市场提供产量更高且品质优良的小麦。同时,各部门需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占比,为应用信息技术打下良好现实基础。
综上所述,种植人员应在小麦种植生产过程中,积极应用绿色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合理选择品种并对种子进行筛选处理,整治地块,科学施肥,及时灌溉,实时除草、防治病虫害,保证小麦健康生长。各地政府应担负起相应职责,大力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通过设立农业技术示范基地、整合政府相应资源、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有效提高宣传效果,保障我国小麦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霞,邵长侠,相素英.山东青岛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种子科技,2023,41(22):51-53.
[2]张金华,王洪圣,李长春.小麦的高产增產优质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23,41(21):77-79+83.
[3]王舒禹,张静,秦宇,等.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J].农家参谋,2022(24):42-44.
[4]马东妮,温彩虹,罗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田间管理的推广策略[J].黑龙江粮食,2022(10):33-35.
[5]任徳芹.山东小麦绿色种植技术要点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7):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