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与优化策略建议

2024-06-13李建玲

种子世界 2024年5期

李建玲

摘 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提高大豆和玉米产量、稳粮增油的重要技术,随着该技术不断地深入推广与运用,其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与优化,本文重点对目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运用现状及病虫草害防治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病虫草害防治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间作套种的创新与升级,是目前稳玉米、扩大豆的重要举措。促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发展,不仅能够实现大豆、玉米增收增产,同时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当重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发展并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以促进该技术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从而实现推动我国农业市场发展和加强农业生产建设的目的。

1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意义

大豆和玉米都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目前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面积虽然已经很广大,但其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各类新技术的产生,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来提高大豆和玉米的产量也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所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另外,大豆和玉米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大力发展大豆玉米帶状复合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病虫草害防治的能力,在可以得到有效增加大豆和玉米产量的并 同时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实现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1]。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运用及病虫草害防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品种的选配有待提高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运用中,作物对光照、养分、水分等生长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也突出了种植品种选配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只有做好对大豆、玉米品种的选择,才能够保证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下种植的效果和产量得到提高。

2.2种植的密度有待优化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下种植时,还需要考虑两种农作物在种植上的耐密性,合理科学地规划两者之间种植的距离,这样才能够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基础上,提高大豆和玉米的种植环境,从而完成目标产量。从目前大豆和玉米的种植密度现状上来看,一些地区在实际的种植中,大豆和玉米行株的距离过宽,且两者之间的间距也规划得并不科学、规范。还有一些地区出现株距较小的情况,由于两种作物之间的间距较近,而导致根系会生长连接在一起,这样不仅会影响日光的照射,也不利于田间管理,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2.3肥料的施用有待提高

在大豆和玉米的肥料使用方面,还需要做到合理科学的施用,综合考虑两者对肥料不同的需求,这样才能够保障种植技术发挥最大作用,促进大豆和玉米能够健康的成长,从而达到提高大豆、玉米产量的目的。目前在部分地区还存在肥料施用不科学的情况,例如玉米底肥的施用量不足、大豆施用的肥料不利于其生长的现象,并且还存在在施肥量上考虑得不够周到的问题,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豆、玉米对肥料的需求,阻碍了其生长,也降低了生产效率[2]。

2.4病虫草害防治有待加强

随着大豆、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在产量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大豆和玉米的各类病虫草害也逐渐多了起来。由于大豆和玉米是两种不同的作物,因此会存在不同时期,两者的病虫草害种类也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通过利用种植玉米的空隙地来种植大豆,两者在同一片地里生长,在带来高产量、高效益的同时也给病虫草害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防治工作开展中,由于两种作物使用的农药种类及量都各不相同,因此在使用农药时大多会选择用人工进行施药,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3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及病虫草害防治的策略

3.1选地整地

3.1.1繁育田选择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繁育田必须保证没有疫病,前茬作物为非豆科作物,最好选择小麦作为前茬农作物。繁育田环境要求地势平坦,耕层深厚,方便排灌,土壤结构适宜,土质肥沃,性状良好,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为了避免出现种子混杂的现象,保证大豆种子的优良性状,繁育田附近的200m范围内不可以种植其他品种的大豆。

3.1.2播种前整地措施

在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前,合理的整地措施是确保作物健康生长的关键。首先,农民应该对土壤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病虫草害的存在情况,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合理调整土壤的氮磷钾含量,为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3]。其次,在整地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干燥的土壤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因此在整地前要适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的湿度;针对于过湿的土壤而言应采取排水措施,防止水分滞留,从而导致作物根系缺氧。最后,农民群众还可以考虑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域周围设置病虫草害防治带,这种带状防治带可以利用防护网或者种植防虫植物等方式,阻断病虫草害的入侵,或者是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引入天敌或者使用生物杀虫剂,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2做好品种选配

3.2.1科学选择种子

要提高种植效果、促进作物生长、增加大豆和玉米的产量,科学选种十分关键。首先要因地制宜地结合种植地区的地理条件、土壤环境和气候等因素来考虑种子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另外,还应当根据大豆和玉米受到的光照程度不同来选择玉米植株类型和大豆品种,这样才能够保证两种作物得到正常生长。

3.2.2做好种子的分配

在种植玉米时,由于要考虑到为种植大豆保留一定的空间,因此在玉米选种时可以考虑选择紧凑型的品种种植,以保障大豆的正常生长;在选择大豆的种植品种时,应当考虑其抗倒的能力、耐荫性和成熟度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下保障两种作物的成活率,提高大豆和玉米的种植质量和产量。

3.3科学规划种植密度

3.3.1合理选择种植模式

根据地域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下,大豆和玉米种植的带数、行距、株距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实行两行玉米带4行大豆的种植模式应用得较为广泛,但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合理地选择种植模式科学的规划种植密度。

3.3.2合理地补种补苗

在针对密度和种源不足的大豆玉米种植区域,可以选择补种、补苗的方式方法来保证大豆、玉米种植密度达到合理的范围,从而充分发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效果,提高作物产量。

3.4科学施肥

3.4.1根据需求施肥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施肥,可以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作为追肥来施用,多使用有机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玉米和大豆的营养需求,在大豆的涨势得到控制的情况下,避免不良的情况出现。

3.4.2严格控制施肥量

由于玉米、大豆在施肥量上的需求不同,因此在玉米得到充足的氮量之后,应当注意减少大豆的用氮量。另外在氮肥得到量的有效控制以外,还应当重视适当地施加有机肥来增加大豆和玉米种植土壤的土壤肥力,及时补充一些氮磷钾等微量元素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5田间管理

3.5.1大豆田间管理

一是苗期管理。当大豆植株生长至2~3叶片时,需要及时剔除小苗、疙瘩苗、杂苗和病苗,并按照每亩19.5万株的产量进行定苗。若发现田间有断垄缺苗的现象,需要在下午4点后补齐苗、足墒移栽。在对大豆植株进行定苗后、封垄之前,需要开展2~3次的中耕除草措施,以此来达到松土、灭草、促苗壮长、抗旱保墒的效果。在苗期时若遇连续阴雨天气,需要开展化学除草措施。二是开花结荚期管理。若出现弱苗的情况,可以在大豆植株生长至初花期时每亩补施45~75kg尿素。大豆植株生长至开花结荚期时是水分需求量最旺盛的时期,若出现干旱的情况,必须要及时对繁育田进行浇水,同时追施生态活性复合肥,世纪星、大丰等,还可以每亩喷施0.04%浓度的钼酸铵450kg,去除变异植株和混杂植株,以此来保证种子的纯度。三是成熟期管理。在成熟期时需要彻底拔除杂草,并及时浇水,以此来达到减少秕粒、提高产量与品质的效果。在后期时需要做好排水防涝工作,进一步去除变异植株和混杂植株,以保证大豆种子的纯度。

3.5.2玉米田间管理

当玉米植株生长到4~5叶期时,可以确定幼苗达到结实、满苗的目标。如果部分植物的病虫害影响较严重,需要适当推迟种植时间,结合玉米品种的特点,留出足够的幼苗,在行中保持双株,去除强弱,提高玉米植株的结实率,促进玉米植株不断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3.5.3适时收获

大豆的最佳收获为田间15%~20%的植株还未脱离茎秆后,此时为大豆籽粒蛋白质浓度最高的阶段,因此必须分别采收、脱粒、晒干、贮存,以避免人为掺杂、机械混合的现象,为大豆良种的纯度提供保障。

玉米的最佳收获时间为为播种后90~120天,当玉米的外皮变黄,且籽粒变硬时,表示玉米已经成熟可以收获。在收获的过程中,应使用玉米湿度计来测试玉米的湿度,成熟的玉米的湿度应在25~35%之间,最好在天气晴朗干燥的情况下收获玉米,以免受到霉菌和霉变的影响。收获后将玉米剥离棵梢,然后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可以将玉米存放在特制的玉米储存袋中,以延长保存时间。

3.6加强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3.6.1采用绿色防控

绿色防控技术强调生态环境友好、对人体健康无害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同时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绿色防控技术中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自然界存在的生物因素,对大豆病虫草害进行防治。例如,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大豆害虫的繁殖,或者利用有益微生物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物理防治则通过利用物理手段,如陷阱、屏障、遮阳网等来阻止病虫草害的侵入和传播。为此,加强做好大豆和玉米的病虫害绿色防控,可以通过采用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手段和技术来开展防治工作,另外通过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也是一种可以不施药但却有除害功能的绿色防控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病虫草害的实际发展情况来选择适合的防治手段,当危害越来越严重,且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时候,应当采取合理用药的方式来解决,以免发生更大的危害。加强绿色防控技術的示范推广和示范工程建设,通过建立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田和示范基地,展示绿色防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引导农民积极采用绿色防控技术。

3.6.2做好田间监测

首先,加强做好田间管理及监测调查,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情报和发生动态,从而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手段,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田间管理工作中,还应当重视匀苗和追肥等工作的开展,发现杂草时合理地选择人工或者化学除草的方式来防止杂草对大豆和玉米生长的阻碍作用。其次,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定期收集病虫草害的信息,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此,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和无人机巡查等,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最后,加强病虫草害的研究,掌握其生态习性和传播规律,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6.3加强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

为了加强对大豆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保障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首先,加强大豆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通过开展病虫草害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和防治技术筛选,可以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例如,可以利用抗病虫草害的耐性品种进行种植,或者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种来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其次,加强大豆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培训是保障防治工作实施的重要环节。通过举办培训班、技术交流会和示范田等形式,将最新的防治技术传授给农民,并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建立起防治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加强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最后,加强大豆病虫草害防治工作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农民共同参与,政府应加大对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科研机构应加强科研力量建设,推动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农民应加强学习和培训,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共同推动大豆病虫草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3.6.4做好化学防治措施

针对于大豆病虫草害防治而言,可以在大豆苗期时使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喷雾进行防治;针对于玉米病虫草害而言,可以使用化学农药拌种的防治措施,使用50%浓度的多菌灵,每10kg种子药剂用量为0.24kg,兑水3kg后湿拌闷种4h,以此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种衣剂包装上的要求,若使用的剂量超过安全剂量,在低温天气时将会产生严重的药害。

4结束语

加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运用与推广,对提高大豆和玉米的生产效率及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还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对稳定社会和促进我国农业技术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运用过程中,还应当重视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加强田间管理,在种植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及时找出原因以便及时制定解决方案,促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得以科学规范的实施,将其作用与效果发挥至最大,最终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艳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及病虫草害防治[J].河北农业,2022(6):7.

[2]雷雅茹.一地双收,打赢扩种攻坚战——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J].中国农资,2022(6):1.

[3]杨至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J].农家科技,2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