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的流行与防治
2024-06-12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一般出生3天后出现的是黄痢。刚发病时,仔猪粪便为黄色黏糊样,不影响吃食,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对症,随着发病天数增加,仔猪吃食减少,身体逐渐瘦弱,一周后转成白痢。白痢严重时,粪便呈水一样的稀粪,颜色为灰白色,用药时间长易成为僵猪。乳猪黄白痢得病群体都是刚出生至2个月内的乳猪。
1.发病原因
部分猪场选育的种母猪身体瘦弱,体质较差,有些母猪本身排出的粪便里带菌,体表不卫生,乳头未清洗,直接导致出生仔猪体质不佳、抵抗力低下。母猪产前30天和15天,没有注射大肠杆菌三价灭活苗K88、K99、9879,产房也不进行消毒,仔猪出生后直接接触致病性大肠杆菌。圈舍阴暗潮湿,无产床,保温箱温度不够,圈舍环境温度突然变冷等各种应激因素,都可引起乳豬肠胃不适,引发黄白痢。
2.流行特点
该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因诱因不同,发病时间也有差异。在生产中以仔猪出生后3~7天和15天发病较多。猪舍温度过低、猪栏潮湿、母猪乳汁浓稠、饲料营养不平衡、气候突变等原因均可引起发病。开始一头仔猪发病,继而是一窝中数头,经很短时间便可传染全群及相邻窝群。头胎母猪所产仔猪比经产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高。
3.临床症状
仔猪黄痢:最急性病仔猪于出生后数小时症状不明、突然死亡。2~3日龄仔猪感染时,病程稍长,以排黄色腥臭稀粪为主要特征,排粪次数不断增加,1小时内排数次。仔猪精神沉郁,口渴,迅速消瘦,眼球下陷,全身衰弱,如不及时治疗,会因脱水而昏迷衰竭死亡。
仔猪白痢:10~30日龄仔猪常发。病初即下痢,粪便为乳白色、淡黄绿色或灰白色,呈糊状并混有黏液,有特殊的腥臭味。尾根及肛门周围附有粪便,病初体温变化不大,稍有食欲。随病程发展,粪便呈水样,病猪口渴加剧,严重者眼球凹陷、目光呆滞、后肢软弱,若不及时治疗,会因脱水昏迷而死。
4.防治措施
(1)加强产房管理:尽量做到全进全出或产房相对独立,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临产母猪转入产房前,猪栏用火碱水彻底冲洗,对冲洗过的空舍每立方米用甲醛30毫升、高锰酸钾15克进行熏蒸消毒。后用卫康溶液喷雾消毒。
待产母猪转往产房前,猪体应彻底冲洗干净,然后用无刺激性药物消毒。乳猪吃初乳前用卫康消毒水冲洗母猪乳房,并挤掉头几滴奶水,再让乳猪及时吃上初乳。
保持产房地面干净干燥,注意通风。每周用卫康消毒水带猪消毒1~2次。必要时用火焰消毒器或汽油喷灯,对猪舍排泄处、猪栏、饲槽死角处进行烧烤。烧烤不仅可以使潮湿的圈面干燥,还能杀灭仔猪粪便中的大肠杆菌,减少因粪便而导致感染的机会。
(2)母猪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怀孕的种母猪生产前30天和15天,肌内注射大肠杆菌三价灭活苗K88、K99、9879。在母猪生产前2~3天,给母猪的饲料里添加硫酸粘菌素和阿莫西林。也可在母猪产前7天和产后10天,在饲料中加入0.1%和气丰利预混剂或0.1%妙迪芬预混剂,使抗生素在乳汁中达到一定浓度,这对仔猪黄白痢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3)强化仔猪饲养管理。刚出生的仔猪应加强保温措施,产房温度保持在20℃左右。母猪圈舍里设置仔猪保温箱,箱内安装一只250瓦的灯泡,箱底最好铺有柔软的垫子,灯泡离箱子底部约40厘米,箱子设有能开关的箱门,方便小猪出来吃奶。出生后3天内的小猪,保温箱的温度应该保持在30℃左右。出生后4~7天的小猪,保温箱的温度应该保持在28℃左右。出生后8~30天的小猪,保温箱的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初生的仔猪,一定要尽早安排吃上母猪的初乳,小猪才能尽快得到来自母体抗原的保护。小猪出生后2~3天,要在每头小猪臀部肌内注射牲血素100毫克,以增强其体质。出生后5天的小猪,可以开始给干净卫生的饮水。小猪出生后7天,可以开始补充仔猪料,让小猪尽早开始胃肠功能的锻炼。
(4)仔猪药物防治。仔猪吃初乳前,每头口服新宝康1~2毫升。注意补铁。做好“保健三针”,即出生后3天、7天、14天分别肌内注射德利先0.5毫升、1毫升、1.5毫升,以预防仔猪黄白痢。
发病仔猪可灌服庆大霉素注射液6万单位、链霉素10万单位混合液,每天注射2次;或将2%痢菌净注射液、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按5∶1的比例混合,每头灌服2毫升。也可肌内注射治疗,选用百痢星每公斤体重注射0.1毫升,或必痢每公斤体重注射0.15毫升,每天注射 2次。
(山西 李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