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促进油茶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2024-06-12田玲
田玲
编者按:南昌大学油茶资源挖掘与利用研究团队成立于2012年,是一支综合实力强、服务功能全的科研团队,在多倍体油茶遗传多样性分析、油茶关键性状变异的分子基础解析、抗逆野生油茶遗传资源挖掘、高值化油茶生态种养技术、茶油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多年来,南昌大学油茶资源挖掘与利用研究团队持续攻关油茶产业核心技术,不断探索油茶产业发展模式;调查了全国油茶遗传资源的分布,为高产、高抗油茶品种的高效选育提供了重要支撑;建立高值化油茶生态种养技术体系,显著提升油茶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研发了茶粕和茶蒲高效利用的一体化关键技术和工艺,创新开发出适于油茶生态种养的植物蛋白饲料与有机肥;等等。通过多学科交叉,南昌大学油茶团队支持地方从种苗种植开始,到标准化车间改造,联动加工、仓储、展示、交易和研学,逐步建立起油茶产业的完整链条。本期访谈,特别邀请南昌大学油茶资源挖掘与利用研究团队成员张剑博士,带读者朋友了解油茶产业,解锁发展难题。
记者:张博士,您好!请您介绍一下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概况。
张剑:油茶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第一大木本油料作物,其栽培面积与总产量均居我国木本油料作物之首,它与油棕榈、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油脂植物种子脂肪酸组成中单不饱和脂肪——油酸含量高的极少,油茶籽脂肪酸中油酸含量高达80%,优于橄榄油,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甾醇、角鲨烯、维生素E、茶多酚、茶皂素等。茶油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已有研究显示,长期食用茶油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我国食用植物油年消费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约七成依赖进口。我国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仅占1/3,主要用于保障粮食安全,用于草本油料作物生产的耕地面积极为有限。油茶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亚热带丘陵山地,不占用耕地。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是我国油料作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不仅有助于提高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维护国家粮油安全,还可以支撑广大山区实现乡村振兴。
湖南、江西和广西是我国最主要的油茶栽培区。截至2022年年底,江西油茶林总面积1560万亩,茶油产量约20万吨,油茶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江西油茶林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第二位。
目前,我國油茶林多为低产低效林,平均亩产茶油不到10公斤。江西亩产不足5公斤的油茶林高达1000万亩。市场上普遍缺乏可靠的油茶种苗,特别缺乏国家和地方主推的高产油茶良种组合。种植上以单一油茶林为主,没有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开展套种和套养,缺乏病虫害防治措施,灌溉设施不足,油茶林易受病虫害和极端天气影响,产量不稳定,综合经济效益差。江西大型油茶加工企业少,作坊式加工企业多,年茶油加工生产能力约42万吨。绝大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单一,初级产品居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竞争力不强。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我国油茶资源分布情况,各主产区都有哪些优良的油茶品种?
张剑:根据我们实验室的调查及模型预测,我国油茶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其中高适生区可以分为3大区域:(1)东北—西南走向的武夷山脉及附近的群山区域;(2)东西走向的南岭山脉及附近的群山区域;(3)东北—西南走向的武陵山脉及附近的群山区域。具体到我国省级的行政区划,主要的核心产区包括湖南、江西、广西、湖北、广东、福建、浙江、贵州 8 个省区的近 600 个县。其中,湖南、江西、广西是最主要的油茶栽培区,其栽培面积与年产量均约占全国油茶栽培面积和年产量的70%。
根据《中国油茶遗传资源》介绍,有434个栽培油茶品种具有完备的品种数据。2017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全国油茶主推品种和推荐品种目录》,公布了目前主推的油茶品种有120个。2023年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确定了16个油茶良种作为全国油茶主推品种,分别为长林53号、长林40号、长林4号、华鑫、华金、华硕、湘XLC15(湘林210)、湘林1号、湘林27号、岑软3号、岑软2号、赣无2、赣兴48、赣州油1号、“义禄”香花油茶和“义臣”香花油茶。
记者:您认为我国油茶林产量低的原因有哪些?
张剑:我国油茶林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种质资源利用率低,良种选育过程不规范。全国从事油茶种质资源收集的单位较多,存在基地重复建设,出现各自为政、种质后续利用率低,以及新优种质创制能力弱的问题。选育机构选育出的大部分良种未经多年多点区域化试验,测产面积过小、程序不严谨,导致 2008 年以后油茶良种数量剧增,出现部分“良种不良”和“良种不用”的现象。
二是油茶苗品种出圃配置不合理。油茶存在自交不亲和现象,种植时需要进行苗木品种配置,但是采穗圃技术人员对良种的认知度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又与选育单位沟通不到位,建圃品种分辨不清,穗条混系采收,而育苗户没有严格做到“四定三清楚”(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品种清楚、种源清楚、销售去向清楚),品种不明确,致使油茶苗品种出圃配置不合理。有些育苗户受利益驱使,对易繁育的品种进行大量生产,而对繁育难度大的品种不生产,品种相对单一,同样导致油茶苗品种出圃配置不合理。部分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很多油茶优良品种无法进入,地方性油茶苗品系相对单一,也是导致油茶苗品种出圃配置不合理的原因之一。
三是栽培管理技术缺乏且落实不到位,林地产量低。栽培管理技术缺乏和落实不到位,林地产量低,具体体现在造林时造林地选择不到位,良种选择不精准,品种配置不当,密度控制不合理,造林密度普遍偏高,进入盛果期种植户不舍得间伐;后期管理粗放,表现为“人种天养”,油茶生长期营养短缺或失衡;缺乏针对不同树形的修剪技术,导致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差、抗性差、坐果率低。另外,很多企业对油茶产业认知度不够,盲目跟风,大面积种植,加之缺乏专业技术支撑,财务、管理成本过高,收益负增长,资金链断裂,油茶林大面积荒废,无人管理,导致林地产量低。
记者:南昌大学油茶研究团队建立了高值化油茶生态种养技术体系,包括油茶—鸡林下养殖技术、油茶—灵芝—赤松茸套种技术等。请您谈一下这些技术的创新点,以及在提高油茶林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张剑:创新点之一是构建生态的油茶—鸡林禽共生系统。团队充分利用生态农业的理论与技术,优化油茶—鸡林下养殖技术,最终实现“油禽双收”,综合提高经济效益。油茶—鸡林下养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技术:(1)利用油茶树与禽类生态位分化,高效地利用空间。重点是探索油茶鸡的布养方式、密度、投喂地点分布及投喂量等。(2)利用生物防控,降低虫害损失。利用油茶鸡的生物防控功能,捕食油茶象甲、宽盾蝽等油茶害虫,控制油茶林内的虫口密度,降低病虫害对油茶产量和品质的损害程度。(3)油茶粕高值化利用。生产茶油的副产品——茶粕营养丰富,富含大量粗纤维,发酵后的茶粕中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将压榨后的茶粕抽取皂素等物质后,通过发酵生产鸡饲料原料。
创新点之二是构建互惠的油茶林下套种系统。选配适宜的林下经济作物,构建油茶林下套种系统。油茶根系发达,可以有效固土并改善土壤孔隙结构。同时,油茶树冠的遮蔽能显著改善树下微环境,可以为一些中药材、名贵药食兼用真菌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林下种真菌类的灵芝等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通气性。一地两收,互惠增效,大幅度提高了系统的整体经济效益。
通过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生态农业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发挥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社会效益方面:高值化油茶生态种养与管理系统兼顾短、中、长期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能获得更具有吸引力的投入产出比。因此,这种形式的油茶产业能吸引更多资本与智力资源的投入,形成良性循环,逐渐发展出油茶种产销全产业链。这就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一些高素质人才加入新农人队伍中。
生态效益方面:高值化油茶生态种养利用油茶与林下动植物之间的互惠互利,在单一的经济林中引入更多的生物多样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和产量稳定性。同时,人工构建的循环生态系统极大地减少了外来物质的投入,充分利用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达到减排的效果。油茶鸡觅食大量杂草、植物种子,又可摄食白蚁、油茶象甲等。这种复合的农林系统可以充分发挥生物防控的作用,减少农药、除草剂的使用量。油茶鸡掘土取食时,也进一步起到松土增肥、增加土中的氧含量,减少土壤的还原剂,使媒介物质迅速矿化、释放能量并使营养物质向油茶根部集中。
经济效益方面:林下经济是高值化油茶生态种养最主要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在实行高值化油茶生态栽培与管理技术体系下,茶油产量将提升至20公斤/亩,同时可新增油茶鸡40只/亩(两批),灵芝、黄精、赤松茸等林下经济作物也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经初步测算,整个项目全部投产运行后,可初步实现亩产值过万元的经济效益。
记者:我了解到,南昌大学油茶团队支持地方从种苗种植开始,到建立油茶产业完整链条。请您谈谈,研究团队帮扶油茶产业科技助农的成效。
张剑:目前,以“研究团队+企业+合作社”共建的方式运营油茶林地超1.2万亩,茶油加工厂6家,辐射推广面积超9.7万亩,带动就业逾千人,让油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树”,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平安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小油茶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为题对团队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2023年11月,团队科技助农的成果入选教育部第六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案例。
如共青城栗坂村依托油茶团队的技术支持,从种苗种植开始,到标准化车间改造,联动加工、仓储、展示、交易和研学,已经建立起油茶产业的完整链条。当地的村办油茶企业,可以日处理30吨山茶果的去壳,最高一天可产2吨的冷榨冷提山茶油。2022年,团队与村集体共同成立大学生助农直播间,积极推进农产品“触网”,产品实现了本地商超与网上平台的同步销售。伴随油茶产业发展链条的搭建,带动全村村民户均增收3000多元,村集体经济2022年突破50万元。新华社报道了我们团队在共青城助推产业链升级的事迹。
2021年,团队在南昌石岗镇与当地合作社共建了102亩的油茶生态种养核心示范区,采用油茶—鸡林下养殖技术、油茶专用肥技术,实现“油禽雙收”的技术突破,并成功入选了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江西新建油茶科技小院”。从2022年开始,团队利用“低温制备高品质原香型茶油技术”帮扶新余市分宜县江西尚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升其茶油品质,两年内该公司效益提升了3.2倍,乡镇企业年销售额达到640万元,同时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问题,增进民生福祉。2023年10月,《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了油茶团队助力企业的成效。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南昌大学油茶研究团队未来的研究计划,好吗?
张剑:南昌大学油茶研究团队未来的研究计划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加强油茶遗传资源挖掘与利用研究,关注油茶物种间杂交及性状变异,解析关键性状变异的分子基础,挖掘油茶优异遗传资源,选育获得抗冻、抗旱油茶砧木品种。
二是加强油茶研究基地建设,完善高值化油茶生态种养技术体系,进一步提升油茶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在江西省和全国油茶主产区推广,助力各地乡村振兴。
三是研发油茶综合全面开发的新型技术。研发低温制备高品质原香型茶油技术、茶粕综合高值化利用技术、茶皂素在绿色农业和日用化工中应用关键技术,以及茶蒲新材料开发和高值化应用关键技术。解决油茶籽提油、提茶皂素,以及加工副产物茶粕和茶蒲高效利用的一体化关键技术和工艺,并进行产业化示范。研究茶油对不同生理状况下的健康效应,改善茶油的涂膜、润滑、吸收、起酥等特性,开发附加值高的茶油功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