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尽水自来
2024-06-12刘柯林
刘柯林
《桃花源记》系晋代陶渊明所作。渔人从水路而来,沿水路而去。结合作者生活的年代,我们不难想象,这所谓的“桃花源”只是他幻想中的美好人间罢了。
“桃”的谐音是“逃”,那么,何不把这故事看作是一场逃避现实的美梦呢?
为何“桃”
“学而优则仕”,古代学子做官无非是报效国家或享受富贵,陶渊明无疑属于前者。可他的一腔抱负注定会被战马踏碎、被官场黑暗腐朽的做派吞噬。这枝高洁的菊眼中容不得污浊,于是他选择了隐尘避世。
于是乎,他幻想出这样一个天堂般的世界,这或许正是他理想中的太平盛世。高尚之士尚且不能逃避俗世,更别提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了。然而俗人与生俱来地爱攀比:小学比穿着,中学比成绩,上班比工作,老了比养老金。可比了又如何呢?比赢了暗自窃喜,输了就精神内耗,何必呢?
人应该把时间和精力多花费在提升自己和丰富阅历上。热爱攀比者、沉溺幻想者,多是自卑或内里虚无的人。当一个人真要成大事时,自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顺水而去,我们自到桃源。
何处“桃”
“水”谐音“睡”,既然桃花源的出入口都是“溪水发源的地方”,这何尝不是陶渊明的黄粱一梦呢?人人都会做梦。有人做梦是为国家大事而忧,也有人做梦是为个人小事而患。
如果做梦可以使自己身心愉悦,保持良好心情,那便无伤大雅。可人不能永远沉溺于自己的“乌托邦”中,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来。就像原文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不合逻辑一样,黄粱一梦终归是梦,真正的美好生活都需要不断拼搏进取,要靠自己的双手去缔造和实现。逆水而来,我们自别桃源。
如何“桃”
常有人说,《桃花源记》是个“鬼故事”,其实不然。这归功于作者巧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假之间,已现桃源。
自水而来,自水而去,人们走走停停,憧憬着现实或是虚幻的东西。有人因此堕落,有人因此奋发,堕落的人会不停下沉,化成一滩烂泥,甚至会试图拉前进者下水;但总有人即使身陷泥沼,动弹不得,也依然砥砺前行,最终真正到达自己心中的桃花源。人生的长河从来没有停息,它以细微的方式悄悄变化。顺流逆流随你,变成一滴水汇入江河也行。
心中的桃源,不在梦里,不在脚下,而在桃林尽头,溪水源头。源尽水自来!
点评
小作者用自己的独特视角,读出了自我的独特感受:“人应该把时间和精力多花费在提升自己和丰富阅历上”“真正的美好生活都需要不断拼搏进取,要靠自己的双手去缔造和实现”。这些感受富有哲理,引人深思,耐人寻味。作文题目“源尽水自来”,一语双关,意蕴深厚,既是小作者对《桃花源记》主题的思考,又是小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体悟;利用“桃”和“逃”的諧音切入,构思独特,值得学习。
【作者系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校学生,指导老师: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