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条在中国画中的情感表达

2024-06-12白一男

艺术大观 2024年10期
关键词:线条中国画情感

白一男

摘 要: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线条作为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画家情感表现的载体。中国画中如果没有发挥好线条的作用的话,其就失去了生命力,研究中国画的线条在画面中的表达,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线条在中国画中的发展以及线条的表现方式,探索线条的用笔,通过用笔使得画面更具气韵生动的效果,进而加深对线条的认识。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使读者深刻理解线条的艺术价值,更好地促进传统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线条;中国画;情感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0-00-03

中国的传统绘画是以线条为构成要素的,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不同的朝代对线条的要求和审美标准也不同。线条作为中国画造型中的基本语言,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艺术家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来传递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在一幅画中,不同的题材和表现技法,所运用的线条也各有差异。在人物画中,通过线条来描绘人物的轮廓和神态,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在花鸟画中,运用灵活的线条来表达花草的生命力。在山水画中,运用线条表达山石结构和山川河流。中国画家用线条去描绘物象,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表现出古朴凝练、飘逸劲健、空灵优美的效果。通过大千世界多姿多彩的物象,体会他们心灵的美感与天地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一、线条的历史发展

(一)线条的历史概述

在中国画的历史发展中,线条作为一种元素,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原始壁画和青铜器上面的纹样,其标志着中国画线条元素的初步形成。在墙面和器物上通过用线条去描绘物象,注重表达物象的内在精神,线条不仅是用来描绘物象的技术手段,更是传递文化的载体。中国画之所以十分重视线条,这与中国人对待事物的审美情趣、观察方法和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中国画最初都是以单线勾勒物象,后面由于书法的用笔融合在线条中,使得中国画逐渐发展为以线造型为主的方式。

(二)线条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与应用

随着时代的变化,线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变化。中国画的线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就像一部形象化民族心灵的发展史。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思想,其艺术表现形式也不同,影响着线条的语言特色。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论述绘画起源时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散而法立矣,法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在原始社会时期,最早的线条可以在岩画、陶器上的纹样、青铜纹样以及甲骨文上看到,所有物象都是以线来构成的。线条都是简单的几何纹和动物形象的纹样,几何纹的线条简率、圆润流畅,粗细富有变化。先民们通过运用简洁、直接、概括的线条去表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记录他们的生活。在这些灵动的线条中,仿佛感觉到线条在说话,可以使人们看到生动活泼、天真纯朴的史前生活状态。

汉代的线。两汉时期的艺术继承了前代文化遗产,如当时的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都是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其艺术风格比较淳朴厚重,注重线条的流动,细劲而有力量,古拙而朴素。汉代的艺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绘画风格整体略显简单和古拙。线条在整个作品中与后代相比会显得比较粗重、古拙和朴实。虽然在外形上显得比较简化,但气势却不减粗犷非写实的浪漫风格。

魏晋南北朝的线。由于佛教的产生,绘画随之普及到了民间,中国画从此得到了发展。一些文人士大夫寄情于山水,当时的文学和艺术成为文人们寄托情感的载体。这一时期的线条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人物画上。其以高古游丝描为主要的绘画风格,线条如同春蚕吐丝般的细劲柔和。南齐的谢赫曾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品评绘画标准的“六法论”,排在第二位的就是骨法用笔,这标志着线条在理论上被明确提出,强调在绘画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只有骨法用笔才能达到气韵生动[1]。

唐、五代的线。这一时期的线条比较成熟,书法的线条对中国画的线条影响深远,画家将线条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表现性运用到了极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画作。在唐代的艺术门类中,诗歌和绘画是一体的,当时的草书最能体现盛唐的风貌。书法、诗歌、舞蹈融为一体,使线条在传统艺术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宋、元的线。水墨画的发展,线条的风格有两种。一种是重视写实风格的宫廷画风格,表现出来的线条十分工细,讲究理法,注重细节的写实;另一种则是注重写意,线条洒脱,笔随心动,注重自我内心情感的表达。宋代以后的画作,大多都十分讲究用笔用墨,笔墨情趣成了画家作画的重要原则,以书法入画成了中国画技法的精髓所在。宋代的花鸟画是以曲线来描绘花鸟的形体,以线表现立体感。到了元代,中国画发生了变化,创作的自由与思想的隐逸,并兴起书法入画。在文人的眼中,绘画中的美在于线条本身的美,更是通过这种形式来传达作者主观的精神和趣味。

明、清的线。这一时期的线条比较独特,有时精工柔美,有时粗豪放浪。很难用一种风格来界定,不再像以往工细严谨,这可能与当时追求书法中的古拙、锋芒、浑劲有关。明代追求线条的广度,汉代注重线条的朴实,此时的线条由广度往深度发展,实际上是一种丰富的体现。

近、现代的线。这一时期的线条讲究以书入画,追求金石味,其线条雄浑厚重。绘画风格出现了两个,一是以黄宾虹为代表的传统型,另一个是以徐悲鸿为代表的革新派。黄宾虹用笔讲究金石味,注意用笔的力度。徐悲鸿用笔以白描勾勒为造型手法,由于他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在造型中运用素描、透视、解剖、明暗等手法,改变了古人勾线平涂的方法。

二、线条的表现方式

线条是中国画造型的基础,不是简单地描绘物象,而是通过客观的物象,加上主观的高度提炼进行表现。画中的每一根线条都是有生命的,运用线条来表情达意,通过线条的不同虚实变化、長短、方向、疏密等来表现物象的形体、质感和空间。

西方绘画与中国画不同的就是,西画讲究光影在画面中的变化,而中国画讲究用线,用线条去表现形体。看似纤细柔弱的线条,但画家可以把自己的心境和情感融入线条中,线条中蕴含着文化内涵。中国画的线条经历了从实用到审美的阶段,最后达到直抒心意的作用。白描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画种,线是人类最早的绘画语言,在文字产生前,人们都是用线条来记录生活。线条关系到一幅作品的审美,在中国画艺术形式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画的线条有十八种描法,统称为“十八描”。十八描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用笔之法,看似简单的线条,这里面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真正了解历史的人,才能真正地理解十八描的意义。可以说,十八描在中国画中具有代表性。线条是中国画表现物象的最基本方式,通过线条传达物象的美感。十八描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具体内容[2]。

(1)高古游丝描。其主要的特征是线条均匀,粗细大小变化不大,在东晋顾恺之的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描法。这种描法是十八描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工笔画中最常用的表现技法,此法用淡墨颇有情趣。

(2)铁线描。铁线描讲究中锋用笔,线条能略粗一点,表现直线的时候像铁丝,而曲线就像弯了的铁丝。在转折处十分刚劲有力,一般用于表现男子衣裤的纹样,表现出男子硬朗阳刚之气。

(3)琴弦描。这种描法在写意画中用得比较多,线条没有高古游丝描那样的细腻,表现形式主要以直线为主。《点石斋丛画》中说:“用正锋,腕中无怒降,要心手相应,如 琴弦乱不断。”就是要以中锋用笔,不能断笔,要一气呵成。

(4)蚯蚓描。此法运用篆书的笔法,线条粗细匀称,圆润而有力量,用墨不能太干,要秀润肥硕,就像一条蚯蚓般。

(5)曹衣描。这种描法用来表现人物画的衣服褶皱,最擅长用此描法的是西域画家曹仲达,他所画的人物画多用细笔表现繁密的衣纹,线条细密富有垂感。此法被后人称为“曹衣出水描”。

(6)橛头钉描。在写意画中多用此法,线条粗犷而有力,多以秃笔侧锋用笔。

(7)钉头鼠尾描。顾名思义,此种线描的形状像老鼠的尾巴,都以中锋下笔作钉头。此种描法多用来表现人物画的衣褶,起笔时需要顿笔,再渐渐收笔。

(8)马蝗描。这种描法在十八描中比较有特色,行笔曲折、柔软,中锋用笔,顿挫波折形成圭角,曲曲折折的线条,仿佛富有音乐的美感。

(9)折芦描。此种描法也是写意画常用的描法,线条粗,在转折的地方近似于直角,好像折断的芦苇般。

(10)橄榄描。这种描法在十八描中是线条粗细变化最大的一种描法,起笔处笔头处较大,形状好似橄榄,在行笔的过程中线条逐渐变细,通过线条的变化来使得整个画面富有一种律动的效果。

(11)枣核描。此种描法线条形状如同枣核。

(12)柳叶描。柳叶描的形状与竹叶相似,起收笔的地方线条比较细,中间的部分略粗,每一根线条都有虚实变化。

(13)竹叶描。与柳叶相似,都是起收笔处比较细,中间部分略粗。

(14)战笔水纹描。此种描法跟山水画中的水波纹有些相似,一般表现衣服比较薄,衣褶多。一定是中锋用笔,衣服层层叠叠褶皱似水的纹理。

(15)减笔描。这种描法是用来表现浓淡变化的墨色,多用于写意画中,如用笔简练的大写意,人物的轮廓一气呵成。

(16)枯柴描。此法笔中的含水量较少,有些跟山水画中的皴法相似。

(17)混描。这种描法主要运用于“浓破淡”的墨色变化中,先用淡墨表现衣纹,在墨没有干的同时,再用浓墨点之,来体现画面中的虚实效果。

(18)行云流水描。这种描法用来表现柔软而弯曲的衣纹,疏而不散,密而不乱,行笔似流水。

中国传统的十八描线条不仅仅是造型的主要手段,同时通过线条去传递画家的主观情感和画面的美感,它是绘画语言的精髓所在。在传统的中国画中对十八描的应用是十分多见的,在历朝历代的画家中,对十八描都是十分推崇和重视的,画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线条中,这样就使得线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东方的艺术中,线条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不同的情感表达中,不同类型的线条相互融合,更加准确地表达画家在作品中所要呈现给观众的情感主题思想。

三、线条的艺术表现力

线条作为中国画造型的主要手段,不论是原始时期彩陶文化中的装饰纹样,还是墓室壁画,再到后期的工笔画和写意画,都是借助于线条来表现的。线条不仅在画面的构图中发挥着作用,同时也是作品中审美与艺术价值体现的要素。不同质感和变化的线条会营造出画面中的不同氛围,细腻而柔和的线条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粗犷而有力的线条给人一种力量感。中国画的线条可以用来表现形体的外形与内在的结构,具有一种形式美,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线条可以表达情感,画家赋予线条生命力,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线条的魅力所在是,是否能引起观者的共鸣,使作品富有感染力。

(一)线条的“程式化”

在中国的社会关系中,中国画最初是作为祭祀工具,随着魏晋时期玄学思想的盛行,中国画的功能由“成教化,助人伦”的“宣教”功能向“思浩荡”“神飞扬”的“精神愉悦”功能转变。在整个过程中,“程式化”的描绘物象和抽象的笔墨开始形成。在理论和技法都不成熟的初期,表现物象只能用简单的线条去勾勒形状。在西晋墓砖画中,线条高度提炼,粗略数笔。到了唐代,线条更为严谨,生动精巧。五代宋初,山水画中的皴法,改变线条单线勾勒,融合皴擦。“皴擦”淡化了物象的轮廓,着重表现笔墨,线条的“程式化”初见规模[3]。

(二)情感与再现

中国画讲究意在笔先,“意”是抽象的,要附在形体之上。石涛提出“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山水画既要写客观自然景物,又要写画家内心的感受。其是再现与表现,写实与写意,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有节奏和情感的线条是画家主观情感的表现,也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

(三)书画同源

明代画家董其昌提出“书画同源”,早期的文字就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就是一种绘画的文字,人们为了记录生活中的活动,将一些行为雕刻下来。在历史的发展中,书法的结构和笔触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和绘画依然有着联系。绘画就是由此提炼出来的。书法作为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使绘画的技法丰富多样。书法的用笔融入绘画中,笔与笔之间紧密联系,笔断意不断,笔笔之间的相互呼应,强化了书法线条的表现力。从书法的角度看,线条是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同样书法也是通过线条的媒介来表现的。书法的线条与绘画的线条在传情达意上相辅相成,笔墨意趣和主观情感是线条表现的核心内容。

中国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国度,在历史不断发展的长河中,孕育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线达到的最高的境界就是人格的境界,是生命的象征,画家的情感表现在笔墨中,凝聚在线条上。线具有时代感,笔墨当随时代,特定的环境造就不同的线条。在当今时代,线条的创新和变革是必然的。中国的绘画具有中国人所特有的审美和思维方式,所以也决定了中国画线条的形式。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中国画生命力的载体。线条在中国画中的地位是任何绘画语言无法替代的。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张卉.浅谈传统中国画线条之美[J].文艺评论,2009(05):88.

[3]王伯敏.中国绘畫通史(下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猜你喜欢

线条中国画情感
中国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线条之美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失落的情感
《远方》中国画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