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探究

2024-06-12徐慧平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德育思政融合

徐慧平

(长春市宽城区上海路小学,吉林 长春 130051)

体育课程融合思政教育是一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认知、锻炼学生强健体魄的重要课程渗透实践,对优化课程思政有着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体育课程中融合课程思政理念,能打造立德树人的长效发展机制,实现“三全育人”,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切实融合到体育课程之中。将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合起来,能发掘课程思政的价值,并将这种教育价值落实到体育能力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带动落地并实施体育课程思政工作,面对体育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切实提升体育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深度推进体育课程思政的深层次发展,就需要开展相关研究和分析,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一、体育课程中融合思政教育的意义分析

小学体育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学生愿意上体育课,积极性非常高。在体育课程中引入德育元素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到体育技能、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发现,很多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也不愿意参与到思政教育中去,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的不平衡,身体素质上去了,思想道德水平却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准,导致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实力之间存在差距,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将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能协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积极引导学生多学习、多分析、多思考,挖掘出体育教学中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小学教育中,思政教育非常关键,教师要在小学课程中深化、落实并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协同思政教育和学科教学,将思政教育融合小学体育课程,能彰显出体育教学的实质。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但很多好的传统却丢掉了,一些小学生出现了好逸恶劳的思想,上体育课单纯为了玩耍,遇到一些学习问题就懈怠不前,这也说明了一些小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摆正心态、提升思想认知,也未能将体育课程的价值发挥出来。受到思维和价值观不够成熟的影响,学生这种“投机取巧”的学习办法注定不能长期维系。在体育课程中融合思政元素,本身也是一种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的方法,学生能在体育课上锻炼身体,在德育中懂得基本的道德知识,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学习的认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坚持不懈等美好品质。

将体育课程中的丰富思政教育资源挖掘出来,是时代发展趋势。当下国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将体育与德育结合起来,能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协同培养,达到全面提升教育水平的目标。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政元素非常丰富,如爱国教育元素、规则教育元素、意志力教育元素等,都可以拓展并延伸到小学体育课堂中来,从而丰富小学体育教学的内涵。

二、小学体育中思政教育融合困境分析

(一)教师意识不强,缺少课程与思政融合的意识

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积极融合思政教育,并有效提升思政教育在体育中的应用价值,才能保障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课程与思政融合的意识还不够强,小学体育教学更倾向于体育技能的引导,在思想育人方面存在欠缺,内生动力不足。尤其是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不明确思政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功能如何,这样也不能有效落实德育。有的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碎片化,这样也不利于将德育的价值挖掘出来,导致体育教学中德育内涵的认知和理解不足,只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忽视了体育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方面的功能。

(二)教学方法不够科学,说服教育为主难以触及心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说服教育为主,即便是将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也难以做到将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课堂中以教师的教导为主,缺少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交流,教师的价值灌输是单方面的,而学生的学习输入也是单方面的。这种教育方法不够科学,也难以深入学生的学习内心,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不够明确,千篇一律的说服教育也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体育教学融合德育元素的原则分析

(一)导向性

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以积极有效的教学引导作为支撑。落实德育,需要坚持素质教育的目标引导,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上入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体育教学本身就是建立在有效的教学指引之上,积极引导学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要将教学特色突显出来,以优质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带动整体体育教学的平稳有序发展。

(二)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生长特征差异性,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发展实际,选择合适的德育方式。另外,在开展德育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适当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突显“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

(三)疏导性

疏导性体现在要关注教育中的循序渐进,逐渐引导学生在一种自觉、上进的环境中学习,避免出现强制性、消极禁止等行为。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出民主性的教育原则,并通过与学生讲道理、摆证据,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引导学生言行一致、作风正派。

(四)双向性

教育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体育教育中融合思政元素也是如此。对教师来说,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也意味着教师应严格要求自身,尊重学生的主观性,让学生有自我拓展的机会;要严格要求学生,通过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开展教育活动,更要引导学生自主提升,提高教学要求,带动学生正向发展。

四、新时代小学体育融合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良好的体育教学观念

教师要转变教学心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体育课程中去。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并分析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切实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教师要深入分析近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变化趋势,引导学生提升对体育教学的认知。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积极拓展并延伸学生的体育运动范围,以多元化的体能练习,带动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能充分落实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起到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合到体育教学中,还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通过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提升健康意识,培养健康态度,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尤其是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设计更多能让青少年享受体育、锤炼意志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潜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备课工作,如在学习武术时,教师首先就要确定教学三维目标,并明确本次教学的重难点。武术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体育瑰宝,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础的武术动作,并探索武术中的拼搏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荣誉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信心和毅力。

(二)关注教师以身作则,以德立身并以德施教

教师要关注自身的德行,并做好教学典范作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具备完善的体育专业知识,并拥有良好的政治认同感,以积极健康的政治认同和道德品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学引导。教师要严于律己,用自身的行为习惯、仪表风度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心理印象,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德育的熏陶。在课前,教师要做好教学表率,不迟到不早退,有良好的时间观念,让学生敬时爱日,有良好的时间管理意识;在课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体育教学中,发挥出课堂德育功能,让学生有愿意展现自我、突破自我的信念。比如,在田径课上,很多学生都会感受到较大的运动压力,教师要以身作则,亲身示范田径动作,用“身教”让学生知晓动作要领,还要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给学生产生影响力。尤其是现在“全民健身”盛行,要想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坚持锻炼,每天用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带动学生上课,让学生了解锻炼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的体育锻炼意识,并带动学生树立积极乐观、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三)拓展体育教学资源,立足学校发挥隐性教育功能

教师要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并立足学校的现有资源,全方位拓展,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价值。体育教学课堂不能局限在操场上、教室上,整个校园都可以作为体育教学的场地。教师可以利用好校园文化环境的隐性德育作用,让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优化德育,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用好各类资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体育元素。例如,教师可以在春天的校园内开展定线活动,在周边开展爬山、远足活动,冬天开展打雪仗、堆雪人等活动,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有体育,自己热爱的小活动也有丰富的体育教学价值,这样才能拓展延伸体育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热爱体育、积极锻炼。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是教师教学拓展的主要舞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拓展延伸,发挥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学生的主动学习,科学把控课堂的秩序,合理把控课堂运动负荷。教师可以针对项目的特点和教学重点进行多元分析,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耐久跑是一项改善学生心肺功能、心脑血管功能的运动,但教学枯燥乏味、难度较高、持续时间较长,也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如在课前导入阶段,用“剪刀石头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将所有学生分成两组,每个学生拿着一根接力棒,两组学生一对一“PK”,赢了的学生先跑三秒钟,每个学生折返跑一圈,将接力棒放在固定的篮子里,看看哪一组先将所有的接力棒放到篮子里。这样一来,能将合作、竞争结合到课堂中,体现出“学、练、赛”的价值,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教师要积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课程思政的价值,提升教学质量。体育教学本身建立在学生的运动水平之上,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体育融合思政教育,就需要教师拓展并延伸学习范围,突显其教育价值,保障学生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还能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和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感知学习魅力,从而达到强健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智慧其生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德育思政融合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