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尼情歌》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2024-06-11吴雨溪

名家名作 2024年8期
关键词:哈尼情歌踏板

吴雨溪

[摘 要] 张朝是中国近现代的著名音乐家,在音乐创作、钢琴演奏等方面有诸多贡献。其创作的《哈尼情歌》极具民族风格与特色,有着浓郁的哈尼民族风味。首先介绍了《哈尼情歌》这一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结构;然后通过民族音乐创作手法、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的解析和比较,分析了作品的创作特征;最后从三连音演奏、大音程跳进、踏板等特定要素切入,探讨了作品的具体演奏技巧。

[关 键 词] 张朝;《哈尼情歌》;创作特征;演奏技巧

一、《哈尼情歌》的创作背景

(一) 作曲家简介

张朝,1964年出生于云南,作曲家张难之子,近现代著名音乐家。他继承了父亲张难的创作风格,创作的音乐作品中带有浓郁的云南民间音乐因素。他自幼学习小提琴、扬琴、手风琴、钢琴,12岁跟随父亲学习作曲,后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及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班,现任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他既是优秀的作曲家,也是杰出的钢琴家。他凭借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扎实的基本功、流畅娴熟的演奏技巧,将众多钢琴作品处理得细致、独到,作品有《古风集》《儿童集》及钢琴协奏曲《哀牢狂想》、钢琴演奏中国民歌作品集《中国旋律》等。

(二) 作品创作背景

钢琴作品《哈尼情歌》是张朝根据父亲张难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春籁》第二乐章“哈尼情歌”改编,并献给他的父亲。《哈尼情歌》以云南红河地区哈尼族、朝鲜族、彝族的音乐元素为基础创作而成,描绘了哈尼族人民的美好生活图景以及对未来理想生活的向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表达了青年男女对于爱情的向往,同时也注入了作者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哈尼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造就了其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风格、丰富的民族音乐内容,包括民族器乐、民歌、歌舞音乐三类。《哈尼情歌》的创作来源于哈尼族民歌中的旋律,借用钢琴特殊的音响,来表达云南红河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极具艺术感染力。

二、《哈尼情歌》结构分析

《哈尼情歌》这首作品为变奏曲式,由降A羽进入,随后离调到降A徵、升G徵后回到降A羽,主调织体,转调乐段(见图1)。

主题A(1—13小节):由3+4+6三个乐句组成,非方整结构,单一调性,主调织体,在降A羽上进行。行板的速度、力度由弱渐强,旋律以小波浪上下起伏,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渐强渐弱记号巧妙运用,仿佛在娓娓道来一个在哈尼族中发生的故事。

变奏1(14—22小节):由4+5两个乐句组成,非方整结构,转调乐段,主调织体,由降A羽离调到降A徵。速度回到了原速,力度由很弱过渡到中强,旋律音区变为高音区,巧妙的三连音节奏型运用增强了旋律的歌唱性。

连接(23—30小节):由4+4个小节组成,前4小节旋律中的六连音节奏型与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相呼应,起承上的作用。后4小节速度由快到渐慢,力度由很弱到强,旋律由单音、双音到七和弦,伴奏以小切分节奏型为主。使音乐情绪十分紧张,为后段旋律做铺垫,起启下的作用。

变奏2(31—41小节):由4+7两个乐句组成,非方整结构,转调乐段,主调织体,由降A徵离调到升G羽。旋律在变奏1的基础上加上七和弦,有着厚重感,用很强的力度弹奏,速度回到原速,伴奏以三连音节奏型为主,左右手交错形成强烈的对比。第三乐句旋律以七和弦进行为主,伴奏以全分解和弦为主,在慢板的速度上进行,在很强的力度上弹奏,气势磅礴。

过渡(42小节):由一个乐句组成,在高音区以密集的12连音为主,左右手交错弹奏,营造紧张的氛围,随后渐慢并逐渐缓和。

主题A1(43—53小节):由4+7两个乐句组成,非方整结构,单一调性。慢板的速度,弱的力度,旋律在高音声部进行时,加上装饰音衬托,营造了夜晚星空中宁静和谐的场景,左手稳定的六连音,仿佛深色的天空映衬着闪亮的星星。第二乐句以琶音进行为主,有着流水一泻千里的气势,显得轻盈又富有流动感。第二乐句后半部分音区移高八度,左手采用柱式和弦伴奏,延音记号的巧妙运用,与主题A乐段相呼应。

尾声(54—57小节):由一个乐句组成,重复主题A乐段开头旋律,不断移高音区,有着意犹未尽之感,最终在降A羽调的主和弦加大二度音上终止。

三、《哈尼情歌》的创作特征

(一) 民族音乐创作手法

在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作品的旋律创作中,重复是最重要的手法之一,其中有同头、同尾、换头、换尾等重复创作手法。钢琴独奏曲《哈尼情歌》采用了同头换尾、句句双、鱼咬尾等创作手法及使用了延长音记号,使这首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

两个乐句相对比,前半部分相同,后半部分不同,称之为“同头换尾”。两个乐句相对比,前半部分不同,后半部分相同,则称之为“换头合尾”。如作品第4小节与第8小节开始的两个乐句,两个乐句的前半部分重复作品主题的旋律,后半部分都有着自己的乐思和变化,为同头换尾,强调了作品音乐旋律的统一性,体现了浓郁的云南民间音乐风味。该重复的音乐材料,在作品的中间部分也多次出现,体现了作者独具特色的乐思和新颖的创作手法。

有对话、交错、应答式的旋律,称之为“句句双”,又称之为“模拟伴奏”,即伴奏乐器跟随主旋律进行模仿,当主旋律出现长音符或休止符时,伴奏声部紧跟主旋律的最后一音进行旋律呼应,形成一种对话的效果,宛如幽静山谷中的回声,此起彼伏,延绵不绝。如作品第14—15小节、第31—32小节,都采用了句句双的旋律创作手法。

一个小节最后一个音符与下一个小节第一个音符相同,使音乐的旋律具有传递式发展的手法,称之为“鱼咬尾”“连环扣”,在中国文学创作中称之为“顶真”写作手法。如作品第1—2小节、第3—4小节、第7—8小节等,都采用了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使旋律与旋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延绵不绝,环环相扣,流暢连贯,并有着强烈的期待感。

在一段或一句旋律中,使用延长音记号,造成意外中断的效果,形成乐句的气口,引出后面精巧的旋律,从而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如作品第9—11小节,较为集中地出现了2个延长音记号,有着引子部分的特点,为呈示段旋律做了铺垫。又如作品第49—53小节、57小节,使用了9个延长音记号,旋律也与引子部分相呼应,营造出身在山林、烟雾缭绕的独特意境,耐人寻味。

(二) 西方音乐创作技法

20世纪,西方音乐进入新的时代,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同时,对西方音乐也不抱偏见,使中西音乐文化相互借鉴。正如国乐大师刘天华所说:“一方面采取本国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潮流,从东西之调和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张朝先生的创作体现了这样的时代趋势。在他创作的《哈尼情歌》中,采用了西方的变奏手法、卡农创作手法及音画性手法,使作品如虎添翼。

变奏手法,也称重复变形手法,是作品的创作手法之一。变奏分为严格变奏和自由变奏。严格变奏即在一段原有旋律骨干音的基础上,通过变化速度、节奏、力度等来表现作品不同的情感,同时根据作品需要采用加花的手法装饰旋律。自由变奏即在只保留原有旋律的核心、变化音乐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对调式调性也有着明显的改变,形成巨大的张力。

无论是严格变奏还是自由变奏,一般都遵循快简慢繁的原则,旋律快速进行时,变奏时适当删减;反之,旋律缓慢进行时,变奏时适当加入装饰的音乐元素。在《哈尼情歌》中,如第14—19小节、第31—34小节,都采用了严格变奏的创作手法,在旋律声部不变的基础上,叠至七和弦,伴奏声部由原先的二八节奏型变为三连音节奏型,力度由很弱变为很强,有着气势磅礴的效果,增强了音乐的紧张性,将音乐情绪推向全曲的最高潮。

卡农创作手法是复调音乐的一种,指一个声部的旋律始终模仿另一个声部,不同的声部间隔进入,有着鲜明的层次感,此起彼伏,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随后模仿的是答句。在《哈尼情歌》中,如第14—15小节,旋律虽然重复,但通过采用卡农创作手法,让人不觉得单调,有着意犹未尽的效果。

音画性创作手法在《哈尼情歌》中也有着极大的体现,整首作品犹如作曲家拿着画笔勾勒一幅如花似锦、莺啼燕语、美轮美奂的哈尼族风景画。

如引子部分,单音旋律和较为规整的节奏仿佛营造烟雾缭绕、水波苍苍的画面,谱面中渐强渐弱的记号好像描绘山水画时需要的浓淡对比,使旋律更具有层次感,可以激发听众对于画面的想象力。如作品第14—19小节,旋律的音区被拉宽,描绘的视角由近到远,伴奏声部卡农手法的运用,仿佛描绘一座座高山巍然屹立、此起彼伏。如作品第27—30小节,旋律层层递进,旋律由单音到音程再到七和弦,力度由弱到强,速度由快到慢,伴奏声部节奏为小切分节奏型,与旋律声部交错弹奏,有着追逐的急切感和紧迫感,仿佛描绘经历了暴风雨后的哈尼族,为后一段经过风雨洗涤的壮丽景色做铺垫。如作品第43—46小节,旋律声部为高音区,音色清脆明亮,伴奏声部为中音区,采用分解和弦伴奏,音色宽厚。高低声部融为一体,仿佛夜空中无数闪亮的星星组成干净明亮的星空。

四、《哈尼情歌》的演奏处理

(一) 三连音演奏

《哈尼情歌》中大量的三连音节奏型运用,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使旋律更有律动感。如作品第15—19小节,伴奏织体以三连音节奏型为主,演奏时需认真聆听旋律与伴奏三对二节奏型所形成的交错感。三连音节奏型有时也在旋律声部出现,要特别注意两个声部的协调。演奏时,连奏通常都是第一个音“手腕提、落”把力量传到指尖,弹第二个音时需把第一个音落下时指尖的力量转到下一个音上。若干个三连音连奏时,逐渐把重心依次转移。如作品第31—33小节,伴奏在三连音的基础上,由单音增加为六度音程伴奏,演奏时更应指尖抓紧,控制力度,让音色保持一致,整齐地落下。

(二) 大音程跳进

在钢琴作品中,把上一音与下一音之间超过八度的跳跃叫作大音程跳进。大音程跳进分为单音的大音程跳进和和弦的大音程跳进,演奏时都需要用到手臂的力量,手腕和手臂保持放松,不要紧绷,指尖抓稳,两个单音或两个和弦之间快速衔接。在《哈尼情歌》中,出现了和弦的大音程跳进,如作品第31—33小节,应先采用单手慢速练习,多次练习找准把位的同时整齐地下键,避免用力弹奏导致手臂与手腕僵硬和下键不准确。在练习过程中,需训练手臂、手腕的松紧度,使其在弹奏中能正确发力,避免音色虚弱,使每个和弦的音色饱满。弹奏和弦的同时,也需注意手指的独立性,保证音乐的旋律性。

(三) 踏板

踏板被称为钢琴的灵魂。立式钢琴一般有三个踏板,左踏板被称为弱音踏板,中间踏板被称为消音踏板,右踏板被称为延音踏板。三个踏板各有用处,中间踏板在使用时具有弱化声音的作用,左踏板和右踏板在使用时则影响弹奏钢琴作品时的音色、风格。踏板的不同运用至关重要,有音后踏板、重音踏板,弱音踏板等。在《哈尼情歌》中,如A段开头的五个音,前四个音踩延音踏板,到第五个音时,踩音后踏板,使伴奏和弦清晰。如作品第4、8小节,两个连线之间换踏板,使其有旋律感。如作品第40—41小节,每一和弦应换一踏板,避免两个和弦的音混在一起。

五、结束语

首先对《哈尼情歌》这首作品进行初步探究,了解了作品的作曲家、创作背景、结构,这也是演奏者弹好一首曲子必须做的基础准备工作。然后分析了作品的民族音乐创作手法、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帮助演奏者更好地发掘该作品的内核,从而加深对作品独到的感悟和见解。最后分析了作品的演奏处理,探讨了作品的演奏技巧。《哈尼情歌》在展现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的同时,弘扬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将二者相融合,让哈尼族音乐走向世界舞台。希望通过研究这首作品,能够对日后类似的中国钢琴作品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亚樵.张朝《音诗》的艺术构思与文化传承[J].音乐天地,2019(6):57-61.

[2]管乐.父子情深一曲贯穿:张难、张朝父子二人《哈尼情歌》的音乐比较分析[J].当代音乐,2019(11):98-99.

[3]钱叶春.哈尼族情歌的原生态特点[J].四川戏剧,2019(7):140-142,156.

[4]陈宜敏.张朝钢琴独奏曲《哈尼情歌》的演奏分析[J].名家名作,2020(12):44.

[5]葛腾.浅析张朝改编的《哈尼情歌》[J].中国文艺家,2021(10):23-24.

[6]余雪儿.以中国钢琴作品《音诗》为例分析张朝的钢琴音乐创作[J].艺术评鉴,2021(13):75-77.

[7]朱灵君.钢琴作品《音诗》的艺术特色分析[J].艺术评鉴,2023(19):116-121.

作者單位: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哈尼情歌踏板
单踏板不可取
我眼中的哈尼十月年
浅谈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用法
浅谈汽车制动踏板的型面设计
彝寨情歌
七夕情歌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绵绵情歌
哈尼幸福万年长
哈尼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