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聘优秀的国企职业经理人
2024-06-11贾焘
贾焘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职业经理人在国企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他们的能力、素质以及决策水平均对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国企职业经理人选聘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国企在市场化选聘与使用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选聘标准偏离实际需求、程序不规范、工作不深入等问题。这些问题削弱了选聘结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为企业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对策,推动问题解决。确保国有企业能够选拔到具备优秀素质与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国企职业经理人选聘存在的问题
选聘标准设置“大而全”,针对性不强。企业根据不同岗位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针对性拟定不同选聘标准,本是应尽之责、应行之举。但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设置的市场化选聘标准,更多体现了“大而全”,针对性往往不够。比如选聘对象是科技管理人员时,候选人如果具备“一定的市场开发拓展能力”固然更好,可以作为“意外之喜”,但不应被赋予较高权重,进而淡化该岗位对于“专业技术水平、科技团队建设能力”等方面的考量。选聘标准针对性不强,往往会导致选聘结果偏离实际需求。假如一些不具备足够经验和能力的人员得以入选,无疑将削弱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隐患。
选聘程序不够规范,深入度不足。一些企业对于市场化选聘的具体程序、步骤尚不清晰,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在选聘过程中便更加容易出现偏差和主观臆断,影响到选聘结果的准确性、可信度。特别是在素质能力测试、面试评估、组织考察、职业背景调查、业绩与薪酬合同拟定等环节,如果流程不规范或工作不深入,可能会使一些优秀人才因程序问题而错失机会,也可能在聘用之后发现“人岗不适”等情况。比如,在选聘职业经理人时,企业会对候选人的业绩情况开展考察,但一些企业却未对候选人过往业绩的促成因素作进一步分析,依靠表面印象和短期表现做出聘用决定,导致所选的职业经理人在面临“转行跨界”的挑战时,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无法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
董事会选聘职责落实不到位。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其在职业经理人选聘方面的职责落实,对于优化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一些企业董事会的选聘职责往往落实得不够充分。比如,决策迟缓或缺乏决策:董事会未能及时就职业经理人的选聘做出决策,或者根本未能进行必要的决策,这可能导致选聘过程被拖延,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对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重视不够:在选聘过程中没有认真听取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导致选聘结果不符合党组织的期望和要求,影响企业的政治生态和党建工作。未能履行监督和激励职责:董事会未能对选聘的职业经理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或者监督和激励措施不到位,这可能导致职业经理人的工作表现不佳,甚至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声誉。
多管齐下规范职业经理人选聘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选聘标准。企业需依据实际需求与岗位特性,制定一套全面覆盖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管理能力以及真实履职意愿等多个维度的、明确的选聘标准,并确保这些标准得到严格执行。同时,加强对选聘标准的推广和阐释工作,确保所有参与选聘的人员和管理层都能对这些标准有深入的认识和清晰的理解,管理层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标准进行精细化和量化处理。
明确并规范选聘程序。企业应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定,制定包括选聘的启动、报名、资格审查、考试测评、组织考察、公示录用等多个环节的、详细的市场化选聘程序,每个环节都应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同时,设立专门的选聘委员会,负责整个选聘流程的策划、执行与监督,确保选聘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为选拔到真正具备优秀素质与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提供有力保障。
落实好董事会的选聘职责。按照《公司法》有关规定,国有企业的经理层应由董事会选聘,因此,企业的董事会应加强对职业经理人选聘工作的重视和投入。作为选聘的工作机构,董事会要确保包括制定职业经理人选聘标准、监督选聘过程,审批选聘结果等方面职责的落实。同时,加强董事会成员间的内部沟通,就选聘事项进行深入讨论,确保在决策上达成共识。此外,可积极推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使董事会成员能够及时了解选聘工作的最新进展和关键信息。在充分发挥董事会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职业经理人管理市场化改革,使选聘工作更加贴合市场规律和企业需求,确保选聘到的职业经理人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建立有效的选聘反馈机制。在职业经理人选聘过程中,构建高效反馈机制是确保选聘流程公正、透明和可持续优化的关键。企业应建立多元化的反馈渠道,包括在线系统、专用邮箱和热线等,以便候选人、内部员工和外部专家分享他们的见解和建议。同时,坚守保密原则,确保反馈的匿名性和保密性,从而增强反馈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收到的每一条反馈,应迅速响应,及时解答疑问,并针对问题采取妥善有效的解决方案。深入分析反馈数据,精准识别选聘流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据此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与优化方案,以不断完善选聘工作。
发挥党组织对选聘的重要作用
在國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过程中,党组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这一作用体现在选聘工作的方方面面,保证了选聘流程既符合市场规律,又符合党管人才的原则和标准。
首先,党组织深度参与选聘标准的制定工作。通过与企业管理层、组织人事部门以及行业专家的紧密合作,党组织确保制定的选聘标准既反映市场对职业经理人的要求,又体现党对人才选拔的期望。这些标准不仅涵盖专业技能、管理能力,还注重候选人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等,确保选聘到的人员既具备市场竞争力,又符合党的人才选拔标准。其次,党组织在选聘程序的监督上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指派专人,党组织对选聘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确保程序的公正、公平和透明。除了以上直接参与选聘工作的环节外,党组织还注重对职业经理人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通过组织定期的党课培训、座谈会等活动,党组织帮助职业经理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党组织还始终激励身为党员的职业经理人,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党组织通过参与制定选聘标准、监督选聘程序、审核选聘结果以及加强思想教育等举措,加强了党的领导和政治建设,确保了选聘工作的高效、公正和合规,为企业长远发展把关定向,为新时代国有企业人才工作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持。
综上所述,解决国企职业经理人选聘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制定严格的选聘标准、明确规范选聘程序、落实董事会选聘职责、建立有效的选聘反馈机制,以及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等。只有这样,才能选聘到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运用好职业经理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才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