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社会转型期的治国理念
2024-06-11黎聪
黎聪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广州 51023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愈发清晰可见。作为一个面临大博弈、大调整的社会转型时期,那些来自古代社会转型期的优秀治国理念,在今天正可资借鉴。本文拟就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学术流派在我国古代社会转型期对治国理念的贡献和影响进行探讨。同时,通过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这些理念在古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实践成效,以期为现代社会的治理和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古代社会转型期的儒家思想与治国理念
(一)儒家治国理念与思想演变
儒家思想的治国理念,在古代社会转型期经历了一系列发展与演变。早在《尚书》中便记录了“民惟邦本”的治国思想,认为民为国本,不但君是为民而设,神也要依赖于民。儒家至圣孔子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思,他指出,民的问题实际是人的问题。因此,要在政治上重视人民,就必须在思想上树立“仁者爱人”的观念。孔子进而试图建立起一套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系统与治国体系。比孔子稍后的孟子则强调“仁政”“王道”,主张君主“以德行仁”“以德服人”,以仁爱之心行使权力,以平等和公正的原则来治理国家。他还提出了“民贵君轻”这一光辉的观点,奠定了儒家以仁政治国的理论基础。待汉武帝以降,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是在政治上进一步迎合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二)儒家思想对古代社会转型期的影响
如上所述,儒家“仁政”的治国理念,无疑对我国古代社会转型期的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儒家以“仁”为引领,使“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道德观念无不围绕其来展开,这对于社会稳定和道德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儒家思想强调君臣之间的道德关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主张君主以仁礼为核心治国安民,为社会转型期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治国方略。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便开始考量儒家思想中的“仁政”理念,尝试改善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汉文帝时期,则重视“以德化民”,不盖皇宫、不修园林,一切从简。且又布德偃兵,宽仁对待臣民,与其子汉景帝一起成就治世之盛;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确定了儒学在百家之学中的主导地位。后又创建太学,建立察举制。取得了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的局面。可以说,古代社会转型期内汉文、景、武帝三代的盛世景象与这一系列以仁政为本的治国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总体来看,儒家强调的仁爱道德和君民关系,对我国古代社会转型期治国方略贡献良多。然毋庸讳言,由于儒家思想过于强调等级制度和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和创新,阻碍了社会的革新与进步。但这是可以在实践中,以及在与其他思想的对话与碰撞中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的。
就当代社会治理而言,自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来,一直十分重视民生福祉。在此形势之下,孔孟所提倡的“天下归仁”“仁政”,以及汉文、景、武三帝所主张的“以德化民”“轻徭薄赋”等理念,都完全可以与现代为民爱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治国理念相结合。因此,今人应当积极地从古代儒家思想中汲取智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力推崇仁爱、“为政以德”,制定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此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古代社会转型期的法家思想与治国理念
(一)法家治国理念与思想演变
法家思想是我国古代社会转型期治国理念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法治、权谋等,强调法令和制度的重要性,注重统一的法律体系和权力运行的规范性。我国古代社会转型期的法家,无论是以管仲为代表的齐法家,或是以商鞅、韩非等为代表的三晋法家,均“讲富强、重法治、尊君权、图王霸”,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管理、法制建设和政治改革的理论观点。他们主张以法治为中心,通过严厉的法律制度来规范社会行为,提倡功利主义思想,注重实用性和效率。
(二)法家思想对古代社会转型期的影响
儒家强调“仁政”,而法家的主张与此不同,其根本思路是以规范、法令来调整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关系。首先,法家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倡导制定明确的法律规章,以及严厉的实施,为社会提供稳定和公正的法治环境;其次,法家强调功利主义的权谋思维,注重政策的实效性和管理的效率性。这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实践方案。此外,法家十分强调国家的权威,通过中央集权化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为社会转型期的稳定和统一提供重要保障。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便提出了“法、术、势”三位一体的理论,为以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而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所施行的一系列法家的改革措施,比如统一的法律制度、土地制度的改革、官吏选拔制度等等,也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法家思想也存在二重性。它作为一种实用主义的学说,强调利用强大的中央政府和专横的武力来维持社会秩序。在战乱年代,固然可以凭借其注重法治严惩的特性,帮助国家迅速建立起稳定的统治秩序。但到了和平年代,由于法家思想对严苛的法令和集中的权力过分强调,再加上法家较少关注人的道德修养和自由发展,对个体权利的保障也相对较弱。这就会对人民造成非人化的影响,社会矛盾也会被逐步激化。概而言之,法家思想所强调的法治和实用主义观念,虽然对古代社会转型期社会秩序的建立,以及国家的治理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仍然需要在实践中平衡法律和人伦道德的关系,保障公正与自由的协调发展。
三、古代社会转型期的道家思想与治国理念
(一)道家治国理念与思想演变
道家思想对于我国古代社会转型期的治国理念有着独特的贡献。老子作为先秦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率先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点。所谓“无为”,其真正内涵并非“不为”,而是指剔除了一切后天人为的因素后的“无为”。因此“无为”更倾向于不带私欲、没有执着,率性而行的“有为”。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继起的庄周则强调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能违反“天时、地性、人心”。总体而言,道家思想摒弃权谋和强制手段,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非行政干预的宽松管理和自由发展。
(二)道家思想对古代社会转型期的影响
道家思想在古代社会转型期通过信仰和实践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进而影响对国家的治理。首先,道家强调要遵从自然的规律,注重个体的自由与发展,重视个人的内在道德修养与自我完善,倡导“清静无为”和“无为而治”。这为社会转型期提供了一种非强制性、宽松的国家治理模式;其次,道家提倡“政简刑轻”,反对过度的权威主义和中央集权统治,为社会转型期的治国方略提供了启示。事实上,道家思想在古代社会转型期的治国实践,也呈现了很好的效果。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魏国便采取了道家的管理模式,强调自由发展、无为而治,以此来试图改善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秩序。再如汉初的文景之治,由于延续了汉高祖以来与民休养生息的道家治国之策,遂出现了史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盛况。
然而,道家思想由于相对缺乏对社会组织和制度建设的关注,且过于强调个体的自由,“物我共逍遥”。因此,道家的治国理念对于真正治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言,还是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但总体而言,道家思想强调遵从自然规律、重视个体的自由与发展,提倡“无为而治”等等治国理念,对古代社会转型期的治国理念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是瑕不掩瑜的。
四、古代社会转型期治国理念的现代启示
(一)关注社会均衡
关于我国古代社会转型期的治国理念,儒家强调人伦道德和君民关系的和谐,法家注重法治和权力,道家则强调自由与无为。这三家的具体主张虽然迥然有别,但都一致关注社会各方面的均衡发展。现代社会也是如此,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便明确提出了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的要求,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为此,我国大力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注重区域间的平衡和交流,以缩小经济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同时,古代社会转型期的治国理念亦强调社会公平和正义,比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观念便时时提醒我们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和福祉,注重社会的和谐与共同发展。近年来,我国更是通过改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使国家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包容的方向发展。
(二)追求教育公平
儒家思想强调“仁者爱人”“仁者人也”,认为“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表现出鲜明的“以人为本”的倾向。现代社会推崇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尊重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大力推动为老百姓谋求更大的福祉。这与儒家“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儒家还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提倡“有教无类”。这与现代社会“以人为本”,追求教育公平的理念并无本质不同。因此,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将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保障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让教育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国人民,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国家的发展水平。
(三)推动创新变革
当今世界,全球化与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紧密交织在一起,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与生活方式。这就促使每个人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适应变革的能力。法家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治国理念。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具体情况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也应因时制宜,实现创新与变革。道家老庄的治国理念则强调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并鼓励个体的自由发展。这一系列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创新与变革是具有启示意义的。它提醒我们,在治理国家时,除了要尊重自然规律,灵活应对变化,为个体创造自由发展的环境之外。政府和社会还应积极鼓励创新,为科技进步和行业变革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只有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才能更好地把握发展的时与势,从而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重大挑战,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结语
我国古代社会转型期的众多统治者与学者们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治经验和治国理念。这也是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杂糅汇通的结果。它们为今人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提供了有价值的观点和体系。因此,我们可以从古代社会转型期这些优秀的治国理念中获得启示,完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进一步构建符合当今时代需求的治理模式,从而促进社会的活力、稳定和繁荣,使中华文明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