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的常见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研究

2024-06-11王江波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建设项目公众

王江波,于 虎

(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引言

在持续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过程中,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相关部门已经充分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对未来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是利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评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与破坏。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是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工作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但是,如何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依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集环境影响预测功能、环境影响判断功能、环境影响导向功能和环境影响选择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技术[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对各种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周围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预测、分析与判断,并提出环境保护对策,制订环境跟踪监测方案。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不同的分类。如果以时间顺序为标准,可以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以下三类: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环境影响后续评价[2]。如果以环境影响评价对象为标准,可以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两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如果以环境要素为标准,可以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以下七类: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2 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的重要性

2.1 为传统经济发展形势的改革提供保证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人们只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不关注环境效益,甚至为了获得眼前利益而选择牺牲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法中最基本的一项法律制度,是保证战略决策科学合理的关键,对于国家经济建设水平的提高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直接的影响。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保证经济发展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进,并通过公众监督等方式降低各种建设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2 保证经济发展规划的合理性

传统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因没有环境综合分析评价而显得非常盲目,区域经济的畸形发展更是引发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加强区域环境特点与环境容量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拟定,则能够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实际情况的相符性。

2.3 提升建设工程的环保性

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能够对建设工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进行合理的评估,并借助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降低建设工程的环境破坏性,保证建设工程的实施符合相关环境标准。

3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的常见影响因素

3.1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是否完善,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影响。目前,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主要在指标选择、评价方法与阈值确定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标准指标的选择不够科学、不够全面,不能将各种潜在的环境影响因素全部包含在内;其次,评价方法不够系统、不够综合,不能将环境影响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反映出来;最后,在确定阈值的时候,既没有充足的科学依据,也没有足够多的公众参与其中,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与可接受性较低。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与解决,评价结果的可比性与准确性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3.2 环境影响评价流程

如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流程不够规范,不能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予以规范和指导,也会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的提高产生影响,影响环境影响结果的公正性与可靠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涉及政府部门、企业、专家及公众等主体的参与。如果没有对这些主体进行协调管理、对主体的分工进行明确,就会出现各方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通等问题,或者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与评估比较混乱,那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可信度也会大幅度降低。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如果公众参与不够规范,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没有得到尊重,那么也会大幅度降低评价工作的有效性与公正性。所以,只有给出规范、明确、合理的评价流程,对各方主体的权限与职责进行明确,提高数据管理与分析的科学性,保证公众参与的充分性与积极性,才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

3.3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如果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那么最终的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必然不理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大量数据的支持。如果数据获取难度过大、数据质量较差,不能对数据进行全面、准确、有效的分析与评估,那么就会对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产生影响,降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水平。因此,必须对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的提升予以高度的重视,规范数据收集与管理,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提升数据的时效性与可靠性。另外,还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持续的培训,提升其对现代化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的应用熟练度,借助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优化提高数据收集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落实与监管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还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落实监管工作的影响。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落实监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三同时”制度的落实问题。目前,基层环保部门并没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不能对当地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现象进行有效的制止。

其次,各职能部门的配合问题。受到行政体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各职能部门的职能交叉与责任不明确等问题非常普遍,既不能保证各职能部门行政审批的有效衔接,影响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把关,也无法杜绝个别项目未批先建等问题的出现。

最后,个别环保部门将所有的工作精力都集中到了审批方面,并未对建设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予以重视,即便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也未采取严肃的处罚措施。很多建设项目并未提出环保竣工验收的申请。

3.5 公众的参与度

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形式主要有公众调查形式、专家咨询形式、座谈会形式、论证会形式、听证会形式等几种。现阶段,公众问卷调查是最主要的公众参与形式。由于公众问卷调查内容与格式设计过于程式化,所以公众调查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是执行公众参与的主体。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失,会尽可能地选择受益公众参与项目建设,而故意回避利益受损的公众。在这种情况下,公众的参与范围受到限制,公众的意见与建议难以得到全面而充分的表达。

4 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的策略

4.1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要想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需要对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持续的完善和优化,为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提供保证。首先,构建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明确对环境指标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规范以及阈值确定等工作的开展要求;其次,重点考虑各类建设项目的特点及当期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适用性;再次,重点研究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协调性与衔接性;最后,考虑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提升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透明性与公正性。

4.2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监管与监测

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监管与监测,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明确监管人员的责任与权限,加强监管人员彼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监管部门要对监管人员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与评价,保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其次,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监测与管理,通过各类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升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监测人员可以将现代化的监测工作与监测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工作当中,提高环境监测的有效性、及时性与精确度。

最后,对评价机构和监管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重点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确保其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负责,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4.3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创新

在实际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部分地区依然应用网络法、矩阵法、专家评价法等辅助性方法。但是,这些评价方法比较简单,虽然能够对各种评价要素进行有效的追踪、动态化的监测与准确的描述,但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很多建设项目和相关环境资料也开始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辅助性评价方法的应用,暴露出了过于复杂、定量化不明显、层次划分环节的组织难度较大等弊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只有加强现代化评价技术方法的研究与引进,并辅助以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才能够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面前,准确、全面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保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的可靠性与科学性。比如,GIS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就是传统图形叠置法的延伸与创新。加强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为工作人员更好地开展评价工作提供便利,还可以将建设项目的空间分布优势直观地展现出来。而且,这一技术具有较强的数字化水平,全程需要使用计算机设备。对这一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将建设项目实施现场的自然特征、环境特征和图形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并通过高质量的分析与研究,了解环境空间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在研发和引进新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时候,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重点提高其专业素养。同时,借助大量的实践应用,对新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效果进行验证,通过经验教训的总结与应用,对新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进行优化和完善,提高其适用性与可靠性。

4.4 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培养

要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还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与培养。

首先,构建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机制,针对不同级别的工作人员,进行差异化专业知识培训、评价技术培训和法律法规知识传授。

其次,利用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议、现场实地考察等方式,夯实工作人员的理论基础,提高技术操作能力。同时,鼓励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渠道参与到行业交流与学术交流活动中,通过同行的技术与交流帮助其积累更多的工作实践经验。

最后,培养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工作人员独立、客观的评价态度和认真、负责、严谨的职业操守。只有这样,才能够持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保证。

4.5 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要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还需要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在这一方面,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首先,对环保联动机制进行完善,通过有力的组织领导、内部协调、上下级协作等方式,将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察部门以及环境监测部门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加强环评审批、日常现场监察与“三同时”验收管理制度的联动。

其次,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严禁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与产业政策要求的建设项目进行环评审批,严禁没有获得污染物总量指标的建设项目进行环评审批,严禁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建设项目进行环评审批。

再次,对建设项目的环保竣工验收进行严格的把关。要注意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的相关要求与标准,对建设项目的试生产环节与竣工验收环节的环保工作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环评文件不完整、污染防治设施没有落实的建设项目不能进入试生产环节,确保环保设施运行异常、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相关操作规程与规章制度不完善、污染物排放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建设项目不能通过验收审批。

最后,对将执法监管落到实处,各级环保部门要对建设项目的“三同时”是否执行到位进行严格的监督,并通过环境监察稽查与后督查等方式,保证超标超量排污企业公示制度的落实,通过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消除“重审批、轻监管”“以批代管”等现象。

4.6 高度重视公众的参与度

要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还需要高度重视公众参与。

首先,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落到实处,严格按照其中的公众参与权利、参与范围、参与程序、参与方式和参与期限等要求保证公众的参与质量,充分尊重公众的环境知情权与参与权,并加强各方主体利益关系的协调与管理。

其次,将政府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即当地的相关政府部门要在公众参与中发挥主导、管理与监督的作用,给出明确的公众参与细则,确保能够通过公众的有效参与提高建设项目环评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度,保证公众提出的建设项目环境污染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处理与解决。

再次,完善公众参与的方式与内容。建设单位在选择公众群体的时候,要重点考虑地域因素、职业因素、专业知识背景等因素,确保能够选择出最合适的个人或组织。

最后,加强社会监管机制的完善,并将各级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平台及社会公众等力量全部整合在一起,加强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等方式的应用,打造“全民参与,全防全控”的环保监督格局。

5 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到环境影响评价标准、评价流程、数据收集与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落实监管、公众参与等因素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现状并不理想。要从整体上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不仅要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过程的监管与监测,还要持续完善相应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法、培养评价人员、查处违法行为、加强公众参与。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建设项目公众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公众号3月热榜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
养殖的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