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相互促进
2024-06-11甘肃省西和县石堡镇九年制学校王文臣
●甘肃省西和县石堡镇九年制学校 王文臣
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根本上依赖于学生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日常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将核心素养培养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形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意味着也要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结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可以进一步发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围绕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来进行。
一、自主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在动力
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一个新颖的概念,但只有致力于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教师才会知道,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非易事。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归纳,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定位,通过思考、探究和逻辑推理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将核心素养培养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结合在一起,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就有了研究价值。
笔者首先给出的命题是:自主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一命题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体现,在于只有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才能提供核心素养发展的环境,只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才能支撑核心素养的发展。道德与法治学科属于社会科学领域,其所明确的核心素养内涵要素具有显著的社会科学属性,所以,学生唯有通过自主建构,才能真正形成关于核心素养的深刻认识。
以政治认同为例。政治认同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阐述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都需要在自主学习中内化。具体如,“热爱伟大祖国”耳熟能详,但“我们的祖国为什么伟大”其实才是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认知前提。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认识祖国的伟大。这样的发展逻辑一旦被学生探究得到,自然会感觉到祖国的伟大,自然就能自发形成政治认同。
二、核心素养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向导”
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前提是自主,即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主动判断与选择,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就是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这里存在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是否需要提供必要的引导。在笔者看来,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能独立于学习内容,更不能独立于学习观念,尤其是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如果学习观念发生偏移,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强,也有可能选择错误的内容、遵循错误的逻辑并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核心素养的引领作用,要让后者真正成为前者的“向导”。
这个过程自然是隐性的,教师没有必要告诉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要素的名称,但必须要让学生形成相应的体验。
例如,让学生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与梳理,能够发现发生在自己父母和爷爷奶奶身上的亲身经历。这是一个预设的学习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出乎意料的探究过程。之所以说出乎意料,是因为不少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跟家人讨论改革开放的话题,而长辈们的亲身经历会给他们更多的感触,这些感触形成文字之后,就奠定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基础,客观上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这种能力的提升,是在政治认同之热爱祖国的引领之下发生的,蕴含着核心素养元素,充分体现出核心素养的引导作用。
三、核心素养发展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应“互促”
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发展是学生成长的目标,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方式形成与成长目标达成的关键支撑。
在日常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程的特质,要将核心素养发展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互相促进的关系充分发挥出来,这样可以为学生打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好的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保障。